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打酱油的日子 第一百九章 流年

作者 : 旻宁

《在古代打酱油的日子》最新章节

白霜霜有些小手段,那些手段皆是后世宅斗电影、宅斗小说以及后世之魂个人的社会经验。

那些手段都是些不痛不痒的小绊子,着实不够狠毒,她甚至大胤律法和宗族规矩都模不清,更不精通毒术蛊术,连奴婢的教也不懂,一味讲究人人平等,却又做不到真正的发下架子。

以至于被她针对的崔明椘都替她担心,她这个样子能在世家活下去,再大一些去见客,闺阁小姐的潜规则,此君全然不懂,岂不是给崔府闹笑话。

万一,某千金雅骂她,她听不懂,不驳回,旁人当她默认了来着,那不是哑巴亏了。再来世家千金讲故事,古例都是用来反讽的,有暗意的,她听懂了,又来个冷笑话什么的,还不是冷场至极。

崔府上下对这个外孙女的担心,白霜霜却是不懂的,她只知道自己拥有上下五千年的精髓知识,拥有信息大爆炸时代的信息,还知道大胤朝的历史以及女主的未来,她天生比旁人占优势。

自得其乐的每天一例坚持不懈给崔府大太太上药水搞破坏,坚持不懈地给崔明椘在糊涂外祖母面前使绊子,努力让糊涂外祖母心被她母女收拢来,好对付崔明椘,或者坚持不懈拉拢收买着崔府上下的奴才。

可惜她的坚持不懈,并没有像故事一样让她得到什么,除了她手段不高明外,还有就是现实生活毕竟是现实生活,人性是复杂的,不是单纯的喜欢或者讨厌,糊涂和聪明也只在一线间。

崔府是个不适合她发挥的场地,有一天白霜霜突然如此想到。

崔老太是个小事糊涂,大事精明的。她喜欢白霜霜母子,亦喜欢儿子孙子孙女,她怜惜白霜霜母子,偶尔为了白霜霜斥责一下崔明椘,不是因为她讨厌崔明椘,也不是白霜霜眼药水有用了,而是亲近划分,崔明椘是她孙女,她能管着,白霜霜再是外孙女。也是旁的府上的,她管不得。

白霜霜发现崔明椘并没有伤到根骨,反而越发端庄娴雅。行事周全。

而林熙菡和崔明椘也在白霜霜的刺激下,吸取了白霜霜的教训,认识了自己的不足,学习了很多东西。

崔老太爷暗暗看在心里,也有很多想法。

林熙菡过完六岁生日就和两个表姐被崔老太爷送入了女学。

女学是官家和乡绅办理的官学。里面除了学习女四书、礼仪规矩、琴棋书画、管家御奴还有一般的养生、骑射、牌九、投壶、品茶、布菜以及辨识衣料、珠宝、香料等等零零碎碎的世家生活所需的一切技能。

大大小小课业共计超过六十多种,每日从卯时(早上五点到七点)起至戌时止(十九点到二十一点),除了膳食,此间时间均是排的满满的课业。

繁重的课业压得各有小心思的世家小姐不得不全力以赴的学习,否则考不过季度考核,就要比旁人晚一年进入社交场所。这还不是最主要的。

最主要的是世家联姻,除了门当户对,还要看品行四德。可这些非常的虚,又非常的实在。

世家考核这些非常仔细,各种花宴上夫人们通过种种观察,看闺阁千金的仪态言语,服饰搭配。雅趣对话(各种游戏比赛)来看四德。

还有就是从女学成绩来看,毕竟宴会上会偶有失眼。但女学成绩是实打实的。

林熙菡本身生为丧妇长女,属于五不娶,受人嫌弃,若是想要日后不受排挤,那必是要上女学,来改变命运的,三年孝期已过,怕是国公府又要和崔府打官司了,那个时候林熙菡想上女学,国公府不一定让她上。

自是比旁人认真得多,成绩在女学也是相当不错,再加上有个上了大三岁,多上三年的优秀表姐崔明椘帮助下学习进步也快,不仅早早超过同龄,甚至崔舅母不断开小灶直追上了三年女学的崔表姐。

