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 第十章

作者 : 田科钦

6.《与其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如关心孩子的学习方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寻找网站,请百度搜索+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

除了健康之外,作为妈妈最关心的可能莫过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了。每次考试过后,很多妈妈的第一句话往往是:“考了多少分?在班上排第几名?”如果孩子的分数高,名次在前,妈妈就高兴;如果孩子的成绩不理想,名次在后,妈妈就不高兴,甚至大发雷霆,将孩子训斥或打骂一顿。有些妈妈望子成龙心切,因此常采用题海战术、拼命灌输、打骂惩罚等手段来提高学习成绩,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情是为人父母者所共有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将来能跨进大学的门槛,到社会上能有所作为呢?但这种愿望究竟能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过于苛刻的要求和愿望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养妈妈,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全面看待孩子的成绩。在现在这个社会,评价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应该和孩子的能力、特点结合起来看。成绩高未必能力就强,从目前的教育状况看,“高分低能”还是相当普遍的一种现象。因此,分数低也未必不能成才。所以作为妈妈,不要过分看重分数和名次。

其次,妈妈与其关心孩子的成绩,还不如关心孩子的学习方法。孩子都是聪明的,只不过可能方法不对。要想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关键在于了解孩子学习心理的特点。要想让孩子热爱学习、提高成绩,就要先要掌握孩子学习的特点,根据孩子的特点对症下药,采取措施才能有效。

在工作不是很忙的时候,我常和同事们聊天,当然就好像人们常说的三句话不离本行一样,我们聊天的内容也离不开孩子的教育。曾听过以下几个帮孩子克服学习困难的例子。

高强,小学三年级。妈妈常常安排他写作业三小时之久。往往从吃完晚饭就开始,到11点还不一定结束。高强也不“争气”,人在书桌前,心在电视机上,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小便,心不在焉,忙碌不停,一小时能做完的功课,花了三小时还不能完成。妈妈怀疑他有多动症,高强却抱怨说:“反正做快做慢都要到10点钟结束,干脆边做边玩。”

为什么高强要马拉松似地写作业呢?原来,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次集中注意力的最长时间仅20分钟左右,超过这个限度,他们的精力就不够支撑孩子专心致志地完成作业。♀高强的妈妈了解了这个特点后,妥善地安排了夜自修时间。从此,晚饭后高强除了写作业,还可以休息、玩耍,甚至看电视。虽然写作业的时间短了,但自觉性提高,作业做得又快又好。

杨光,初中一年级。平时不愿动脑筋写作业,东抄西凑地向老师交差,妈妈对此视若无睹。到了临考前两天,妈妈才硬逼着杨光挑夜战。杨光还真聪明,一读就记住,不到10点钟就可以收兵了。谁知考试结果只有70分。妈妈长吁短叹,说这孩子忘性大。为什么杨光前一天晚上能背诵如流,第二天考试时却忘了一大半呢?原来,儿童的记忆有个特点,就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只有通过反复复习才能强化记忆,减少遗忘。杨光的妈妈得知这个道理后,改变了过去“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帮孩子制定计划,注重平时的学习与复习,杨光的成绩很快达到90分以上。

李玲,小学二年级。妈妈就给她开“小灶”,每晚做完作业之后,就认真地教她学英语。妈妈教得很费劲,李玲却瞌睡得要命,学了一小时还记不住一个单词。是她太笨了吗?不,是因为她对枯燥的字母、单词根本不感兴趣。后来李玲的妈妈专门咨询了老师,改用形象、生动的教育方式,不到一个月,李玲就能用英语对客人作简单的应酬。

秦华,初中二年级。平时比较贪玩、任性、成绩不好,常挨妈妈打骂。一次考试前复习他很努力,约束自己,认真温课,结果得了85分。老师表扬他,同学们也称赞他。秦华兴冲冲地回到家,满心希望也能得到妈妈的好评。不料却遭到母亲的冷嘲热讽:“85分有啥稀罕,瞧瞧你同学杨克,人家考了97分呢!”秦华一气之下将课本撕得粉碎,忿恨地说:“为了读这些书,不知挨了多少打,好也不是,坏也不是,干脆撕掉。”从此以后,秦华的成绩再也没有什么起色了。

