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机 第十一章

作者 : 高冕

胤祥之绝二:送上门的白花花银子不要。♀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晋封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后,考虑到他在皇父康熙帝当政时,“敬谨廉洁,家计空乏,举国皆知”,援引康熙年间自己和允祉等人分封亲王每人各得钱粮二十三万两的先例,赏给胤祥二十三万两白银。面对这笔巨款,府中贫寒的胤祥坚决不受。经雍正帝再三再四颁谕指示,胤祥才接受十三万两,其余十万两固辞不受。雍正帝只好另行施恩,命由胤祥兼管的佐领(满人定三百人为一牛录,一牛录之长,汉译称作佐领)都归他统辖,并增赏其侍卫和亲军。后来,雍正帝又援引给予裕亲王的待遇,命胤祥“支官物六年”,他又固辞不受。雍正帝当皇子这么多年,四十四周岁才做皇帝,在藩邸冷眼旁观几十年,“于群情利弊事理得失无不周知”,深知满朝文武、贵族官僚普遍嗜钱如命,为了弄钱,贪污受贿、搜刮敲诈,无所不用其极,像胤祥这般唯恐银子咬手,送上门来的白花花银子不要,实属罕见。胤祥如此清廉,令雍正帝为之振奋,对他掌管朝廷财政大权更加放心。

胤祥之绝三:铁腕理财,功及三朝。

康熙晚年用兵西北,各地拖欠赋税,国库空虚,加上官吏贪污渎职,朝廷财政混乱,经济呈现衰退趋势。雍正帝是位励精图治的皇帝,上台伊始就提出“雍正改元,政治一新”的奋斗目标。他知道,要实现这一宏大目标,必须振兴经济,而要振兴经济,必先整顿财政。雍正帝掌权不久,就任命胤祥总理户部三库事务。户部三库,银库、缎匹库和贮藏茶、蜡、铜、铁等物的原料库,历来是朝廷的钱袋子。钱袋得由最信得过的人来掌管。钱袋子有毛病,漏洞百出,即使金山银山搬进来,最终也是一场空。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清廷设立会考府,雍正帝命由胤祥主持该府事务,“专司各省事件及一切奏销钱粮”。过了两个月,雍正帝又任命胤祥总理户部事务。这一任命,改变了祖制,因为顺治元年就下令停止贝勒总理户部事务,改由尚书总理部务,顺治八年(1651年)虽一度恢复以诸王、贝勒总理部务,但第二年就停止了这一做法。雍正帝从任命胤祥开始,使户部长官由以往的常设内阁尚书负责制,改为不常置的特简宗室亲王、大学士兼理部务制。♀户部负责管理全国二十七省区疆土、田亩、户口、财谷政令,包括掌管钱币事务的机构钱法堂和宝泉局。因此,雍正帝命胤祥总理户部,就是将朝廷财政大权交到他手上。

胤祥明白,整顿财政对于雍正新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财政混乱,没有钱花,雍正朝要想政治一新就是一句空话。康熙帝留下的户部,历年“库银亏空数百万两”,钱粮匮乏,国库空虚,管理上积弊丛生。胤祥将“整理财政、清查赋税”,作为雍正新政的第一战役来打,殚精竭虑,夙夜匪懈,豁出命来理事。胤祥上任时,滞积案牍如山。他革除旧有陋习,奖励富有进取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官吏和办事人员,并明确规定完成整顿任务的期限。一手悬鞭挥策,一手奖以利禄,效果非常明显。四十日期限一到,“旧案数千,悉经理就绪,部务于是一清”。

钱与命一样,最关乎贵族官僚的切身利益。如果身怀私欲,没有一张铁面,没有铁的手腕,绝难整顿好财政。

胤祥认账不认人,只对皇上一人负责,不到三年时间,稽查和驳回不符合规定的奏销项目近百起,给贪官污吏营私舞弊的恶习以沉重打击。在此期间,他查出户部库银亏空二百五十万两,经雍正帝批准,勒令有关官员限期赔缴或逐年补偿。胤祥不做只打苍蝇不打老虎的软蛋,对造成朝廷财政亏空者,不论王公贵胄,还是身居要职的官僚,一概严惩不贷,绝不网开一面。其兄敦郡王允、履郡王允祹,内务府官员李英贵等,凡上了追索名单的,勒令追缴,赔缴不足的,变卖家产偿还。总之,吃进去的不义之财都要吐出来,一个子儿也不能少。这触犯了不少人的利益,涉案者无不剜“肉”出“血”、颜面扫地,他们对胤祥恨之入骨。有些官员也认为胤祥过于苛刻无情,招致舆论不满。

