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茂与大成拳 (二)技击桩的基本姿势

作者 : 未知

练习技击桩最好在练健身桩有了一定基础之后再开始,技击桩有很多要求与健身桩相同,不再重复。技击桩为了求得各种力而有不同礀势,所以礀势也可以有多种变化。但练习技击桩同样不宜求多,少则功力易深,有的拳师只练一两种桩式,由于功力深厚即成名家;贪多务广,浅尝辄止,反而效果不大。为此,这里所介绍的只是几种主要桩式,已经足够一般习拳者选练。

1.矛盾桩

站好后平心静气,左脚伸出成稍息状,右脚脚跟稍向外扭,成丁八字步(以下谈到丁八字步均是此种礀势)。大脚趾向内抿,其余四趾向外抿,脚脖子向里拧,膝盖向外拧、向上提、向前指,大腿根稍向里拧(练习健身桩者如求深造亦应有这些要求)。左臂伸出抬起略成半圆形,左手五指分开,掌心向后,高度约与眉齐。右手五指向前,对前手手腕,扭项面对前手手腕,两眼向前坡视(即目光斜向远上方),但神光内敛,意如将光线收回,并不注视任何目标(凡站技击桩均不可闭目,以下站其它桩亦同)。两腿前虚后实,用力约为前三后七,前手如盾,后手如矛,故称为矛盾桩。前手要拧裹提拔,就像要将大树拧倒裹起来;后手如矛,有无坚不摧之意。此为左式,右式为右手和右脚在前,礀势可以类推。

2.托宝贝桩

此桩亦以左式为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站成丁八步。对脚、腿部的要求与矛盾桩相同。两眼向前方坡视,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手前后相差一手,左右距离约七八寸。前手高度与肩齐,后手略低于前手。五指分开自然微屈,两手手心均向内微向上托,手指向前斜向下插,大拇指根节及腕部向上挑。此桩的礀势,有似两手托一婴儿之状,故名“托宝贝”,就像手托婴儿一样既不敢用力,又不敢松手,但又有将婴儿扔出又吸回之意。劲如拧绳,前手如有一能松紧的绳向前拉,又有一绳将手套在颈上,两手之间又有一绳,前手与腿又有一绳,意如拧绳时,一松则全身皆松,一紧则全身俱紧。

3.鸟难飞桩

此桩亦以左式为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站成丁八步。礀势与托宝贝略同,唯两手成半握拳状,拇指、食指略似环形,有如虚拢鸟颈,掌虚握如虚拢鸟身,既不能握紧以防将鸟握死,又不松开以防鸟飞走。同时,意念中鸟不断挣扎欲从掌内飞出,因此形和意都必须一紧一松。此桩因形象似防鸟飞出,故名鸟难飞。这是比较高级的桩法,初学者不可练习。

4.抓球桩

此桩亦以左式为例。左脚在前,右脚在后,站成丁八步,两眼向前坡视。两手相对举起,略高于肩,两肘下垂,两腕亦向下屈,指尖向内向下,手指微屈,两手如各提一大铁球。

5.伏虎桩

站成扩大的丁八步,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功力把步迈出最大限度后,再把前脚向前挪一只脚的位置。臀部下蹲,上身挺直略向前倾,目光远视,光线内敛,两手前伸,肘向外撑,两手一前一后距离约一手,后手略低于前手,掌心向内相对,指尖向下,手指微屈,如掐虎颈。此桩与下面的降龙桩均为大步桩,增加体力较快,但练习时消耗体力较大,体质强壮且练技击桩有一定基础者方可练习。

6.降龙桩

尽量把步放大,后腿微屈,成为弓蹬步(即前腿弓、后腿蹬)。脖子向后扭,目光向后看。前手横掌向前推,掌心向外,后手略低于前手,手向后推,手指微屈。要有胜过毒龙狠毒之意,才能降服毒龙。

7.子午桩

一腿立于地上,微屈,另一腿放在1米左右或略高一点的台上(或桌上亦可),脚横放在台上,足尖回勾。如右脚抬起时,右手亦随之过头,左手齐胸,两手手指微屈,向前指,腕屈臂屈,手指向前指时亦微向下。除此桩一脚着地以外,练习矛盾桩、托宝贝桩在有相当功力之后,前脚在保持原来形状下,亦可微离地,但离地后仍如着地一样,又提又踩,足腕又拧。

(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杨德茂与大成拳最新章节 | 杨德茂与大成拳全文阅读 | 杨德茂与大成拳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