而白霜霜开始还有心思耍小手段,但没过多久,她就发现她这个比同龄晚了两年上女学的,在女学不仅没有任何优势,反而属于受人嫌弃,拖后腿的。

她只得放下些小心思,度过眼前的难关,免得被她看不上眼的孩子瞧不起,可一个心思复杂的人,哪里能够真的静的下心来学习,也许有些东西,她更有优势,更有远见,更有思维,但是学习一个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枯燥复杂的常识,她比一般女童更难以吸收。

白霜霜学习陷入了困境,等到林熙菡已经进入崔明椘所在的甲字班时,白霜霜还留在童子科,她才真正的清醒过来,哪怕她有后世灵魂,知道很多大胤人不知道的新奇事物,也知道旁人的未来,她也该改变不了,她不懂大胤的事情,她需要学习世家生存技能。

白霜霜很快沉静下来,也求到了崔赵氏处,请舅母开小灶。

崔舅母是个大度的,不曾刁难,毫无成见地直接让白霜霜和崔明椘、林熙菡一起学习。

此举也让白霜霜不得不承认崔赵氏是个真正的女君子。

人放下成见,好好相处,白霜霜发现往昔,她厌恶、她怨恨的人也不是很难让人接受。

她满心对崔明椘提防、算计,相处久了,她还是不得不承认崔明椘是个真明媚、善良的女孩。

时光匆匆,流年似水,很快到了第三年春天。

林熙菡守孝的日子也快结束了,崔舅母不知道国公府什么时候发难,将林熙菡领回去,毁掉这个孩子。

崔舅母忧心忡忡地放下所有的事情,停掉了白霜霜、崔明椘的私下课业,她全心全意将林熙菡的休闲时间填满,恨不得将所有能教的,不能教的通通教会,好让林熙菡多长大一点,多懂一些,更明白事理。免得被糊弄,被算计,被迫害。

这样她才对得起早逝的小姑子,公公婆婆的信任,还有林熙菡对她的喜爱,更对得起她的心。

崔舅母的偏心之举,崔明椘没有丝毫嫉妒,反而对小表妹心疼不已,就连功利性重、好嫉妒的白霜霜也不曾多说什么,细心地帮林熙菡处理掉学堂那些让林熙菡分心的事情。

可林熙菡守孝满了一年。林国公府都不曾提及到林熙菡这个小孙女,让林熙菡回到京城。

反倒是崔舅舅回京赴任工部侍郎主管屯田、虞部、水部三司,标志着被今上遗忘的保皇党的柳党一脉重新进入了人们的眼线。也意味着林熙菡与崔家人不得不进入京城贵族的视角中。

柳党是保守党的中流砥柱,历经三朝,把持大胤朝大部分势力,与当时的李党、勋贵、皇族形成四方平衡的势力。

可惜是随着各种权利斗争、皇权变更,柳氏一党的敌人、朋友都消失在历史河流中。柳氏一脉的太过聪明和稳重比多智的李氏、悠久的赵氏更让皇族不放心。

聪慧的柳氏一脉族人趁着李党没落,新帝政策改革,迅速撤退朝廷,将朝堂的势力通通丢给新帝信任的革新派。

甚至连各种姻亲多退出朝堂或者担任不大的官职。

柳党走得干脆,今上也无意刁难,不恋劝的柳氏一脉得以全身而退。而那些曾经和他旗鼓相当的族党早就抄家灭族,消失得干干净净。

而崔氏一脉就是标准的老保皇党,柳党一脉的人。崔老太爷离开朝堂也盖因柳党,崔大舅不为四品上官,四品推官,闲赋家中也均因党争,怕官高成了党派争斗的顶罪羊。

崔老太太的亲兄弟是先帝诸位皇子的老师。亦是今上的蒙学老师,是“守常兼容”保守派思想领头羊。柳氏权党的首领,可惜他的思想不容于刚即位一心想要“变俗革新”的新帝及他一手捧起来的楼氏革新派,又不容于彻底维护旧统治的李氏保皇党及皇室宗族。

