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游三国 第0073章 五木 此处不留爷

作者 : 闹心

五木庆幸自己命大,稀里糊涂被抓,不成想竟然能遇到张郃。

张郃向那矮胖刘将军言明五木救过自己的命,矮胖将军亲自为五木松绑,并不停道歉。

从张郃口中,五木得知:张郃与袁绍手下重要谋士审配相熟,审配向袁绍举荐了张郃,当日在赵村小河边,张郃急着过河便是要投奔袁绍。袁绍倚重审配,但袁绍手下已有河间三大名将:颜良、文丑、高览,因此只给了张郃一个偏将头衔。

这矮胖将军乃是原兖州刺史刘岱,被曹操占了地盘,一路亡命,逃过黄河,投奔袁绍。

此番,张郃是随袁绍手下另一重要谋士沮授率兵前来迎接刘岱。

五木又逃过一劫,却仍是心有余悸,总是这样误打误撞可不成啊,接连被太史慈、张郃救了性命,运气不可能总是这样好,这样乱闯下去,早晚会变成瞎猫肚里的死耗子。

五木随着大队一路回到渤海郡。

张郃引着五木拜见了袁绍,袁绍除了热情地客套几句,却只是吩咐张郃好好款待五木,不要说给五木“找个工作”,就是饭都没和五木一起吃。

五木心高气傲,心道:就凭袁绍这座庙想请我?你这庙过不了多久便会崩塌,我邓某人还怕被砸呢!

五木闲着没事,四处闲逛,见人便闲扯,倒也长了不少见识。

五木以前看《三国演义》,最头痛的便是弄不清楚什么刺史、州牧的。

现在,基本是弄明白了。

高祖刘邦创建西汉王朝,分封各路诸侯王,后逐步削除诸侯王的势力,改行刺史制。除设置司隶校尉部统管京城周边郡县外,将全国划分为一十三个州,各个州设立刺史部节制所属郡县。各州刺史,大多是皇族,比如幽州刘虞、兖州刘岱。

刺史,原本是朝廷派往各州的监察院御史,只负责监察之职。但王莽篡权之后,改全国十三州为九州,改“州刺史”这一官职为“州牧”爵位(男爵),并可以世袭,刺史的权利由监察权转变为军政大权。

光武帝刘秀灭王莽,建立东汉以后,逐步恢复州刺史部。但到了东汉末年,汉室垂危,地方诸侯势力渐强,州牧制又逐步兴起。

五木逐渐明白了,州牧也好、刺史也好,都是虚的,只有军权是实的。

刘虞徒有幽州牧之名,却根本无力约束下属各郡,幽州辖下的渤海袁绍、北平公孙瓒、辽东公孙度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五木到了渤海才知道,公孙度的辽东侯根本就是自己封的,公孙度不仅不把幽州牧刘虞放在眼里,甚至连朝廷都没放在眼里。

袁绍表面上敬重刘虞,还曾联合各路诸侯请求刘虞登基,其目的也不过是树立个傀儡皇帝,以便自己挟持朝廷,号令天下罢了。

北平公孙瓒更狠,直接向上司刘虞叫板、开打。

幽州牧刘虞虽苦,但还是幸运的,公孙瓒刚拉开架势,“东汉安理会”便出面斡旋,刘虞虽然受了一肚子窝囊气,但起码保住了幽州。

兖州牧刘岱可就惨了。

身为皇亲国戚的刘岱,本来没招谁没惹谁,老老实实地做兖州牧,突然祸从天降,一股被董卓击溃的败兵逃了回来。

一群败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群败兵的头头是刘岱的下属——曹操。

曹操说:我为国讨贼,损失惨重。

刘岱说:关我什么事。

曹操说:我要休生养息,招兵买马。

刘岱说:关我什么事。

曹操说:我要在兖州休生养息、招兵买马。

刘岱说:不行,这关我的事。

曹操说:这不关你什么事。

刘岱说:那你招完兵、买完马,你走吧。

曹操说:不行,我没地儿去,我要待在兖州,你把兖州让给我。

刘岱说:我是兖州牧,我没招谁没惹谁,凭什么让给你?

曹操说:就凭你不敢招谁,也不敢惹谁,所以你就要把兖州让给我。

刘岱说:咱能不能商量商量,让“安理会”调停一下。

曹操说:啥是“安理会”?

刘岱说:你咋不按套路出牌?

曹操说:啥是“套路”?

刘岱说:你无赖。

曹操说:嗯。

刘岱急了:你不要逼人太甚,我可使绝招了!

曹操说:哦。

刘岱真就急了!俗话说狗急跳墙,刘岱急了跳河,跳过黄河,跑了……

……

五木原本心里很烦,觉得自己太难了,但他看到幽州刘虞和兖州刘岱,便觉得自己已经算幸运了,虽然是亡命天涯,但好在自己没丢什么、没少什么。

有句话说得好:烦不烦,想想幽州刘伯安;难不难,看看兖州刘公山。

有了刘虞和刘岱这两剂“心灵鸡汤”,五木觉得自己在三国,也没有过不去的坎了。

五木反思自己一年多的三国之旅,总结了八个字:惊险、刺激、无聊、无为。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自己没有调整好心态,也可以简单归结为:无知。

五木下决心:一定要充分调动起自己的“千年修行”,在三国干一番事业。

五木可不是空口说说,而是立刻付诸行动,行动的第一步就是:认字!

