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第一皇帝 人物介绍(一)

作者 : 我仰望白富美

为了下面的剧情,我这里介绍一下人物:张良,韩信,萧何

就这一章,如果你们不喜欢看,直接跳过这两章,过了人物介绍就是正文了dm

张良先祖原为韩国颖川郡贵族其祖三代为韩丞相本姓韩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古博浪沙(在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苏徐州市睢宁.县古邳镇)秦末农民起义中,率部投奔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为韩申徒以韩申徒之职率军协助平定关中,刘邦西入武关后,在峣下用计破敌;鸿门宴上帮助刘邦月兑离险境;灞上分封时“为汉王请汉中地”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楚汉战争期间,“长计谋平天下”,都为刘邦所采纳,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汉朝建立,封留侯见刘邦封故旧亲近,诛旧日私怨,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释疑群臣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传见《史记留侯世家》《汉书张良传》

史书中出生地的记载索隐:良既历代相韩,故知其先韩人顾氏按:《后汉书》云“张良出于城父”,正义:括地志云:“城父在汝州郏城.县东三十里,韩也”史书对他的身世交代很不清晰,只知他是韩国人,祖父和父亲都是韩国的相国而其生年不详,只说韩被秦灭时(公元前230年)他尚在年少,未曾在韩国做官而他的父亲死在韩悼惠王(桓惠王)23年,也就是公元前250年也就是说最迟在这一年他已出生了古人以未“而立”为年少,所以可以想见韩国被灭之时张良应是二十几岁而不到三十岁的青年而张良卒于高帝崩后八年,所以应当为公元前187年,享年64至70岁左右

张良离开家时仅二十余岁,后长期展转各地汉建立后,被封为留侯,而留位于今江苏省沛.县东南的微山湖湖区内,这里是张良初遇汉高祖之地死后,他的儿子张不疑继任留侯《史记》云:“留侯不疑,孝文帝五年(公元前176年)坐不敬,国除”此时,失去爵位的张不疑会不会带领家族回到故里,即使他要回去,能不能找到故里,已成为历史疑案

反秦复韩圯上受书张良出身于贵族世家,祖父开地,连任战国时韩国三朝的宰相父亲张平,亦继任韩国二朝的宰相至张良时代,韩国已逐渐衰落,亡失于秦韩国的灭亡,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亲事业的机会,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地位,故他心存亡国亡家之恨,并把这种仇恨集中于一点——反秦

张良到东方拜见仓海君,共同制定谋杀行动计划他弟死不葬,散尽家资,找到一个大力士,为他打制一只重达120斤的大铁锤(约合现在60斤),然后差人打探秦始皇东巡行踪按照君臣车辇规定,天子六驾,即秦始皇所乘车辇由六匹马拉车,其他大臣四匹马拉车,刺杀目标是六驾马车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东巡,张良很快得知,秦始皇的巡游车队即将到达阳武.县(现在原阳.县的东半部),于是张良指挥大力士埋伏在到阳武.县的必经之地——古博浪沙不多时,远远看到三十六辆车队由西边向博浪沙处行走过来,前面鸣锣开道,紧跟着是马队清超黑色旌旗仪仗队走在最前面,车队两边,大小官员前呼后拥见此情景,张良与大力士确定是秦始皇的车队到达但所有车辇全为四驾,分不清哪一辆是秦始皇的座驾,只看到车队最中间的那辆车最豪华于是张良指挥大力士向该车击去斤的大铁锤一下将乘车者击毙倒地张良趁乱钻入芦苇丛中,逃离现场而张良找到的那个大力士却被秦军杀死

然而,被大力士击毙命者为副车,秦始皇因多次遇刺,早有预防准备,所有车辇全部四驾,时常换乘座驾,张良自然很难判断哪辆车中是秦始皇秦始皇幸免于难,但秦始皇对此事十分恼怒,虽然下令全国缉捕此刻,但是大力士已经被杀,又不知道另一位刺客是谁,张良得以“逍遥法外”,后来不了了之古博浪沙从此一举成名

张良椎击秦王未遂,被悬榜通缉,不得不埋名隐姓,逃匿于下邳(今江苏睢宁北),静候风声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月兑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但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

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此时的张良真想挥拳揍他,但因他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因而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5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5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故意提前来到桥上,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五日后再来!”说罢离去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他经受住了考验,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于是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10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13年后再来见我”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的神秘人物: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圮上老人”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时分,捧书一看,乃《太公兵法》(此名为讹传,实为《素书》)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举兵反秦紧接着,各地反秦武装风起云涌矢志抗秦的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扯起了反秦的大旗后因自感身单势孤,难以立足,只好率众往投景驹(自立为楚假王的农民军领袖),途中正好遇上刘邦率领义军在下邳一带发展势力两人一见倾心,张良多次以《太公兵法》(《素书》)进说刘邦,刘邦多能领悟,并常常采纳张良的谋略于是,张良果断地改变了投奔景驹的主意,决定跟从刘邦作为士人,深通韬略固然重要,但施展谋略的前提则是要有善于纳谏的明主这次不期而遇,张良“转舵”明主,反映了他在纷纭复杂的形势中清醒的头脑和独到的眼光从此,张良深受刘邦的器重和信赖,聪明才智也有机会得以充分发挥

降宛取蛲佐策入关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六月,项梁项羽叔侄所率领的队伍已发展壮大到六七万人,并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集各路义军首领于薛城(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共商大事张良不忘复兴韩国,忙对项梁提议道:“君既已立楚王为后人,而韩王诸公子中的横阳君成最贤,可立为王,借以多树党羽”早在下邳之际,张项之间便有旧谊,因而项梁一口应承于是,他命人找到韩王成,立为韩王,并以张良为司徒(相当于丞相)张良“复韩”的目的终于达到了,“复家”的政治夙愿也得以实现,因而竭尽全力扶持韩王成,挥师收复韩地(指战国时韩国地盘),游兵于颍川附近,时而攻取数城,时而又被秦兵夺回,迟迟未能开创大局面这一年年底,楚怀王命刘邦项羽分兵伐秦,并约定:谁先入关进咸阳,谁便可以立而为王刘邦取道颍川南阳,打算从武关进入关中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七月,刘邦率兵攻占颍川韩王和张良便与刘邦会合了刘邦请韩王留守阳翟(韩故都,今河南禹州市),而让张良随军南下九月,军队抵达南阳郡(今河南南阳市)南阳郡守奇退入宛城(河南南阳)固守刘邦灭秦心切,见宛城一时难以攻痊打算绕过宛城继续西进张良认为不妥,劝道:“您虽然急于进关,但这一路上秦兵还很多,而且都扼据着险要的地势现在不拿下宛城,一旦宛城的秦兵从后面追杀过来,那时,强秦在前,追兵在后,就很危险了”刘邦采纳了他的建议,立即更换旗帜,率兵乘夜间抄小路悄悄返回拂晓时分,刘邦的军队已把宛城重重围住接着,刘邦又采纳了陈恢的意见,以攻心之术,招抚南阳太守,赦免全城吏民,兵不血刃地轻取了宛城解除了刘邦西进的后顾之忧,刘邦兵威大振,南阳郡的其它城池见太守已降,纷纷起而效之,望风而降

