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里城里 第九章

作者 : 康培力

抹过一阵,小芳忽然开口问徐雁:“徐雁姐,你这么漂亮,长大是想当演员还是想干什么?”徐雁扑哧一笑道:“小芳,怎么突然问起这词儿,我像个当演员的料吗?要说这样,你可能还是,才真又漂亮又聪明,听原强哥说,你一直就是个演戏的好手。

徐雁道:“说来听听,看我有不有。”小芳道:“这也许带点走火入魔,大多时候,尽管一部电影看了又看,但每次重看时却都有不少新的细节发现,有时便觉得影片似乎被换了版本,要不便老觉得一部电影是那么令人难以读完,这便让我特别想继续看。”徐雁一笑道:“那我倒是没有过,也许是城里电影看得太多,而且大多没重复可能。”稍停了下又道,“这可能只是你一时不成熟想法,凭我想,一旦当上放映员,一部电影就得天天看,看得太多也会腻,你也自不愿再想当放映员。”小芳道:“我感觉我永远不会,因为我还有个想法,想借看电影学写电影,如果将来能如愿以偿,我想我一定要学写电影,还要争取最终能放上自己写的电影。”徐雁跟着拍了下她道:“行啊你,竟然想到写电影,我可做梦都没想过,也根本不敢想。”边说边挂着些笑,眼里遂露出些钦佩,仿佛遇上太不寻常的人。

小芳一笑道:“这也只是个口头,得看第一步实现得怎样。”徐雁一笑道:“那我祝你心想事成。”说完遂又轻轻拍了下小芳,含些真诚,带点不知不觉,一转念却想到部外国长篇小说,便问小芳看过没,小芳说她看过,这又问小芳:“你认为这本书算得上很好吗?”小芳道:“我只能说它是本好书,尤其对年轻人。”徐雁:“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具体点好吗?”小芳:“主题很不错,主人公的精神很符合当时全民要求,但就艺术处理而言,它还算不上十全十美,明显可看出不少瑕疵。”徐雁跟着暗吃一惊,好你个小芳,竟敢挑堂堂名著的不是,据说该书问世几十年,还从没有人敢挑过它什么,难道满世界那么多作家评论家都不如了你林小芳不成,这回若能听你数出个一二三来,那我真就服了你,待她落音便道:“想听你说得再仔细点,关于它的好与不足。”小芳道:“主人公精神应该永远值得人类推崇与弘扬,浓重的记实风格不仅真实再现了战争的残酷,也体现了人类反法西斯的艰难与不屈不挠,可以说它就是一本不折不扣的二战文学档案。但由于作者太留意于写实,因而很大程度削弱与忽略了整体艺术处理,个别线条上竟有掉线断点现象,许多素材也缺乏有机筛选,使书中人物与情节结构看上去有些松散,没印象的人物太多,难让人记住。”说完还简单举了些例证,稍停了下又道,“我认为,它最大的败笔是写作手法太陷于平铺直叙,因而使文墨气氛太欠活跃,笔力看上去也似乎不是很老练,很多该深地方还不是很到位。”徐雁:“那它为什么还那么受推崇和欢迎,且很少受人指责过?”小芳:“以我所见,它之所以受推崇,固然有它很好的一面,有人类社会迫切需要吸取与弘扬的一面,这就是主人公的那种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和压不倒折不回的精神,特别是二战后的第三世界国家,恢复建设家园,声讨法西斯罪行,毫无疑问会成为一个共同而迫在眉睫的任务与话题,而此时的第三世界国家要恢复家园又谈何容易,需要国人必须作艰苦卓绝的奋斗,因此,铁人精神便显得尤为重要,迫切需要崇尚,应时而生的这个作品不仅树立了一个活生生的铁人典范,也真实地记录和再现了法西斯的罪行,及时解决了所需所用,理所当然要受到推崇。大家都视它如珍宝,爱之如生命,也便自然而然不忍挑剔它,这就像母亲溺爱自己孩子,虽然很清楚孩子的许多不足,就是不愿轻易捅穿这层窗纸去伤害他一样。”徐雁:“另外再问你个问题,你认为主人公为一种大家的事业那样牺牲自己的一切值吗?”小芳:“和平年代去理解那些作为恐怕很难,以寻常之心去量度显然不可理喻,因为他的境界实在太高,就像星星月兑离浊雾浮云,常人大多只为自己,而他们心里装的却是大家或民族,所作所为完全是为了某种大局,在中国,古有荆柯舍身刺秦王,今有抱病访贫问苦斗风沙的焦裕禄,应该都是属于这类。”说完稍停了下手里,既为歇歇气,也想听听徐雁的回应。

徐雁却定定看着她,好像发现了“海洋之星”,带些说不出的惊叹,良久才一笑道:“说吧,只想听你的,太想听,真的。”小芳一笑道:“我的话完了,完全是个人看法,该你点评了。”说完跟着又一笑,露出几分俏皮,稍歇了歇又开始了手里。

