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第十五章

作者 : 田科钦

妈妈的教养小贴士

在美国,父母从孩子3岁起就开始利用零用钱由浅入深,分阶段、有计划地进行教育,如:

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美元纸币;

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并认识到无法把商品买光,必须做出选择;

5岁知道基本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

7岁能够将数目不大的钱找零,能够数清楚大量硬币;

8岁知道可以通过做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帐户里;

9岁能够制定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

10岁时懂得每周节省一点钱,以备大笔开销使用;

11岁时懂得从电视广告中发现事实;

12岁能够制定并执行两周开支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寻找网站,请百度搜索+

名人示范榜样

美国富豪洛克菲勒,是世界上第一个拥有10亿美元财产的富翁,但其子女的零用钱却少得“可怜”,而且要求严格。他家账本扉页上印着孩子零用钱的规定:7-8岁每周30美分;11-12岁每周1美元;12岁以上每周3美元。零用钱每周发放一次,要求子女们事先作出预算并记清每一笔支出的用途,待下次领钱时交父亲检查。账目清楚,用途正当,下周增发5美分;反之减少。这样,不仅避免了孩子生活在富裕家庭的优越感,也给了他们和普通家庭的孩子同样的接受理财教育的机会。

2.《教孩子学会计划开支》

不能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即使拥有博士学位,也难以摆月兑贫穷。虽然养成好的理财习惯是一个有些痛苦的过程,但这些习惯可以让你"有钱一辈子"。♀

——美国理财专家柯特·康宁汉

从孩子2岁起,大都拥有了自己的一些小财产:从最初的零食开始,到后来的零花钱。随着年龄的增大,可支配的财产则是越来越多,越来越贵重。孩子越大,自我意识也就强,所以孩子在消费自己的财产时,是需要引导的,要不然孩子很容易养成挥霍的坏习惯。

所以,你必须告诉孩子——有计划的消费。计划消费有很多好处,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让孩子学会统筹安排,让孩子锻炼自己的耐心等。

果果是我同事的侄女儿,特别聪明。一次同事带果果到我们办公室来玩,小家伙抱着一个卡通造型的罐子,在同事桌子上玩钢笔。我特别好奇那个罐子,过去逗了果果好久,果果终于打开罐子让我看看她的小宝藏。原来这是一个糖罐,里面装着各种各样的糖果。

我捏着果果的小脸蛋说:“果果呀,妈妈怎么给你这么多糖果啊,吃这么多糖果会蛀牙的哦!”果果抱着糖罐子歪着头说:“妈妈说,这是果果一个星期的糖果,不可以一次吃完。”我模模果果的头,说着:“果果真是好孩子。”

跟同事聊天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果果的妈妈不像其他的妈妈们,每天都限定孩子能吃多少糖果,而是像发薪水一般,把果果的糖果定时放到她的小糖罐里。刚开始的时候,果果特别开心,一次就把一整天的糖果都吃掉了。后来要吃糖果,不管怎么哭闹,妈妈都会告诉果果,果果自己把一天的糖果都吃掉了,不可以再吃了。几次下来,果果开始计划着,这些糖果是几天吃的,每次能吃多少。日子久了,妈妈有时候会把果果一个星期的糖果都放到果果的糖罐里,果果也能自己节制着。有时候还能把糖果攒下来,分给爸爸妈妈吃呢。

无独有偶,米莉曾经是我带的一个班的生活委员,米莉的姑姑是我的大学同学。米莉一直是个一个特别有计划的女孩,不管做什么事情总是弄的井井有条。尤其是同学们的班费,米莉都记着帐,收入支出全部都井然有序,她的出色表现让老师都称赞不已。

一次,和米莉的姑姑称赞米莉的时候,米莉的姑姑对我说,其实米莉的理财能力还得从刚读4年级的时候开始说起。

以前,米莉和其他孩子一样,零花钱都是一天一给,后来升4年级以后,米莉的妈妈觉得应该让米莉自己学会规划自己的零花钱了,于是一天一给变成了一月一给。由于米莉的妈妈工作都十分忙碌,很多时候都不在家里吃饭,所以米莉的零花钱也会多一些,还要算上吃饭的钱。刚开始,米莉也不习惯这样的方式,成为了一个标准的“月光族”,甚至有时候还没到月中,零花钱已经所剩无几了。最惨的时候就是妈妈都不在家,没有钱只能自己泡面吃。

