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 第七章

作者 : 金刚心;文鑫

,爱孩子,就让孩子的特长指向本事

小提示:如果能让特长指向本事,家长就给孩子的未来多留了一个饭碗,也许这个饭碗还是金的。言情穿越书更新首发,你只来+所以带孩子学特长,最有实际意义的方向就是把她现在喜欢学的特长引向本事,有了本事,孩子长大后就一定会有事可为,弄好了还会把事情做成事业。

接上一节内容继续往深里写,就是想更多的家长们和我们一样,能少看两级电视剧,多留意观察一下:周围的小孩子长大后,工作情况不错的多?还是一般的多?是被领导压在手下工作的人多?还是被领导捧在手心里怕其跳槽的人多?

到我这咨询的大孩子中,职场生存状况不是太合心的占多数。各种各样的不合心、不满意如地震后的海啸,滚滚而来,我的咨询平台上,常常一个人的感触就会引发一连串人一大串的共鸣。

这种现实表面平静,实则很残酷。它在告诉我们,家长再不站得高点看得远点来反思小孩子的培养模式,眼前这个天真聪慧的小孩,这个天天被大人称作“小宝,宝贝”的孩子,长大后很可能象父辈一样只有文凭没有本事,很可能工作三年五年都形成不了自己的一技之长,接着很可能工作后老跳槽,老受领导的窝囊气,薪水老在低水平层次里徘徊。等等。

所以,小时候就能把成长指向本事,可想而知,孩子长大后会活得更踏实些。

家长要不要把孩子的特长指向本事,下面的观点也许很能启发人。

十几年未见的老友从青岛来,闲聊时他讲了一个培养孩子的理论。我觉得很有现实指导意义。摘录于此给天下家长们参考。

他说:“孩子从小到大学毕业,——算一算,这个过程差不多得五十万。

他接着说:“这五十万值呀。——现在很多孩子虽然工作了,但是还要啃父母的养老金才能给自己一个窝;这值得警惕啊。所以趁着孩子还小,一定要把孩子往人才方向培养。培养成人才,家长就可以不用操心他的经济了,全靠他自己的本事就行了。

老友接着阐述了一个似乎更值得引起关注的观点:“如果孩子的生存能力差,他将来找的媳妇也可能强不到哪去,生出的孩子你能忍心不管么?要不要挤老人的养老金?挤到何时?”

老友最后总结道:“——所以,不把孩子的品质和本事中的任何一点培养出来,大人都要操心到老……”

我对老友提到的“给孩子本事”的观点很是赞同。其实我老早以前就开始研究这类观点,我在培训时曾提到过:

有一种危机叫“成长的幽灵”,它似乎比蟒蛇还能缠人,从学校缠到职场。♀

您看:

毕业前,中国有数亿的人,象鹦鹉学舌一样,花了十几年比金子还有价值的时光学英语。这个人数比美国和英国的总人口还多。可是,上亿的人见到外国人,没有几句“鸟语”能听不懂;一和老外对话,就发现自己的灵牙利齿变成了结结巴巴的大舌头。——唉,为什么十几年都没把外语学成我们的本事?看来我们对学业的规划大有问题;

您再看:

到了职场上,这个“成长的幽灵”又缠上我们。统计发现,八成人即使在同一个岗位上干上十年,都不能十年磨一剑,形成让老板和企业离不开自己的本事。——唉,没有这种本事,升职一定会遇到瓶颈,升薪一定高度有限,接着生活档次一定受限,别人买绿色无污染的鸡蛋,我们只能吃饲料鸡下的蛋。

这么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望子成龙的家长怎会还让成长的幽灵缠住自己的正在学特长的孩子?如果家长对孩子要求不多就算了,问题是无数的家长让孩子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特长?!所以,爱孩子的家长如果不辅助孩子把特长指向本事,真的有点对不起孩子投入的精力。

看到这里,有些读者可能会想:“你想得忒多了点吧。远得离谱了吧。让孩子的特长成为本事可不容易?”

是不容易,可是本事离学特长的孩子并不是远得遥不可及。

我带孩子在著名教练罗老师(围棋界两位精育新星国家级荣誉获得者之一)那里学棋,有空他探讨起“特长与本事”的问题。

那时他给孩子们讲:“布局的速度要快,布局时不好好规划,中盘就不容易有未来。”

下课后我就和罗老师交流起来:“您刚才讲的规划和我们职业培训里讲的规划不谋而合。好多学生在大学生有时间谈恋爱,有时间看电影,没时间研究社会和职场,这就相当于您讲的布局速度慢下来了。于是等到了职场就很快就发现发展空间出了问题,接着是买房子的问题,未来大受影响。”

罗老师问:“那学生的学特长怎么和本事联系在一起呢?”

