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的花园 第三章 大师姐的教训

作者 : 塔塔西

10月8日

昨晚上的雨下得畅快淋漓。一早起来,雨已经停了,天地也被洗刷一新,连空气都透着一丝丝桂花的甜腻。

国庆收假,新生结束军训返校上课。

一群学生嬉闹着从身边路过,看着一个个都黑黝黝的,想是大一新生。走了一会儿神,杨楠也联想起自己军训的时候。

正发着愣,耳边掠过汽车的引擎声。低洼处的积水被瞬间扬起,冲着杨楠狠狠泼去。

还不等片刻的喘息,又有一辆跑车快速驶来,激起了一米多高的水花。杨楠躲闪不及,淋湿了大半。

扭头,十米开外还有一辆。杨楠连连垫脚,后退了几步,却一脚踩进了排水沟里。身子一歪,一地坐在地上。那车依旧急速驶过水坑,溅起的污水扑面而来,这会儿就彻彻底底成了个落汤鸡。

头两辆没来得及看清,最后一辆倒是印象深刻:黑色的保时捷911。

10月10日

“晓晓,干嘛呢?”实验课,杨楠和郑晓一组,记录完实验数据,一回头,搭档不见了。

“嘘,”郑晓扶着窗,小声地说道:“给你看看上次说的帅哥。”

但见楼下的树丛中,一个男生倚着棵香樟树气定神闲地抽着烟。

没一会儿,又来了两个人。单从穿衣打扮和行为举止就一眼看出,又是俩浪荡贵公子。三个人嘀咕了什么,太远,自然听不见。

“帅吧”郑晓兴奋地说着,瞟了一眼其他的同学,见大伙儿都没反应,便又眉飞色舞地说道:“而且是三个哦!”

“我们是在南半球吗?”

“啊?”

“为什么大秋天的,这么春意盎然呢?”

“滚!”说着,郑晓丢了杨楠一个白眼。

说话间,又来了一人。含着胸,低着头,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杨楠记得那人,上半年做贫困生登记的时候有过一次接触:李立宇,来自大凉山的特困生。

四个人说了一会儿话,也没有什么争执,理刺头的小子却猛地踹了李立宇一脚。李立宇也不敢起来,就是歪坐在地上痛哭流涕。

抽烟的小子缓缓蹲下,说了什么,轻轻地拍打着李立宇的腮帮子,又冲着他吞云吐雾了一番,随即便跟着另外两人一同走出树林。

李立宇长舒一口气,正要站起,却不想又有一个人折了回来。是三人中最瘦的一个,拿出手机,对着李立宇猛拍了一阵。

不远处,那人和刺头像是聊着什么,又突然一个抬头,正好撞见了杨楠的目光。

郑晓是躲得及时,毕竟是寻常时候偷看看出了经验的。

两个人四目相对,却不是什么言情小说中的浪漫邂逅,而是一种令人不快的寒意。那样的目光,仿佛是一种恐吓,又仿佛是一种不削。

嘴角微微翘起,杨楠鄙夷的盯着那人,跟着,又突然竖起中指。

10月15日

离上课还有5分钟,打开电脑,打开投影仪,把U盘中的电影拷贝到桌面上。

台下的学生或小声地议论着,或好奇地看着台上的杨楠。晚进来的几个学生困惑地放慢脚步,怀疑着自己是不是走错教室了。

待上课的铃声响完,杨楠这才说道:“大家好,可能大家对我的出现会感到奇怪。其实我也不是凭空冒出来的。你们的张艳玲老师因为临时有事,不能过来上课---”

话还没说完,台下的学生便一个一个欢呼雀跃起来。

“但是!”杨楠加重了语调:“张老师不能来并不意味着这堂课就不上了。这有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同学们看完了以后,用英文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800个单词,下个星期三上交。”

说话间,就看见三个男生大摇大摆、优哉游哉地从侧门走过讲台,还正是那三人。史睿戴着一副墨镜,依旧是一副不可一世、死板僵化的面孔。另外两个,一人叼烟,一人摇头晃脑地听着音乐。

“同学,请不要在教室里抽烟。”

抽烟的马骏停下脚步,扭头看向杨楠,故作疑惑地问到:“什么?”

“请不要在教室里抽烟!”杨楠重复着。

马骏半眯着眼,依旧问道:“什么?”

杨楠深吸了口气,对着台下的同学大声说道:“有哪位同学会手语,过来给这位听力障碍的同学翻译一下。”

话音刚落,台下就笑倒了一大片。

“你!”马骏一时无话,只能拿手指恶狠狠地戳着杨楠的鼻子。可见她一脸的微笑,也无奈,只能取了香烟狠狠地砸在地上。

等那三人找了个地方坐下,杨楠又开始了“上课”:“还有什么疑问的吗?”

“老师,其实看电影学口语就够了,不写观后感吧?”

“其实我也觉得可以了,但写观后感的话,就可以顺便锻炼英文写作能力啊!还有,叫我师姐就可以了。”

“师姐,有中文字幕的吧?”

“是原音,英文字幕------”

“啊?”台下一阵唏嘘。

“加中文字幕!”杨楠俏皮地说道。听着这话,台下的孩子们又都嘿嘿地笑开了。

“师姐,可以换一部电影吗?比如,新上映的那几部?”

“好啊好啊,我也想看啊,不如去电影院看吧。哪个是班长?回头把买电影票的钱收一下--------”

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师姐师姐,你有男朋友吗?会考虑姐弟恋吗?”一个男孩子被周围的学生推攘着站了起来。

“恩,这个问题嘛,无可奉告-----”

正说着,史睿带着另外两个竟齐刷刷地站了起来,看那模样,是准备公然逃课:“我们花钱不是来看一个老女人相亲的。”

“站住!”杨楠大声说道:“史睿,马骏,林若森,你们怎么不说你们花钱是来学知识、学做人的?我是个老女人,姐姐我用六年的时间读完了九年的义务教育,貌似跟在座的同学一个年纪。但相比多读了一年预科班的你们而言,姐还女敕着呢。要说花钱,你们也的确不是来花钱学习的。你们就是花钱买文凭,花钱来拉低这个学校的平均智商,花钱来降低这个学校的道德水准!”一席话,字字铿锵有力。

作者题外话:预科生:不是正式录取得一年级新生,一般需要在大学先读,类似补习性质的,一年后可正式插班进入一年级。

百度百科说:只有少数民族才可以上预科生,但事实是,很多预科生其实是通关系走后门的汉族学生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拉姆的花园最新章节 | 拉姆的花园全文阅读 | 拉姆的花园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