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权力的崛起 第四章

作者 : 李银河

决策职位

比起在立法机构中所占的比例,拥有决策权力的高级职位是妇女参政程度最直接的指标。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发,搜索+你就知道了。据联合国有关资料,1987年各区域妇女担任部长决策职位的平均百分比如下:欧洲南美洲6.3;太平洋群岛非洲2.5;北美亚洲全世界平均3.5%。世界上共有99个国家没有妇女担任高级决策职位。

1960年,斯里兰卡的班达拉奈克夫人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女总理;166年在印度就任的甘地夫人是担任总理职务时间最长的女性(15年)1969年,梅厄夫人出任以色列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1974年,阿根廷的德庇隆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女总统;1979年,撒切尔夫人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她三次连任,是本世纪英国历史上唯一的连选连任者;190年,查尔斯成为多米尼加联邦的总理;同年,冰岛的芬博加多蒂尔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民选女总统;1981年,挪威的布伦特兰接受了国王的任命,成为挪威首相;同年,27岁的安杰利尼成为圣马力诺这个古老的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执政官;1982年,阿加莎巴巴拉成为马耳他的第一位女总统;同年,米卡尔·普拉宁茨出任南斯拉夫执行委员会主席即总理职务;1986年,菲律宾的阿基诺夫人任总统;1988年底,35岁的贝,布托被任命为巴基斯坦总理,成为保守的伊斯兰社会第一位女性高级领导人;1990年,尼加拉瓜60岁的査莫罗夫人以55的选票当选为该国第一位女总统。

美国至今还没有过女总统,伹对盖洛普民意测验问题您支持妇女当总统吗?回答支持者有大幅度上升:在1937年占31%。在1970年占53;在1975年占73。盖洛普民意测验还报道说,70蛇以上的美国人认为,如果让更多的妇女去掌管公务,美囿将会治理得更好些。

在决策职位中妇女所占的比例上,又是北欧国家处于领先地位。荷兰女性占内阁成员的半数。瑞典的女大臣掌管着教育部、能源部、劳力部和移民部。挪威妇女在政坛工作的人数比例也居世界前列,在女首相布伦特兰于1986年组建的内阁中,妇女占44.4。其中有8名女大臣。

西欧北美的情況不如北欧:虽然目前美国有1700个大小市镇由妇女担任市长或镇长,美国的女权主义者还是抱怨在议会、地方政府、州政府和法院任职的精英岗位上女性太少。♀据统计,1977年,联邦级女法官只有7人,占同级法官总数的1/4%。1981年,美国有了第一位最高法院的女法官;1987年,在最高法院的23名终身**官中女性只占7%。还有62%的州没有女法官。法国的内阁职位中约15%是女性。

在3本,1979年,中田寿美子当选为社会党副委员长;1980年,日本任命了第一位女大使驻丹麦。

在哥伦比亚,政府和其他行政部门屮的许多重要职务由女性担任。内阁13个部中,除国防种内政部以%。另外11个部都有女副部长。1984年,邮电部长和教育部长由女性担任;全国税务局长和外贸协会主任也由妇女担任。

在菲律宾的驻外人员中,妇女占1/3,还有一些妇女在内阁和司法部门工作。

在前苏联,有50万妇女领导着工厂、农庄、学校和文化保健机构,有26000多名妇女是国营农场场长或集体农庄主席。全苏的法官中,妇女占325;在囯家一级领导和经济领导职务中,1/3由妇女担任;女性在市长中占1/4。

在中国,高层决策职位中妇女所占的比例不高:六届人大当选的政府领导人共221人,女性仅1人,占良**十三大当选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共285人,女性仅有22人,占77;十四届中央委员会中也仅有24名女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在各级党委领导班子中任职的女性比例低于政府。到1994年,国务院有1名女国务委员;正副部长17人,为同级干部数的正副省长17人,为同级干部数的12.3;省委正副书记为同级干部的正副专员中女性占4.1;正副市州长中女性占正副县市长中女性占5.9;正副乡镇长中女性占3、在全国517个城市中,有308名女性当肆为正副市长。在1960年,全国尚有9个省党政班子中没有女性;全国一半以上的县党政班子中无女性;乡镇党改班子中有女性的不足150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到1995年末,全国29个省市、区党政班子中均已配有女干部;19个省基本达到了190年召开的长春会议提出的到1995年底100妬的县和50的乡镇党政班子中有女性的目标,其中四州、河南、山东等13个人口大省已完全实现这一目标。♀

187年,《中国妇女》杂志社曾就**十三届全会的政治局没有女委员的事实召开讨论会。会上有两种意见,一沖认为最高决策层里有没有女性是妇女参政的一个标志,但不是唯一的标志;另一种意见认为,虽不是唯一标志,但却是重要标志。因为妇女担任高层次颠导职务,在考虑问题时,就会注意到妇女的特殊利益,并在决策中起作用。

近年来,有不少关于决策职位女性状况的调查与思考,人们试图从中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例如,在内蒙古自泠区,女干部状况有以下几个恃点:第一,领导层次越高,女干部越少。到1986年底,旗县处级干部中女性占1.68;厅局级干郁中女性占4.63;自治区级干部中,一位女性也没有。第二,女性在职能郎门的多,在党政领导班子中的少。12个盟市党政班子成员中,女干部仅有5名,占在旗县党政领导班子中,女干部只有38名,占第三,在党政领导班子中,女性担任一般成员的多,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的少。在各盟市委正副书记、正副市长中无一女性,领导班子中的5名女性都是盟委委员或市委常委;12个市辖区的正副书记区长中,仅有1位女性;在旗县领导班子中只有3人为女性,其中仅有1人为正职,其他多是分管文教卫生、计划生育工作的副旗县长和旗县委常委。

