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安全 第三十八章

作者 : 张振鹏

建议二、让孩子机智应对绑匪的盘问

孩子被绑架后,有可能是认识的人所为,也有可能是陌生人所为。寻找网站,请百度搜索+无论是认识的人还是陌生人,父母都要告诉孩子表现出“我不认识你”的态度。因为绑匪对自己的身份非常敏感,他最担心的是自己的身份被戳穿。一旦被人质认出来,罪行被暴露,他有可能会杀人灭口。尤其当绑匪试探性地问“你认识我吗”,孩子一定要回答“不认识”,以保证自身的安全。

建议三、遭遇绑架后,让孩子“老实听话”

当孩子发生不幸时,如果没有办法改变目前不利的处境,父母应该让他保持“三不原则”,即不慌、不喊、不动,等待警察救援。如果过度挣扎、反抗、哭闹,可能会引起绑匪的恐慌,更容易让自己发生危险。

一般情况下,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在遭遇绑架后,通常会反抗、挣扎,反抗可以理解,但是一定要保持冷静,看准时机,不可贸然反抗。在绑匪作案之初或者情绪稳定时,反抗一般是徒劳的,搞不好会诱发绑匪的杀机。

父母要嘱咐孩子,反抗要选择在有人帮忙或者绑匪放松警惕的时候进行,最好不公开的和绑匪打斗,可以进行消极反抗,比如,被绑匪强迫吃下安眠药时,要趁其不注意时,偷偷吐掉,等等。

建议四、教孩子掌握“呼救”的学问

当遭遇绑架后,适时呼救是非常必要的。当附近有人时,父母要告诉孩子一定要呼救。当附近没有人救援,或者救援来不及时,孩子不能呼救,否则会激起绑匪的杀心。

被绑架后,孩子要保持冷静,不能哭闹,如果被挟持上车,要偷看窗外的路线,记下路上的标志性建筑物,弄清自己在什么地方,对方的目的是什么。当明白坏人的动机后,孩子要“配合”坏人的询问,尽量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也可向他表示同情和理解,以便减少敌对情绪。同时,孩子要暗中观察有没有行人可以救出自己,让自己月兑险,伺机逃跑或者用电话、短信、纸条等“呼救”方式求救。

金玉良言

一些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因为理解能力等问题,即使父母正式地和他讨论绑架事件,可能仍然不能引起他足够的重视。因此,父母在嘱咐孩子的同时,也要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如,准时接送孩子上下学。此外,当孩子不幸被绑架后,父母一定要理智判断,和警方密切配合,最大限度的保证孩子的安全,不要私自行动。

34.防范诈骗:孩子心不贪就不会上当受骗

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有些人不相信这个道理,喜欢贪占小便宜。而一些不法之徒则利用人们的这种侥幸心理铺设充满诱惑的陷阱,怂恿人们往里跳,最后那些贪婪的人得不偿失。可以说,这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但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要想不被欺骗,很简单,那就是做一个不贪、正直的人。

12岁的金蕊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名男子匆匆经过,掉下了一个钱包。金蕊停住了脚步,正当犹豫之时,男子的身影已经消失了。这时,金蕊身后窜出另外一名男子,捡起了钱包,打开一看,是一沓钱,于是说:“这些钱少说也得有几百,能分到一半也好。小妹妹,见者有份,我不会让你吃亏的。”

金蕊动了心,随他走进了一个隐蔽的小巷。两人正在平分之时,掉钱的男子冲了过来,大喊:“喂,你们两个,是不是捡到一个钱包?”捡钱的男子,赶快把钱藏了起来,然后,向金蕊使了一个眼色,对丢钱男子说:“没有啊!我们没有捡到钱。”

可是掉钱的人不依不饶,要求检查他们的包。捡钱男子“爽快”地把包给了他,可是金蕊担心书包里的200元钱被偷走,不肯交出包。丢钱男子质问道:“小妹妹,你不会做贼心虚吧?小小年纪竟然干出这种事来?”金蕊反驳道:“我才不会要你的钱呢?”这时,捡钱男子小声地对金蕊说:“小妹妹,放心,我帮你看着他。”

于是,金蕊轻信了对方,把包交了出去。掉钱男子没有找到后,也就没有再追究。等丢钱人走后,金蕊因为良心上的不安,没有和捡钱人再平分赃款,就走了。可是,金蕊到家之后才发现,书包里的200元也不见了。

这是一起典型的合伙诈骗案件,金蕊由于最初的贪心,相信了对方的谎言,最后承受了经济损失。不过,万幸的是,金蕊身体上没有受到伤害,就当是“吃一堑,长一智”吧。所以,父母一定要以此为反面教材,教育孩子不能贪占小便宜,要有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

如今社会上流行这种诈骗手段:当行人走在街道上,一沓百元钞票或者一个钱包“偶然”地掉在了行人面前,当行人正在犹豫时,另一位“幸运者”拾起钱,来一句“见者有份”。殊不知这就是一个诈骗双簧,而那些立场不坚定、贪心的人往往就走进了骗子的圈套。

同时,社会上存在另外一些人,他们先是骗取人们的同情心,进而骗取人们的钱财,然后心安理得地花着别人施舍来的钱,他们就是以乞丐为“职业”的骗子。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不能有害别人的心,但一定要有防范坏人的心理。尤其是对心理防范意识差的孩子来说,一定要具备辨别坏人的能力。同时,父母也要培养孩子做一个正直、不贪心的人,让他具备在这个社会上生存的技能和智慧。

培养建议

建议一:父母不要掉进假中奖的圈套

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有些骗子利用网络、电话、电视等媒体向人们骗取钱财。他们多以“xx公司或节目搞活动,你被抽中,中大奖了”为由,吸引大众的注意力,进而采取相应的行骗措施。有些人盲目相信,最后中了骗子的圈套。因此,针对这种情况,父母一定不能轻易相信,要具备防范心理,为孩子做出不贪心、不盲信的表率。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安全最新章节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安全全文阅读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安全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