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游三国 第0067章 教授 长沙奇人

作者 : 闹心

长沙郡治所在湘县,城里一派安静祥和的气氛。(为方便,我们就简单说“长沙”了)

长沙,二十一世纪属于中国月复地,在三国时代,基本算是偏远地区了。

偏远,但不贫穷,起码长沙周边还很富庶。

孙坚的队伍还没有回来。

教授心想:孙坚任长沙太守,成年累月不在家,这长沙还能如此安定,也算不易啊。

教授多次到长沙参加会议,此番穿越两千年,再次来到长沙,以为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但在城里转了几圈,教授竟然有强烈的熟悉感,两千年来,除了建筑变得更高大外,街路等竟好似没什么大的变化。(的确是这样,长沙并非中国设立最早的城市,但却是历史上在同一地址建设时间最长的城市。)

教授在长沙城里逛着,品味着两千年前的文化气息。

不经意间,转到了长沙官衙门前。

官衙门开着,两个差人无精打采地坐在衙门里面。

一个人急匆匆跑到官衙门口:“太守大人在没?”

一个差人眯着眼睛,懒洋洋地答道:“去他家里找吧

那人扭头就跑,边跑边扔下一句“多谢”。

教授感觉纳闷:太守?太守孙坚不是还没回来吗?

走了过去,拱手问了一句:“请问差爷,衙中可有人执事?”

一个差役抬起头,见教授一身文人打扮,不情愿地站起来,问道:“你想找谁啊?”

“啊,我想拜见太守

“哦,太守不在衙内,你想找的话,便去他家中吧

“那请问太守府上怎么走?”

“你不是咱城里人吧?怎么连太守家都不知道?”那个差役伸手比划着,“你从这里往东,第一个街口转向北,然后……”

另一个差役打着哈欠道:“用不着说那么多,转两个弯,循着药味找去就是了

“哈,对对,你闻着药味定能找到

“哦?哈哈,那多谢二位了两个差役的话引起了教授的兴趣,教授决定去看看这个长沙太守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果然,转了两个弯,越来越浓的药味把教授引到一处不大的宅子前。

灰瓦白墙,飞檐画壁,很有湘派建筑特点,却也很朴素。

宅院门半敞着,教授站在门口,刚要抬手敲门,却见方才在官衙遇见那人满脸欢喜地从里面跑出来,手里捧着几个药包。

“请问太守在家吗?”

“在、在,直接进去就行

宅院里,散乱堆放着各色枯枝、根茎和药草,一股股蒸汽从偏屋敞开的门里逸出,教授迈步走了过去。

一个粗布长衫男子从屋里走出,看到教授,问了一句:“诊病啊?屋里坐吧

男子长衫下摆掖在腰带里,挽着袖子,捧着一个大药罐子。

男子行走步伐沉稳有力,应是壮年模样,只是身体消瘦,头发、胡须都是花白,又好似六十岁开外。

教授站在原地,打量着男子。

男子在墙角倒掉药渣,往回走着,也不住上下打量教授。

“咦?”男子有些惊讶地低呼了一声,伸手往屋里推了一把教授。

教授觉得男子有些过于失礼,但好似也没什么恶意,便没有计较,迈步进了房间。

“咦?”男子在后面盯着教授走动,又轻呼了一声。

男子示意教授坐下,洗净了手,坐到教授对面。

也不待教授说话,便拉过教授的手臂,诊起脉来。

“咦?”

男子诊过脉,又仔细查看教授双手手心,伸手翻看教授的眼皮,再示意教授伸出舌头,查看了教授的舌苔。

“咦?”

男子不住发出疑惑的声音。

“请问,在下是不是有什么疾病啊?”教授被男子“咦”得有些心里没底,自己不会得了什么病吧?

“奇怪!足下脉相奇异,从脉上看,应是肝火大盛,换做旁人,一定是重病不起,可足下眼、舌、咽喉和双手却无异状,真是奇特

教授放心了:“之前,也有医者说我脉相特殊,是什么‘龟吸神脉’,是这样吗?”

“哦?想必是此异脉,只是我从未遇过,”男子顿了一下,盯着教授问道,“还有一件怪事,足下不久前应患过一次阴寒大病,按理不该恢复如此之快啊

“您如何得知?”

“方才我观足下站立方式,觉得有些异样,有意推了足下一把,您行走的方式显然是曾患腿疾

教授对男子的医术更加佩服:“在下前段的确重病,万幸一位医者替在下医治好了,先生这样说,难不成在内还有病根?”

男子思索了一会道:“非也,脉相所示,足下的病已完全驱除,只是足下卧床已久,故而行走之时,心里有所顾虑而已。那位医者的治疗方式实在巧妙,应是未用任何药剂吧?”

