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打酱油的日子 第八十章 圣旨

作者 : 旻宁

大胤南北朝战争陷入僵局的时候,林熙菡在金陵的生活也陷入了僵局。

崔家和林家根基皆在江南,崔氏号称江南第一家世家,林家号称江南第一书香门第,二者既有斗争又有合作,相辅相成,算是江南数一数二的势力。

等到宪宗小朝廷搬至大胤以南,崔林两家更成了南胤势力中相当强劲的一脉力量。

宪宗夫妇一时间对这两大世家力量有限心思复杂了。

夫妻二人致力于打压世家力量,可世家力量屡禁不止,他们如今好不如容易趁着南北纷争,借用姬文璟的手铲除了一部分相当不听话的世家力量。

又兢兢业业多年,培养出一批寒门贫户的良家子,就打算用这些寒门子顶替世家优秀的官员,以借此压制世家过于庞大的势力。

宪宗夫妇在南胤的政策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尤其科举取士,他们不曾采用似唐朝和酆矢王朝的常科、制科和武举三体系的考试方式,而是采用的新式糊名和誉录的‘弥封‘统考。

考试内容也由原先的科考帖经、墨义和诗赋,改成经义、论、策取士。

这种改革很大程度上减弱了世家权贵利用手上的特权,干扰科举取士,同时由于考试内容大不同历朝历代,这也减弱了世家权贵对珍贵书籍书册等信息的封锁和把控。

要知道自唐朝开始历朝历代就开始致力于压制和消除世家影响力,但是成果并不斐然。

主要是皇族法制再进步,世家权贵同样也在进步,他们亦在谋求自身出路。

科举取士不管如何改变,世家对比寒门子还是有太大的优势。首先读书本来对比普通老百姓本来就是相当奢侈的事情,世家在先天上就有太多优势。

其次世家把握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和珍贵的知识储备,这就和现代重点高中的学生永远比普通高中的学生考取大学更占据优势,比方说猜题什么的。

再来世家权贵们他们手上还有一些人力资源和特权。

老取士制度,世家甚至不需要采取特权就能占据取士泰半的名额,而剩下的三分乃是新兴官员,一分半小地主。乡绅以及商贾后裔(三代后),仅仅半分才能出自真正的寒门子弟。

宪宗夫妇初至江南的恩科就采取了新制度和政策,一下子就打破了旧俗,所有人都落到了同一个起跑点,考得都是大家不懂的东西,很大程度上让世家勋贵和官宦子弟落入了尘埃。

甚至在宪宗夫妇早年特意培养的寒门子面前,他们还处于一定劣势,毕竟这些宪宗培养的寒门子早就熟悉了新的考试方式,并且提前复习过。

但是宪宗夫妇的得意仅仅持续了一年。第二年同时期宪宗夫妇再次加恩的时候,林崔这类老牌子的世家就靠着文化底蕴再次压制住宪宗特意培养出来的寒门子弟。

宪宗夫妇一时心情复杂起来了。

他们不知道是该庆幸林崔这类老牌子世家不愧是世家子弟,学识见识和文化内涵实在高出宪宗夫妇短时间培养出来的寒门子。

还是该恼恨这些世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宪宗夫妇并不打算对付崔林柳这些老世家,他们在家国道义上都没有打错,甚至很大程度上堪称国之贤臣。

但是他们作为世家,从立场上天然对皇权是个威胁。

宪宗夫妇最终决定还是对这些老世家进行压制。

崔林两族早年因林玉煊和崔诗韵姻亲关系与牛老太太发生冲突。两族产生了有间隙。

后来随着林国公府的倒台,以及国公府一脉南迁归姑苏老家,崔氏对林氏的扶持。以及姬文璟谋朝篡位,崔阁老和部分族人不得不留于燕京府,林氏一脉对崔氏余人的护住,诸如这些守望相助的事情,两族关系日益缓和。

等到林熙菡和崔明椘回归南胤,带来诸多崔氏族人在燕京拼死获取的消息和资料,两族更是隔阂消除,关系到了蜜月期。

可崔林两族的关系看起来极为融洽,却又极为薄弱,二族世代争夺江南第一家早就到了白日化的境地。只不过双方情分和关系,让顾及面子和声望的世家不得不放心中野望,携手成为同盟者。