雍正帝对胤祥的做法及政绩很满意,站出来为他撑腰,说这些严厉措施势在必行,胤祥只是遵旨而行,全然不关他的事。

经胤祥铁腕整肃,财政局面为之一新,“稽核精密,出纳有经,径窦为之肃清”,雍正朝由穷变富,“府库岁有余羡,国用益饶”。

雍正六年(1728年)五月,雍正帝颁布上谕,表彰胤祥在王朝财政方面作出的贡献,赞誉他“涤弊清源,劳绩茂著”。♀

雍正朝国库渐盈,积存白银达六千万两之巨,成为清代最富庶的时期,乾隆初年国库积存白银六七千万两,主要是雍正朝留下的遗产。雍正朝在整顿财政、振兴经济等方面所作的努力,使康熙后期的财政混乱和经济颓势得到挽救,为康乾盛世架起坚实的桥梁。胤祥铁腕匡弊、拨乱反正,成效卓著,功及三朝。

胤祥之绝四:吞吃泥巴,固守臣道。

胤禛信佛崇佛,自幼喜爱阅读佛家典籍,成年后与僧人过往甚密,曾自号“破尘居士”,又称“圆明居士”,当上皇帝后,自称“四和尚”,甚至在宫中举行法会,亲自说法,收门徒十四人。他热衷于修缮古刹名寺,江南荆溪(今江苏宜兴)崇恩寺、浙江绍兴报恩寺、舟山普济寺和法雨寺,南岳衡山、西岳华山的佛寺,都由他特发帑金,进行扩充修葺。信佛的雍正帝相信人能够轮回转世,相信**死后灵魂不灭。因此,他对修建自己陵寝非常重视。要建一座好的陵寝,首要的是要找一块上吉之地。雍正四年(1726年),他把这一重任交给干练忠诚的心月复重臣胤祥,命另一位心月复张廷玉辅助,工部、内务府负责具体办理建陵事务。

顺治、康熙二帝陵墓都建在遵化,胤祥等人自然在遵化一带寻找吉地。跋山涉水,披星戴月,仔细寻觅。第二年四月,胤祥终于在九凤朝阳山看中了一块陵地,雍正帝也点头同意。谁知开工后,发现穴中之土杂有砂石,雍正就不满意了,他说这块地“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砂石,实不可用”。胤祥转而又到别处寻找,经过四处踏勘,确认遵化一带再无中意之地。于是,甩开大步朝北京西南方向踏勘。翻山越岭,栉风沐雨,经过精心勘察,胤祥总算在易县泰宁山太平峪找到一块上好陵地。胤祥上奏说,这块地“实乾坤聚秀之区,为阴阳和会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对这块陵地也十分满意,认为“山脉水法,条理分明,洵为上吉之址”。

胤祥为选陵址千辛万苦,千挑万拣觅得的陵地风水又这么好,既有利于万年之后安身,又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兴旺。雍正帝对十三弟心生感激。他以胤祥经营吉地居有首功为由,把自己万年吉地附近的一块“中吉”之地赐给他。胤祥听后,“惊悚色变,惶恐固辞”。他认为这块地只有大富大贵之人能够享用,自己身为臣子,绝不能在属于帝后们的陵地上修建陵墓。他在涞水县境内为自己找了一块平善之地作为墓址,认为才是他所适用的,奏请雍正帝赐给他。雍正帝知道其铁了心,不得不同意他的请求。胤祥接到圣旨,高兴得手舞足蹈,说:“皇上待我隆恩异数,不可枚举,今兹恩赐,则子孙俱受皇上之福于绵长矣。”当日,就派护卫前往起土。过了数日,护卫呈看土色,怡亲王胤祥竟然“取一块捧而吞之”。

胤祥吞吃自己墓地的一块泥巴,含义幽深。这件非同寻常之事,被郑重载入清官方所著的《清世宗实录》和《钦定八旗通志》,现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内务府档”也有同样详细记录。这表明,它引起当时朝廷上下包括雍正帝的高度关注。从后来雍正帝对胤祥的评价看,胤祥吞土之事,在皇兄那儿确是大大得分的。