随后,刘邦率军抵达峣关(今陕西商州西北)峣关是古代南阳与关中的交通要隘,易守难攻,是通往秦都咸阳的咽喉要塞,也是拱卫咸阳的最后一道关隘,秦有重兵扼守此地刘邦赶到关前,想要亲率所部两万余众,强行攻取张良劝谏道:“目前秦守关的兵力还很强大,不可轻举妄动”刘邦惟恐项羽大军先入关中,因而心急如焚,忙向张良问计张良向刘邦献了一个智取的妙计他说:“我听说峣关的守将是个屠夫的儿子,这种市侩小人,只要用点财币就可以打动他的心了您可以派先遣部队,预备5万人的粮饷,并在四周山间上增设大量军队的旗号,虚张声势,作为疑兵然后再派郦食其多带珍宝财物去劝诱秦将,事情就可能成功了”刘邦依计而行,峣关守将果然献关投降,并表示愿意和刘邦联合进攻咸阳刘邦大喜,张良却认为不可他冷静地分析道:“这只不过是峣关的守将想叛秦,他部下的士卒未必服从如果士卒不从,后果将不堪设想不如乘秦兵懈怠之机消灭他们”于是,刘邦率兵向峣关突然发起攻击,结果秦军大败,弃关退守蓝田(今陕西蓝田.县西)刘邦乘胜追击,引兵绕过峣关,穿越蒉山,大败秦军于蓝田然后,大军继续西进,于公元前207年十月(秦以十月为岁首汉初未改)抵达霸上(今西安市东25里)

这时,秦二世已被赵高杀死,仅仅做了46天秦王的子婴眼见义军兵临城下,大势已去,只好似绳系颈,乘素车白马,捧着御玺符节,开城出降至此,雄霸四方威振海内的大秦帝国灭亡了

刘邦从奉楚怀王之命西进,到进人关中,迫使子婴投降,历时仅一年,由于他采纳了张良的计谋,保证了军事上的顺利进展,从而赢得了时间,终于比项羽抢先一步进入关中

谏主安民斗智鸿门

刘邦大军进入咸阳,看到那豪华的宫殿美貌的宫女和大量的珍宝异物,使许多人忘乎所以,昏昏然,以为可以尽享天下了连刘邦也情不自禁,被秦宫里的一切倾倒,想留居宫中,安享富贵武将樊哙冒死犯颜强谏,直斥刘邦“要做富家翁”然而,刘邦根本不予理睬部下的一些贤达志士对此心急如焚在这关键时刻,张良向刘邦分析利害,劝道:“秦王多做不义的事,所以您才能推翻他而进入咸阳既然您已经为天下人铲除了祸害,就应该布衣素食,以示节俭现在大军刚入秦地,您就沉溺在享乐中,这就是所谓助桀为虐了吃道良药苦口利于铂忠言逆耳利于行,愿沛公听从樊哙等人的话”张良语气平和,但软中有硬,尤其是话中对古今成败的揭示以及“无道秦”“助桀为虐”等苛刻字眼,隐隐地刺疼了刘邦近乎沉醉的心这种紧打慢唱的手法,果然奏效刘邦愉快地接受了这卓有远见的规劫,下令封存秦朝宫宝府库财物,还军霸上整治军队,以待项羽等路起义军在此期间,刘邦还采纳张良建议,召集诸.县父老豪杰,与之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通告四方:“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安诸如故凡吾所以来,非有所侵暴,勿恐”另外,还派人与秦吏一起巡行各地,晓谕此意结果,博得了秦民的一致拥戴,争先恐后用膨酒食慰劳军士刘邦见状,又命令军士不要接受,传出话去:“军中粮食充足,不要劳民破费了”秦地百姓听罢此言,越发高兴,惟恐刘邦不为秦地之王

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采取的这一系列安民措施,争得了民心,为他日后经营关中,并以此为根据地与项羽争雄天下,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率诸侯兵抵达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刘邦命令守军紧闭关门,阻止诸侯兵进关项羽得知刘邦已攻下咸阳,十分恼怒,正赶上刘邦部下曹无伤密告项羽,说:“沛公要在关中称王”项羽立即命令英布督军强攻同年十二月,项羽大军攻破函谷关,进驻新丰鸿门(今陕西临涧东北),要与刘邦决一死战

幸亏项羽的叔父项伯与张良曾有旧交在项羽大军决定进攻刘邦的前夜,项伯悄悄骑马来到刘邦军中私见张良,把消息告诉了张良,并邀他一同潜逃张良说:“我奉韩王之命,送沛公入关,而今沛公身处危难之中,我悄悄逃走,是不合道义的我必须去向他辞行再走”随即,张良来到刘邦的营帐中,把项伯所说的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失色,忙问张良:“这可怎么办?”张良没有直接回答,反问刘邦:“您估计我们的军队能抵挡住项羽的进攻吗?”刘邦有气无力地说:“确实不能可是事已至此,又怎么办呢?”张良一想,当务之急是打消项羽对刘邦的疑虑,使他放弃进攻刘邦的计划而要达到这一目的,项伯是个关键人物审时度势,张良给刘邦出了个釜底抽薪的主意:“请您去告诉项伯,说您不敢背叛项王”刘邦问:“项伯和你,谁的年龄大?”张良说:“项伯长我几岁”于是,刘邦对张良说:“你替我把项伯请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再三邀请项伯入帐见刘邦项伯进帐后,刘邦亲自为项伯斟酒踪,并结为了儿女亲家当项伯酒酣耳热之时,刘邦委屈地说:“我入关以后,秋毫无犯,吏民都造册入籍,府库财产严加封存,专门等待项将军来接收之所以派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宁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并防备有非常的变故发生我守在这里,日夜盼望项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请您千万向项将军转达我的心意,我决不敢背弃将军的大德”一席话,说得项伯信以为真,便交代刘邦:“明天一定要早一点亲自来向项羽谢罪”项伯连夜驰回鸿门,把刘邦的话都转告给了项羽,并百般疏通,使原已剑拔弩张的局势有所缓解

