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警战争游戏 二战日海军潜艇

作者 : 再生逍遥无忧客

()巡潜乙型潜艇

常备排水量2524吨(水上)/3654吨(水下)

全长108.7米

宽幅9.3米

吃水5.14米

速度23.6节(水上)/8节(水下)

主机舰本式2号10型内燃机2台,双轴推进

轴马力12400马力(水上)/2000马力(水下)

续航力16节16000海里(水上)/3节96海里(水下)

燃油搭载量774吨重油

安全深度100米

乘员94人

飞机水侦1架,弹shè器1部

武器533毫米鱼雷管6门(舰首)

140毫米40倍径单装炮1门

25毫米双联机炮1座

以对美战略“渐减邀击作战”计划而建造的本级舰,在作战中主要任务是支援作为潜水战队旗舰的甲型潜艇。为提高对敌搜索能力,特意设计为可以搭载1架水上侦察机。

由于“渐减邀击作战”计划后来没有实行,该级舰也就没有从事原来想定的任务。从建造数量上来说,本级舰可说是太平洋战争中rì本潜艇部队的中坚。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商船击沉数中,乙型潜艇的战绩就占总击沉数的42%。

所搭载的水侦有96式小型水侦,也有零式水侦。后来伊-27和伊-28被改装成自杀机搭载母舰,伊-36和伊-37则改装成“回天”自杀鱼雷载舰。

本级舰中最有名的当数1942年潜航到美国西海岸,用水侦投下燃烧弹造成森林大火的伊-25了。这次行动也成为美国本土在战争中遭受的唯一一次空中攻击。另外,击沉美国航母胡蜂号的伊-19也是二战中rì本潜艇中较突出的一艘。

[伊-15](初代)

1938年1月25rì在吴工厂开工

1939年3月7rì下水

1940年9月30rì竣工

1941年12月后开始在美国中西部海岸和南太平洋巡逻

1942年11月3rì在所罗门群岛东方通信后下落不明

1942年12月24rì战没认定,除籍

[伊-17]

1938年4月18rì在横须贺工厂开工

1939年7月19rì下水

1941年1月24rì竣工

1942年2月23rì炮击加州海岸炼油厂

1943年8月19rì被美舰击沉

1943年12月1rì战没认定,除籍。

[伊-19]

1938年3月15rì在三菱神户工厂开工

1939年9月16rì下水

1941年4月28rì竣工

1942年9月15rì,在艾斯皮里图岛海域击沉美国航母胡蜂号

1943年11月9rì在塔拉瓦失踪

1944年4月30rì战没认定,除籍。

[伊-21](2代)

1939年1月7rì在川崎重工工厂开工

1940年2月24rì下水

1941年7月15rì竣工

1943年11月27rì在塔拉瓦附近失踪

1944年4月30rì战没认定,除籍。

[伊-23](二代)

1938年12月8rì在横须贺工厂开工

1939年11月24rì下水

1941年9月27rì竣工

1942年2月24rì在瓦胡岛附近失踪

1942年4月30rì战没认定,除籍。

[伊-25]

1939年2月3rì在三菱神户工厂开工

1940年6月8rì下水

1941年10月15rì竣工

1942年9月袭击美国俄勒冈州,引发森林火灾。

1943年8月24rì在艾斯皮里图岛附近失踪

1943年12月1rì战没认定,除籍。

[伊-26]

1939年6月7rì在吴工厂开工

1940年4月10rì下水

1941年11月16rì竣工

1942年11月13rì击沉美国巡洋舰朱诺号

1944年10月25rì参加莱特湾海战时失踪

1945年3月10rì战没认定,除籍。

[伊-27]

1939年7月5rì在佐世保工厂开工

1940年6月6rì下水

1942年2月24rì竣工

1944年2月12rì在马尔代夫群岛西南被英国驱逐舰击沉。

1944年7月10rì除籍。

[伊-28]

1939年9月25rì在三菱神户工厂开工

1940年12月17rì下水

1942年2月6rì竣工

1942年5月17rì在腊包尔北方被美国潜艇击沉

1942年6月15rì战没认定,除籍。

[伊-29]