故柳氏一派急流勇退,不参与两种思想交锋的激流中。

现在十多年过去了,李氏保皇党势力被今上绞杀旦尽,全族没落,张氏皇族被抄家灭门,勋贵一盘散沙,新的保皇党牛氏被压制得说不出话来,赵氏一脉也只能是找些清流代言人。

而今上曾经的心月复党派楼氏成了新的李氏,甚至还不及下任皇帝上任,就被曾经的主子对准心口,怕是不多久,今上就要磨刀霍霍。

崔老太爷看着儿子的任命书,幽幽叹口气,“怕是今上对柳氏一脉的试探吧

长子六年前就能升任四品官,老太爷见今上二期都不曾让儿子升职,也是知道意思的,就让长子以病推了官,在家中休养至今。

可如今这个病了六年的人,今上突然下旨让长子担任工部侍郎四品官,让崔老太爷又惊讶又了然。

朝廷争斗日益激化,革新派的势力大到今上把持不住了。

“今上让你管着屯田、虞部、水部的事儿,是对你的信任,你万万不可玩忽职守,丢了崔家脸面,辜负了今上信任

崔老太爷仔细看了一眼年纪不小,却仍是一脸憨厚忠直样子的长子,心里微微放心,道,“我看你这方面也是不精通的,资质又愚钝,就少参与上下级间的餐会,多多和司农研究一下增产的事儿,好好研究一下河道儿,免得误了正事。若是有些宴会实在要参与,免得得罪了上司同僚,不若让你媳妇参与去,反正你去也是最笨得罪人的,你媳妇是聪慧擅人事的,她一定能处理好的

崔老太爷说的不客气,崔大爷却连连点头,一点没有不快,他知道他和娘一样就不擅长这些,这各种人事宴会还是让擅长的人来做。老太爷就是不说,他也是不爱去的。

崔老太爷看长子神色没有勉强,放心了些,男人都有野心,他怕他不在京里,长子就逆了媳妇,到时眼皮子浅,为了权势走错了路。好在如今看来,长子还是不曾被权势勾了心的,还是个听话。

崔老太爷这一想又舒心了些,又想到老亲戚,已经死掉的林国公,暗想自己老太太和儿子不聪明,但胜在本分听话,不惹事儿,你看老亲家林老头英明了一世,最后因为有个自作聪明的老太婆和蠢笨贪婪的长子长媳,就毁了一世英明,国公府的根基。

“这娶个贤惠媳妇受益府上几代人,是个大事儿,大孙子年纪大,想看孙媳妇的事儿,你和儿媳就不用管了,我身子骨还结实,还能想看想看

崔大老爷听了半点不敢反驳,唯唯诺诺的答应。

崔老太爷一想,这事儿和儿子讲不管用的,还是和媳妇儿来讲的好,就立即和儿子吩咐道,“你让儿媳妇到了京里看看有没有好的,年纪小的没关系,二孙子也不小了,孙女也大了,这把名单送到杭州,我再琢磨琢磨。还有九娘这次也是要回京里的,霜霜也不好留着,也一起带到京里去

崔老太爷这话说的明白,儿媳定是能懂的。

白霜霜近几年有长进,少幺蛾子,儿媳谋划一下,还是能嫁到京里的,离得远了,后面又折腾什么事儿,也碍不着崔府。

崔老太爷的心思,崔大爷是半点没懂,他想得单纯,老实告诉媳妇就是了。甚至他还觉得老太爷对姐姐母女的气大概是没了,是不是姐姐的事儿,老太爷也可以放过去了。

不过崔大老爷怕老子,不敢问,只得回去先问一下媳妇,反正媳妇说的,老太爷也不生气。

这一想,崔大老爷心情有些急迫。

崔老太爷看儿子急切的样子,到对自己不让儿子为官六年的事儿有些愧疚,哪个男人不想掌权,到底是亏待了老大的,心想要不要替老大好好谋划一番,又想马上大孙子要出仕的,大孙子天资聪慧,不能因这个不咋成器的儿子耽搁了。

还是继续计划,等孙子升上去,就让儿子辞官,给孙子挪位置。

崔老太爷谋划子孙计,崔大老爷还是一心替姐姐高兴,念叨是否要告诉姐姐,还是先让媳妇谋划一下。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在古代打酱油的日子最新章节 | 在古代打酱油的日子全文阅读 | 在古代打酱油的日子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