胤祥之绝五:敢于举荐政敌。

康熙帝皇十七子允礼,曾依附皇八子允禩,参与皇权争夺,属允禩党羽,被皇四子胤禛视为政敌。康熙帝死后,雍正帝采取逐一分割、各个击破的办法,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打击,命允礼罚守遵化康熙帝景陵。胤祥上奏,认为允礼此人“居心端方,乃忠君亲上、深明大义之人”,属可用之才,竭力向雍正帝推荐。雍正帝采纳胤祥意见,进封允礼为果郡王,管理掌蒙、回、藏事务的国家机构理藩院。这是雍正元年的事。当时雍正帝刚执掌皇权,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没有立即对头号政敌允禩进行打击,反而故意赋以重任,任命他为总理事务大臣,将他由贝勒晋封为亲王,欲抑先扬,麻痹对手。胤祥举荐允礼,一石二鸟,既分化了允禩党人,又为心月复不多的雍正帝增添了一位得力助手。

允礼不负胤祥举荐,不负皇上重用,成为朝廷栋梁之材。雍正三年(1725年),他因“实心为国,操守清廉”,获赏亲王俸禄,并按亲王规格增加侍卫。雍正六年(1728年),晋封为果亲王。后来,进一步重用,任命他管理工部,总理户部三库,授宗令、管理户部,并办理送**喇嘛还藏、循途巡阅各省驻防及绿营官兵,以及治理苗疆等重大事务。雍正帝临死前,任命他为辅政大臣,辅佐年轻的乾隆帝处理军政事务,成为举足轻重的显贵重臣。

胤祥还向雍正帝极力举荐并非科班出身的李卫,说此人“才品俱优,可当大任”。后来证明,李卫此人的确具有不同寻常的施政才能,后来仕途通达,官至疆臣之首直隶总督,成为雍正朝赫赫有名的模范三督抚之一。他还举荐了很多人才,后来官至福建总督的刘世明也在其列。

在举荐的人才中,一为雍正帝临终付托重臣,一为全国疆臣之首,胤祥看人之准,由此可见一斑。雍正帝说,胤祥“为国荐贤之处甚多”。这句看似平常的话,实际上是对胤祥识人荐才的高度评价。

举者尽贤,且有大贤,这是胤祥的又一过人之处。

……

诸如此类,一件件一桩桩,胤祥为人做事之绝,还有很多。

他精通河工,曾奉命治理直隶、江南水道。雍正三年,由于京畿水利设施年久失修,直隶暴发大水灾。经胤祥寒暑靡间、躬亲治理,直隶地区水患变成水利,数千里沮洳污莱变成丰收沃野。随后,胤祥又赴江南,治理黄淮水患。当时江南水道,除河淮之外“多致浅塞”。经胤祥领导治理,“东南数十州县,河流疏畅,获灌溉之利”,“亿万生灵,永受其福”。对此,雍正帝给予充分肯定,说他“兴田功于畿内,粳稻连畴;筹水利于江南,河渠顺轨”。

他还颇通法律,负责办理过数十起大案。这些案子每桩牵涉人员都很多,情况错综复杂。胤祥审理非常慎重,而且不搞刑讯逼供,认为“听讼之道,求诸词色以察情伪,设诚以待之,据理以折之,未有不得其情者。惟大猾狡狯,不得已而施之敲。若概用重刑,锻炼成狱,三木之下,何求不得?”这一高见,雍正帝深为赞赏,命全国司法部门将胤祥这些话“刻木榜置堂署,时时省览”。

胤祥还是军机处领班大臣。雍正七年(1729年)三月,清廷下令,准备兵分两路,征讨准噶尔部噶尔丹策动叛乱。当年五月,为出兵西征作准备,在北京南苑举行大规模阅兵,胤祥担任阅兵活动主要组织者。次月,雍正帝命在内廷设立军机处。这是清王朝设置军机处的开始。当时,这个机构直接秉承皇帝旨意,主办机密军务。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雍正帝的专断独裁,也把封建王朝的集权推向新的**。军机处领班大臣职要权重,雍正帝经过长时间“筹算”,决定将此重任交给胤祥。胤祥积极筹划,倾奉智慧,为平息西陲叛乱作出重要贡献。

胤祥担任总理事务大臣,管理户部,又是军机处首揆,集政权、财权、军权于一身,位高权重,综理万机。他还兼督领雍正帝经常居住处圆明园八旗禁军之责,负责雍正帝日常处理政务之处养心殿的用物制造,办理诸皇子事务和雍正帝藩邸旧务,代行祭祀办理雍正帝临时交办的各类差务,可谓职任繁多。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玄机最新章节 | 玄机全文阅读 | 玄机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