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品德 第十章

作者 : 张振鹏

建议三:告诫孩子不能“伤害”同学

有的孩子总是喜欢对同学的穿着、体态等“评头论足”,有时候还说一些讥讽的话;而有的孩子在看到别的同学遭遇不幸、学习成绩下滑或者偶尔的失利的时候,不但没有鼓励,反而讲一些很伤人的话;更有的孩子,看见同学的生理缺陷,甚至还会嘲笑不已……孩子的这种种表现,都有可能会伤害到其他同学,当然就谈不上友爱同学了。♀+言情内容更新速度比火箭还快,你敢不信么?

上小学3年级的贾霖一天放学回家对妈妈说:“今天我们班上转来一个残疾人,他走路的样子可逗了。”他边说边一拐一拐地学人走路。

妈妈却并没有笑,只是很严肃地看着他说:“你怎么可以嘲笑同学呢?他的身体已经因为残疾而经受了痛苦,你还要给他的心灵也造成伤害吗?记得你刚入学我就和你说过,要友爱同学。你看你现在,不但不爱护同学,反而嘲笑起别人来,你觉得你这样做对吗?”

妈妈的话一下子点醒了贾霖,他顿时感觉惭愧不已,连忙说:“妈妈,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嘲笑同学了。嗯……我以后还会在他需要的时候好好帮助他。”

孩子有时候会对残疾人或者某些人的口音产生好奇,他甚至还会像贾霖这样,觉得十分可笑。♀但父母要及时制止他的这种行为,因为这会伤害到同学的心灵。所以,要让孩子做到友爱同学,父母应该让他爱护同学。

建议四:提醒孩子,友爱不是讲“哥们儿义气”

表达友爱、帮助别人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最重要的一点,这种友爱不能违反纪律和规则,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朋友负责。

一天,爸爸接到学校老师打来的电话,老师反映说,他9岁的儿子考试的时候帮人作弊。等到儿子放学回到家,爸爸问他:“为什么要帮助别人作弊?”儿子却说:“我是在帮助同学呀!他跟我关系可好了,你不是让我一定要友爱同学吗?”

爸爸摇了摇头:“帮忙也要看是帮什么,即便是友爱也应该有一个原则啊!你帮他作弊,他能学到知识吗?你自己不也一样被老师批评?作弊就是错误的行为,你要真是他的好朋友就应该劝阻他,并帮助他好好学习才对啊!你现在的行为就只是讲哥们儿义气,并不是友爱。”

儿子听后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他才说:“爸爸,我知道错了!我以后一定要努力做到真正友爱同学。”

友谊本应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真挚的情感,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而孩子与同学的友爱,应该是学习上、生活中的互相帮助,绝不是像故事中的孩子那样帮同学作弊。

友爱需要的是讲原则的“义气”,这个义气是要建立在维护集体利益基础上的。而所谓的“哥们儿义气”,却多是以不分是非的私利为目的,更有甚者连社会的准则、国家的法律都敢去触犯。这样的朋友并不是真正的朋友,这样的义气也不是真正的友爱,到头来只能是害人害己。

金玉良言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正是产生于同伴关系中的合作与感情共鸣,使得儿童获得了关于社会的更广阔的认知视野。”他的意思是说,孩子与同伴间的友爱关系,将会促进他发展诸如合作、协商等各种社会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孩子友爱同学的良好品德,对于他在未来社会中能否立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诚实有加:奠定孩子一生发展的根基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中国)孟子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苏联)高尔基

列宁是俄国十月革命的领导人,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创始人。他从小性格开朗,活泼好动。

8岁那年,列宁随小朋友们到姑妈家去玩儿,在玩闹过程中,列宁不小心把一个花瓶打碎了。姑妈发现后,问孩子们:“是谁把花瓶打碎了?”小朋友们都说:“不是我。”但当问到列宁的时候,他也小声回答:“不是我。”

这时,在一旁的妈妈猜出花瓶极有可能是列宁打碎的,但是,她并没有当场揭穿儿子,而是希望通过其他方法让列宁认识到错误。

回到家的几天里,列宁明显不如以前快乐了。为了帮儿子树立诚实意识,妈妈坚持每天晚上给列宁讲一些关于诚实的小故事。突然有一天晚上,正当妈妈给列宁讲故事时,列宁“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妈妈,姑妈家的花瓶是我打碎的,而我害怕姑妈的责备,所以当时没有承认。”妈妈微笑着说:“承认错误就是好孩子,你给姑妈写封信,向她承认错误并道歉,她一定会原谅你的。”

列宁照妈妈的建议做了,不久就收到了姑妈的信,姑妈不仅原谅了他,并且表扬他是个诚实的孩子。从此,列宁又找回了往常的快乐,他悄悄地对妈妈说:“做一个诚实的人真轻松,不用每天受到良心的谴责。”妈妈会心地笑了,并鼓励他以后也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当发现列宁对姑妈撒谎,不愿承认打碎花瓶的事实时,妈妈没有当众拆穿他的撒谎行为,而是通过讲诚实故事的方式,让儿子认识到诚实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最终,她鼓励儿子勇敢地向姑妈道歉,求得姑妈的原谅。

孩子犯错误、撒谎是难免的,关键在于父母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去教育、去引导,避免孩子再次发生同样的错误。要培养孩子的诚实品德,父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诚实环境,并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行为指导和责任意识教育,让孩子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

翻开那些沦为罪犯的孩子的档案,不难发现假、恶、丑的家庭教育对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而正是这种背离诚实的教育泯灭了他们对人世间真善美的最后一点希望。所以,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诚实品德,让诚实奠定孩子一生发展的根基。

培养建议

建议一:为孩子树立诚实的榜样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的学习榜样,甚至可以说父母言行的点点滴滴都将在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品格中得以延续。所以,父母一样要谨慎言行,为孩子做诚实的好榜样。

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为了应付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会编造谎言哄骗孩子;孩子因为诚实吃了一点亏,父母甚至会埋怨。其实,父母为了种种理由选择谎言和欺骗的时候,就已经将一枚恶果种在了孩子的心田。久而久之,这些行为会让孩子逐渐偏离正确的人生之路。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第一污染源,要教育孩子诚实,父母要做出诚实的表率,每一件小事情,每一个行为举止,都要特别注意。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品德最新章节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品德全文阅读 | 好父母amp;amp;nbsp;amp;amp;nbsp;教品德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