亲赴鸿门,已势在必行;刘邦明知此去如虎口做客,危机四伏,但又不能不去,真是前后为难张良知己知彼,精辟地向刘邦分析了项羽其人,决心深入虎穴,谨慎而灵活地保护刘邦的安全

第二天,刘邦仅带着张良樊哙和百余名从骑来到楚营刘邦一见项羽,忙上前说道:“臣与将军合力攻秦,将军战河北,我战河南不料我侥幸先入关破秦,得以在此复见将军今有小人进谗,致使将军与我结怨”项羽见刘邦只带百余从骑前来赴宴,而且一副谦恭委屈的样子,不禁动了“妇人之仁”,月兑口说道:“这都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告诉我的说你要在关中称王,令子婴为相不然,我何至于如此”刘邦先入为主,努力从精神上压倒对方,项羽自知刘邦依楚王约,先行入关并无非份之处,自己对刘邦如此这般倒有违约之嫌,顿觉有些理屈词穷

项羽款留刘邦会饮席间,项羽的谋臣范增屡次举目示意项羽,又再三举起所佩玉块,暗示他速下决断,杀死刘邦项羽犹豫不决,默然不应范增只好又从帐外召来勇士项庄,授意他舞剑助兴,伺机杀掉刘邦项伯看出破绽,拔剑对舞,时时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刘邦张良一看情况不妙,赶快起身出帐去找樊哙,命其速去护驾樊哙二话没说,持剑拥盾闯入军门,直奔帐下,两眼怒视项羽,头发上指,大有万夫不挡之勇项羽不禁骇然,忙问:“这是什么人?”张良答道:“是沛公的随从卫士樊哙”项羽说:“一条好汉,赏给他酒!”左右的侍从捧上一大杯酒,樊哙站着一饮而尽再劝再饮,并借题发挥地数落项羽道:“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接着,便厉声陈述刘邦的劳苦功高和忠义,指斥项羽疑心太重项羽一时竟被他慷慨激昂的言辞所震慑,无言以对,只是招呼樊哙说:“坐!”樊哙乘势坐在张良身边过了一会儿,刘邦见情势已渐好转,便借口入厕,招呼樊哙出帐,张良随之而出三人商量对策,决定由樊哙保护刘邦赶快月兑身,张良留下来应付局面

再说刘邦留下车骑,在樊哙等四将的护卫下,轻骑简从,经骊山过芷阳抄近路,不辞而别,秘密地返回霸上而身在虎穴的张良沉着冷静地与项羽等周旋此刻他估计刘邦已回到军中,便进帐辞谢道:“沛公不胜酒力,醉不能辞,谨使张良奉上白璧一双,敬献大王足下;另备玉斗一双,敬献范将军足下”项羽无奈,只好收下白璧,不了了之范增气得把玉斗摔到地上,拔剑击得粉碎,愤怒地说:“唉!竖子(对项羽等的轻蔑称谓)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必将成为他的阶下囚!”

张良在这次生死攸关的斗争中,以其大智大勇,既巧妙地帮助刘邦安全月兑离虎口,又使项羽内部埋下了君臣相隙的祸根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汉元年(公元前206年)正月,项羽恃强凌弱,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统辖梁楚九郡,他“计功割地”,分封了18位诸侯王并违背楚怀王“谁先攻人关中,谁就做关中王”的约定,把刘邦分封到偏僻荒凉的巴蜀,称为汉王而把实际的关中之地一分为三,封给了秦的三个降将,用以遏制刘邦北上刘邦心中十分怨恨,想率兵攻击项羽,后经萧何张良一再劝阻,这才决定暂且隐忍不发

天下分封已定,张良打算离开刘邦回韩国再事韩王成刘邦赐金百镒,珠二斗而张良把金珠悉数转赠给项伯,使他再为汉王请求加封汉中地区项伯见利忘义,立即前去说服项羽这样,刘邦建都南郑(今陕西南郑.县东北),占据了秦岭以南巴蜀汉中三郡之地

同年七月,张良送刘邦到褒中(今陕西褒城)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这样,就可以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了刘邦依计而行,烧掉了沿途的栈道张良此计,可谓用心良苦,它为刘邦的巩固发展和日后东进,取得了重要的保证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今陕西宝鸡),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略定三秦,刘邦倚据富饶形胜的关中地区,便可以与项羽逐鹿天下了一个“明烧”,一个“暗渡”,张韩携手,珠联璧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项羽闻知刘邦平定三秦,怒不可遏,决定率兵反击张良早已料到这一点,于是寄书蒙蔽项羽,声称:“汉王名不符实,欲得关中;如约既止,不敢再东进”同时,张良还把齐王田荣谋叛之事转告项羽,说是“齐国欲与赵联兵灭楚,大敌当前,灭顶之灾,不可不防啊”意在将楚军注意力引向东部项羽果然中计,竟然无意西顾,转而北击三齐诸地的毫无生气的腐朽力量张良的信从侧面加强了“明烧栈道”的效果,把项羽的注意力引向东方,从而放松了对关中的防范,为刘邦赢得了宝贵的休养生息的时间

不久,项羽于彭城杀死了韩王成,使张良相韩的幻梦彻底破灭同年冬,张良逃出彭城,躲过楚军的追查,终于回到刘邦的身边,受封为成信侯,此后便朝夕相随汉王左右,成为画策之臣明代李贽曾评论此事说:项羽此举,“为汉驱一好军师”的确,项羽杀韩王成客观上帮了刘邦的大忙

