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打酱油的日子 第六十六章 脱险

作者 : 旻宁

黄伯见状,暗骂一句“贱人”,取出长哨子吹起响哨子安抚起乌珠穆沁马,没一会儿躁动不安的短腿粗马就被安抚下来。

“林家小姑娘,别白费心机了,这些老马自从送到崔府别庄就是我老黄一直养着,我对他们就像对亲生儿女一般,他们身上每根毫毛我都清清楚楚,同样,我这些孩子,对我的口哨和指令也是唯命是从

黄伯拍拍干瘦的马背,哈哈大笑道,“我不知道,林家小姑娘得了什么法子能够引起我的马注意,但是我清楚那些子都是没用的。要知道狗养熟了还不咬人来着,何况宝马来着

“狗养熟了是不咬人,不代表马养熟了不要人,没看你这匹老马就背主了伍敬安冷笑讥讽了一句。

“你黄伯被一梗,脸色变得有些发绿,他心底对背弃崔家还是有几分介意的,片刻又恢复了脸色,“耍嘴皮没用,要见真本事

黄伯说完又看了眼快要靠近的难民群,眼神有几分嘲弄地朝林熙菡那儿远远喊道,“马上你们还真要见真章了,咱们这儿缺了几天肉了

黄伯话一落,甄玲就忍不住吐了。

雨神教吃人肉的事儿,林熙菡等人早在太平镇就见过了,只是当时他们自保不及,哪里顾得上这些被害的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被活烹生撕。

甄玲的那个恶心害怕的动作,当即让马上的雨神教徒哈哈大笑起来,他们要不是顾忌林熙菡这行人身强体壮,手上又有利刃,甚至打算直接凭马上几个人杀了林熙菡等人。

林熙菡却趁着众人和雨神教周旋,开始击打火石烧起大料来,火瞬间点燃,淡淡地草腥味儿夹杂中一股子臭味。开始在空气中弥漫。

那些子乌珠穆沁马刹时躁动不安起来,眼睛发红,鼻孔张大,喷嚏直打,龇牙露齿,舌头吐出。就连瘪掉的月复腔也开始鼓动。

“喁喁……”黄伯开始安抚起乌珠穆沁马,可惜那些马根本不受控制。就像牛见了红般,撩蹄子,撅起脚。

“快跑林熙菡喊了一声。

伍敬安几个跟过来护住林熙菡的护卫当即撒腿往回跑。

“啊……”

“救命……”

“我的腿……”

伍敬安忍不住朝身后望去,只见矮壮的乌珠穆沁马一个高跳就将骑在他们身上的人甩了下来,纷纷开始慌乱地四处逃散,踩得那些刚被抛下马的雨神教使“哇哇”大叫,甚至有体弱地当场就被铁蹄踩得吐血声亡。

黄伯被好不容易靠和老马经年情分,安抚逃下马,又差点被踩。多次打滚逃开,离了不远,连连吹口哨,想要唤醒躁动地马群。

马的嗅觉灵敏,乌珠穆沁马更是其中佼佼者,林熙菡烧得草料和药水又是专门针对这些嗅觉灵敏动物的。乌珠穆沁马早就被强悍地气味呛得恨不得一头扎进泥土中,以求避开那些气味。

黄伯的指令半点不管用,二十一头乌珠穆沁马慌张逃散,林熙菡看逃得差不多,又让几个护卫边走边撒马尿和焚烧马和草料。

没过多久,林熙菡一行人身后就跟着几头乌珠穆沁马。

林熙菡上前安抚,从怀里掏出一块渣糖问给鼻孔长大的乌珠穆沁马。乌珠穆沁马睁大清澈滚圆地眼,惊讶地品尝美味,发出“咴儿咴儿——”愉悦声,一下子从躁动中舒醒过来。

林熙菡又让众人给听到头马叫声陆续赶来的乌珠穆沁马喂渣糖和浸水的草料,脾气本不算暴躁的乌珠穆沁马很快被安抚下来。

众人上了马,又给马群头上洒了点水,乌珠穆沁马欢快地直甩尾巴,林熙菡看了一眼,不远处,被难民赶上的而搀扶起来的雨神教徒,取出太平鼓摇了摇,“咚咚”声让那些撒欢的乌珠穆沁马迅速调整队形和听话的跟着头马走动。