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妈妈一旦掌握了孩子学习心理特点,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帮助上、辅导孩子的学习,就能取得良好效果。

这方面的工作主要靠妈妈,平时细心观察,因势利导,就能收到成效。

孩子心理分析:

妈妈首先要知道并坚信一点,只要方法得当,每个孩子都能成才。

孩子伴随着问题生存,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成长。而学习只不过是成长过程中所面临问题中的一个而已。

孩子成绩不好的时候,妈妈要避免急躁情绪,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强迫孩子学习。如果逼得太紧的话,孩子就会变得焦躁,不耐烦,潜意识里产生反抗情绪,因而变得善忘,会一下子把刚学的东西全部遗忘掉。♀切忌将孩子与别人相比较,往往会使孩子产生反抗心理,容易促使孩子自己放弃进取。如果成绩不好,其实孩子自己心里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如果妈妈这时候采取了错误的方式方法,只会加重孩子的压力。孩子的心智此时还没有发育健全,过重的压力只会压垮他那稚女敕的肩膀。

帮助孩子纠正学习中犯的错误一定要把握时机,运用成熟有效的方式方法,使其觉悟自己错在何处,为何是错的,当然也别忘了选择最佳地点,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和面子。只有从孩子内心激发他学习的愿望,才能让孩子真正热爱学习。

所以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首先不要着急,先把考试成绩放一放,可以做点别的事情调整一下心态才是当务之急,避免出现争吵。然后,在自己和孩子都情绪平静下来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成绩总结了。不过妈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气,平和的语气有助于和孩子接下来的交流。

(1)帮助孩子分析成绩,找出孩子的表现好以及表现差的地方。对于表现好的地方,妈妈不要吝啬使用赞美之词,因为称赞对孩子会起很大的鼓励作用。对于孩子表现不好的地方,不要过于批评,因为过多地批评,会令他情绪低落,而犯更多的错误。这种方式,对保持甚至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是有积极作用的。

(2)接下来,先倾听孩子的意见,相信和信任孩子,分析出现的问题,问问他自己觉得怎么做,最后让孩子和妈妈一起决定如何做。

这样做不仅找到了正确的方法,还尊重了孩子,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的学习能力,帮助他树立了信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关键是要掌握方法,学习不得法,即使花很多时间也不会收到很好的成效。在这方面妈妈最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要过分强调学习结果,让孩子热爱学习的过程就足够了。

给妈妈的小建议

妈妈应该怎样去引导孩子学习呢?

(1)布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如果希望孩子喜欢读书,那么,家中应该有书、杂志、报纸。孩子在书香环境中成长,自然会喜欢接近书,喜欢看书。但是,这个环境还必须是简化了的,不能太嘈杂或是一下子提供太多的学习刺激,以免孩子无法专心地学习。

(2)用正面的语言和亲自示范的方式来教导他

如果妈妈希望孩子学习一种好的行为,那么最好使用正面的语言,明确地告诉他所要做的行为,例如告诉他“我们应该……做”,而不是只批评他、责备他做得不对。然后再亲自示范正确的动作来教导他。如果孩子说会,那么就让他做给你看,再指导他正确的方式。

(3)不要打扰他的专心

孩子专心在做某一件事时,不要去打扰他。第一件事还没完成之前,不要叫他做第二件,也不要让他做太多或做一些超乎他能力的事,否则,孩子在匆忙、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养成放弃的习惯,怎会有始有终呢?