下邑奇谋画箸阻封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春,刘邦接连收降辰王张耳河南王申阳韩王昌魏王豹和殷王卬五个诸侯,得兵56万同年四月,刘邦乘项羽集中力量攻打田荣之机,率兵伐楚直捣楚都彭城攻占彭城后,刘邦被这轻而易举得到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不但没有采取恰当的政治经济措施,安抚此地,赢得人心,反而恶习复发,得意忘形之余大肆收集财宝美女,整日置酒宴会,结果给项羽回军解救赢得了时机项羽闻知彭城失陷,立即亲率万精兵,从小路火速赶回,急救彭城刘邦数十万乌合之师难以协调指挥,连粮饷都筹备不齐,所以一经接战,便遭惨败,几乎全军覆没至此,许多诸侯王又望风转舵,纷纷背汉向楚,刘邦丢下老父妻子儿女,只带张良筹数十骑狼狈出逃,军事上再度遭受重大挫折,大好的形势复又逆转

刘邦狼狈逃至下邑,惊魂未定,心灰意冷,万念俱灰他沮丧地对群臣说:“关东地区我不要了,谁能立功破楚,我就把关东平分给他你们看谁行?”在此兵败析之际,又是张良匠心独运,为刘邦想出了一个利用矛盾联兵破楚的策略他说:“九江王英布,是楚国的猛将,与项羽有隙;彭城之战,项羽令其相助,他却按兵不动项羽对他颇为怨恨,多次派使者责之以罪;彭越因项羽分封诸侯时,没有受封,早对项羽怀有不满,而且田荣反楚时曾联络彭越造反,为此项羽曾令肖公角攻伐他,结果未成这二人可以利用另外,汉王手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托大事,独当一面大王如果能用好这三个人,那么楚可破也”这就是著名的“下邑之谋”

刘邦听罢,认为这确是一个以弱制强的妙计,于是派舌辩名臣隋何前往九江,策反九江王英布;接着又遣使联络彭越;同时,再委派韩信率兵北击燕赵等地,发展壮大汉军力量,迂回包抄楚军

“下邑之谋”虽然不是全面的战略计划,但它构成了刘邦关于楚汉战场计划的重要内容正是在张良的谋划下,一个内外联合共击项羽的军事联盟终于形成,扭转了楚汉战争的局势,使刘邦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事实证明了张良“下邑之谋”的深谋远虑,最后兵围垓下打败项羽,主要依靠的正是这三支军事力量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冬,楚军兵围汉王于荥阳,双方久战不决楚军竭力截断汉军的粮食补给和军援通道汉军粮草匮乏,渐渐难撑危机汉王刘邦大为焦急,询问群臣有何良策谋士郦食其献计道:“昔日商汤伐夏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秦王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灭其社稷,使之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之后,六国君臣百姓必皆感戴陛下之德,莫不向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便能南向称霸,楚人只得敛衽而朝”这其实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夸夸其谈,当时刘邦并没有看到它的危害性,反而拍手称赞,速命人刻制印玺,使郦食其巡行各地分封

在这关键时候,张良外出归来,拜见刘邦刘邦一边吃饭,一边把实行分封的主张说与张良,并问此计得失如何张良听罢,大吃一惊,忙问:“这是谁给陛下出的计策?”他沉痛地摇摇头接着说:“照此做法,陛下的大事就要坏了”刘邦顿时惊慌失色道:“为什么?”张良伸手拿起酒桌上的一双筷子,连比带划地讲了起来他说:“第一,往昔商汤周武王伐夏桀殷纣后封其后代,是基于完全可以控制必要时还可以致其于死地的考虑,然而如今陛下能控制项羽并于必要时致其死地吗?第二,昔日周武王克殷后,表商容之闾(巷门),封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是意在奖掖鞭策本朝臣民现今汉王所需的是旌忠尊贤的时候吗?第三,武王散钱发粟是用敌国之积蓄,现汉王军需无着,哪里还有能力救济饥贫呢?第四,武王翦灭殷商之后,把兵车改为乘车,倒置兵器以示不用,今陛下鏖战正急,怎能效法呢?第五,过去,马放南山阳坡,牛息桃林荫下,是因为天下已转入升平年代现今激战不休,怎能偃武修文呢?第六,如果把土地都分封给六国后人,则将士谋臣各归其主,无人随刘邦争夺天下第七,楚军强大,六国软弱必然屈服,怎么能向陛下称臣呢?”

张良的分析,真是字字珠玑,精妙至极,且切中要害他看到古今时移势异,因而得出绝不能照抄照搬“古圣先贤”之法的结论尤其重要的是,张良认为封土赐爵是一种很有吸引力的奖掖手段,赏赐给战争中的有功之臣,用以鼓励天下将士追随汉王,使分封成为一种维系将士之心的重要措施如果反其道而行之,还靠什么激励将士从而取得胜利呢?张良鞭辟入里的分析,较之昔日请立韩王,处心积虑地“复韩”的思想认识,显然是一个飞跃,而且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一页难怪1700年之后,还被明人李贽情不自禁地赞叹为“快论”

张良借箸谏阻分封,使刘邦茅塞顿开,恍然大悟,以致辍食吐哺,大骂郦食其:“臭儒生,差一点坏了老子的大事!”然后,下令立即销毁已经刻制完成的六国印玺,从而避免了一次重大战略错误为尔后汉王朝的统一减少了不少麻烦和阻力不能不承认,张良是一位洞察秋毫的谋略家和富有远见的政治家

虚抚韩彭兵围垓下

当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的时候,韩信却在北路战线上顺利进军,势如破竹他先是平定了魏代赵燕等地,接着又占据了齐国的故地,欲自立为齐王,使人禀告刘邦求封说:“齐人狡诈多变,反复无常,南边又与楚相邻,如果不设王,就难以镇抚齐地望能允许我为假(代理)齐王”

刘邦一听,不由得怒气上冲,当着使者的面,破口大骂道:“我久困于此,朝夕望他前来助我,想不到他竟要自立为王!”当时,张良正坐在刘邦的旁边,张良清醒地认识到,韩信的向背对楚汉战争的胜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况且,韩信远在齐地自立为王,刘邦鞭长莫及,根本无力阻止于是,连忙在案下轻轻踩了他一脚,刘邦亦精明,反应亦快,立即感悟先前失言,于是改口骂道:“大丈夫既定诸侯,就要做个真王,何必要做假王!”刘邦本来就爱骂人,有此一骂本不足为奇,况且先后衔接自然,天衣无缝,竟然没露出什么破绽

