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后 13  孟 子

作者 : 蜜雪儿

芈宣儿随孝公送别了庄子,这位一度要杀了自己同宗堂叔临行前秦孝公留下一个难题,原来他早已预料到在长城脚下会与孝公一遇。卦象显示此遇为大凶之兆,轻则有血光之灾,重则命丧黄泉,到底会不会英雄一去不复还,庄周也参悟不透。他于是抱了必死之念,留了一封绝命书给儒家弟子孟轲,这封绝命书详细介绍了秦孝公私藏芈宣儿的秘密。

孟子比庄子大三岁,两人虽然儒道不同家,却是当今天下辩士之翘楚,两人登台打擂多年,台上是你死我活的对手,台下却是惺惺相惜的知己。庄子知道孟子生平最讲义气,于是,他把这封最重要的信件留给孟子,告诉他,三日后如不能在咸阳重聚,就请孟子帮忙料理自己的后事,并帮忙处置这封遗书。

孟子素来以仁义出名,他的辩才本来雄冠天下,无奈出了一个比自己小三岁的庄周,孟子厚道,没有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的愤慨,却有英雄聚首的豪情。眼见庄周以绝命书相托,孟子自然不会拒绝,他荣幸地答应下来,自然也下了以死实现庄周遗愿的决心。

三天的期限已经过去,庄周却没有出现,孟子沐浴焚香,对天行九拜之礼,口中念念有词地说:

“庄兄化蝶而去,留孟轲独活在世,从此天下再没有精彩绝妙的辩论了,庄孟之盟,也只有等孟轲大去之后再赴了!但庄兄的遗书,孟轲一定妥善处理,不让庄兄空留遗憾,庄兄在九泉之下请闭眼吧。”

孟子说着,打开庄子留下的遗书,不看还好,一看惊出一身冷汗。原来这庄子不但是天生的辩论之才,还长了一只天眼,可参透前后三百年的天机!

孟子是个天然的唯物主义者,却也对神道之事充满好奇,他悔恨自己先前不知道庄子有天眼,早知道的话,他一定向这位预言家问问将来天下到底是什么样子,如何才能救世!

孟子惊绝之余,是长久的进退两难,如今天下大乱,早已礼崩乐坏,关于芈宣儿的传奇故事,孟子早有耳闻。但他是一个批判主义者,他深信天下大乱的责任,绝不是一两个凶神恶煞造成的,更不是某个狐媚的红颜祸水造成的。

每当碰到别人把责任推到其他人身上,来证明只有自己是完人时,孟子总是胸中憋气,这是他深恶痛绝的事情。周显王荒诞不经,不务正业,他守着尺寸土地,却广招天下美女,在别人眼里是上天赋予周天子的特权,在孟子眼里,却是一个贪婪的窃贼。

如今32岁的孟子,跟随子思的高足曾丹已经很多年,他的思想正在一步步形成阶段,他相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秦孝公变法,对大秦的法制,他是接受的。但在他看来,大秦的法是*之法,虽然能够成就霸业,却不能持久,长久之计,还是要依靠教育,正是基于这个目的,他才游说老师曾子,劝说他以如此盛大的阵容入秦。

孟子入秦,是抱着很高的目标,想在华夏的西大门传经布道,大力推广儒家的圣贤思想的,无奈他的蔑视君望的语言和他的辩论天才一样,天下无人不知。一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话传到赵驷耳朵里,这位大秦的世子就把他这个拜把子的兄弟晒在一边了,赵驷多次答应孟子,说要把他郑重地引荐给秦孝公,却总是没有实质的行动。

孟子是一个忠厚之人,他对秦公子赵驷的才能是十分欣赏的,但他却读不懂这位年轻贵公子的清澈的外表下隐藏至深的那种经过久经磨练的天然的“帝王之术”。赵驷知道父亲最近痛失爱子,其心悲愤不已,哪里听得进孟子这等年少轻狂的批判!他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要不露声色的讨父亲欢心,就是要取得公父的信任,至于孟子,他不过邀请这位义兄过来为自己装点门面罢了。

当然,孟子至今看不透这位权谋高明的秦惠文王的为人。直到辩论大胜,却依然不见秦王召见,他还是没有死心。

直到看到庄子这封信,孟子真的犯难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中国太后最新章节 | 中国太后全文阅读 | 中国太后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