后来在妈妈的帮助下,米莉开始学会记账,把每天的支出都记下来,每个月就查看自己的支出,把那些多余的不必要的都记下,引以为戒。这样过了几个月,米莉对自己的收支有了非常详尽的掌控,每个月还能够有所剩余。而良好的理财习惯在米莉当选了生活委员以后更是发挥的淋漓尽致。

孩子心理分析:

理财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们都在成长中学习。在孩子还小的时候,还不明白钱财的意义,我们当然不会教他们去计划怎么用钱。但是对于孩子而言,糖果,小零食,这些就像是他们的宝藏一般。我们总是担心孩子贪嘴,于是帮助孩子控制着,每次吃一颗糖果,每次只能吃一小块蛋糕。

其实,如果我们去教导孩子,让他们自己来管理自己的“财产”,反而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就像果果,虽然才两岁半,但是已经能把自己的财产掌控的非常好了。

我们不妨试着把一天可以吃的零食全部交给孩子,让他自己来分配。如果孩子一次性把零食全部吃掉了,我们不需要责备,但是一定要告诉他,他已经把自己今天的零食都吃掉了,不会再有更多的零食了。渐渐地,让孩子懂得如何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分配自己的食物。可以逐渐把分配给孩子的零食从一天,到两天,甚至分配给他们一个星期的量。管理好自己的零食,就如同管理好自己的财产一般。

在孩子还年幼的时候,我们习惯于把零花钱一天一给,帮孩子们控制着他们的花销。就像米利的妈妈做的那样,可是这样的方式就很难让孩子们学会自己来计划自己的开支,而计划自己的开支这是他们日后必定要掌握的。所以当孩子到了一定年龄的时候,不妨放开政策,把一天一给的零花钱变为一月一给。

这么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孩子就会明白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是浪费,知道该花的钱要花,不该花的钱要省。通过零用钱,妈妈可以向孩子传递良好的生活理念:如商品是买不完的,我们必须学会理性地取舍,在满足部分愿望的同时,就得节制自己的**。

我们自己也经常会在用钱上失去计划,因为一时冲动而购置了许多没用的东西回家,不仅浪费钱,还占地方。孩子们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计划,就非常容易乱买东西。我们应该教导孩子们学会做计划,这样不仅可以自律,还能培养孩子们的**精神。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计划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理财也是如此,有一个良好的理财计划,才能享受更高品质的生活。

理财的能力就是从这些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培养的,小的时候能够控制好自己的糖果和零花钱,长大了,自然也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收支。不要小看孩子们的能力,他们的学习能力有时更强过我们。作为妈妈,我们不能永远告诉孩子们如何去计划去分配自己的东西,那么,就从现在开始,让他自己学会吧。

给妈妈的小建议

要培养孩子们从小具备理财的能力其实很简单,我们可以从一些小事情上做起。果果妈妈的做法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把发糖果当作发工资,让孩子自己去分配自己的糖果。

美国妈妈教养孩子理财能力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她们是这么管理孩子的零花钱的。

(1)首先规定,零花钱的主要支出目的(孩子自然是在用于学习用品的购买上)。

(2)大额的购买必须事前报批。(对孩子来说是超过50元)

(3)有明细的记账。

(4)如果当月节余超过30%,妈妈会再取出同样数目的钱,与之前的余下的一起存起来,这一点简直棒极了。

?这就是美国妈妈对一个小学生的约束。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忍耐力与控制力。永远只提供孩子2/3满足他们需求的钱,让他们学会识别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并且学会为了取得这最想要的东西,必须放弃一些其他东西,并有足够的耐力。至于孩子到了中学时代,用钱的重点就是学会如果有计划的使用了。

妈妈们可以让孩子们有计划的支配自己的零花钱。把零用钱变成一月一给,让孩子们自己来分配计划。当然,刚开始会有失败的时候,这个时候作为妈妈我们应该提供给他们好的建议,但是千万不要孩子没钱就马上给。要让他们体会到没有计划的苦处,才能让他们自己去学会计划。年龄越小,间隔越短孩子年龄越小,计划与控制的能力越差,因此,给零用钱的间隔应该越短。一般说来,10岁前的孩子一周给一次,10岁以后的孩子可以酌情半个月、一个月给一次,直到延长到一学期给一次。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制定自己的零用钱计划。我们可以让孩子参与讨论,每个月能得到多少零用钱。当然不是孩子说多少就给多少,要让他们做出规划,提出让妈妈信服的理由。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最新章节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文阅读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