当年二月,刘邦派张良拿着印绶去齐地封韩信为王,并征调韩信的军队击楚授印齐王,虽然是刘邦对韩信的暂时妥协,但这个顺水人情和权宜之计,居然笼住了韩信,成功地解决了汉内部的权位矛盾,赢得了楚汉天平上关键的一个筹码对此,东汉苟悦曾有一句极为中肯的评价,他说:“取非其有(指齐地本非刘邦所有)以予于人,行虚惠而获实福”稳住韩信以后,楚汉战争的形势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汉对楚已逐渐形成合围之势:韩信据齐地不断袭击楚军,彭越又屡次从梁地出兵,断绝楚军的粮道楚军兵聘竭,项羽无奈,终于送回了被扣押的刘邦的父亲与妻子儿女,与刘邦讲和双方商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东归楚,西归汉,立约解甲归国,各不相犯项羽如约拔营东归,向彭城而去刘邦也欲引兵西归汉中在这重大的转折之际,张良以一个政治谋略家的深邃眼光,看出了项羽月复背受敌捉襟见肘的处境,便与陈平同谏汉王道:“如今汉据天下三分有二,此时正是灭楚的有利时机,宜猛追穷寇,毕其功于此举否则放楚东归,如放虎归山,必将遗患无穷”刘邦采纳的张良的意见,亲率大军追击项羽,并令韩信彭越合围项羽刘邦率大军追击楚军至固陵(今河南太康),却迟迟没有等来韩信彭越所率的援兵,结果惨遭失败刘邦躲在固陵的壁垒中,不胜焦躁,便问身边的张良:“他们为什么没有如期前来?”此时,张良对韩彭的心思早已了然于心,对应之策已思谋成熟,见刘邦询问,忙答道:“楚兵既将灭亡,韩信彭越虽已受封为王,却没有确定的疆界二人此次不来赴约,原因正在于此陛下若能与之共分天下,当可立招二将否则最终成败,尚不可知”刘邦一心要解燃眉之急,便依张良计,把陈地以东至沿海的地盘划封齐王韩信;把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盘划封给梁王彭越两个月后,韩彭果然派兵来援

汉军各路兵马陆续会集垓下(今安徽灵壁.县沱河北岸)韩信先用“十面埋伏”之计兵围项羽于垓下,继而又用“四面楚歌”之计瓦解了敌兵士气,终于打败项羽,迫其别姬自刎至此,长达四年之久的楚汉战争,以刘邦的彻底胜利而告终结

汉五年二月,刘邦正式即帝位,史称汉高祖同年五月,汉高祖在洛阳南宫举行庆功大典,大宴群臣席间,觥筹交错,君臣共饮刘邦显得特别高兴,当论及楚所以失天下,汉所以得天下时,刘邦道出其中的关键在于并用三杰(即萧何张良韩信)他语中盛赞张良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的字)”

劝都关中谏封雍齿

国基初奠,天下始定,定都何处,这无疑对新兴的西汉王朝的巩固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起初,汉高祖刘邦本想长期定都洛阳,群臣也多持此见一天,齐人娄敬求见刘邦,陈说关中的地势险要,劝刘邦定都关中刘邦一时拿不定主意,而这时那些主张建都洛阳的大臣们却纷纷陈说建都洛阳的好处这些人多是六国旧人,眷恋故旧,乐土重迁,劝道:“东都洛阳,绵延几百年东有成皋,西有肴函渑池,背靠黄河,前临伊雒二水,地理形势坚固易守”独有张良支持娄敬的主张他说:“洛阳虽有这些天然的险要,但它的月复地太鞋方圆不过数百里;田地贫瘠,而且容易四面受敌,非用武治国之都;关中则左有肴函之险(即肴山与函谷关的合称,相当于今陕西潼关以东至河南新安.县地),右有陇蜀丛山之溢,土地肥美,沃野千里;加上南面有巴蜀的富饶农产,北有可牧放牛马的大草原既有北西南三面的险要可以固守,又可向东方控制诸侯诸侯安定,则黄河渭水可以开通漕运,运输天下的粮食,供给京师所需如果诸侯有变,就可顺流东下以运送粮草,足以维持出征队伍的补给这正是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啊还是娄敬的主张正确”张良的分析全面而深刻,加之素负重望,又深得刘邦信赖,因而汉高祖当即决定定都关中汉五年八月,刘邦正式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六年正月,刘邦大封包括张良在内的20多位功臣,其余未被受封的人则议论纷纷,争功不休

一天,刘邦在洛阳南宫,从阁道上看见诸将三三五五地坐在沙土上窃窃私语,就询问张良他们在谈论什么事张良故意卧耸听地说:“他们在商议谋反!”刘邦大吃一惊,忙问:“天下初定,他们何故又要谋反?”张良答道:“您起自布衣百姓,是利用这些人才争得了天下现在您做了天子,可是受封的都是您平时喜爱的人,而诛杀的都是平时您所仇怨的人现在朝中正在统计战功如果所有的人都分封,天下的土地毕竟有限这些人怕您不能封赏他们,又怕您追究他们平常的过失,最后会被杀,因此聚在一起商量造反!”刘邦忙问:“那该怎么办?”张良问道;“您平时最恨的,且为群臣共知的人是谁?”刘邦答道:“那就是雍齿了”张良说:“那您赶紧先封赏雍齿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了,自然就会安心了”于是,刘邦摆设酒席,欢宴群臣,并当场封雍齿为什方侯,还催促丞相御史们赶快定功行封群臣见状,皆大欢喜,纷纷议论道:“像雍齿那样的人都能封侯,我们就更不用忧虑了”张良此举,不仅纠正了刘邦任人唯亲,循私行赏的弊端,而且轻而易举地缓和了矛盾,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动乱他这种安一仇而坚众心的权术,也常常为后世政客们如法炮制

假托神道明哲表

张良素来体弱多铂自从汉高祖入都关中,天下初定,他便托辞多铂闭门不出随着刘邦皇位的渐次稳固,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间亲”的遗训

