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第四十四章

作者 : 田科钦

孩子心理分析:

妈妈们往往把马虎当作粗心大意来解决。♀不是所有站都是第一言情首发,搜索+你就知道了。其实,马虎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造成马虎的原因很多,解决的办法也不同。

(1)心急

孩子急于把作业或习题做完,像有人在不停地催他们似的,尽管他们的时间是充分的。这种马虎的解决办法只要让他们在做题之前或是中间做几次深呼吸,坚持下去就会有效果。

(2)情绪不稳

?孩子情绪精神状态不好,他们在家或者学校遇到什么事情,心绪不宁,注意力不集中,因而马虎。此时的理解和疏导远比批评重要,如果批评,可能适得其反,马虎就有可能走向厌学。

(3)害怕

孩子平时有一定水平,而作业或考试却常因为紧张而没有发挥水平。这类孩子的紧张往往是让妈妈给吓的。妈妈有时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使孩子在面对作业或考卷时,心里想的不是题目怎么做,而是万一做不好、考不好会受到怎样的惩罚。压力过大会导致智力下降,水平就发挥不出来了。所以妈妈不能给孩子过大的压力,而应该想想如何给孩子以具体的帮助。

(4)视觉障碍

有些孩子读书跳字,看书跳行,相似的字分不清,作业或考试会出现莫明其妙的错误。这种情况就不是马虎了。家长应该到有关医院进行视觉测试。如果确定时视觉障碍就要进行相关的视力训练了。

(5)缺乏责任感

这种孩子不只学习马虎,凡是他不感兴趣的事情他也错误百出。而他确实感兴趣的事情,他却认真,细致,并不马虎。这种学生的问题是缺乏责任感,没把学习看成份内事。对这种孩子需要整体的“治疗”,改变他整个生存状态,培养他的责任感,让他对自己负责。

当孩子马虎导致作业错误,或是考试失误时,妈妈和长辈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说他,更不要替他一一改正。这种方法对孩子克服马虎的毛病不但没有好处,还可能导致孩子产生依赖心理而更加马虎。正确的方法时,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找到马虎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

就像我的小外甥一样,学习马虎,往往在同一个问题是反复犯错,这是因为他对此不太感兴趣。教育就和喂鸭子一样,你给鸭子吃它最爱吃的食物,它保证吃得比谁都多。妈妈一定要记住,兴趣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当孩子对某一事物不感兴趣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潦草从事。

因此,妈妈一定要找到孩子的症结所在,究竟是因为什么才导致孩子正在形成的马虎性格。

给妈妈的小建议

想要改掉孩子的马虎个性,不妨在家中对他进行些“细活儿”训练。

学习、生活中有许多“细活儿”,不认真绝对做不好。对于马虎的孩子,通过干“细活儿”,可以克服他的毛病。例如,写正楷字,画工笔画,缝衣服扣子,淘米,挑沙子,择洗蔬菜,计算水电费,动脑筋游戏等等。让孩子有目的地去选这类事情干,经常训练,就会越来越细心。

还可以根据产生马虎的原因,有针对性的做些工作,纠正孩子的这些毛病:

(1)让孩子自我检查。妈妈不要老给孩子检查作业,让孩子养成自检的习惯。错了又没检查出来,考试就不及格。这样他才能认识到马虎的危害,然后才会想办法加以克服。

(2)草稿不“草”。不少孩子马虎的毛病就是从草稿开始的。所以妈妈要提醒孩子草稿不要太草,从草稿开始就要认真对待。

(3)不要依赖橡皮。橡皮也是造成马虎的一个原因,反正错了可以擦,于是错了擦,擦了又错。如果限制孩子使用橡皮,孩子就会认真起来,想好了再下笔,争取一遍做对。

(4)建立错题集。让孩子把每次作业和考试的错题集中起来,搞一个“错题集”,并且找出错误的原因。孩子看到自己的错误太多,有利于重视马虎,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5)让孩子考妈妈。让孩子出题考妈妈,孩子会感兴趣,他们会成心出些容易错的题,试图将妈妈考住。妈妈不防成心马虎一下,让孩子批评,这对孩子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