再以黑龙江省为例,女干部状况一是比例低:据1990年统计,全省行政机关女科级千部9189人,占同级干部总数的12.6%。女处级干部858人,占同级干部总数的6.3;女厅级干部58人,占同级干部的二是高层次的少:省级女干部仅有2名;地市级女干部也屈指可数;三是正职少:全省行政机关58名厅级女干部当中,正职几乎没有,有的县68个科局单位仅有1名正职女干部。

1988年,甘肃省妇女参政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各级各类女干部占干部总数的237%。低于全国2礼3%的平均水平;省、地、县三级女干部比例炮低于全国的约5%的水平,分别为1.5%。全省站个县市,没有一个女县长、女书记,女副县长只有7个。全省1550个乡镇中,仅有女乡长7人,副乡长69人,占同级干部总数的15兴。

山东省的情况也不乐观:省级女领导一位也没有;地市级女干部当中正职仅占9%。副职占91义;县处级正职占13,副职占87%。全省无一名正职女县委书记和女县长。

北京市女处级和局级干部分别占同级干部的14%和12;北京市的女性领导干部比例虽然在全国各省市中算是较高的,但仍存在着副职多正职少的情况:全市153名局级女干部中,任正职的仅有20人。

总之,拥有决策职位的中国女性的一般状况是:地位越高、越有实权的领导岗位,女性领导人越少;女性领导人担任副职的多,担任正职的少;担任名誉性的虚职的多,有实权的少。总的看来,中国女性参政的水平还是相当低的。

第二章妇女状况(二)

就业与收入

讨论就业,必须首先分清两个概念,一个是有酬工作,另一个是包括家务劳动在内的总1%作量。如果仅看有酬工作,男性的工作量是超过女性的,但是如果看总工作量,女性就大大超过了男性。

据统计,目前妇女承担着全世界总工作量的2/3,但只取得全世界总收入的1/10。这个数字是在1985年于内罗毕举行的审査和评议联合国妇女十年成就世界会议的一份报告中公布的。报告说,几乎所有的妇女一天都干两个工作日,欧洲有工作的妇女的劳动时间平均要比她们的丈夫。一倍卩此外。1984年,全世界—半的粮食是由妇女生产的。在非洲,妇女从事3/4的农活。因此可以说,在就业和收入方面,全世界女性的地位大大低干男性。

按照有酬工作的统计尺度,在1950年,全世界经济活动入口比率为419%。其中男性为0.4。女性为到1975年,全世界经济活动人口比率为5,其中男性下降为513,女性上升为29只。从地区比较中可以看出,发达地区的女性经济活动入口比率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1950年,这一比率在发达地区是3251%,在欠发达地区是24%。1975年,发达地区为3,欠发达地区为263%。总的看来,妇女参加到社会劳动中来已成为一种社会发展趋势。

在统计妇女就业率时,应当分潸两个定义不同的比例,一个是妇女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的比例。另一个是妇女劳动力在妇女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前者是女劳动力与男劳动力相比;后者则是女劳动力与女性人口相比,又称妇女就业率。先看前者——妇女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所占比例,桉高低顒序排列:前苏联为481%1北美为38%。西欧为34;亚洲为34;大洋洲为外、非洲为拉丁美洲为24。再看后者——妇女劳动力在妇女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亚洲为46%;非洲为44;发达国家为43%拉丁美洲为50。中国的这个比例为55,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东欧国家,妇女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例与男子大致相同,如前民德妇女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416;保加利亚占49.25;捷克斯洛伐克占46,匈牙利占41波兰占43.3%。罗马尼亚占3.2%。从妇女就业率看,在匈牙利,未就业的有劳动能力的妇女从60年的25.2%减少到80年的6%;在捷克斯洛伐克,未就业的有劳动能力的妇女也从1975年的75%减少到1982年的%。

近年来美国女性就业的比例持续上升,有9/10的妇女在其一生总有一段时间要参加工作,妇女中就业最多的是18—24岁和35—54岁的人。人们一般以为,从人类月兑离无酬劳动、进入有酬劳动以来,主要的社会劳动力一直以男性为主,女性则在家主持家务。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至少在工业革命早期,妇女劳动力就有相当大的比钾,有的时期、有的国家的女工人数甚至超过了男工。

以英国为例,在39年,英国工厂工人井有419560人,其中女工就有2426人,占工厂工人总数的57%。英国工业革命最先从纺织工业开始,而女工一直是其主力军9英国还是当时全世界波布交易中心。从事破布分类加工是待遇最坏、最脏的劳动,而这个部门全部雇用少女和已婚妇女。根据1841年的调查,当时还有6000名妇女在煤矿劳动,其中在井下劳动的有2350人。英国当时是欧洲的第一产煤国。女工一般每天劳动时间长达15小时到18小时,遇到旺季,经常通宵干活。女矿工经常要在深夜两三点下旷,经常有人一天从井下背两吨煤上矿顶,或卸煤迖10吨之多,劳动条件极为恶劣。在那以后,从上世纪中叶至本世纪中叶的100年间,英国女工的比例一直保持在工人总数的30—32%左右;到了50年代,这个比例开始增加,经过70年代的大幅度增长后,妇女巳占整个劳动力的40以上。70年代末期是夫妇双方都出外工作的高峰期,在1979和1980年,妻子参加工作的比例高达已婚妇女的60%。由于经济衰退和失业激增,1932年妇女就业比例略有下降。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女性权力的崛起最新章节 | 女性权力的崛起全文阅读 | 女性权力的崛起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