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打酱油的日子 第七十七章 形势

作者 : 旻宁

北胤一次次在南海诸多战争中取得胜利,获取了大量的粮食和金银,一下子让北胤的高层陷入了疯狂的战争狂热中。

甚至忘记了他们发动战争的目的。

只记得战争,侵略,获得更多的财物和粮食,占领更多富饶的土地。

有些和南胤小朝廷含着暧昧关系的将军大臣,还偷偷将那些俘虏廉价卖给南胤小朝廷。

一时间南胤昆仑奴、僧只奴泛滥成灾。

南胤所有盐矿和茶场等等一切危险辛苦的劳力劳动皆是那些身强体壮的藩奴身影。

有需求就有市场,南胤许多需要体力劳动的地方,主人们皆爱使用僧只奴和昆仑奴,相对其他奴婢,这些黑皮肤和棕皮肤的藩奴更能吃苦,更体魄健壮,也更温顺听话。

最重要的是这两种奴隶的使用成本更低于其他奴隶。

尤其是对比起大胤朝本土契奴,藩奴不上册,死亡亦不需要办理太多手续,一生至多只有上契书和消契书的二十文铜钱,就别无其他手续和花费。

可是一个本土契奴,先要看是短契、长契、死契亦或是贬籍的世代贱奴。

前三者的花费最高也最麻烦,短契就相当于半途临时工,他们地位高,无忠诚度,大多数是精艺精湛者或者普通家庭临时聘请的人,主人们面对他们以安抚为主,一不小心还会被他们告上衙门,说是遭了虐待什么的。实在麻烦,故大多数有条件的富裕家庭均不会选择他们。

长契是超过二十五年服务的奴仆。主人不喜还可以将他们从新卖入市场,他们大多数会顾忌惹怒了主人家,会把他们卖入下三滥的地方,故大多数还是与主家友好相处,忠诚度也高些。

至于死契和贱籍官奴其实差别不大。除了死契还能赎身,后者不成,均是主人的死人财产,是大胤朝勋贵世家以及绝大多数富裕者喜欢采用的奴隶。

但是他们造册和消册费用太过,这也是为何很多家生子没有户籍的缘由,尤其是消册的费用高达半贯钱,再加上零零碎碎的手续费,消册费用计划是一两银子,这种高税收甚至比大多数奴隶们卖身钱还多。

当然这些统统不是最主要的,大胤朝为了防止世家地主阶级疯狂的掠夺人口。制定了很多规则和附加税收。

比方说一个普通百亩地主家庭在大胤朝律法上规定他们至多只可以三个奴仆,超过三个,每超一个,他们就要缴纳半个人头税,以此类推。费用相当高。

所以说早在太宗时期。大胤就喜爱使用藩奴,只是那个时候对比海上贸易的风险和收益,还是私下蓄奴方便多了。

而这个时候北胤能够送来更加廉价、更加强壮的昆仑奴和僧只奴,南胤地主阶级自是欢喜不已。

而参加南藩国海战的北胤官员更加欢喜,本来按照姬文璟和唐蕊的命令,他们只能残忍地杀死那些俘虏,他们虽然是武将,但是不必要的杀戮,还是心存不安。

这个时候能救这些俘虏一命,也算救人造业。

于是乎。北胤的海军一边贩卖俘虏,一边给自己带上了观音徒的称号。

奴隶市场大卖,北胤武将口袋充沛,他们被暴利的财富晃瞎了眼,南藩岛国这些油水不多的地方就不在他们眼底。

他们看上了更远的中理国、层拔罗、昆仑层期国(大概依次是索马里东北部及索科特拉岛、东非的桑给巴尔、南非莫桑比克海岸及马达加斯加岛一带)。

这三次对抗弱小,还不成形成统一王朝文化的小国,北胤的海军犹如神兵轻而易举的打败这些国家。

可惜,许是上天看不过眼北胤的无端挑衅战争,北胤朝的海军被大自然的海啸给战败了。

远征军被一个大浪打到海底,再也没爬得起来。

而负责这次行动的大运帅杜唯害怕朝廷追究,就偷偷将远征军的死亡栽在了南藩小国身上,引起了整个大胤朝轩然大波,社会阶层均无法接受这一事实。

天朝上人的底气一下子给戳破了,大胤的士气也弱了几分。

更倒霉的是杜唯那种不负责任的胡言乱语仿佛有语言一般,那些饱受压迫的南藩岛国人听到有其他藩国人会打败强大无比的大胤人。

心中那种对大胤人的畏惧感陡然消失了。

南藩岛国纷纷开始起义,战争,北胤朝全面铺开的海战,让他们无军力镇压,只能放弃这笔奴隶财富,采取唐蕊的命令,直接进行亡国灭种计划。

这种生死的最后抉择更让那些南藩岛国人民拼死一战,南藩岛国人其实比北胤人更占据优势,只是他们一方面被天朝上国的威名给唬住了,一方面他们还未形成民族和国家的忠诚感,但是现在这种涉及个人生死的事情,还是让他们勇往直前。