“乌珠穆沁马跑得快,咱们还是早些走吧

众人点点头。

乌珠穆沁马是史上最有名的三大草原马,以体型匀称、耐力好、体质结实、奔跑力强、骑乘速度快、四蹄矫健、肩宽胸阔而闻名天下。

乌珠穆沁马跑得快,耐力久,崔阁老就是考虑到其特征,才弃了何曲马而选择其作为孙女外孙女座驾的缘由。

人的腿绝对跑不过马,林熙菡一行人没一会儿叫跑得没了踪影,看不见身后的难民。

崔汉这才放下心来,问起了林熙菡什么时候又这么精湛的驯马术。

林熙菡当即苦笑,将那个腥臭恶心地水壶扔给了崔汉,“哪里是什么精湛的马术,这是黄伯给的驱除狼群的粪便和一些驱蚊虫的药水

崔汉接过看看,顿时明白过来,“原来是刚出太平镇的时候,林姑娘担心有野狼野狗,黄伯那叛徒给的狼粪便

“是啊,当时黄伯说外面没什么狼群,有狼群早就被活人吃了。但是我心里不放心,抱着万事准备者总没错,还是让黄伯从猎户那儿买了些子驱除野狗野狼的药水和驱蚊药水

林熙菡模模乖巧奔跑着乌珠穆沁马,“马的听觉和嗅觉灵敏,视觉弱,而乌珠穆沁马更是其中之最,狼的药水再加上毒死蚊虫的毒草汁液,嗅觉灵敏的乌珠穆沁马当然是一下子就能察觉的

“那太平鼓……”崔汉知道驯马用口哨和主人的声音来训练马的,没听说过用太平鼓的。

“这批乌珠穆沁马是蛮族的锡林郭勒盟,气候干旱,寒冷,风大,与彼时的北胤旱灾时节十分相似,故祖父便选中此马,作为咱们逃走的座驾

“而锡林郭勒盟的旗人号歌舞,尤好鼓瑟,太平鼓更是他们常常使用的一种乐器。甚至大多数蛮人均爱用太平鼓来训练马

崔明椘朝林熙菡点点头,替林熙菡解释起来,“表妹在太平镇的时候听了黄伯讲起乌珠穆沁马旧事时候,怕万一走散,或者马匹不听话,出了事情,又想毕竟不是大多数人均和黄伯一般擅长驯马,便买了太平鼓用做预防

“哎,往日还朝笑林老九,胆小如鼠,万事多虑,没想到关键时刻倒有了诸多用处。看来还是我等思虑不周

甄玲也算经历颇多的,但今天还是被吓了一跳,半点不敢发出声息。

其实甄玲倒不是怕这些半死不活的雨神教徒,更多是被雨神教徒所在太平镇做的恶事给骇住了,以至于她一看到雨神教人,就想到那个煮在锅里的孩子,还有那个被破月复取子生吃的孕妇。

“灾难骇人,北胤的旱灾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甄玲感慨,她心里对这些难民又骇又惧,又怜又恨,更多的是对大自然力量的畏惧和谨慎。

“怕是难啊姬敏舒一叹。

北胤朝的库存不是不够赈灾,但是上行下效,北胤最尊贵的两位主子都忙着参与南藩国战争,抢夺财物和粮食,根本顾不得赈灾情况。

而下面的赈灾人员均是高高在上,心中无怜悯之心的新贵世家,他们刚刚兴起,一股子粪土味儿,满心除了权柄就是钱财,拿到新帝赈灾粮食和物品的第一个反应,就贪污**,然后才手缝漏出一点去资助一下老百姓。

要是北胤朝只是一处发生灾情或者灾情不太严重,这些举动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反正历朝历代均是有的,他们又不是不赈灾,严格说起来这些新贵还不及老世家勋贵捞起的钱财多。

但是与老世家勋贵不同的事儿,就是那些老牌子的占据了太多的有力资源,口袋里没那么缺钱,眼皮子也没那么钱,大多数时候还没傻得这样顶风作案。

再来老世家勋贵历朝历代都无法消灭的缘由,就是这些老世家勋贵知趣,知道审时度势,拿捏稳妥,一般遇到北胤旱灾这样几乎亡国的事儿,不仅不会贪污**,反而会利用家族资源,来变相的扶持补贴。

家国,家国,没有国,哪有家,这就是老世家勋贵和新贵以及寒门士子,寒门新兴官员的区别。

他们清楚的知道他们的个人家族利益是和王朝息息相关的,他们轻易不会参与权柄争夺,但是有亡国灭种之时,往往出出来救助老百姓和国家。

不是他们大义和心善,还是除了这些道义,更多的是利益要求。

可北胤新贵不同,旱灾将他们打入谷底,他们好不容易积累起的财富一夜就空了。

有奢侈入俭难,他们过不得往日那种苦日子,只能变本加厉的为了维持往日的生活水平,开始克扣老百姓。

他们坚信只要姬文璟的南藩海军归来,粮食和财富通通会有的,那些泥腿子耐力强,忍忍总会过去。

却没想过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泥人还有三分活性,何况出于对立阶级的老百姓。

邪教蛊惑,生存压力,逼红眼的老百姓做下杀人越货,吃人吃肉的事儿根本不足为奇。

几十里路,以乌珠穆沁马的脚力,很快就抵达了。

林熙菡一行人并没有进蓟州府,不是所有人都会明知山有虎,还向虎山行,林熙菡他们是直接顺着蓟州府方向,抵达码头。

可是空荡荡的码头,除了破损地船只,就什么都没有。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在古代打酱油的日子最新章节 | 在古代打酱油的日子全文阅读 | 在古代打酱油的日子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