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庆后与娃哈哈 第五章

作者 : 罗建幸

1979年,宗庆后利用其母亲的退休顶职回到了杭州。+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一无学历,二无关系的他,只有从工农校办纸箱厂的业务员开始新的人生历程。但在那种特殊的时代下,尽管宗庆后有满腔热忱,却往往不被领导们所接纳,甚至还被作为异类而排斥。“那时的宗庆后,沉默寡言,一点也不快乐。”

尽管后来的宗庆后这样形容长达八年的业务员生涯“与抗日战争一样长,一样艰难”。但这对他日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八年间,他跑遍三江六码头,深入过最偏僻的农村,也到过东南西北中的商家必争之地。他用过各种语言,手段,方式来推销自己的产品,同样也以行家里手的姿态,处处设防,步步为营,欲擒故纵,讨价还价。中国市场复杂多变,中国民众特别是农村的消费习惯、市场特性,也在他的两条腿下清晰明了。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而东风终于在他42岁的时候姗姗来迟。1987年,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将向外转包。宗庆后认准了这可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机会。虽然,只有14万元启动资金的小经销部却要承担每年4万元的利润指标,然而,这并没有吓倒宗庆后,他甚至自信的主动承担每年10万元的利润。

1987年5月1日,一个不起眼的校办企业经销部牌子出现在杭州城东清泰立交桥的北侧。当时可有谁曾想到,一个未来中国食品饮料业的巨头企业已经开始萌芽,宗庆后带着他的梦想在这里开始启程。

犹如没有**就没有新中国,同样,没有宗庆后就没有娃哈哈。♀

宗庆后不仅是娃哈哈的创始人、董事长,不仅仅是娃哈哈的“大家长”、“皇帝”,更是娃哈哈的精神领袖!核心!灵魂!

宗庆后对娃哈哈的贡献,无论用什么语言来赞誉都不过分。

25年来,娃哈哈的成长史其实就是宗庆后的个人奋斗史,娃哈哈的企业文化就是宗庆后个人思想观念的企业化、组织化。

当然,宗庆后的劫难同样是娃哈哈的劫难,娃哈哈的困惑就是宗庆后的困惑,两者形影相随,不分你我。

因而,我们深度研究娃哈哈的成败得失,就必须深入研究宗庆后的性格特征、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知识能力结构。我们所看到的娃哈哈的经营谋略仅仅是外在表现,我们必须系统研究其领袖宗庆后的性格、观念、能力,才能够深刻把握娃哈哈成功的本质,才能相对精确预测娃哈哈未来的发展。

2、一代枭雄

――关于宗庆后的性格特征研究

**/独裁

有一次笔者讲授个人品牌相关内容时,提问,想到宗庆后,想到什么?学生们齐声回答,“娃哈哈”,再想到什么?“**,独裁,集权”。这就是人们普遍对宗庆后最强烈的性格和管理风格的认知。

“你去看看中国现在能成功的大企业,都有一个强势的领导,都是大权独揽的,而且**的,我认为在中国现阶段要搞好企业,你必须**。”公开场合,宗庆后从不忌讳的**思维。“**的民主集中制,民主是手段,集中才是目的。一个卓越的领导者,必须是一个‘开明的独裁者’”。

宗庆后迄今为止没有副总,高层仅其一人,事无巨细,大权独揽。中层部门经理负责具体事务的执行,而且手下女将为多。其任用理由是“因为女将听话,执行力比较强”。还有是没有说出的理由,如果是有思想有主见的男性担任要职,就可能不听话,就可能会挑战宗庆后的的**,影响其威望。

在早期的娃哈哈(90年代初),宗庆后身边曾有几个高水平的男性干将(包括其胞弟宗泽后),因与宗的**/独裁难以相容,最后都不得不选择离开。

对人的**:在娃哈哈,除了宗庆后本人外,其它任何人都可上可下,他可以一夜之间撤换公司的人事部长,生产部长,中间没有什么组织考核程序;他也可以一夜之间免掉几个省区销售经理的职务,竟然事先不与销售公司的总经理打个招呼。

对财物的**:所有的**,落实到最后就是“签字权”。宗庆后是娃哈哈绝对的“一支笔”。创业初期,办公室买个扫把他都要签字,后来,50元以上的开支都要他签字,宗庆后要签字的单据每天多达数百份!现在,虽然娃哈哈实施了分级授权制度,但各类采购合同、广告费、交际费等仍牢牢控制在宗庆后手中。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宗庆后与娃哈哈最新章节 | 宗庆后与娃哈哈全文阅读 | 宗庆后与娃哈哈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