杜唯那些夸张不合理的预言终于实现了。

惶恐害怕又无可奈何的杜唯再次打起了以他的优势去挽回损失,他放弃了一些早就被掠夺光大部分粮食和财富岛国,攻打起富饶的阿拔斯王朝。

阿拔斯王朝也就是唐朝旧称的黑衣大食国,大胤俗称的“海里凡大食”,彼时正处在王朝鼎盛的中期,国家稳定富饶,并且领土不断扩展。

北胤的海军进攻突然,阿拔斯王朝高层一时不防,再加上大食国吞并波斯后就行政管理多采取波斯政治体系,这种体系较为**繁琐,缺乏灵便。

北胤的海军迅速攻下临近印度半岛等地的王朝领土。

此次进攻,杜唯采取了掠夺为主,杀戮为辅的计划,一下子抢夺了大量的财富和粮食,很长时间满足了北胤高层所需,让唐蕊和姬文璟也就放下对他的成见。

北胤高层继续保留杜唯的大元帅身份,让他继续统领海征军。

不得不说杜唯不是一个行政人才,却绝对是一个军事天才。

杜唯在一系列海战中总结了许多战斗方式和战斗模式,给北胤海征军带来大量宝贵的军事财富。

阿拔斯王朝的海征掠夺战带来的财富让杜唯一下红了眼,他发现很多时候那些和大胤一样强大的王朝,也有腐朽的一面,只要控制好,就可以尽情的掠夺他们的花园。

杜唯开始对那些强大的王朝发起掠夺攻击,他甚至将一些他国奴隶用来做哨兵,先去探查当地情况,然后假冒王朝的邻**队,开始掠夺王朝的财富和粮食。

一时间挑起了诸多战争,亦让北胤勋贵放弃对杜唯的军事控制。

杜唯和海征军犹如月兑缰野马,开始肆无忌惮的挑起各种世界战争。

但是夜路走多了,总有湿鞋的时候。

杜唯这个被唤作恶魔的牙齿的海征军终于被多个王朝发现,他们联合起来,同时对杜唯的海征军发起清剿计划。

而杜唯却对王朝大佬们的磨刀霍霍全然不知,他享受着战争带来的快乐和财富,熏熏然也,忘了警惕。

北胤朝的再一个冬天将临,杜唯的海征军,分别在南海和波斯湾全军覆没。

北胤长达一年的海上神话终于完结了。

然而海征军带来的大量财富并没有给北胤老百姓带来一丝好处。

头年林熙菡回南胤那年冬天,唐蕊顾忌南藩岛国的行事以及来年持续到九月份的干旱,不敢大肆将府库开放,只是计算着各府所需的基本粮食,计划发粮。

唐蕊的政策和计划严格意义上是没有一丝一毫错误的,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超出时代的创新。

但是她作为一个高层,有着所有高层特有的天真和单纯,这是高高在上的世家勋贵特有的理想主义者。

这就和后世某个领导层说及普通老百姓买得起二百万的房子,殊不知大多数老百姓还计划着吃饭问题,就算买房也是两代人的共同努力,二百万的房估计要绝大多数人终身都偿还不起。

她一双眼睛只看到燕京府方寸之地,她看到在皇城底下的官员还算清明,有些小贪婪,也在可以容许的位置。

她心里不屑那些贱民,也还是知道没有这些平头老百姓,她许是享受不到富裕的生活,再来总不能让她一个当娘娘的做起厨娘,绣娘,农妇吧。

唐蕊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水平,对赈灾还是相当重视的。

只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付唐蕊和姬文璟这样两个根本不了解基层的统治者,贪官污吏有的是法子。

一箩筐白花花的米从府库里拿出到赈灾场地还是白花花的米。

只是这米重量就轻多了。

上面是一层米,下面全是稻草麸糠。

应付完上面视察的领导,就将麸糠混着米面,多加上满锅的水,煮熟了到了难民手中除了水就是水。

可有水还是好的,有些地方上官员和本地勋贵勾结,老百姓就连碗水也喝不上。

人人都怕死,老百姓怕死,地方官员和地方望族更怕死。

人生来有贵贱,老百姓的命自然比不上这些当官做爵的命。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在古代打酱油的日子最新章节 | 在古代打酱油的日子全文阅读 | 在古代打酱油的日子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