汉十年(公元前197年),汉王朝上层出现了一场新的危机刘邦有改易太子之意当时刘邦宠爱戚夫人,并察知吕后有异心,有代刘而王的迹象,故欲废太子孝惠(吕后子),改立赵王如意(戚夫人子)为国储朝野大臣,群起谏争,但丝毫不能更改刘邦初意眼看太子位行将被剥夺,吕后遂求救于“智囊”张良张良考虑到太子一位,事关重要,不可轻易更立,大儒叔孙通说得好:“太子天下本,本一摇天下振动”再加上当时天下方定,汉朝统治根基还未稳固,各项制度还正在健全,只有顺其现状,无为而治,才能安定天下,稳保江山基于这个大局,张良遂对吕后说道:口舌难保太子,“商山四皓”(皓:白,即四个白头发的老人,分别是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皆八十余,节义清高,不就汉朝爵位,匿亡山林,皇上敦聘不至,但仍然高义“四皓”太子若卑辞固请“四皓”出山,出入宫廷以“四皓”相随,皇上必问而知之,知之则太子位可固事果如张良言,刘邦问知伴随太子的“四皓”就是自己数请不来的隐士,今为太子左右,可见太子羽翼已丰,翅膀亦硬,奈何不得,从此再也不提易立太子一事太子终得嗣位,吕后为此对张良也勋口敬重

《史记》《汉书》对张良帮助萧何筹谋划策多不记载,但亦无妨张良后期的功绩论功行封时,按级班爵,汉高祖刘邦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张良辞让,谦请封始与刘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苏沛.县),刘邦同意了,故称张良为留侯张良辞封的理由是:他韩灭家败后沦为布衣,布衣得封万户位列侯,应该满足看到汉朝政权日益巩固,国家大事有人筹划,自己“为韩报仇强秦”的政治目的和“封万户位列侯”的个人目标亦已达到,一生的宿愿基本满足再加上身缠病魔,体弱多疾,又目睹彭越韩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联想范蠡文种兴越后的或逃或死,深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粳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哲理,惧怕既得利益的复失,更害怕韩信等人的命运落到自己身上,张良乃自请告退,摒弃人间万事,专心修道养精,崇信黄老之学,静居行气,欲轻身成仙但吕后感德张良,劝他毋自苦,张良最后还是没有听从吕后的劝告,仍就服人间烟火

张良的卒年,《史记》记为高后二年,《汉书》记为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此处存疑

历史评价

圯桥匍匐取履,子房蕴帝师之智

张良虽系文弱之士,不曾挥戈迎战,却以军谋家著称他一生反秦扶汉,功不可灭;筹划大事,事毕竟成历来史家,无不倾墨书载他那深邃的才智,极口称赞他那神妙的权谋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写诗赞道:“汉业存亡俯仰中,留侯于此每从容固陵始义韩彭地,复道方图雍齿封”《水龙吟》当年博浪金锥,惜乎不中秦皇帝,咸阳大索,下邳亡命,全身非易纵汉当兴,使韩成在,肯臣刘季?便论功三杰,封侯万户,都未是平生意

欲仿始皇击节叹曰:“嗟乎,能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不亦可乎?

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评价

张良素多铂从上入关,不食谷,杜门不出,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臣光曰:夫生之有死,譬犹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尝有超然而独存者也以子房之明辩达理,足以知神仙之为虚诡矣;然其欲从赤松子游者,其智可知夫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加高帝所称者,三杰而已淮阳诛夷,萧何系狱,非以履盛满而不止耶!故子房托于神仙,遗弃人间,等功名于外物,置荣利而不顾,所谓明哲表者,子房有焉

墓地与祀庙考

由于张良的晚年活动鲜为人知,以至被人蒙上一层神秘色彩,而张良死后究竟葬于何处,也成为千古之谜

关于张良的墓地,人们曾有多种猜测有人认为,张良墓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兰考.县城西南六公里的三义寨乡曹辛庄车站南侧,紧靠陇海铁路确有一座张良墓,墓冢高10米,周围长100米,保护区面积35000平方米周围古柏环绕,郁郁葱葱,似有一定来历又据传说,刘邦死后,吕氏专权,张良便托病隐居于东昏.县(今河南兰考西南的白云山,死后就葬于该地后世的戏曲小说也有相似描写,说张良纳还冠盖,辞朝学道,刘邦追至白云山,张良幻化而去,从此不知下落可见这种看法是有所依据的

建国以后,张良墓侧尚存张良庙,有山门3间,大殿3间,东西厢房各4间,呈四合院布局庙内外共有石碑6通,墓区内有柏树209棵,杨树16棵在“特殊时期”期间,庙宇被拆除,石碑全被砸三棵杨树被砍伐做在桌椅后来拆除庙宇的建筑材料在三义建了一所中学年在修筑陇海铁路复线时又占去墓北边茔地400平方米,砍伐柏树12棵,今剩有柏树197棵,杨树13棵据对最大的柏树年轮考察,树龄约有230年左右

也有人认为,张良墓地在今徐州沛.县据唐代《括地志》记载:“汉张良墓在徐州沛.县东六十五里,与留城相近也”又载:“故留城在徐州沛.县东南五十五里,今城内有张良庙也”当初刘邦封侯的时候,曾许诺让张良“自择齐三万户”但张良以在留城与刘邦首次相见为理由,要求封给他留既然封地在留,死后葬于留城附近,应属合情合理的事情这一看法以唐代文献为依据,且与史实较接近,也有一定说服力

还有人认为,张良墓地在今湖南张家界的青岩山当地山水奇丽林木清幽,是著名的风景区据《仙释志》记载:“张良,相传从赤松子游有墓在青岩山,时隐时现”《陵墓志》也记载:“汉留侯张良墓,在青岩山良得黄石公书后,从赤松子游邑中天门青岩各山,多存遗迹核以史实,张良确实曾在封侯之初,便向刘邦作了“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的表白综合上述记载,说他晚年前往景色秀美酌青岩山,隐居学道,死后即葬于该地,并不是不可能的

