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回家种田 第一百零五章 神意

作者 : 一贫

“王老师,现在这块石碑咱们怎么办啊?”欧阳政凑到王安面前,轻轻说道。

“嗯?”王安还在思考着当年那个传闻,这一下突然被欧阳政打断,也是小吓了一跳。“哦,这个石碑要如何处理,是军神庙复建之后留下来还是送到市里面的博物馆咱们几个再商量吧,市里面的人估计还有半个小时就到了。”王安看了看欧阳政说道。

“王老师,您也辛苦了,我是梅庄的支部书记梅英,现在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了咱们去那边的办公室里面坐下休息休息吧。”梅英笑着说道,休息也是真的休息,只不过现在梅英更为关心的是这王安所说的传闻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这里的工地……”王安也有些上了岁数,现在能休息无疑是件好事,只不过工地里面人多手杂,王安也是十分害怕一个不小心让这块古时候留下来的石碑有所损伤。

“王老师不必忧虑,我让田信诚和梅军在这里看着,再说了还有李庆在这儿呢,是吧?”

“嗯,也好,李庆,你就在这里看着点,老师先进去坐会儿,人老了,不中用了。”王安最后还是给自己找了一个非常合乎情理的借口然后便走进了那间办公室,说是办公室其实也只不过是那间监控室而已,只不过这里有遮荫的地方,还有比较干净的座椅,更为主要的是在监控录像上王安发现自己也能够看到现场的情况,所以也就塌下心来坐在靠近监控的一把椅子上面结果一瓶矿泉水喝了起来。

“王老师,您刚刚说的那个传言是什么啊?”梅英也拧开一瓶矿泉水喝了几口说道。

“哦,那个传言啊,那个传言我翻过《卫县县志》,但是县志上面并没有什么明确的说明,不过倒是在民间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久而久之人们也就只当是笑谈了。”王安说道。

“那究竟是怎么个传言啊?”梅英继续追问道。

“其实也没有什么,梅书记……”

“王老师,您喊我英子就行了,喊梅书记我反倒有些不大习惯了。”梅英笑着说道。

“好啊,英子喊着也顺口。英子,你知不知道咱们这卫县的人都是怎么来了吗?或者说是卫县人的祖先都是哪里的祖籍啊?”王安没有直接说出传言,而是先问了一个问题。

“这……我倒是知道关于我们梅庄的传说,传说中我们梅庄的祖先是安徽人,当时是一支军队和军属,后来长期在这个地方屯兵驻扎,就定下了‘梅官屯’这个村名,再到后来,也就是梅庄了。”梅英回答道。

“不错,这是咱们卫县人的一个来源,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一大部分人是在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那儿迁徙而来的。”

“山西省洪洞县?这不是苏三起解那个地方吗?”梅英想起了自己听过的一出京剧说道。

“嗯对,就是那个地方。”王安点了点头。“咱们这儿的村名一般带着什么什么官屯的都属于原先的驻军,而其他的村子大多数都是在外地迁徙而来的人口,这迁徙而来最多的地方就是山西省洪洞县了。”

“啊?那这样的话之前咱们这儿没有人吗?”梅英问道。

“有,只不过他们都死了,全部都被杀死了,留下来能够存活的也都只是少数。”

“这么说来咱们这卫县在古时候还经历了一场屠杀啊。”欧阳政说道。

“也对也不对。”王安摇了摇头说道。

“什么意思啊?”欧阳政问道。

“屠杀是经历过了,只不过那个时候并没有卫县,卫县是在那一场屠杀之后才建立起来的。”

“屠杀之后再立县,想必这屠杀的主使者也是个大人物吧。”梅英听得入神,一时间大脑短路忘了很多常识性的基本知识。

“英子,你忘了,那个人物就是明成祖朱棣啊,而那场屠杀想必指的就是燕王扫北吧。”欧阳政说道。

“不错,就是这么回事儿,现在的年轻人知道这些事情的越来越少了,没想到你年纪轻轻的知道的还挺多。”王安也是向欧阳政投来了赞许的目光,其实现在王安还不知道这个欧阳政就是梅英的对象,而且他也不知道现在欧阳政和梅英都已经年过三十了,看上去两个人也就是二十三四的样子,王安心里还是奇怪呢,这二十三四岁就能把村子管理的这么好还真是个人才,说到这儿的话这个王安便又是想错了,因为梅英当年是以二十岁刚出头的年纪接下这份重担的。

