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 第十四章

作者 : 张振鹏

与人合作:让孩子更快地实现目标

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友情提示这本书第一更新网站,百度请搜索+

——(俄罗斯)奥斯特洛夫斯基

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

——(美国)韦伯斯特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有8个儿子。他们从小就打打闹闹,这让农夫费了不少心思。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农夫越来越老,儿子们也渐渐长大,可是,他们仍然不知道互相谦让,为此,农夫很着急。

一天,农夫去请教一个智者,希望他能帮自己解决问题。于是,智者把他的儿子们召集到一起,取出8双筷子,分别分发给他们每一个人,说:“你们使劲地把筷子折断吧!”孩子们都很不懈,说:“折断这么细的筷子需要使劲吗?”说着,每个人都很轻松地把筷子折断了。

一会儿,智者又拿出8双筷子,把他们绑在一起,然后对孩子们说:“现在,你们还有谁愿意试试,把它折断?”老大毫不犹豫冲上前去,使尽了全身力气,憋红了脸,最终筷子纹丝不动。♀接着,几个弟弟不服气,都分别试了试,筷子依然没有被折断。

这时,父亲说:“孩子们,你们明白了吗?你们每天争吵不休,都只顾自己,就像一双筷子那样,很容易就折断了。但如果你们像这8双筷子捆绑在一起那样,团结起来,那样的力量将是无穷的。”

几个儿子顿时羞愧地低下了头,终于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也明白团结的力量是坚不可摧的。最后,他们互相道歉,搀扶着父亲回家了。

正如智者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大家团结在一起的力量是无穷的,集体的力量总是大于单个人的力量。曾有人说过:一个人有一个苹果,两个人交换后,还是一个苹果;但是一个人有一种思想,两个人交换后就是两种思想,因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合作,越来越需要富有合作精神的人。

合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际交往,而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结成互助互利的双赢关系,是今天这个时代的人必备的做事能力。一个人的力量仅是沧海一粟,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有自己的特长。♀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今天,与他人合作的这一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与人合作的本质在于尊重差异、接受差异、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弱点。一个人只有在合作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才华,才能创造出人生的辉煌。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确,与他人合作,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善于合作,才能赢得明天。与人合作能力必须从小加以培养。那么,父母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呢?

培养建议

建议一、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合作对象,所以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参加劳动,让自己成为孩子的合作者,进而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周末的时候,父母可以列出一张家务清单,给孩子分配劳动任务,全家人一起合作完成这些家务。父母还可以找一些很有趣的工作,全家人一起完成,比如拼图、包饺子等,让孩子感受到分工的乐趣。

建议二:引导孩子欣赏别人的优点

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但同时也有缺点。而善于发现优点的人总是比看到缺点的人更快乐。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接受同伴间的差异,包括个性、能力、兴趣、爱好等,让孩子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

小洁上初中1年级,开学刚一个星期,她对新环境很不适应,对新老师和新同学都很不满意,有了换班的想法。

一天放学回家,小洁向妈妈抱怨:“班里的同学太差劲,上课有人吃东西,入学考试有人作弊,学习风气太差。”妈妈理解地说:“这样啊!”女儿说:“是呀!我都想换班了!”

妈妈继续说:“你先别着急下结论,既然你观察得这么仔细,妈妈交给你一个任务,你现在换个角度看问题,把你们班上课“最”的人给我挑出来,比如,最积极回答问题的人,上课纪律最好的人,人缘最好的人,受老师表扬最多的人……一个星期后告诉我,如果那个时候你还是觉得这个班不好,妈妈再给你想其他的办法。”

就这样,妈妈列举了20多项“最”让女儿去挑选。小洁最后照做了。几天后,她不好意思地对妈妈说:“妈妈,其实我们班也挺好的,感觉大家都很热心,很团结。每个人都有优点,我不能只看他们的缺点。”

懂得欣赏别人,是和别人友好合作的前提,如果只知道挑别人毛病,那么恐怕很难与他人保持好的合作关系。当孩子抱怨环境、某某人不好时,父母不能只听孩子片面的言语就下结论,应该引导和鼓励孩子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让他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

建议三:让孩子懂得尊重别人的意见

一个团队合作里面很容易出现意见分歧,当别人发表观点时,孩子只有耐心地倾听,才有机会真正了解别人的意见,所以父母要让孩子接受差异性,尊重别人的意见。

13岁的正林是班长,每次听到同学的意见和自己相左时,就很愤怒。但是有时冷静下来后,发现别人的意见也不是没有道理。为此,妈妈和正林一起定了3条规则:

第一,不正面反对任何人的意见,当和别人意见不和时,仔细思考后再作决定;

第二,凡带有肯定含义的字句,像“当然”“无疑”等话,都改用“我推断”“我揣测”,或者是“我想象”等话来代替;

第三,当别人肯定地指出错误时,放弃立刻就反驳的意念,而是先思考,然后婉转解答。

后来,正林自己说:“不久,我就感觉到因为我的态度的改变,和同学们讨论时更加轻松、愉快了。”

父母要改变孩子说话的语气和用词,就像妈妈和正林定的几条规则那样,这样能让孩子有一个谦虚的态度,进而能听进别人的建议,尊重别人。

另一条让孩子懂得尊重别人的黄金法则就是教孩子不要打断别人的话,学会倾听,有效地回答别人的话,而不是自己想自己的,这是尊重别人的基本原则。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最新章节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全文阅读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能力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