还有人认为,张良墓地在今湖北通城最南端的张师山相传张良搏浪沙锤击秦始皇不成,逃亡至下坯,在圮水桥遇黄石公,经黄石公多次启发考验,得授《太公兵法》,而黄石公自此潜踪匿迹于毗邻此山的另一座名山“相师山”张良辅佐汉高组成帝业后,访知黄石公隐居处,遂挂官来此山伴师隐居,后来山名就易称为“张师山”

张良退隐通城.县黄袍山

相传汉相张良助刘邦平定天下后,即寻其师黄石公居住的通城.县张师山(张良老师隐居之山命名为张师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西北)张良在张师山相距约50公里处访得一风景宜人的黄袍山隐居下来(黄袍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东南),张良并修建了“良山道观”,在道观不远处创办了“伐桂书院”,以授当地孩子文字伐桂书院遗址位于湖北省通城.县黄袍山大埚山谷中,伐桂书院古石碑仍存黄袍山后人为了纪念张良,为其修建了圮桥和石墓

韩信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蕉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史记淮阴侯列传》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汉王让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结缘萧何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也十分赏识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实为排挤到汉中,从长安到

韩信全身画像

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汉王不用,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军中有人向汉王报告“丞相何亡”(《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大怒,如失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前来进见,刘邦且怒且喜,骂到萧何为何逃跑,萧何说他不敢逃跑,他只是去追逃亡的韩信刘邦又骂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萧何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表示自己也想向东发展,绝非甘居汉中,定要取天下萧何说:“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看在萧何的情面上同意让韩信为将,但萧何坚持要再加以重用,刘邦表示可以让他做为大将于是刘邦想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超具礼,乃可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同意了萧何的要求

诸将听说后,都很高兴,人人觉得有机会被选拜大将了等到拜大将时,竟是韩信,全军皆感惊讶

拜将之后

韩信拜将后,刘邦问韩信有何定国安邦的良策韩信问:“同您东向而争天下的不是项羽吗?那大王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羽比谁高谁下?”刘邦沉默良久,认为不如项王韩信再拜,赞同地说:“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王可是我曾经事奉过项王,请让我谈谈项王的为人项王一声怒喝,千人会吓得胆战腿软,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铂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项王虽然独霸天下而使诸侯称臣,可是却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的约定,把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人封为王,诸侯对此忿忿不平诸侯见项王驱逐义帝于江南,也都回去驱逐他们原来的君王而自立为王了凡是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遭蹂躏残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婬威下勉强屈服名义上虽为天下的领袖,实质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会很快变成衰弱的现在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敌人不被诛灭!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功臣,何愁他们不臣服率领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敌人不被打散!况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率领秦国弟子已有数年,战死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和将领投降了项羽,至新安,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章邯董翳司马欣得月兑,秦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现在项羽以武力强封这三人为王,秦国百姓都不拥戴他们您入武关时,秋毫不犯,废除秦苛酷刑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国百姓无不想拥戴你在关中为王根据当初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都知晓可大王失掉应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地百姓无不怨恨项王现在大王起兵向东,攻三秦的属地,只要号令一声即可收服

刘邦听后大喜,自以为得信晚对韩信言听计从,部署诸将准备出击韩信的这番议论,实际上为刘邦制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

初露锋芒

汉元年(前206年八月,被封汉王的刘邦乘项羽进攻齐地(今山东大部田荣之机,决计出南郑(汉都,今陕西汉中市东袭占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东向与项羽争天下,楚汉战争爆发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以曹参樊哙为先锋,利用秦岭栈道(又名“阁道”“复道”“栈阁”古代在今川陕甘滇诸省境内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道路,是当时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已被汉军烧毁,三秦王松懈麻痹之机,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派樊哙周勃率军万余大张声势地抢修栈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则亲率军队潜出故道,翻越秦岭,袭击陈仓(项羽所封雍王章邯属地章邯从废丘(雍都,今陕西兴平东南仓促率军驰援陈仓,被汉军击败,逃至废丘好峙(今陕西乾县东,汉军分路追击,在壤东(今陕西武功东南好峙两地再败雍军,进围章邯残部于废丘尔后,连续作战,分兵略地,迅速占领关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对楚的初战胜利

汉二年(前205年,汉王率汉军出关,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殷王司马印降汉联合齐王田荣赵王歇共同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军大败而还韩信复收溃败之军与汉王在荥阳会师,阻击楚追兵,大败楚军于京索之间,使汉军得以重振旗鼓

兵败彭城

汉王兵败彭城之时,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齐王田荣和赵王歇也反叛并与楚媾

韩信

和六月魏王豹以探母病为由回到封国后,就封锁了河关,切断汉军退路,叛汉与楚约和汉王派郦生说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击魏魏王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锁河关(黄河渡口临晋关后改名蒲津关韩信故意多设疑兵,陈列船只假意要渡河关,而伏兵却从夏阳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袭击魏都安邑魏王豹大惊,引兵迎击韩信,韩信大胜,虏魏王豹,平定了魏国,改魏为河东郡

刘邦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书韩信传》,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建议,在坚持对楚正面作战的同时,给韩信增兵3万,命其率军东进,开辟北方战场汉王派张耳与韩信一起引兵东击赵王歇,北击代王陈余,活捉代相夏说,破代即以俘获之精兵,补充在荥阳对楚作战的刘邦军,支援正面战场作战

韩信张耳统兵几万欲过太行山井陉口进攻赵国赵王与成安君陈余陈兵二十万在井陉口抗击汉军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韩信渡西河掳魏王擒夏说血洗阏与现又有张耳加盟,乘胜欲下赵国,军队锐不可当可是我听说:‘千里运粮,士卒就有挨饿的危险;到吃饭时才去打柴做饭,军队就不会餐餐吃饱这井陉口,车不可并行,骑兵不可列队,行军数百里,其粮草必落在后面,消您暂拨给我三万奇兵,我从小路截断汉军辎重粮草;您深挖护营壕沟,加高兵营围墙而待汉军前不得战,退不得回,我的部队断绝汉军后路,荒野无食可掠,不出十日,韩信,张耳的头颅就可悬在您的旗下消您考虑采纳我的计谋,否则定被他俩擒获”

成安君陈余是一个书生,认为正义之师不用奇谋诡计,所以表示反对说:“兵法上讲,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它,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与之交战韩信虽号称数万人,其实不过数千人,千里迢迢来奔袭我们,士兵早已疲惫之极,我们却避而不击,若更强大的敌人前来,我们将如何对付?诸侯一定会认为我们胆怯,会轻易地攻打我们”最终没听李左车的计策

