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舞尸山 194 向楂砑山区突围

作者 : 活得长还是宽

194向楂砑山区突围

就在婚礼的筹备过程中,杨桑然独自踏上了返回鄂豫边区的归程。关于桑然在豫南伤重牺牲的消息只是误传。我们在此补述一下杨桑然率部挺进河南的情况。新四军北上支队进军豫南,日伪对此事先毫不知情。随着日军在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节节失败,日军大本营梦想在局部地区“试点怀柔政策”,妄图缓和一下中国人民的抗日情绪。汝南的日本侨民甚至在大街上拉着中国人攀谈,要跟中国老百姓“交朋友”。

这一天,二十几个鬼子在汉奸队的配合下进入豫南上蔡一带的村庄宣讲“中日亲善”,安保寨的村民用鸟枪火铳朝“宣善团”打了几枪。日军在一挺轻机枪的掩护下冲进了村子,将百十口村民不分老幼集中到一处场坝上。日军小队长叽哩咕噜喉了几句,翻译官点头哈腰地恭听完,转头朝村民叫骂起来:“皇军本是来宣讲日中亲善的,你们却大大的坏啦良心!凭几杆破鸟铳,就敢单挑皇军一个小队?这真他妈的疯到家啦!你们这村子有种!有种到不可思议!有种到我都替你们的愚蠢脸红!”翻译官指着被缴获的几只破枪,越说越加来气:“老子真想砍开你们的脑壳,看看你们的脑浆是不是糨糊做的?”翻译官指着鬼子抱在怀里的一挺机枪道:“知道这是啥家伙什吗?这叫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你们这些土包子见都没见过吧?”一个村民抬手指了指四周屋顶道:“你自己看嘛,我们见得多啦。”翻译官和日伪军抬头一看,四周屋顶上架着十几挺轻重机枪,枪口直指着他们的脑袋瓜。日军惊慌中正要抵抗,如蝗的弹雨打得他们一个个象破筛子。伪军没死的全部投降了。

原来,北上支队主力正好驻扎在安保寨一带,光轻重机枪就有四十多挺,只亮出一小半就把拿着一挺机枪耍横的日军小队收拾了。这是北上支队进入豫南后打的第一仗,消息立刻就传开了。河南的老百姓这才知道:李先念的新四军第五师过来了。老百姓甚至传说李先念本人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前面。安保寨成立了民兵中队,村民得意地晃动着新四军送的好枪道:“这枪经过李师长亲手擦拭,原先打不准的,现在也能百发百中!”“李师长真的替你擦过枪?”“可不是咋的?吹牛我是王八羔子!”各路地方民军纷纷要求北上支队“整编”“给番号”,甚至要求直接并入北上支队。*地下党领导的游击武装,也纷纷与支队取得了联系。杨桑然的一个营迅速扩大到了一个团。

白崇禧早在四零年就提醒过第五战区长官李宗仁:“古语有言:得中原者得天下!桂系要趁蒋系势力退出中原的时机,与*争夺对中原的控制权,以便抗战胜利后与老蒋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因此之故,李宗仁一直将桂系的精锐李品仙第21集团军控制于大别山麓,居高临下地虎视着中原大地。风闻新四军进军豫南,似要与豫北的八路军联手,桂系的人马坐不住了。各路保安纵队游击纵队纷纷下山,要“绾毂中原”“逐鹿中原”“问鼎中原”!这和国民党军在苏北和皖东的表现一样:宁可让与日本不可让与*。新四军北上支队的主力,迎接八路军南下支队去了,豫南一带便只留下杨桑然等部“开辟和巩固新区”,面对国民党的突然进兵,这点人马自然是太单薄了。

杨桑然部号称新四军北上支队独立大队,实力却已发展到一个团的规模。为了避免刺激国民党当局,按照叶(挺)项(英)时期的作法对外仍称“支队”“大队”。国民党军一过来,一些原本找新四军要番号的地方武装,嫌新四军给的番号太小,又纷纷倒向国军要番号要军费。国军代表新四军也必须听命的政府,给起番号来自然既容易又大方,“军饷嘛也好商量,条件只有一个:协助国军驱逐*势力。”于是乎豫南一带的地方武装大多改换了门庭,杨桑然部面临的形势陡然变得严峻紧张起来。杨桑然从一位中学校长那弄来一幅河南省地图,趴在地图上寻找楂砑山根据地的位置。楂砑山是*在豫省建立的一块比较成熟巩固的根据地,既然凭现有兵力难以在新区坚持下去,杨桑然遂决定率部向楂砑山地区突围。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姬舞尸山最新章节 | 姬舞尸山全文阅读 | 姬舞尸山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