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名:首长的女人 不完美的完美

作者 : 某R

网上有一段很有名的话:近百年来,被男人伤得最惨的女人是张爱玲;近百年来,摆布男人最厉害的女人是林徽因。

张爱玲一生痴爱胡兰成,为他堕胎为他赚钱为他和朋友翻脸,胡兰成和别的女人同居,张爱玲忍着伤心去看个究竟,这样一个表面冰冷内心火热,一生只为一个男子倾心付出的张爱玲,其最注明的“标签”,除了才情,却是“凉薄绝决”4字。

林徽因。这位美貌与才华并重的女子,她的名字一直和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牵扯不断,但是却似乎段段佳话,谓之传奇。她的才情,她的芳名为世人称颂,似乎人们从未把她和多情联系在一起。16岁就把大诗人徐志摩握在手心,爱而不得让徐志摩短暂的一生魂牵梦萦;24岁嫁给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从此芳名更炽;婚后,认识一代学者金岳霖,两人沉溺在柏拉图式的精神爱恋中,金岳霖终生不娶,深爱了林徽因一生。

张爱玲与林徽因,都是我极喜欢和钦佩的人。但是,若在女人的角度上,我更欣赏林徽因,因为她懂得怎样爱自己,因为她“不在乎”,所以她才能更好的爱身边的人。

我相信林徽因与徐志摩,梁思成,金岳霖的感情,每一段都是专情和独一无二的,她从未滥用自己的感情。对浪漫多情的徐志摩,遥遥相望其实比日日厮守更适合;对保守的金岳霖,柏拉图式或许就是他专属的幸福,若让他守着一个活色生香,爱慕者众多的林徽因,恐怕竟是折磨了……这样一个深谙“舍和得”的女子,自然值得得到幸福。而无论是丈夫,亦或是蓝颜知己,他们始终深爱她,没有嫉妒,没有破坏,没有必须握在手心,只有祝福。

所以,我希望致函是另一个林徽因,希望致函懂得去把握自己的幸福。

其实幸福和爱,有太多的形态和模样,无需评判也无从比较,每一种都不完美,但是每一种都因为真实,所以独一无二。每一种爱,“不在乎”都不可或缺。

莫文蔚嫁给了17岁时的初恋情人,尽管我对她和冯德伦的一段感到惋惜,也曾经对她和张亚东的关系感到好奇,不过兜兜转转之后,如果她自己感受到了内心的幸福和归属,那这样的好马吃了回头草,又何妨?这样一个丝毫“不在乎”的女子,“不在乎”的自封黄金剩女,如今在阳光下,在爱人的臂弯笑的如此绚烂。

28岁的翁帆嫁给了82岁的杨振宁,如今已经走过7年,在各种探究的、揣测的、五光十色的目光中,他们淡定着自己的“小幸福”,“不在乎”着那些“秀恩爱”的质疑。我相信翁帆说的,嫁给杨老是出于对科学伟人的敬仰,没有什么复杂的居心;我也相信杨老对杜致礼的深情和一年之后再婚并无矛盾,翁帆确是“上帝恩赐的最后的礼物”。以近九十岁的高龄登上海拔四千多米的玉龙雪山杨老,温婉少言继续攻读博士的翁帆,纵然他们相差54岁并各有婚史,但是他们的爱情何其圆满,没有牺牲和迁就,只有令人艳羡的比翼齐飞。

如果要爱,就要“不在乎”。

小说里的致函和小蚁,已经或者即将和两个男人滚床单了,可是,我真的想说,请不要在乎。如果不是在使君有妇或者罗敷有夫的情况下为之,而是情之所至的滚床单,这并算不上背叛或者不自重。我不是女权主义者,我也不提倡性解放,我只崇尚真实,内心的真实。外在的只是形式。至少她们和其中一位滚床单的时候,已经决定放弃另一段感情,并非脚踏两只船,这就够了。

至于间隔不长就“换人“,这不是从八岁写到八十岁史诗版的小说,在一段不长的岁月中,要展现紧凑曲折的故事情节,每个人物要特色鲜明,所以每个角色在几天之内经历的事情,也许是常人几年甚至一辈子才能经历到的。小说中人物的“人生宽度”是被放大的,所以他们会有加速的成长。人在经历大的变化之后,就会有成长,会有不同的准则,价值观,甚至脾性都会变化。我们在十几岁和三十多岁,不会喜欢完全一样的男子,因为成长的经历让我们逐渐放弃一些坚持,又追加一些坚持。Anyway,看小说是以怡情,所以不需要拿现实的标准去考量评价一些问题滴,太认真难免少些乐子,虫子写的辛苦,也是希望大家看的开心嘛:))

心灵出轨是否比出轨高尚一点?不知道,也无需比较。贞洁本身就是一个保守争议的话题。西施,孝庄皇太后,这些曾经因为各种原因委身于别人的女子,不纯洁吗?范蠡和梁思成,是冤大头吗?他们是因为太爱对方,所以“容忍/包容”了那些“瑕疵”?应该不是,我想,因为她们从未在乎,从未认为那是自己的瑕疵,所以,他们才爱的痴缠。

作为女人,总想知道男人怎样才会锲而不舍的爱自己?这有点像我们做销售的,总要发掘商品的“不可替代性”。譬如苹果,尽管苹果有很多BUG,尽管它不兼容,不能导出通讯录,有种种的不便利,但是多少人发着牢骚依然拿着苹果?因为它有着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不完美有缺陷,不需要遮掩,真实的呈现,于是不可替代。我想乔布斯从未把在意这些非议,遮掩这些问题——如果你自己可以做到不在乎,这样真实的你就会变得不可替代,你会实现更多,得到更多。