擒广武君

韩信派人暗中探听,得知李左车的计策没被采纳,非常高兴大胆引兵前来,离井陉口三十里驻扎下来,半夜选二千轻骑兵,人持一面红旗,从小路来到山坡上伪装隐蔽起来,窥视赵军,并且告诫将士:赵军见我军出击,一定倾巢而出,你们就乘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拔掉赵国旗帜,插上汉军红旗同时命令副将传令大家:“今天打败赵军之后会餐”将士们谁都不相信,只好假意称是韩信又召集将领们分析认为,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的地势,他们在未见到汉军大将旗鼓之前,定会的我们遇到阻险而退兵,是不肯轻易发兵攻打我们的于是韩信派一万人为先头部队,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见汉军摆出只有前进而无退路的绝阵,都大笑不已天刚亮,韩信打起了大将军的旗号和仪仗鼓吹,击鼓进军井陉口赵军果出营迎击,大战良久,韩信张耳弃鼓旗,佯装打败,退到河边的军阵之中赵军见状,果然倾巢而出追逐韩信张耳,争夺汉丢下的旗鼓韩信张耳退人河边阵地,水上军迎战赵军,各个拼死作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这时韩信所派的二千轻骑兵,等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争夺战利品的时候,立即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竖起二千面汉军的红旗赵军久战不胜,想退回营垒,却见营中遍是汉军红旗,大惊失色,认为汉军已经把赵王及其将领全部俘虏了,于是阵势大乱,四散奔走逃告赵将虽斩数人,竭力阻止,却不见成效这时汉军两面夹击,大破赵军,在泜水(今河北省魏河斩杀成安君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韩信又下令军中不许杀李左车,有能擒者赏千金不久,擒获广武君,韩信亲自上前松绑,请广武君面东而坐,自己执弟子之礼韩信大获全胜,诸将前来祝贺,问到:“兵法上说,布阵应是‘右背山陵,左对水泽’,如今将军却背水为阵,还说破赵军之后会餐,当时我们不服,然而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韩信说:“此在兵法,顾诸君弗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经所谓‘驱市人而战之’也,其势非置死地,人人自为战;今即予生地,皆走,宁尚得而用之乎!”(《汉书韩信传》诸将听了都自叹不如,更加佩服韩信的用兵之术了

虚心问计

采广武君之策

然后韩信向李左车请教攻燕(燕王臧荼,都蓟,今北京伐齐之事广武君辞谢说:“我听说

韩信题跋全身像

‖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亡国之臣不敢语政现在我是败军之将,亡国的俘虏,哪里有资格同你谈论国家大事?”韩信说:“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时,虞国灭亡,在秦国而秦国称霸,这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时愚蠢,在秦国时聪敏,而是在于国君是否重用他,是否采纳他的意见假使成安君陈余听了你的计策,那我韩信现在已成了阶下囚了我是诚心向你求教,请你不要推辞”广武君说:“我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所以说即使是犯人的话,圣人也可以有选择地采纳不过恐怕我所献的计策不一定值得采用,但我仍愿献上我的愚见成安君虽有百战百胜之计,可一招失算,军败鄗下,身死泜水现在将军涉西河,虏魏王豹,擒夏说于阏与,一举攻下井陉口,在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就打垮赵二十万大军,诛杀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使敌国百姓放下农具,停止工作,吃好的,穿好的,专心倾听您下令进军的消息,这些是的长处然而将士疲惫,实际情形是难以用兵现在将军要率领疲惫劳苦的士卒,停顿在燕国坚守着的城池之下,想战又恐怕拖得太久,力量耗尽而不能攻克,实情暴露,而弱燕不肯降服,齐国也必然固守边境以图自强燕齐相持不下,那么刘邦和项羽的胜负也就分不出来这是将军的短处我认为‘北攻燕东伐齐’的计策是失策善于用兵的人常用己之长击他人之短将军不如按兵不动,休整士卒,安定赵地,抚恤遗孤,日日牛酒犒赏将士,摆出攻打燕国的态势而后遣辩士去游说燕国,把自己的优势充分显示在燕国而前,燕一定不敢不听从您燕降服后再派辩士以燕已降汉说齐,齐必从风而服,即使有再聪明的人也不知道该怎样替齐国谋划了像这样,天下的大事就好办了用兵之道,本来就有先声夺人,再动实际的策略”

韩信听从广武君的计策,派使者去燕,燕听到消息立即投降韩信又请求立张耳为赵王,镇抚赵国,刘邦同意,就封张耳为赵王

此时,楚多次派兵渡黄河击赵,赵王张耳和韩信往来救援,行军中安定了许多赵国城池,并发兵支援刘邦当时楚国正在荥阳围困刘邦,刘邦逃跑到宛叶间,收服英布同入成皋,楚又急忙围攻成皋汉三年六月,汉王出成皋向东渡过黄河,单独与夏侯婴跑到了修武的张耳军中,一大早自称汉使人赵军营张耳韩信还没起床,刘邦径直进其卧室,夺取了他们的印信兵符,召集诸侯,调动了诸侯的位置等张耳韩信起床后才得知汉王来过,不禁大惊失色汉王夺了两人的军队,命令张耳备守赵地,任命韩信为相国收集没有调到荥阳的赵兵去攻打齐国

妙计灭齐

韩信引兵东进击齐,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郦食其已说齐归汉韩信想停止,范阳辩士蒯

安志杰版韩信

通劝韩信说:“将军奉诏攻打齐国,而汉王只不过派密使说服齐国归顺,难道有诏令叫您停止进攻吗?况且郦生不过是个说客,凭三寸之舌就降服齐国七十多个城邑,将军统帅几万人马,一年多时间才攻占赵五十多个城邑,一个将军反倒不如一个儒生的功劳吗?”韩信听从蒯通说法,率兵渡河击齐这时齐国已决计降汉,对汉军的戒备松懈,韩信乘机袭击了齐驻守历下的军队,一直打到临淄齐王田广惊恐,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

a

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a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大秦第一皇帝最新章节 | 大秦第一皇帝全文阅读 | 大秦第一皇帝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