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 第十二章

作者 : 张振鹏

2.“归位”:乐于将所有的东西“归位”,否则孩子就会焦虑不安、哭闹等(0—4岁)

——孩子需要并保护有秩序的环境,利用秩序教孩子学会自理,培养规则意识

孩子在秩序敏感期的另一个表现就是“归位”,他乐于将所有的东西都“归位”,比如,他看到妈妈的衣服随手扔到沙发上,他就会哭闹着让妈妈把衣服挂到平时挂的位置上;看到鞋架上的鞋子歪歪斜斜时,他就会把它们摆正,甚至半夜醒来都去看看鞋架子上鞋是否很正……如果他不把东西“归位”,内心就会非常焦虑,甚至会用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让父母去把它们都“归位”。♀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

身边小故事

故事1:

一位父亲骑自行车带3岁的儿子去新华书店,结果儿子一下就记住了从家到新华书店的路。♀当第二次再去新华书店时,儿子就让爸爸必须走上次的路,而且就连自行车也放在同一个停车场的同一个位置,就连车把朝左还是朝右都得一样,不能有任何改变,否则他就会哭闹。

有时候,他带儿子去外面吃饭或办事,停车时也要像旁边的自行车那样,要是不一样,儿子就会说:“爸爸,把车把转过来,就像那个自行车一样!”他一边说还一边指着旁边的一辆自行车。这位父亲心想,简直比看自行车的还严格呢!

过马路时,坚决不能闯红灯,儿子看到红灯亮了,就让父亲停下来,直到绿灯亮了才让父亲骑车过马路。

故事2:

有一天,7个月大的女儿不停地哭闹,妈妈赶忙安慰她:“怎么了,宝宝?”然后就检查女儿的尿布是不是湿了,但发现尿布干干的,没事儿。于是,妈妈又想,宝宝刚吃了女乃,应该也不是饿了。看宝宝躺着的姿势,应该也是很舒服的……到底是哪里有问题呢?女儿是哪里不舒服呢?这位妈妈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她就注意观察女儿,结果发现女儿一边哭,眼睛一边瞅着某个地方。这位妈妈顺着女儿的眼睛望去,她发现了一把撑开的雨伞。原来,妈妈想到楼下买点东西,天正下雨,于是就顺手把雨伞放在了女儿一眼就能看到的最明显的位置。

这位妈妈想,难道女儿不喜欢这把雨伞?于是,她就把雨伞拿出了女儿的房间。结果,当妈妈再走近女儿的房间时,女儿真的不哭了。

故事3:

小宇4岁了,他的秩序感非常好,而且还保持着对外在秩序的敏感。他每次进家门后,总是把自己的鞋子月兑下了,然后穿上自己的小拖鞋,再把刚月兑下来的鞋整整齐齐地摆在鞋架子上。他做得非常自然,根本就不用妈妈提醒。

有一次,妈妈给他擦脸,小宇竟然推开了妈妈的手,他说:“妈妈,我要用自己的毛巾!”听小宇这么一说,妈妈才意识到自己因为太忙乱,手里拿的毛巾真的不是小宇的,而是他爸爸的。

每次吃饭时,小宇总会把餐具摆放得整整齐齐,当他发现爸爸妈妈的餐具没有摆正时,就主动帮助去摆正;当他吃完饭后,总会把自己的椅子归位,如果发现爸爸或妈妈的椅子没有推到餐桌下面,他就会帮忙推过去……

故事4:

在幼儿园,3岁的松松拿着出了点毛病的拼图来找老师:“老师,这个拼图坏了!”

老师说:“哦,是坏了,给我吧!”

松松把拼图递给了老师,老师就随手把它放在了自己的办公桌上。

过了一会儿,松松说:“老师,我把这个拼图归位吧!”

老师说:“不用了,先放在这里吧,我一会儿拿去修一下。”

松松点点头,就离开了。

又过了一会儿,松松又来到老师的面前。这回,老师一下明白了松松的意思,于是笑着把拼图递给松松,让他去归位。

归位后,松松一副轻松而又心满意足的样子,还看了老师一眼,冲老师笑了一下呢!

敏感期分析

关于秩序敏感期,最早在孩子三四个月大时就出现了,但是因为孩子不会表达,而父母又对此不太了解,所以很多情况下,父母常常会误解孩子的意思。就像故事2中,那个7个月大的孩子虽然不会用语言表达他对秩序的敏感,但他已经感到焦虑,已经会用哭闹的方式提醒父母了。

对于处于这个敏感期的孩子来说,秩序真的很神奇,他会把所有不“到位”的东西都“归到位”,因为在他看来,周围的环境就是一个彼此相连的整体,已经在他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就是秩序。只有在有秩序的环境中,他才会感到安全。所以,当他看到那些没有“到位”的东西时,就会有一种不安全感,这种感觉就会促使孩子去“归位”。

而且,在那种没有安全感的环境中,孩子很难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有效的认知,所以他们哭闹也是非常正常的,父母对此也应该理解。

引导小妙招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最新章节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文阅读 | 0-6岁敏感期,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