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权力的崛起 第三十二章

作者 : 李银河

在否定文革中女人的男性化的过程中,又有人矫枉过正,表述了一种近似本质主义的思想:由于女性是人类生命的直接创造者和养育者,因而对生命有着本能的热爱,这种热爱生命的天性,使女性具有了独特的文化意识和文化心态现代工业社会的最大缺陷,就在于它常常使人忘记了人是生物这一点,而生物离开生物性活动,就不可能获得幸福。♀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发,搜索+你就知道了。如果男性文比将使生命变成机械并使其遭到毁灭,女性就必须履行自己作为生命的创造者和养育者的职能,发挥母性和女性独特的社会作用。这类思想的本质主义表现在几个方而:首先,它假定由于女性能生育,就本能地热爱生命?可是男人也为生命贡献了精子,也是生命的直接创造者,为什么他们就没有对生命本能的热爱呢?其次,它候定男性文化将生命变成机械,女性文化强调人的生物性,这是缺乏证据的。此类说法同西方有人将男性同文化联系在一起、将女性同自然联系在一起的想法如出一辙,而这种划分是本质主义的。

这种本质主义的性别观念深人到社会意识中,有时甚至以科学知识的方式表现出来。如前所述,人们在分折男女两性待质上的差异时都相信5女性逻辑思维不如男性;女性重感情,男性重理性等等。女性是否比男性更重感情?人们以为这是一个先验的事实,其实它却存在着极大的疑点。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本质主义的现念,没有实验的证据可以证明,女性比男性更重感情;毋宁说,人类中有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重感情,但是前者不一定是女人,后者亦不一定是男人。换言之,有些男人是重感情的,也有些女人是不重感惰的。把重感情当作女性整体的特征是错误的;雨把它当成是天生如此更是本质主义的。

中国的传统性别观念与西方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在于,西方人往往把男女两性的关系视为斗争的关系,而中国人则长期以来把男女关系视为协调互补的关系。阴阳调和、阴阳互补这些观念一直非常深入人心。但是,这并不能使中国人摆月兑本质主义的立场,即把某些特征归为男性气质;把另一些特征归为女性气质,前且认为这些气质的形成都是天生的。后现代女权主义反对本质主的立场对于上述文化理念来说是颇具颠覆性的,因为它根本否认所谓男性与女性的截然两分。♀对于深信阴阳两分的中国人来说,这一立场是难以接受的,甚至比西方人更难接受。这倒颇像法国和英国革命史上的区别:法国压迫愈烈,反抗愈烈,双方势不两立,结果是流血革命,建立共和英囯温和舒缓,双方不断妥协退让,结果是和平的光荣革命,保留帝制。在两性平等的进程中,西方女权主义激昂亢奋,声色俱厉,轰轰烈烈,富含对立仇视情绪;而中国妇女运动却温和舒缓心平气和,柔中有刚,一派和谐互补气氛。伹是在我看来,也正因为如此,若要中国人放弃本质主义的观念,恐怕比西方更如艰难,需要更长的时间。

第十章新的关注点(三)

关于性与婬秽品问题

60年代以来,性的问题逐渐成为一个政治问题,成为一个公众和学术活语的题目;到了80年代,性政治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论争的题目,又是大众文化中随处可见的因素。性问题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例如,与家庭有关的性。性行为本身;性与母性;生育控制;堕胎与生育权利;性作为商品一一卖婬业与业等等。对于女权主义来说,有关性的问题地位尤其特殊,因为性是妇女研究的一个主要自变量。

