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第四十六章

作者 : 田科钦

7.《学校不能对孩子的前途完全负责》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割裂开来,二者要密切配合,切忌不可过分依赖于学校或家庭。寻找网站,请百度搜索+

——著名教育评论家关颖灏

现在,有许多妈妈在孩子学习和教育问题上,存在着过分地依赖学校的现象。无论孩子有了什么样的问题,一些妈妈总是习惯于找学校提供帮助,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学校身上。

应该说,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孩子有了问题,妈妈找学校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但妈妈如果把教育孩子的一切希望和责任都推到学校身上,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孩子而言,都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

从根本上来说,孩子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

有一次,儿子回家之后,闷闷不乐,问他什么也不说。吃饭的时候低着头,写作业还是低着头。我以为孩子只是因为学习太辛苦了,就只是帮他倒了杯牛女乃,安慰了他几句,让他写完作业睡觉。

没想到,儿子突然委屈地哭了起来。我一下慌了神,赶忙问他怎么回事。他哭着说到,今天老师给他们讲《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说到读后感时,点他站起来回答问题。他随口说到,小女孩既然站在了烤鸡店门口,为什么不进去坐下呢,即使只坐一下,也不会被赶出来,说不定还会被好心的店主收留,也不至于被冻死。儿子还说,小女孩只所以会被冻死,是不懂得去尝试,不懂得把握机会。结果,老师在全班当众批评了他,说他不好好读文章,满脑子尽是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我沉默了,这怎么是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呢。孩子既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就说明他是在思考。孩子的世界就那么大,他既没有去过小女孩的世界,也没有过过那样的生活,他当然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分析这个世界,分析各种发生在身边的问题。♀老师即使觉得他讲得不对,也不能当众批评孩子,更不能在同学面前扫了他的面子。

而另一件事,则是我在工作中遇见的情况。开学报名的时候,我照例要登记班上新学生的家庭情况。一个年轻的母亲将孩子带到我面前,她看起来非常时髦,穿着打扮也很靓丽。按照惯例,老师要问学生几个简单的问题,于是,我问面前的这个孩子:“你妈妈是做什么的?”孩子看了看妈妈,羞涩地对我说:“妈妈是打麻将的。”孩子母亲的脸色顿时变了,她斥责孩子说:“在家教你的全都忘了,妈妈是在政府机关工作的,怎么变成是打麻将的呢!”

接着,这位妈妈不好意思地对我说:“平时工作忙,没好好管教孩子,希望老师在学校帮我多多照顾她。”

望着这位妈妈,我真想对她说,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学校,也无法对孩子的前途完全负责。

孩子心理分析:

在我看来,我儿子在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中的表现是优秀的。如果是一名优秀的老师,这时候的行为应该是鼓励儿子的想法,而不是批评。这么做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也打击了孩子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我相信这不是个案,中国的国情决定了类似的事情应该时常发生在校园里。这么看来,学校的教育并不能完全让家长放心,学校的教育不能保证孩子受到良好而公正的教育。

其实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做人。而妈妈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举足轻重。孩子从小到大,妈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性格、品德发发展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孩子的耳濡目睹是使他受教育的最好方式。因此,没有什么比妈妈的言传身教更能让孩子受到熏陶。如果你希望他喜爱读书,就不要像那位年轻的母亲一样,整天混在牌桌上,最好能时常带孩子去图书馆或新华书店,并和他一起阅读。

诚然,不可否认的是,孩子的教育是个复杂的过程,仅靠学校一方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万能的教育,学校教育也是如此。我的意思是说,当孩子出现各种问题的时候,妈妈除了找学校寻求帮助外,也要认真反思一下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存在失误的地方。

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妈妈就不能过分地依赖学校,现在的学校教育制度、教育水平以及教育意识并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速度,即使是所谓的“名校”和“名师”。而且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家庭教育较之于社会教育,对弥补学校教育缺陷的作用更为直接和有效。

第十二章

《是妈妈,也是军师——教导孩子要懂事,更要会做人做事》

知识教育不等于一切,为这个社会做出贡献的也未必是才子才女,更不是书呆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个好人比什么都重要。

很多妈妈认为,教孩子做人做事是一件很久远的事。因为小孩子嘛,哪里会涉及到做人做事这么复杂的事,还是让他无忧无虑的过他的童年去吧。

如果你真是这么想,完了,你的孩子肯定不会是学校里最受欢迎的那几个;他也很难成为你生活圈子中的“儿童明星”;甚至有可能他还交不到贴心的朋友、得不到老师的喜爱……

没错,孩子一离开了家庭的保护,他就是一个**的个体,他就跟你在社会上打拼一样,需要会说话会办事会讨喜,他才会有一个相对完满的童年和人生起点。

或许孩子自己也很想为妈妈争光,成为人见人爱、花见花看的小朋友,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去做?因为他的妈妈忘记了,自己既是一个妈妈,还是孩子的指导老师,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超级军师!