(4)和孩子一起游戏

从游戏中可以训练他的一些基本能力。有时也可以将复杂的学习活动分成几个简单的步骤,引导孩子一步一步去完成。

(5)多鼓励他

只要孩子有好的行为,有一丁点的进步,哪怕他的表现不如我们的理想,我们也要鼓励、赞赏他,使他保有学习的原动力。

7.《学校不能对孩子的前途完全负责》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割裂开来,二者要密切配合,切忌不可过分依赖于学校或家庭。

——著名教育评论家关颖灏

现在,有许多妈妈在孩子学习和教育问题上,存在着过分地依赖学校的现象。无论孩子有了什么样的问题,一些妈妈总是习惯于找学校提供帮助,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学校身上。

应该说,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孩子有了问题,妈妈找学校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但妈妈如果把教育孩子的一切希望和责任都推到学校身上,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孩子而言,都是一种不负责的行为。

从根本上来说,孩子教育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

有一次,儿子回家之后,闷闷不乐,问他什么也不说。吃饭的时候低着头,写作业还是低着头。我以为孩子只是因为学习太辛苦了,就只是帮他倒了杯牛女乃,安慰了他几句,让他写完作业睡觉。

没想到,儿子突然委屈地哭了起来。我一下慌了神,赶忙问他怎么回事。他哭着说到,今天老师给他们讲《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说到读后感时,点他站起来回答问题。他随口说到,小女孩既然站在了烤鸡店门口,为什么不进去坐下呢,即使只坐一下,也不会被赶出来,说不定还会被好心的店主收留,也不至于被冻死。儿子还说,小女孩只所以会被冻死,是不懂得去尝试,不懂得把握机会。结果,老师在全班当众批评了他,说他不好好读文章,满脑子尽是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我沉默了,这怎么是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呢。孩子既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就说明他是在思考。孩子的世界就那么大,他既没有去过小女孩的世界,也没有过过那样的生活,他当然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分析这个世界,分析各种发生在身边的问题。老师即使觉得他讲得不对,也不能当众批评孩子,更不能在同学面前扫了他的面子。

而另一件事,则是我在工作中遇见的情况。开学报名的时候,我照例要登记班上新学生的家庭情况。一个年轻的母亲将孩子带到我面前,她看起来非常时髦,穿着打扮也很靓丽。按照惯例,老师要问学生几个简单的问题,于是,我问面前的这个孩子:“你妈妈是做什么的?”孩子看了看妈妈,羞涩地对我说:“妈妈是打麻将的。”孩子母亲的脸色顿时变了,她斥责孩子说:“在家教你的全都忘了,妈妈是在政府机关工作的,怎么变成是打麻将的呢!”

接着,这位妈妈不好意思地对我说:“平时工作忙,没好好管教孩子,希望老师在学校帮我多多照顾她。”

望着这位妈妈,我真想对她说,教育孩子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学校,也无法对孩子的前途完全负责。

孩子心理分析:

在我看来,我儿子在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中的表现是优秀的。如果是一名优秀的老师,这时候的行为应该是鼓励儿子的想法,而不是批评。这么做不仅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也打击了孩子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我相信这不是个案,中国的国情决定了类似的事情应该时常发生在校园里。这么看来,学校的教育并不能完全让家长放心,学校的教育不能保证孩子受到良好而公正的教育。

其实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做人。而妈妈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举足轻重。孩子从小到大,妈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性格、品德发发展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孩子的耳濡目睹是使他受教育的最好方式。因此,没有什么比妈妈的言传身教更能让孩子受到熏陶。如果你希望他喜爱读书,就不要像那位年轻的母亲一样,整天混在牌桌上,最好能时常带孩子去图书馆或新华书店,并和他一起阅读。

诚然,不可否认的是,孩子的教育是个复杂的过程,仅靠学校一方是无法完成的,它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密切配合,缺一不可。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万能的教育,学校教育也是如此。我的意思是说,当孩子出现各种问题的时候,妈妈除了找学校寻求帮助外,也要认真反思一下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存在失误的地方。

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妈妈就不能过分地依赖学校,现在的学校教育制度、教育水平以及教育意识并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速度,即使是所谓的“名校”和“名师”。而且从当下的实际情况来看,家庭教育较之于社会教育,对弥补学校教育缺陷的作用更为直接和有效。

`11`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最新章节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文阅读 | 妈妈做对了,孩子才优秀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