宪宗以食指敲打起案几。案几上放着一奏折,上面是请封降恩的奏章。

体恤上意的人恰巧提到了明献宗姬和崔氏女的嘉奖。

按照旧历,宪宗的确会为了压制世家,另可封赏世家女眷,也不愿意提拔和奖赏代表世家脊椎的男丁。

可今天,他心里却不愿意将旧人遗嗣,拉入纷争。

“陛下,云妃娘娘送来一壶凉茶

宪宗不语,看着贴身太监王强谄媚地提着一白玉壶,站在一旁。

宪宗的神色不明,看不出喜乐,王强却心下忐忑起来,他清楚知道主子最不喜欢批阅奏折的时候被人打扰,但是……

大殿内的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内宦的呼吸声都可以清晰得听得见。

“奴才,知错,陛下请降罪王强惶恐地放下玉壶,跪在地上,连连扇起了耳光,认起了错。

他心里懊悔,自己怎么能够一时糊涂,就忘了陛下的脾性,最不喜身边人和外廷内廷勾结来着。

云妃娘娘再得宠,在陛下心中再特殊,也抵不上这万里江山。

“既然知错,就去领罚吧

宪宗停下手上的动作,无悲无喜的扫了王强一眼,唬得王强连连磕头。

他总算逃过一劫,虽然不知道主子为何放过他,但是好歹保住了命的同时,还保住了官位。

王强称是,临走时偷瞄了一眼玉壶。

宪宗不禁打量起玉壶,心里暗自纳闷,云妃讨他欢喜,最大的特点就是聪慧知趣,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从不曾做这么个逾越的动作,今个怎么邀宠到御书房,还送这么个不起眼的凉茶。

宪宗这一想,就对这玉壶凉茶起了兴致,让宫人倒了一盏,品了一口,顿时皱起了眉头,吩咐道,“去把王强换过来,问问他这是什么东西?”

宫人小心瞥了眼宪宗脸色,见宪宗神色肃穆,双唇紧闭,表情僵硬,好似欲爆发的火山,语气虽然平静,却可见下面的滔天大火。

煞是不敢有半点心思,小心翼翼地称诺,一路小跑地朝王强追了去。

宪宗看着大半盏茶,心里越发疑惑,云妃到底想要做什么?送这样一盏不能入口的凉茶,有什么意义?

这一想宪宗又去唤了御医,柳御医正当值,很快就抵达御书房,听从宪宗命令尝了一盏茶,小声道,“陛下,这是凉瓜茶,有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的作用,世人皆道凉瓜面苦,身心甘,乃是大益之物,类于良药苦口

柳御医揣测宪宗怕是喝了苦凉瓜,当做了毒药让他来验,故他说得也详细了几分。

“面苦心甜,良药苦口,云妃这说得是谁来着呢?”宪宗冷笑一声,“合着整个后宫就她一个知心人来着,旁人都是面甜心苦的大奸大恶来着

宪宗恼怒,柳御医恨不得没了嘴巴耳朵,装聋作哑起来。

片刻,外面回禀王强到了宫门。

宪宗大怒,“让他滚进来

王强早在外面听到宪宗的怒吼,只得连滚带爬的进了御书房。

“这就是你带来的鬼东西

一盏子凉茶泼到了王强身上,他不敢挡着,任由茶杯砸到脸上,水洒了一身。

直到宪宗消了气,才连连磕头认错。

宪宗是个自律的皇帝,他一贯严于律己,更加严于律旁人,很快就收回情绪,不再和一个奴惹气。

“你给我说说,这是不是云妃娘娘让你送过来的,送过来的时候有没有说什么?”

宪宗收敛了情绪,恢复了平静的表情,刚才的波涛汹涌对比现在的风平浪静,越发让王强这些熟知宪宗的老人心下不安。

王强斟酌了一下,小心的组织语言,开始叙述起云妃送茶的经过。

直到半个时辰,王强反复确认没有遗漏,才补充一句,“云妃娘娘就交待了这么多,她说陛下明白的,这秋老虎也燥热得让人心急如焚,但有些事儿急不得,还不如多喝些凉茶降降温。这凉瓜苦是苦了点,但是吃下去,还有几分甜劲儿

“哦……”

宪宗停顿了半响,又道,“就这些?云妃娘娘当时在干啥?”

“啊?赏荷花王强吓了一跳,又道。

“赏荷花,现在莲子莲藕都没了,哪里来的荷花?”宪宗反问。

王强被问的突然,也找不到好的话来,只能复述了一遍云妃的话,“云妃娘娘说这江南的水土和咱们北面不同,就算这三九天也比咱们那儿暖和,所以这荷花花期也晚得紧。没事赏些残荷,也别有一番韵味,而且,而且……“

“而且什么……“

“而且云妃娘娘说她赏荷花赏得是兴致,并不是真正的荷花,她重的是结果不是经过

王强总觉得云妃说哈有些过于大胆,但是其实他就算和云妃那儿交情不错,也不能丢了脑袋保云妃来着。

宪宗听罢,了然一笑,“这云卿颜,长得一副娇涩软绵,性子却促狭尖锐得紧

云卿颜出得主意不算好,但是宪宗听罢也觉得还算不错,便笑笑给崔林两家下了圣旨。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在古代打酱油的日子最新章节 | 在古代打酱油的日子全文阅读 | 在古代打酱油的日子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