“我也只是看过几本书而已,王老师过奖了。只是这些事情和今天发现的这块石碑又有什么关系呢?关键这里面似乎还提到了‘马、兰、辛’这三族的事情。”欧阳政问道。

“其实这些我也只是听说的,现在看来也算是有了一件得力的物证了。咱们刚才说卫县原来这个地方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灾难,基本上血流成河,没有人生还,但是这个里面也有一个例外,有三个地方的族人逃过了这一场浩劫,存活了下来。”王安接着说道。

“三个地方的族人,王老师您说的不会就是这马家庄、辛家庄和西兰家庄这三个村子吧。”梅英猜测到,说是猜测其实梅英也觉着这想法**不离十了,毕竟三个地方的族人再加上石碑碑文作为佐证,结果已经显而易见了。

“是这么回事儿,只不过当年的情况是马家庄、辛家庄和兰家庄,那时候兰家庄还没有分为东兰家庄和西兰家庄,就好像刚刚见村的时候只有一个桃杏村,没有分出来南桃杏村和北桃杏村一样。”

“嗯,对。”这一点梅英也是早就知道的,只不过王安一大把年纪了说出来,自己总不能不配合配合吧。

“王老师,那这马家庄、辛家庄和兰家庄是怎么活下来的呢?按道理说当时的那场屠杀应该不会有人存活才对啊。”

“传闻里面说的是这‘马、兰、辛’三家族长提前知道了燕王的计划,而偷偷昧过附近别的村子的全部村民,备上上好的水果礼品千里相迎恭候朱棣光临,为了保证三族百姓的性命,他们还想出了一个极为下贱、卑鄙的主意,那就是向朱棣报告说这一代的村民都是支持建文帝朱允炆的,只有他们三族人是真心拥护朱棣,这一次朱棣北伐,三族族长愿意在前面引路,帮助朱棣剿灭叛党!”

“什么!竟然传闻中会有这种事情!”梅英和欧阳政都是大吃一惊,这样看来应该是当年“马兰辛”三族的族长间接挑起了这场屠杀,在朱棣面前说道其他村民都是支持建文帝朱允炆的,这不是明摆着把其余好几万口性命往火堆里面推吗!

“传言就是这样,你们想想,朱棣听说了这的村民全是支持朱允炆之后会是一个什么表情,于是当时便下了命令,除了这‘马、兰、辛’三族族人之外,其余的一个不留!”王安说着也是非常的气氛,虽然说这些故去的亡魂和自己,甚至于和现在在卫县居住的人们都没有太大的关联,但是听到了三族当年的而行之后,王安还是感觉到有一股无名的怒火爬上了自己的心头。

“那后来呢?”梅英问道,其实想也能想出来当时那一副惨烈的画面,只不过梅英现在想知道的是后来三族又怎么样了。

“那次屠杀之后,朱棣感觉到这个地方阴气太重,于是便在安徽和山西两地调集军民来此地居住,其中你们梅庄的这支梅家军是当年跟随在朱棣身边的禁卫军,所以也被留了下来。”王安说道。

“等等!难道说屠杀卫县村民的是我们梅氏宗族的祖先?”梅英大惊说道。

“当时梅氏祖先也是圣命难违,只不过在这种情况梅氏四兄弟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救下了一百多个婴儿,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再后来军队入驻之后朱棣也是想到这马兰辛既然可以今天出卖四周相邻数万人的性命,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在一天反过来出卖掉自己,于是这梅家军留下来除了增加活人的生气之外,还有一个最为重要的目的就是要监视马兰辛三族,只要他们一有什么举动便展开进行围剿。为了震慑马兰辛三族,朱棣还特别在此处修建了军神庙,其实这军神庙也是要对马兰辛三族起到一个震慑的作用。”

“原来如此啊。”梅英听后点了点头。

“在这之后,马兰辛三族的姑娘都不愿意嫁给其他的这些外乡人,而外来的人口知道了马兰辛三族的恶行之后也不愿意娶他们那的姑娘做媳妇,久而久之,马兰辛三族也就只剩下了三族内部通婚。到了大概五十年之后,当时马兰辛三族显得十分的自立自强,便是直接定下了一个族规,从此之后‘马兰辛’只能在三族之内通婚!在经历了这几百年的发展,这条族规越发的严厉,到了现在辛杰这两代,更是频频出现人命啊!”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丫头回家种田最新章节 | 丫头回家种田全文阅读 | 丫头回家种田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