5.《好成绩不是奖励出来的》

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前苏联最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对孩子,尤其是对年龄小的孩子来说,喜欢受到表扬、收获荣誉,其实是孩子的天性。

“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认为没有几件事是值得表扬的”是一件非常错误的事情。现在很多妈妈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不再吝啬自己的奖励。

正是因为意识到了鼓励孩子的必要性,妈妈们为了鼓励孩子取得好成绩,常常慷慨地给予奖励,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表扬的标准,从精神奖励到物质奖励,无穷无尽,似乎只要奖励孩子就能促使孩子进步。

有一次,我和儿子一起去参加老公堂妹的生日。♀回来的路上,儿子告诉我,堂妹的孩子向他炫耀“劳动成果”了,“抄写一页生字5角,写一篇日记1元,背一篇课文2元……一暑假挣了200多元。”

原来老公的堂妹为鼓励孩子抓紧时间完成暑假作业,采取了用钱奖励的方法,写日记、做暑假作业、抄写生字、背诵课文都可以得到钱。

我问儿子:“你羡慕吗?”

儿子告诉我:“学习是应该做的事情,我才不靠写作业挣钱呢!”

“儿子你真懂事!”我由衷地夸奖着我儿子。

是啊,不能只靠奖励去鼓励孩子取得好成绩。靠奖励取得成绩也是靠不住的,特别是用金钱作为奖励。用钱来鼓励孩子取得好成绩会产生一些问题,最明显的是奖励的价码要越来越高,否则就会失去功能和效力。而当孩子长大成人有了收入以后,金钱奖励的方式就会失去激励作用,而那时,孩子学习和进取的动力又要由什么来支撑呢?

在物质奖励中,妈妈要做到点到为止,因为让孩子的**无限地膨胀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而且奖励最好在良好行为之后进行,而不是事先许诺,要不然孩子的学习动机完全错误,这种奖励根本上减弱了孩子良好行为发生的自觉性。

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自己觉得喜欢学习,把学习看成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这样才能使进步持久。妈妈要学会巧妙地奖励孩子,避免奖励过于频繁,奖励应该是点缀式的,偶尔来一次,不要什么都实行奖励制度,

有一次,有一个妈妈跟我抱怨说:“我的孩子,无论怎么奖励他,或是刺激他,成绩都起不来。他不爱学习,我实在是没办法啊。”

我忙问他都采取了哪些奖励办法。

妈妈一脸无奈地说:“还能有什么办法,就是奖励钱呗。还有他喜欢的玩具啊什么的。可就是不见效果。真是气死人了。”

“除了物质之外,还有用过什么别的方法吗?”我继续问到。

那位妈妈想了想,跟我说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开车带着孩子上街买东西,孩子突然看见一个很漂亮的餐厅,就对他说:“爸爸,要是我这次考好了,你就带我来这吃饭吧。”他一听孩子主动提出学习上的事,心里特别高兴,就马上应承到:“只要你考好了,想来吃几次都行。”

下一次考试,孩子果然有了进步。这位妈妈信守承诺,就将小孩带去高档餐厅吃了饭。并承诺下次再进步,还带他来这边。没想到,下一次考试,孩子的成绩又下来了。这位妈妈又没辙了。再跟孩子提起餐厅的事,他居然满不在乎的说:“那里一点都不好吃,不去就不去。”

这位妈妈讲完他的故事后,问我:“我到底哪里做错了,让他好好学习,有这么难吗?”

我回到说:“其实,用物质奖励孩子的方式,一开始就是不对的。孩子想吃什么,想玩什么,这些都是他的生活内容,还有他的**,如果将生活内容和**与学习挂钩,时间一长,他的兴趣一旦丢失,学习成绩也会跟着浮动了。”

孩子心理分析:

一个孩子是否拥有学习的动力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孩子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孩子自身,同时,父母的行为也对孩子的学习动力有很大的影响。

其实,采用奖励的方式来鼓励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方法,效果并不佳也不必要。甚至,这种奖励用得不适当还会产生反效果,可能会导致孩子更不喜欢读书甚至学会欺骗。