我说:“比如和您学围棋的孩子,不只是学到业余四五段,也学学您怎么教别人,于是他们长大后也能收学生,这就算把特长学成本事了;再比如学钢琴的,如果长大后能给别的孩子作家教,或者能在钢琴学校当培训老师,这个特长就有了新的发展空间。不然的话,围棋学到业余五段也好,钢琴学到十级也好,只不过就是一个曾经学过的东西,还没上升到本事阶段。”

另一个老师听到这里,就跟我讲了一个故事,说上海有一个年青人学到了业务五段,上大学学的是教育。等他毕业后,他就开始把教育和围棋联系在一起,教一些孩子学围棋,后来培训出了好些个业余五段,自己也顺利开起了围棋学校。

以后,我又会经常和一些人谈论“要把特长学成本事”这类观点。

我这个观点很快就和另一个孩子的家长有了共鸣。她的儿子和我女儿在一个班学唱歌,下课后我女儿回家,她儿子还要背着画板等一个半小时后的画画课。于是有一天我们就聊到了一起。

她说:“我们楼下有个同事,她看我儿子学画画就跟我说她弟弟的故事,她弟弟小时候就喜欢拿着小人书学着画,家里人总是反对也没有用,家里很着急,弟弟学习成绩也不好,可是他就是喜欢画小人书里的插图。你看人家现在,在动画公司,凭自己的一技之长房子车子都解决了,老板还离不开他了。所以我就认为孩子学点有用的东西对他未来很有帮助。”

我也和她说:“是,我们有一个熟人,她儿子也是小时候喜欢画,就让他画,一直支持。这回考大学,凭着特长生加分进的传媒大学。”

其实更多的家长都有类似的认识,都会本能地希望孩子学特长最好能学点对未来有用的本事出来。比如我把本书的初稿里的一些内容放到了网络里,有一个家长正好咨询这方面的问题。我把它摘录下来,与更多的家长借鉴。

那个家长问的问题精减一下大致如此:我女儿在学声乐,她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和人交际,不知道13岁的她现在怎么学声乐能对将来有用。

家长们担心孩子毕业后怎么生存?这是多么情理之中的事情啊。这个操心难道过分么?

前几天,有个朋友怀孕,从北京回来养胎。她特别关注我女儿与周围孩子学特长的事情,她还表示自己现在就想学点围棋。我问她为自己学还是为肚子里的孩子学?

她说:“我们这一代人已经感觉到生存竞争的残酷,不敢耽误下一代。”

她的话让我回味再三。

想想看,我们这一代人真有点可怜,有多少家长都是这样——

从小学到大学用了十五六年,学了那么多的东西,可是毕业后对社会了解不多,工作后对职场了解不多,了解到的那些东西又多数都不知道怎么用。

如此,在自己做了家长后,又怎会忍心让孩子再重复这一条“成长之路”?虽然我们弱小,无法摆月兑不了学校的应试教育,可是我们可以寻找另一条路帮孩子渡过成长的“误区”。

我们研究过大外企白领的升职路线,发现“给别人做助手的能力”和“带动别人成长的能力”相当重要,很多白领在外企只能按部就班升薪却不升职,瓶颈多半就在这里。

我仔细对比过外企大批普通白领和精英白领在职业素质上的区别,发现后者“教育和引导”别人的能力要高出前者很多。

所以我坚决认为,孩子学特长不是为了学一样东西,而是为了多收获些更重要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教别人”的能力,会学的人不一定会教,会教的人一定懂得如何学。

我们给别人这么做分析,对自己孩子也是怎么引导的。为了将她的特长多一点指向本事,我们就想提前锻炼她当老师的能力。办法也很简单,就是经常拜孩子为师——

从我的女儿上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开始鼓动她做老师,于是她象模象样地拿出老师的腔调,给我们讲起老师讲的内容。

喜欢当小老师,这大概是绝大多数孩子都有的特点。

但是我们与众多家长不同的是,我们没有把孩子的这个“小特点”当普通表现,而是把它当作孩子的“小特长”真心诚意地欣赏。

我和爱人说的最多的一句欣赏的话是:“听了课就能自己当老师,这样的孩子学东西一定学得快。”