“确是如此教授想起华佗说给自己服的药只是为了消除自己精神上的负担,算不得真正服药。

“厉害,医者治病,通常是以药力将病症驱赶出体内,然而为足下诊治之人用的竟是以强蛮之力,自外部将病症拔除,照此看来,为足下医病之人恐怕只能是……”

“华佗”两人异口同声说道。

“先生您认识华佗?”

男子摇摇头,有些遗憾道:“无缘结识,只有耳闻,好生羡慕华佗啊!他能游历天下,救助世人,而我却要守在这里,当什么劳什子太守

“先生您的医术也是臻于化境,还未请教您……”教授话问了一半,突然想起一人,啊?!三国时代,能和华佗比肩之人,一定是他!赶紧站起,郑重地施了一礼,“敢问先生您可是张仲景张大师?”

“啊?!哈,岂敢岂敢,某便是张机

“啊,果然是您,久仰!在下谷梁寿

“快坐快坐、莫要客气

此人便是后世人称“医圣”的张机张仲景。

教授有些疑惑:“大师您怎么在长沙做起太守来了?”

张仲景嘿嘿一笑,有些无奈地说道:“唉,我实在不是做官的材料啊,某曽被举为‘孝廉’,也曽在几个州郡做小吏,无奈啊,张某实在没有做官的天份,人称“用思精而韵不高”,哈哈,这官我是做不来了

教授跟着哈哈笑了,心道:难怪被人家评价“用思精而韵不高”,从外表和举止便可看出这“医圣”的确是才学有余,而“情商”不足啊,此类人做官不仅难有作为,反而耽误里专业方面的发展。转念又一想,哈哈,我自己不也是这样的人吗?

张仲景继续道:“我也是无奈啊,朝廷委任我来这偏远的长沙,而后袁术却派孙坚来做长沙太守,我原本便不愿做官,只想尽力维持,等那孙文台来,便全交付与他,怎料孙文台在外东征西讨了一年多,不来赴任,我只能在这里勉强维持着,等他归来啊

教授看着满脸无奈的张仲景,又回想一下几天前在豫章的朱皓和诸葛玄,不仅感慨:同是面对名利、权势,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您方才说是‘谷梁’先生吧?谷梁先生的口音实在听不出来祖籍何处,敢问您来长沙是探亲还是有别的事情啊?”

“啊,在下常年不在中原,忏愧啊,乡音早已忘记了。此番来长沙,算是访友吧,只是我和张大师您一样,怕也是要慢慢等喽

“哦?谷梁先生难道也要等孙文台?”

“差不多吧,我要等的朋友据说在孙坚军中

张仲景听完,想了一会,眼睛突然一亮,说道:“太好了!谷梁先生应是识文断字之人吧?”

“嗯?”教授弄不明白为什么“太好了”,点了点头。

张仲景喜出望外道:“谷梁先生既然也要等孙文台,不如就住在我这里,我们一起等吧

“好啊!”教授愿意和这种性情单纯、有一技之长的人交往。

张仲景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只是,张某有一事相求

“张大师您不要客气

“张某想请谷梁先生帮忙整理书稿,张某诊病制药擅长,这字却实在难看……”

张仲景看教授愣愣的样子,以为教授不同意,感觉十分遗憾:“谷梁先生如果为难……”

“不、不、张大师可是要整理《伤寒杂病论》?”

“是啊?”张仲景有些吃惊,这人竟然知道尚未写完的医书。

“我帮,我一定帮!这普救天下众生之事,我义不容辞!”

教授在张仲景的宅子住了下来,帮助张仲景整理已写完的厚厚的草稿。

张仲景做医生确实聪明,其它方面也确实糊涂,以前记录下的各种病症、药方草稿堆积如山,如不加以整理,再过一年半载,想整理恐怕都没有办法了。

教授专业是it技术,信息化范畴,最擅长的便是各种科学分类方法。

有了教授的协助,张仲景杂乱的草稿逐步被分类归档,张仲景的书稿初步分类为《伤寒杂病论》、《辩伤寒》、《评病药方》等几个集子、数十卷。

中国古代四大中医经典之一的《伤寒杂病论》即将问世了。

张仲景望着厚厚的书稿,却不住摇头叹气:“唉,可惜张某无有足够的金钱,难以付梓啊!”(雕版发行)

啊!教授这才想起,三国时代,印制书刊要依靠整版雕刻技术,而雕版发行这种大部头书籍,费用的确是天文数字啊。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组团游三国最新章节 | 组团游三国全文阅读 | 组团游三国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