对于刻苦学习、学业成绩较高的孩子而言,金钱鼓励的作用并不大。而对学业成绩较差的孩子而言,金钱奖励会发挥短暂的效用,但这种方式却难以在这些孩子心中树立起学习的真正动力,当他们学习成绩下滑时,他们很容易放弃学习的努力。

实际上,给孩子精神鼓励胜过给予金钱奖励,对于孩子在课业上取得好成绩和在学习上不懈的努力,父母给子女一个拥抱、一个微笑、一句赞扬的话等,各种方式都好,但最不好的方式就是用金钱来鼓励。

其实,许多妈妈都很喜欢对孩子提出物质方面的奖励,用来激励孩子学习。更有一些妈妈,会直接给小孩钱,特别是一些条件不错的家庭,甚至会将奖金提升到数万元以上。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首先,让孩子得到什么,或是去哪里玩,以此作为激励孩子的方式,只会让孩子以为学习只是目的,而不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孩子的**无穷无尽,变化也是非常快的,如果上一次的奖励对他已经失去了吸引力,那孩子对学习的投入和努力便会懈怠下来。有的孩子甚至会解释说:“反正我也没有拿到那样东西,所以你们也不要对我的成绩有太多要求。”又或者说:“反正奖励我也不想要了,还有什么必要刻苦学习呢。”无论哪种情况,都是非常危险的。

其次,如果一直用物质奖励的方式激励孩子学习,那么,孩子会以为只要学习好了,就什么都可以做了。这是非常错误的,也将导致孩子无限放纵自己的认识。比方说,现在社会上有的孩子会有这样的念头:只要我成绩好了,干什么都可以,即使是错误的事情,妈妈也会原谅的。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存在的现象。

所以,妈妈可以适当的奖励孩子,但一定要把学习和个人**满足分开,奖励的内容应该根据生活的实际需要联系起来,而不应该统统都与学习有关。这可以避免孩子以此作为砝码和妈妈对立、要挟。

恰当的奖励可以用来强化你正在培养的孩子的好习惯。例如,只要孩子能做到放学后先做完作业再玩,就可以奖励他多玩30分钟,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培养出放学后自觉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当一个好的行为变成习惯固定下来后,再针对下一个行为,进行有目标的奖励。

给妈妈的小建议

如何表扬孩子的良好行为?

(1)表扬要及时,对应表扬的行为,妈妈要及时表扬。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因为在孩子的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2)表扬要具体,表扬的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妈妈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一些泛泛地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哪里,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3)表扬不仅要看结果,还要看见过程。孩子常“好心”办“坏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干”,吃完饭后,自己去涮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这时妈妈不分青红皂白一顿批评,孩子也许就不敢尝试自己做事了。如果妈妈冷静下来说:“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厨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松了,不仅喜欢自己的事自己做,还会非常乐意帮你去干其它家务。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扬,再帮他分析造成“坏事”的原因,告诉他如何改进,这样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4)表扬最好在良好行为之后进行,而不是事先许诺,从而增强儿童良好行为发生的自觉性。

名人示范榜样

丁嘉莉不仅是影视明星,更是个合格的母亲。虽说经历了两段无疾而终的婚姻,但却让丁嘉莉拥有了一双可爱的儿女。并且在教育孩子方面,她也很有一套。

丁嘉莉说,“我在意的是孩子从小学习如何做人,学习上我从不特殊要求,我觉得一个孩子在童年的时候就是要让他快乐,让他多玩。身心活泼才健康。”在丁嘉莉的家里,决不会出现孩子考不好挨打、挨骂的情景。而丁嘉莉虽然是影视明星,却也从来不乱答应给孩子各种奖励,而是用爱心温暖孩子,理解孩子,让孩子自己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一次儿子考试成绩不好,怯生生地把成绩单给妈妈看。丁嘉莉没有责备他,只是说:“没关系,也许这才是你最真实的成绩,以前考的好是你努的。”

丁嘉莉的孩子非常懂事,他知道妈妈的谅解不能成为成绩不好的挡箭牌,所以他很刻苦地学习,捧回家一个又一个奖状。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最新章节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文阅读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