有时候,我和爱人还把欣赏的细节说得很细致:“你看宝贝的语气,一听就是她们老师的语气,复制得多好。内容也讲得好,重点一个都没落下。”

因为我们这样真心欣赏,于是我们的孩子就比很多孩子当“小老师”的机会多了很多。

比如有时我们会鼓励孩子:“把新学的围棋定式和布局给妈妈上一课。以后你多安排点时间给妈妈上一课,爸爸有空也旁听。”

我爱人听课时也是个好学生,会主动转弯抹角地提个问题:“这个地方我还没听清楚,能再讲遍么?”

再比如孩子去别的小朋友家玩,我们就会鼓励她:“把你新学的歌教给小朋友。”

前一阵儿,正值桃花盛开的时候,家长们带着孩子去农村里赏桃花、接触大自然。

回来后孩子们还没玩够,于是又一起来我家玩。

我女儿就给同来的小朋友讲一个围棋的基本知识。

因为我孩子常这样做,于是别的小朋友到我家,她也会要求别人当老师讲给她一些新东西。

有一天,邻居的小姐姐没带钥匙。我女儿就缠着她教她画朵花。

画完后,我就听那个小姐姐说:“你可真笨,画的什么呀。”

我女儿立即回答:“我不笨。是你不会教。”

把这些例子和分析写在这里,是想天下更多的家长们也能和我们一样高度重视“教别人”的能力,让孩子从小开发这个能力,孩子在工作后的竞争中一定与众不同。如果孩子“教别人”的能力一直得不到开发,家长很可能就耽误了一个“聪明而优秀”的孩子更上一层楼。

我的孩子在锻炼了“教别人”的能力后,对围棋的理解力提高了不少。有一件事很能说明问题。有一天我和她一起摆最高水平的棋手的棋谱。那一天我的肩膀很难受,于是没心情讲太多的话,我就让她自己摆,摆一步说说她的理解。结果她每摆一步,讲出的棋理尽管是她的理解,可是有模有样,逻辑清晰。我在职场上长期研究职场精英们容易出现的思维模式和心智模式,所以对一个孩子的思考能力有很敏感地判断,所以一个不到七岁的孩子说出一些成人的表达逻辑,确实让我很是震动。

我对爱人说:“这孩子这么成长下去,长大后成为围棋讲解的主持人不是太难的事情。”

我爱人提醒我:“我就不喜欢你这样,想法老是那么浪漫。该怎么学就学好了。”

家长常常在不经意中打击孩子的“潜特长”

小提示:做家长的很容易出现这类倾向:习惯于教育孩子,不习惯于反思自己。家长的这一特性会让“语言和脾气”产生负作用,打击孩子的潜特长。最要提示的是,家长不容易意识到这一点。

一看到这节的主题,有些家长可能会不以为然:“那是别的家长做的事,不是我。”

其实,这样的家长会是我,也一定会是你。

我们已经很注意这类事情了,尽量避免不小心打击孩子的“潜特长”的情况出现,但是还会发生。

比如有一天,我孩子兴致勃勃拿了一篇小文章念起来,不会的字就瞎猜,我爱人就在旁边不停纠正,还加了一句口号:“要念就念出正确来,念一次进步一次。”

我对爱人说:“如果她下次连念的兴趣都没有了,这一定是教育的悲哀。”

再比如孩子学围棋这事。我对孩子学围棋这门特长很上心,连老师都感慨:“你这么上心,你女儿的棋将来肯定差不到哪去。”

可是因为太上心了,就会有时突然“恨铁不成钢”,忍不住生气:“犯过的错误犯了再犯,犯了又犯,半年前就走错过的棋还在走,你不学就算了?”

我爱人对我说:“你就吼吧,吼到哪天孩子真不学了,看你还吼不吼。”

幸好我和爱人事后都会反思,算是对家长的教育误区进行修正吧。

但是,如果家长出错了却没认识到,那孩子的潜特长可能真的就被打击坏了。

有了这些认识,我对一些想向我咨询职业困惑学员进行了另一种咨询,请他们回忆一下小时候有没有被父母打击兴趣的事情发生?

不少小时候学过特长的学员都有回答。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最新章节 | 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全文阅读 | 学特长,最重要的环节是家长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