曾几何时,五木仰天长叹:这特么的繁体字太难认了……

……

这一天,五木正在自己的小房里刻苦攻读“新华字典”,其实就是随便找本书,吭哧瘪肚地读。(吭哧瘪肚嘛,是外来语:-ge-bard的音译,=能,ge=转换,bard=古代西方吟游诗人,“吭哧瘪肚”的意思是:即使你是个文盲、是个结巴,但只要努力练习,也能变成诗人。)

五木觉得自己在三国就是个文盲、是个结巴,他要努力学习,成为“bard”。

学习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初时,学习似刑似罚;可一旦投入进去,如痴如醉。

五木已经开始如痴如醉了,他觉得天空湛蓝,空气清新,不自觉哼唱起来:

……把书本打开翻到某一回出走一回

深蓝的天很美到处飘着鲜花芬芳的香味

心旷神怡滋味自己终于可以真切体会

陪伴着我有谁有吟游诗人的贴心安慰……

……

“邓公子!”张郃冲进房间。

“快!”张郃扑了上来。

“月兑!”张郃一把撕开五木的衣服!

五木吓傻了,双手交叉,护住前胸……

不对啊!五木赶紧护住……

还是不对啊!五木双手护住……

“张、张、张……”五木吓得忘记流眼泪了……

“快换上!”张郃扔下一套军服。

“啊?!这……”

“换上再说!”张郃粗手粗脚地帮五木穿戴上军服。

“怎么了?”穿好衣服的五木安下了心。

“跟我走,边走边说张郃拽着五木就跑。

……

张郃不断催促队伍急行,渐渐远离了渤海郡。

张郃松了一口气。

“儁乂(俊乂,张郃字)何故慌张?”五木觉得自己的看书的成效实在大,文言能力显着提高。

“有人要害你

“噫?!何人欲加害与吾?”

“郭图

“郭图?”五木知道郭图也是袁绍手下的谋士,好像不是什么狠角色,“吾与其素未平生……”

“邓公子,你能不能说白话啊?和你们这些读书人说话真是累啊……”

“……”五木心里却十分欢喜:哈哈,张郃这古代人竟然不敢和我说文言,哈哈,我已经成功地从“粗人”转型成“读书人”了!知识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啊……

张郃低声道:“邓公子,你可是从辽东来的?”

“是啊

“你是不是得罪了公孙度?”

“啊……算是吧……”五木觉得在渤海郡,张郃是唯一可信赖的人,也就不再隐瞒,“公孙度的大公子公孙康设计陷害我……”

张郃打断了五木:“这就是了,郭图不知从何处探听到你的身份,待要向主公告密捉拿你……”

“等等,那辽东公孙康陷害我,与郭图何干?”

“唉,你有所不知啊,辽东公孙氏与主公家世代交好,郭图告密,想来是要借机讨好公孙度,也算是为主公献上一份功劳。多亏正南先生(审配字)得知,怕郭图借机陷害正南先生和我,便举荐我带兵赴南皮剿匪,顺便将你带走

“哦……”五木知道,袁绍手下原有几个谋士:田丰、沮授、审配、郭图,这些人虽同为袁绍效力,却又各自扶保袁绍几个儿子,互不买账,彼此挖坑下绊,以打击对方抬高自己。

五木在马上拱手称谢:“如此,倒是我连累了张将军和审先生

“哪里话,我还欠着邓先生一条命呢。此番将邓公子带出,也只是权益之计,邓公子如还待在渤海军中,只怕早晚难免杀身之祸张郃快人快语。

张郃说完,摇摇头:“唉,只是我张郃只是一个小小的偏将,难以保全邓公子啊言语间充满愧疚。

五木笑道:“张将军救了我,怎么反倒自责起来?莫说袁将军会听信郭图谗言杀害在下,纵然是以上宾待我,我恐怕还难以适应渤海的水土呢,哈哈

张郃没有那么多弯弯肠子,听五木这样说,反倒宽心了:“那邓公子想去哪里?”

“我还没想好,此处……”五木想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但一想此话过于粗俗,实在与自己这个“读书人”的身份不相当,便转口问道:“此处离哪里比较近?”

“前面不远是平原

“平原?平原是个好地方啊……”

五木说起平原,向往之情溢于言表。

“不可!邓公子万万不可往投平原!”张郃急切地说。

“啊!为何?”

“邓公子可知平原所处何处?是何人驻防?”

“不是刘备刘玄德吗?”

“不错,这平原地处冀州东部,历来归属冀州牧韩馥节制,刘玄德出任平原后,却不听冀州调遣,反倒是投向幽州刘虞

“嗯,这我知道,现在各州各郡各县,都是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啊

“只是冀州与幽州素来不和,我主公与冀州牧韩馥交好,平原地处冀州与渤海之间,早晚难免刀兵之灾啊

五木听张郃说完,心里也不住嘀咕:是啊,刘备现在势力太小,我投奔过去,不是往火坑里跳吗?况且我还把赵云弄丢了……

张郃道:“邓公子,我有个建议啊,周边各州郡,都很乱,只有黄河以南,山东地界还算太平,邓公子是读书之人,何不去山东避一避啊?”

“山东?”五木心念一动:是啊,我何不回山东,看看老家……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组团游三国最新章节 | 组团游三国全文阅读 | 组团游三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