1939年9月20rì在横须贺工厂开工

1940年9月29rì下水

1942年2月27rì竣工

1944年7月26rì在巴士海峡被美国潜艇击沉

1944年10月10rì战没认定,除籍。

[伊-30]

1939年6月7rì在吴工厂开工

1940年9月17rì下水

1942年2月28rì竣工

1942年10月13rì在新加坡港东面触雷沉没

1944年4月15rì除籍

1959年8月打捞解体

[伊-31]

1939年12月6rì在横须贺工厂开工

1941年3月13rì下水

1942年5月30rì竣工

1943年5月13rì在阿图岛附近被美国驱逐舰击沉

1943年8月1rì战没认定,除籍。

[伊-32]

1940年1月20rì在佐世保工厂开工

1940年12月17rì下水

1942年4月26rì竣工

1944年3月24rì在沃杰岛附近被美国驱逐舰击沉

1944年6月10rì战没认定,除籍。

[伊-33]

1940年2月21rì在三菱神户工厂开工

1941年5月1rì下水

1942年6月10rì竣工

1942年9月26rì在土鲁克因事故沉没

1942年12月29rì打捞修理返回吴港

1944年6月13rì在伊予滩训练时因事故沉没

1944年8月10rì除籍

[伊-34]

1941年1月9rì在佐世保工厂开工

1941年9月24rì下水

1942年8月31rì竣工

1943年11月13rì在槟榔屿被英国潜艇击沉

1944年1月5rì除籍

[伊-35]

1940年9月2rì在三菱神户工厂开工

1941年9月24rì下水

1942年8月31rì竣工

1943年11月22rì在塔拉瓦岛南方与美国驱逐舰激战后沉没

1944年4月30rì战没认定,除籍

[伊-36]

1940年12月4rì在横须贺工厂开工

1941年11月1rì下水

1942年9月30rì竣工

1943年在中太平洋执行回天攻击

1945年6月24rì在菲律宾海域与美舰队交战,受轻伤

1945年11月30rì除籍

1946年4月1rì在五岛海域海没处分

[伊-37]

1940年12月7rì在吴工厂开工

1941年10月22rì下水

1943年3月10rì竣工

1944年11月19rì在帕劳诸岛北方被美国驱逐舰击沉

1945年3月10rì战没认定,除籍

[伊-38]

1941年6月19rì在佐世保工厂开工

1942年4月15rì下水

1943年1月31rì竣工

1944年11月12rì在雅普岛近海被美国驱逐舰击沉

1945年3月10rì除籍

[伊-39]

1941年6月19rì在佐世保工厂开工

1942年4月15rì下水

1943年4月22rì竣工

1943年11月26rì在马金岛西面被美国驱逐舰击沉

1944年4月30rì除籍乙型潜艇(又称巡航乙型)是rì本二战其间产量最多的一种潜艇。当时rì本感觉战争即将爆发,rì本很需要大量潜艇,尤其有搭载水上飞机能力大型潜艇。于是利用伊-9型和伊-12型潜艇的设计。研制出乙型潜艇。与甲型潜艇相比,乙型潜艇更注重鱼雷攻击,但是却没有装备甲型潜艇的编队指挥系统。衍生型号

乙型潜艇又被细分为4个不同级别乙型(伊-15型)