在性的问题上,西方女权运动分化为两个阵营——激进派和自由派,它们的论争引起了人们对两个问题的关注,一个是妇女运动与性自由的关系;另一个是妇女运动内部差异所具有的含意。性与两性不平等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女权主义内部最富争议性的问题。大多数女权主义者都认为,男性在经济和社会上的权力影响到他们与女性的性关系;女人在性的权利和权力上与男人是不平等的;双重标准的问题普遍存在。妇女运动向传统的性观念提出挑战。传疣性观念认为,如果一个男人与许多女人有性关系,那么他只不过是一个公子;可如果一个女人同许多男人有性关系,她便失去了身份和尊严。这种男女双重标准对女人显然是不公平的。此外。妇女运动最常提到的一个要求是,男人不应当把女人当作仅仅是一个性对象。女权主义向畀性压迫与女性屈从的秩序挑战:过去一向是男人控制女人的性,男人播种,女人则应准备接受痛苦,被耕耘,被穿透;男人就像拥有土地和財产一样,也拥有妻子的性、生育能力以及她子宫的产品。♀女权主义关于性机制是如何导致压迫的问题有大量的探讨。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者麦金农有一个相当惊世骇俗的说法,她说:作一个女人就是作一个被操的人。男人操女人;主语一动词一宾语:在她看来,这就是女人最现实的状况,这就是这个杜会中在性别问题上的最后真理。性别就是女人的性的客体化的结果。换言之,所谓性别身份就是男性把自己的性要求强加在女性身上。两性的差别成为令女性屈汄于男性的借口。这种差异就像戴在统治铁拳上的一双天鹅绒的手套。问题并不在于这种差异是毫无价值的;问题在于它是由权力来定义的。无论这一差异被承认还是被否认;无论差异的性质被褒扬还是被贬抑;无论女人因此被惩罚还是被保护。

按照麦金农的观点,社会上的人被划分为两群:操人者和被操者。当然,在她看来,这一划分并不是天然合理的或是由自然秩序造成的;并非因为一群人长了男性生殖器,也并非因为女人要生育,这一划分就是不可避免的,就是女人不可逃避的命运。这种性别认同的规范是社会强加给人们的,而不是由两性生理的差异自然形成的。总之,她对性非常看重,她有一句被人广泛引用的名言:性在女权主义中的地位就像劳动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女权主义者在性问题上的观点有很大差异。弗里丹把它放在次要地位,她认为,只要妇女获得了社会平等,性问题就会自行解决;格里尔尽管不反对异**,但却要求解放了的妇女不要结婚;费尔斯通则号召在每间卧室中进行革命;同性恋女权主义者倾向于把性解放摆在更为重要的地位,既要争取两性平等,又要争取性倾向选择的自由,她们争取妇女解放的根本动机是性解放,并认为只有通过完全摆月兑异性恋才能实现女性的性解。在性问题的两大阵营中,激进派持有如下观点:性自由所要求的是伴侣之间的性平等,双方都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最重要的是要扫除父权制机制,其中包括婬秽品制售业,父权制家庭,卖婬,强制性的异性恋;同时要反对男权主义的性实践,例如虐恋,猎艳式的临时性关系,童恋,以及阳刚阴柔角色的划分,因为这些实践会导致女性的性的客体化。

自由派的观点与激进派针锋相对,她们认为,性自由所要求的是与叛进派观念完全相反的实践,她们鼓励超越社会所认可的性行为规范,坚决反对将性行为划分为政治上正确和不正确的两大类,反对把性行为限制在所谞政治上正确的界限之内。她们借助于从弗络伊德、马尔库塞到马斯特斯和约翰逊的理论提出,男女两性的性的基本不同点在于女人受压抑,因此释放女性的性能量比压抑男性的性能量更为重要。

因此,这两派的区别又可以概括为,自由派更看重释放女性的性能量;而激进派则致力于压抑男性的性能量。两派在对待性的看法上的分野实质上是赞成性和反对性两种态度,前者对性持肯定态度,对各种形式的性表达,包括婬秽品,同性恋,虐恋,以及女同性恋中的模拟男女角色阳刚阴柔关系,全都持容忍或接受的态度;后者则对性持否定态度,反对婬秽品的制作和消费,反对性关系中的暴力及统治与服从关系等等。前者强调男女双方共同探索性的自由;后者却持有男性的攻击性性行为是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的看法。前者支持中性的立法程序;后者反对中性的立法程序。前者接近于法理社会的个人价值;后者则接近于礼俗社会的社区价值。

