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高位尊美人欢:高法院长 063、在国宾馆闲谈与美食

作者 : 一钱不值

坐在这宽阔豪华的包房等菜之际,我们与陈、张两班长、服务员一起议论起了国宾馆的点点滴滴。

我问道:“钓鱼台名为国宾馆,一定有它的特色,它怎么体现呢?”

那个漂亮的服务员说:“钓鱼台国宾馆的特色较多,一是历史悠久,档次极高。是唯一以国字命名的宾馆,有东方第一馆之美誉。

二是建筑特别,群落有致。除第18栋总统楼有三层外,其它围在周边的17栋楼,全部是二层青砖红瓦楼房,外存古雅,内显现代。

三是文化厚重,典范高雅。钓鱼台国宾馆,作为展示中国历代文化的重要场所,有数千件极其贵重的文物和书画古玩珍品,分别陈列在各栋楼馆内。

四是菜系清鲜淡雅,淳和隽永。博采了国内八大菜系之长,广纳了世界各国菜肴之精。上至宫廷肴馔谱录,下采民间风味小吃,外及各国元首口味、习俗,构成了钓鱼台国宾馆菜肴的特色风味。

上千位曾来华访问的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对我们钓鱼台的菜肴,均报以满意的称赞。品尝过我们宫廷宴的海内外宾客,个个啧啧称奇呢!”

我点头满意地说了声谢谢。看着她自豪的表情,心里特别的爽快。

陈班长接着对我们做了讲解:“这里曾是中国*的总指挥中心呢。中央*小组的办公地点在14号楼和16号楼。而康生住8号楼,陈伯达住15号楼,江青先用8号楼,后来搬到了11号楼,张春桥和姚文元用9号楼。当年,中央领导人大多吃住在此。

那时,中央*小组取代了中央政治局,与国务院、中央军委形成了三足鼎足之势,而且居于权力核心。政令从此发出,接见上下内外来访者在此进行,幕后交易在此敲定。这里一度成了中国的政治心脏呢。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彭真等*中央的领袖,有时也到钓鱼台国宾馆召*议或临时小住。毛主席每次来钓鱼台国宾馆开会或小住,都是在12号楼。但是他在12号楼留宿时,从来都不住楼上的最高级的贵宾大卧室,而总是住在一层的贵宾随员住的套间。

周总理习惯住位于宾馆园区的东北角的4号楼八方苑,他不仅在此休息、小住、办公,还在此接见外宾,处理许多涉外事宜。

刘少奇到钓鱼台国宾馆,一般住在11号楼。他被赶走后江青就来了。

彭真来此则住14号楼。关峰也住这里。

九大之后,中央*小组的影响渐次淡出,政治运作渐复常轨,这里又成为四人帮成员集中居住的处所。后来居上的王洪文住16号楼;纪登奎、陈永贵、吴桂贤等*升迁的政治局委员也住在这里。钓鱼台先后成为中央*小组和四人帮的代名词,有了重要的政治符号意义。

1975年陈永贵上书请求搬出钓鱼台,搬到东城区交道口四条,一个老四合院里。毛泽东批示:“很好,钓鱼台无鱼可钓”。以后住在钓鱼台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便陆续搬走了。只有江青直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才搬到了中南海。”

我们开始议论起中国的那一场政治运动来,那些历史人物离我们越来越远,他们竟然成了我们酒桌上的闲聊人物,我感觉到了时光对历史的无情浸失,人生其实并没有多大意义。

张学峰并不积极参与我们之间的议论,他是我们中最年轻的司局级干部。他不想说历史的是与非,于是说起了钓鱼台外围的情况:“钓鱼台四周筑有围墙,围墙上安装了电网。东面、北面各开一大门。东面大门里是一座假山;我们是从北大门进来的。我们看到了照壁上那红漆底的为人民服务五个金大字。

各楼从中心湖南侧起始,沿逆时针方向编号,其中为尊重外国习惯,不设1号、13号楼;而为尊重中国传统,以芳菲苑替代十七号楼称呼,以八方苑替代了四号楼的称呼。”

这时,菜上齐了,我们六个同学坐在色泽鲜艳、清香四溢的餐桌前,食欲高涨,当即动筷,迫不及待地品尝起美味来。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权高位尊美人欢:高法院长最新章节 | 权高位尊美人欢:高法院长全文阅读 | 权高位尊美人欢:高法院长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