项目编号S37,在1937年至1944年期间总共建造20艘。

舰名

备注

伊-15

1942年11月2rì在所罗门海域怀疑被美国驱逐舰“麦卡拉”号(DD-488)击沉

伊-17

1943年8月19rì在努美阿被新西兰舰艇和2架美国反潜飞机共同击沉

伊-19

1943年10月18rì被美国海军飞机击沉

伊-21

1943年11月29rì在吉尔伯特群岛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伊-23

1942年2月24rì在夏威夷方向失踪

伊-25

1943年9月3rì在新赫布里底群岛被美国驱逐舰“帕特森”号DD-392击沉

伊-26

1944年10月25rì在苏里高海峡被美国驱逐舰“格里德利”号DD-380击沉

伊-27

1944年2月13rì在摩尔吉布群岛被英国驱逐舰“侠士”号击沉

伊-28

1942年5月17rì在加罗林群岛被美国潜艇“南欧鲭鱼”号SS-199击沉

伊-29

1944年7月26rì在巴士海峡被美国潜艇“锯鲛”号SS-276击沉

伊-30

1942年10月13rì在新加坡触雷沉没

伊-31

1943年5月13rì在阿图岛被美国驱逐舰“爱德华兹”号DD-619击沉

伊-32

1944年3月24rì在马绍尔群岛被美国护航驱逐舰“曼罗夫”号DE-36击沉

伊-33

1944年6月13rì在伊予滩训练中因事故沉没

伊-34

1943年11月13rì在槟榔岛被英国潜艇“金牛座”号击沉

伊-35

1943年11月22rì在吉尔伯特群岛被美国驱逐舰“米德”号DD-602击沉

伊-36

战后于1946年4月1rì在五岛列岛被美军凿沉

伊-37

1944年11月19rì在帕劳群岛被美国护航驱逐舰“康克林”号DE-439击沉

伊-38

1944年11月12rì在亚浦岛被美国驱逐舰“尼古拉斯”号DD-449击沉

伊-39

1943年11月26rì在吉尔伯特被美国驱逐舰“拉德福”号DD-446击沉

乙改一型(伊-40型)

项目编号S37B,总共建造6艘。

舰名

备注

伊-40

1943年11月22rì从特鲁克出航,前往吉尔伯特群岛海域活动,出击后便失去联络,下落不明。

伊-41

1944年11月18rì被美国航空母舰“安齐奥”号的舰载机发现,为深水炸弹击沉。

伊-42

1944年3月23rì在帛琉群岛以南被美国潜艇用鱼雷击沉。

伊-43

1944年2月15rì在特鲁克以北海域被美国潜艇“金吉鲈”号鱼雷击沉。

伊-44

1945年4月18rì,被击沉。

伊-45

1944年10月28rì,在锡阿加奥岛以东80海里附近被美国驱逐舰“怀特赫斯特”号声纳发现,为刺猬弹击沉。

乙改二型(伊-54型)

项目编号S37C,计划建造21艘,实际建成服役3艘。

舰名

备注

伊-54

1944年10月28rì在苏禄安岛以东70海里附近,被美国驱逐舰“格里德莱”号和“赫尔姆”号声纳发现并击沉。

伊-56

1945年4月5rì,在久米岛以西海域被美国驱逐舰,“赫德森”号雷达发现,为深水炸弹击沉。

伊-58

战后被凿沉

V22A型(第5115舰型)

项目编号S49A,后于1943年取消。基本参数

水上排水量

2,198吨(乙型)/2230吨(乙改一型)/2140吨(乙改二型)/2330吨(V22A型)

水下排水量

3,654吨(乙型)/3700吨(乙改一型)/3688吨(乙改二型)

舰长

108.7米

9.3米

吃水

5.14米(乙型)/5.20米(乙改一型)/5.19米(乙改二型)/5.32(V22A型)

动力装置

2台柴油机

轴数

2

动力输出

12,400马力

航速(水上/水下)

23.6/8(节)(乙型);23.5节/8节(乙改一型);17.7节/6.5节(乙改二型)

舰载燃油量

774(乙型)/814吨(乙改一型)/842.8吨(乙改二型)/735吨(V22A型)

续航力

乙型/乙改一型:14000海里/16节(水上);96海里/3节(水下)

乙改二型:21000海里/16节(水上);105海里/3节(水下)

主炮配置

1门140毫米炮

防空火力配置

1座三联装25毫米

鱼雷发shè管

6门533毫米鱼雷发shè管

备雷

17条

载机

1架水上侦察机

最大下潜深度

100米

舰员

94人伊—168号潜艇

伊—168号潜艇是rì本海军在二战中使用的大型远洋潜艇本的大型潜艇却在二战中大显身手。在中途岛海战中,rì本的大型远洋潜艇“伊——168”号奉命为rì本联合舰队进行海上侦察。

“伊——168”号是一艘大型远洋潜艇,艇长104.7米,排水量2240吨。它是一艘鱼雷潜艇,以鱼雷为主要战斗武器,首部装有4具鱼雷发shè管,尾部装有2具鱼雷发shè管,备用鱼雷14枚。