自由派持有一种关于享用性快乐的理论,它主张,女权主义应当把性快乐作为种权力因为如果总是把性作为一种控制手段来谈论,会令人感到性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在西方社会的观念中女性的**既是低贱的,又是神圣的。女人们对性行为怀抱着一沖羞耻、窘迫和害怕的感觉。她们讨厌自己的**,因为它们要么太大,要么太小;她们不喜欢自己的和膂部,于青春期的性行为,男孩子受到鼓励,女孩子却受到训诫和禁令;女人因此认为性是危险的、神秘的、不可言传的东西。成年妇女免不了性冲动,却又必须隐瞒它。凡此种种,导致了许多青春期少女和年轻女人学会了对自己的**感到恐惧,并讨厌自己的**。

自由派关于享用性快乐的立场可以追溯到妇女运动的第一次浪潮,其代表人物是高德曼拟记舰。她以性的自由表达作为中心议题。她认为,性解放不仅是个人的实现,而且是人从剥削和私有财产制下的解放;她坚决反对男性对女性的性占有和性控制,反对贞节观念。她对性问题的看法虽然影响并不太大,但却较早注意到了这个被主流女权主义运动忽略了的问题。伍德胡尔也曾公开主张妇女的性**和性自由,她在一次讲座中宣称:是的,我是一个主张**自由的人。我有着不可转让的、宪法賦予的、也是天賜的权利,我想要爱哪个人就可以爱哪个人,想要爱多久就可以爱多久。只要我愿意,就可以每天换一个情人广在60年代的妇女运动第二次浪潮中,自由派的主张更加明确,那就是,应当将女性寻求性满足当作女权主义的一个重要目标。

然而,在艾滋病恐怖出现之后,自由派的观点受到挫折。社会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性伦理,即有节制的性伦理。人们把性当成一种恐怖的事情,性的文化价值和性行为方式都有改变,一反过去盛行一肘的乐现主义的性解放和快感政治学。在这个性传染病的时代,人们惊恐之余作出的反应是:安全的性行为,对身体的控制和管理,以及持续监视的美学6511161:1030?111006因为性现在已经同死亡和疾病连在了一起。有的女权主义者抨击了这沖貌似有理的道德主义回潮。女权主义者伊丽加莱说:我不赞成这种观点,因为这等于是说,性是罪恶和疾病,无论是什么力量,只要能起到限制性活动的作用,就是对人类的拯救。为此我们还要感激艾滋病,因为它将从诱惑中拯救我们,引导我们到智慧去的路。

在性的问题上,女权主义关注的另一个方面是男人对于女人的刻板印象,比如认为亚洲的女人都是驯顺的,黑种女人都是和性关系混乱的,等等。

此外。还有一个引起许多争论的问题,即异性恋霸权问题。有一些女权主义者,其中最激烈的是女同性恋分离主义者,公开提出应当反对异性恋,认为它是男性压迫女性的机制;也有人不是绝对反对异性恋,而仅仅反对异性恋的簕权地位。这两种立场的区别在于,前者将异性恋视为妇女受压迫的基本机制;而后者则把异性恋当作多种性方式当中的一种。

在西方,围绕着婬秽品与检查制度的争论有很长的历史。维多利亚时代的净化社会和愚民运动,是从女王明令禁止出版婬秽书籍开始的,一开始还只是没收或销毁书,后来殃及许多著名的经典著作,就连莎士比亚、密尔顿、但丁的著作都受到审查,甚至连圣经中与性有关的章节也遭到删节。

在17世纪的英国,没有宗教主题的婬秽色倩品是不被禁止的,当18世纪反婬秽法通过以后,没有宗教成分的品也要受到审查了。在18世纪,由英国法官希克林等做出的一项裁决中,曾为婬秽品下过一个定义,即要看被指控为婬秽的东西是否有意去毒害和腐蚀那些心里准备接受这种不道德影响的人,或是否有意让这类出版物落入他们手中。美国也立法禁止婬秽品的进口,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海关曾禁止巴尔扎克和伏尔泰等人的作品进口。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女性权力的崛起最新章节 | 女性权力的崛起全文阅读 | 女性权力的崛起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