稍许沉默后,徐雁道:“小芳,我佩服你,真的!这书我看过好几遍,你说的那感觉其实我都有,但我却没能力和勇气去质疑去判断,一句‘世界名著’就让我什么都不敢想,总是捧着如捧焰光,而你却那样**清醒,敢想敢断,也把握得那样透彻深刻,简直像个英雄,像个大师,让人不得不折服和叹惊,与你相比,我还像个幼儿,也像张白纸,你的透析我做不到,你的言辞更做不到,真的!请不要以为我在谦虚,都是实话。”说完又定定看了眼小芳,透着诚恳,也透着无比的叹服。

小芳一笑道:“你再抬我,我就要成‘梁上君子’了,我也是天一句地一句,反正没事闹着玩,千万别说‘佩服’二字,听了身上发寒,这也是真的。”说完又一笑,因为感到累,跟着便停了手里,想歇会儿再做。

徐雁望了眼她道:“小芳,感觉太累就算了,啊。”小芳道:“我稍歇歇,也快了。”说完便闭上眼开始养着神。

过些时候,小芳又睁开眼继续着,没几下,徐雁又问她:“小芳,能说些话吗?”小芳强作一笑道:“说吧,没事的。”徐雁道:“可以问个关于你家里事吗?”小芳道:“问吧,只要能回答得了。”徐雁道:“听说你父亲死得好冤,是因一点历史小问题被人整上绝路的?”小芳叹了下道:“也许是我妈太命苦,我妈真就是个苦大仇深又命如黄连的人,几岁就送人做童养媳,解放前与阿大哥爹结婚,生下阿大哥没一岁阿大哥爹就死了,解放后因为苦大仇深原因曾任过土解干部,当过一届政府乡长,这期间与我爹结婚,可我爹是个小有历史问题的人,过去曾扛过自卫枪,其实人比谁都忠厚老实,精兵简政时我妈便因没文化和我爹历史问题被简了下来,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我爹的历史问题却老是被人扩大化,整起来总是比头号分子还整得狠,我爹因想不通加之整得实在受不了便自寻了绝路。”徐雁道:“具体原因你没听说过吗?”小芳道:“不清楚,也许我妈我外公都不清楚。”徐雁叹了下道:“我也是觉得奇怪才问你。”稍停了下又道:“珍伯伯真的好命苦,也好坚强。”小芳微微一笑道:“你别再老说我妈了,她命苦坚强是事实,但也老硬气,因为当过几年干部,便老是摆高风格高姿态,每年的统销返销粮分到头上她都要给别人,害得家里每年都要比别人多吃好几个月杂粮,我都吃怕了。因为她没入过党,原强哥常笑他比真正的**还**,对几个小的也比谁都严,一有时间就得下田下地抢工分,谁稍有不听话就要吃棍子,家里除了我和二强,没人少吃过她棍子。稍大点时,每逢赶集,阿大原强哥两个务必得先送回柴到集场寄卖后再赶回来出早工,来回好几十里路,黑枞垴做家长的没人不拿她作榜样对付小的。”说完一笑,跟着又道:“不过想来她也是旧社会过来的人,也许太感激新社会,不理解也得理解。”徐雁一笑道:“好像这也不足为怪,许多年长的人都有这么点,我隔壁有个老党员就这样,再穷从来不拿国家一分钱照顾。”小芳道:“我妈每年最盼的事就是家里年底不超支,倘若要分红到几角几块,连走路都像打老虎,我们这儿的条件不好,工分值特别低,每年都几乎是一角多点,加上我这病,家里不超支的年份实际太少太少,所以便成了我妈最大的期盼。”话一完,徐雁身上的事也做完了,这便起身在抽屉上放了碗,接着又在独椅上坐了下来,想看徐雁还有什么话要说。

身子刚落往独椅,门外跟着响来个脚步声,似乎带点小跑,两人遂停了嘴里朝门边望着。

一两秒钟样子,红姣出现在了门口,刚闪入门边便朝门里望了眼,嘴里跟着道:“哇,徐雁姐,你今天好得好快,脸上已完全看不见肿了。”边说边急急往了门里。

徐雁带点迟疑问小芳:“我真看不见肿了吗?”小芳:“是的,估计身上的痒也就天把时间没了,不过这时也是最痒的时候。”徐雁拿个小镜子照了照,这才微微兴奋里叹了下道:“总算过去了,真像鬼门关里走了遭。”刚收了镜子,红姣道:“徐雁姐,中饭已经好了,是要我再送来还是你自己去吃?”自那晚后,徐雁的一日三餐全由她负责送。

徐雁道:“既然已经看不见肿了我就自己去好了,一来免得麻烦你,二来也好久门都没出了。

刚落音,红姣道:“好香啊,好久没喝过红糖水了。”手里捧着那红糖水碗直鼻子边闻。

小芳和徐雁都还没注意她,听了便都朝她望了眼,跟着被惹得笑了下,小芳道:“是吗?那你待会儿过来,我给你也冲一碗。”红姣道:“不,红糖好难买,我知道你自己都缺,吃药得要它。”小芳道:“那要啥紧,十碗糖水又要不了好多。”红姣:“不。”跟着对徐雁:“走哇,吃饭去。”小芳转身从抽屉上拿了两个碗道:“你们吃饭去吧,我走了。”边说边含点小心往了门外,徐雁跟着下床穿起衣服,待穿戴完便与红姣出了门。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乡里城里最新章节 | 乡里城里全文阅读 | 乡里城里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