1.《好习惯,是妈妈教的,不是孩子自己养成的》

不要每逢看见儿童受了一点点痛苦就去哀怜他们,或让他们自己去怜悯自己。我们此时应该尽力帮助他们,安慰他们,可是千万不能怜悯他们。因为怜悯可以使他们的心理变脆弱,使他们遭受一点点轻微的伤害就支持不住,结果往往是,他们更加沉浸于受伤的部分,伤害更加扩大化了。

——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洛克

孩子小的时候磕磕碰碰是常有的事儿,走路摔倒了,或者是在家里碰到了桌子椅子。我在街上见到过许多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孩子走路摔倒了,妈妈边安慰哭泣的孩子,边对着地上跺脚,说着:“不哭不哭,弄疼宝宝了,我们打它。”这是多么滑稽的事情。

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了我的邻居。我的邻居是一个三口之家,一看就是知书达理的人。邻居家的小女孩圆圆非常懂事,大概一岁半快两岁了,大家都非常喜欢她。圆圆的爸爸是大学老师,妈妈是医院的护士,日子过的还算宽裕。

有一次,我到圆圆家里借东西,正好看到圆圆在家里玩玩具车,一个不小心撞到了沙发旁边的小矮桌上,痛的哇哇大哭。圆圆的妈妈揉着圆圆的小脑袋,安慰着圆圆,等圆圆哭得没那么伤心的时候,圆圆的妈妈拉着圆圆的小手揉着小矮桌说:“小桌子你痛不痛,来揉揉,一会儿就不痛了哦!”这一幕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后来,有一天我下班回家,在路上看到圆圆和妈妈刚买完菜一起回家,圆圆在前面蹦蹦跳跳的,突然一不小心摔倒了。圆圆的妈妈连忙跑过去,圆圆大哭着,小手摔得脏脏的。圆圆的妈妈揉着圆圆的小手,亲亲小脸蛋,安慰着圆圆。圆圆一会儿就不哭了,让我没想到的是,圆圆竟然用小手揉揉地面,说:“是不是很痛呀,乖,揉揉一会儿就不痛了。”

孩子心理分析:

虽然只是一件小事,可是却可以影响着孩子们长大以后的许多行为。是做一个记仇的,总是对别人实施打击报复的人呢,还是成为一个善良宽容,懂得替别人着想的人。

很多妈妈都认为,桌子地面都是不会痛的,小孩磕到了摔倒了,可以打打桌子踩踩地面来安慰他,让他不哭。但是妈妈们的这种行为其实是一种报复的行为,虽然很多妈妈可能会说,我们也没有教孩子去打人去报复呀,但在孩子眼中,桌子也好,地面也好,都像他们一样,是有生命的,因为他们磕疼了自己,所以爸爸妈妈要打他们,这不就告诉自己,如果谁磕疼了自己,就要去打他吗?

圆圆的妈妈用的方法就非常不一样,她把桌子当成是另一个孩子一样,在两个孩子相撞的时候,自然不能厚此薄彼,这让圆圆懂得,在撞到桌子的时候,不仅仅只是自己受伤,也懂得转过来去安慰撞到自己的桌子。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别人的感受,这才是磕磕碰碰中的最大收获。

我们对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这种爱不容许我们眼看着宝贝们受到一点伤害。然而,人生中难免磕磕碰碰,而有的碰撞责任并不都是在别人身上。在磕磕碰碰中教会孩子懂得体谅他人,教会孩子做一个善良宽容的人,这才是对他们最好的爱的礼物呀!

给妈妈的小建议

在孩子们还小的时候,妈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他们日后形成的性格和处世方法,我们非常容易因为太爱护孩子而娇惯他们,从而可能让他们成为一个不懂得考虑别人的自私的人。如何才能避免这样的情况呢?

其实圆圆的妈妈的做法非常正确。孩子一两岁的时候跌跌撞撞是在所难免的,在孩子跌倒的时候,不要为了安慰孩子而去责骂或者捶打撞到孩子的东西,而是在安慰孩子的同时,记得教他问一句:“小桌子你痛不痛?”

一件小事往往会成为影响人一生的关键点。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最新章节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文阅读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