不管曾经和谁滚了床单,致函和小蚁都有资格得到幸福。且不说那些过往并非是逢场作戏,就算是曾经为贼,也并不是终生是贼。聪明的人,懂得爱自己,不会给自己贴上太多的“标签”,“沉淀”太多的过去。释迦牟尼说:不悲过去,非贪未来,心系当下,由此安详。小女子一直深以为然,力行之~

你若坦然,便没人能看轻你。除了你自己,其实没人能剥夺你得到幸福的权利。其实从来没有谁看不起谁,只有自己看不起自己。

之于梁思成,林徽因的“情史”并未给他耻辱,反而让他自豪,也让他们的感情历久弥新。好东西不会只有一个人欣赏,在众多的追求者中,他娶到她,是何其的有幸;而她身边那些仰慕的爱慕的眼神,又时时让他感到压力,务必好好的爱她……如若在那样的年代,林徽因自己认为和徐志摩的一段已经是离经叛道不守妇德,那之后自觉有暇的她,以及梁思成,金岳霖,又如何能得到那些幸福?即使金岳霖并未和她相守,但是我想他一定无憾;一如Alex,也许对他来说,遇到苏瑞,即使未曾相爱,但已知足,这定是好过他从未遇见她的寂寞。爱的味道是mixed,不是只有甜味,各种爱的味道都很复杂,所以可以一直回味。

所以我确信,不管致函最终跟了谁,致函,青岩,阿欣,都会得到属于他们的那份既定的幸福。

如果爱一个人,便不需要遮掩,如果那些缺点和过往就是你的,坦然的让他/她知道,这便是最大的尊重,爱是无畏的,因此无需遮瑕。如果那些缺点和过往会是一个“炸弹”,不如在开始的时候就引爆。引爆的越早,摧毁的幸福越少,就算这样的真实有点残忍,但是得到的选择,才是真实的。在意的人,始终会在意;不在意的人,一直都不会在意的。

如果爱一个人,先要好好的爱自己。其实自己才是那个对自己最好的人,你自己都不爱自己,别人如何爱你。所以对致函当下的选择,无可厚非,假使她非要和柳史言叫板,拒不接受阿欣的保护,爱的不顾一切,伤的体无完肤,自身难保,还能有和青岩相守的机会么?也许我是有点自私吧,我一直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一个人好好的爱自己,是为了让别人有爱他/她的机会。

曾有这样那样美丽的、聪慧的、贤惠的、识大体的、贞洁的、从一而终的女子,最终被辜负了。我们唾骂负心的男人。可是,这些优点,是不可替代的么?美丽的女子很多,贤惠的女子很多,贞洁的女子,也总归能找得到,全部的这些美德,其实都可以在别的女子身上找到,所以,最终那个深情的、付出所有的她或许并未成为不可替代的。完美可以复制,真实却独一无二。或许一个男人可以遇到很多美丽聪慧的女子,不过那个带着小脾气,或许人性,或许霸道,或许羞涩的她,却是难以复制。所以我大约懂得为什么致函可以得到阿欣和青岩的钟情。

人心就是这样奇怪的东西,如果365天都是艳阳天,你会突然怀念阴雨连绵,狂风大作……如果每天是珍馐佳肴,吃久了也很腻。当你突然吃到一份变质的食物,恶心之余,你却对那些吃厌的饭菜思念备至……

我爱真实的坦然的致函和小蚁,我相信青岩,阿欣,宇文释,这些最终和她们相守或者爱着她们的男子,会如珠如宝的珍视并用自己的方式一直深爱她们,因为她们真实的不可替代……

我在猜,也许元宝有自闭症?就算真的有,未必是遗憾,在那样的坏境中长大,谁能说其实自闭症对他不是一个保护呢?如果元宝是个天资聪颖又活泼的完美儿童,未必对他就真的好。其实每个不完美,都有它存在的价值。

我喜欢虫子的文,就是因为真实,我喜欢看小说中出现童话的情节,实现现实中不能出现的完美,不过我更喜欢看到这样真实的、不完美的每个角色,这么真实的诠释了爱情、生活和真正的“完美”

我想最后青岩或者阿欣,有一方是主动退出了。我不想称之为“成全”,这是爱的另外一种形式,也是爱。因为他们和致函都知道,爱一个人,不在乎形式,就是要看着她/让她过的好好的。致函一定知道,离开的那个人,一定不希望看见她的眼泪,那些眼泪并不能证明她的长情,反而其实离开的那个人,最想看到的是她的笑容。正如那句歌词“请一定要比我幸福,才不枉费我狼狈退出”。所以,致函会幸福的笑,为了现在身边的他,也为了离开的另外一个他,即使笑中带泪,我想三个人都会懂的。

最后说一点跑题的话:

关于我们自身的一切,其实没有优点和缺点之分,那就是你的一部分而已。遇到合适的人和事,缺点也会变为优点。所以,请对自己公平一点,不妄自菲薄,不自视甚高。

请善待自己。一个善良的,正直的,上进的人,可以自省,但是不要过度的自我谴责,不要过于介意别人的评价,鲜花经常伴着臭鸡蛋一起飞出来……

如若你认为那是你的缺点,别人也会把这当做你的缺点;如若你认为那是你的真实,别人也只会把这当做你的真实,你的一部分而已。只要你不在乎,其实别人没有权利在乎。所以,信自己。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以爱之名:首长的女人最新章节 | 以爱之名:首长的女人全文阅读 | 以爱之名:首长的女人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