1942年5月31rì,“伊——168”号到达了中途岛海域。它侦察到的情报,用无线电向联合舰队司令部作报告。6月4rì晚,中途岛海战打响后,“伊——168”号奉命从水下浮至海面,跟随rì本巡洋舰一起进攻中途岛。此时,rì本的2艘航母已被击沉,另有2艘航母被重创。联合舰队司令部命令“伊——168”号去攻击已被重创的美国航母“约克城”号。“伊——168”号从水下接近目标,突破了jǐng戒线,发shè了2枚鱼雷。已受重创的

“约克城”号舱内大量进水而沉没。伊400级潜艇rì本海军的伊400级潜艇是二战时期最大的也是直到20世纪60

年代核动力潜艇建成前最大的潜艇。伊-400所携带的燃料足以绕地球航行一圈半,可装载3架晴岚攻击机并可使其迅速投入战斗。开发

太平洋战争中,rì本在工业和兵器技术上远远落后于美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后期,美国海军的战舰xìng能已全面超越rì本。然而,本文将介绍的伊-400型大型载机潜艇却是一个例外,个人认为伊-400级潜艇是rì本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造得最好的一件海军兵器,在意义上甚至超过大和级战列舰。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潜水航空母舰的设想也是相当超前的。虽然伊-400级的作战思想和设计都相当先进,但和德国XXI型潜艇一样,因为到来得太迟而无法影响二战的结局。

rì本海军自20年代末期起,即进行了潜艇携带飞机作战的研究,到二战期间,世界各国海军中只有rì本海军的大型潜艇较多携带艇载机,执行侦察或校正弹道任务。伊-400型的设计思想萌发于1942年。1942年11月,从潜艇上起飞的一架E14Y1型侦察机,飞临美国西海岸俄勒冈州的森林,投掷了两颗小型燃烧弹。受这次成功的鼓舞,rì本海军的“○五”造舰计划里加入了总数为18艘的伊-400型潜艇。xìng能

伊-400级长293英尺,水上排水量3550吨,水下排水量6560吨,是二战期间建造的最大潜艇。设计最高航速水上20节,水下7节,航程33,000海里/16节,可持续作战四个月以上,作战半径可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武器包括艇尾的1门5.5英寸(140mm)50倍身管长甲板炮,艇首8具鱼雷发shè管,指挥塔上1门25mm防空炮,机库上方3座三联装25mm防空炮,此外还有3架爱知造M6A1“晴岚”水上战斗/轰炸机。“晴岚”是专门为搭载于潜艇上而开发的机种,可携带800公斤炸弹或17.71英寸(450mm)直径的空投鱼雷。伊-400型的主甲板上有一座115英尺长,直径12英尺的机库,可容纳三架折叠的“晴岚”。机库口延伸出一条85英尺长的弹shè滑索,平时飞机被折叠起来放入机库,作战时依次拖到弹shè器上展开机翼,加油装弹并弹shè起飞。完成任务后降落在母舰附近的水面,由可折叠的起重机吊回舰上。另外,伊-400型还装有柴油机通气管工作装置、jǐng戒雷达和雷达讯号接收机。

伊-400级的主舰体采用横向双筒结构,很象一副眼镜,这是为保障艇内弹药库和巨大燃料箱的安全而专门设计的。设置在船尾的乘员舱室恢复为单筒,这种双筒设计使其具有较好的稳定xìng。艇首有两个鱼雷舱室,每舱有纵列的四具21英寸口径鱼雷发shè管,共备雷二十条。伊-400级的下潜时间为56秒,吃水为23英尺。设计潜深400英尺,试航中潜到了328英尺。

伊-400型的舰桥和指挥塔并不在潜艇正中,而偏离中线7英尺,为保持全艇得平衡,机库位置相应向反方向偏移2英尺。因为这种不对称的设计,在遇到紧急情况或发shè鱼雷时,伊-400级在水下的cāo作较不稳定。

搭载于伊-400级潜艇上的“晴岚”水上战斗/轰炸机长35英尺,翼展40英尺,航程654英里,有效载荷1800磅。如果丢弃浮筒,“晴岚”还可以搭载附加油箱和炸弹,执行“敢死”任务。“晴岚”由爱知公司制造,平时装载于艇上的耐压机库中,浮筒被拆开放置,机翼和尾翼可折叠。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可以在七分钟内装备好一架“晴岚”。

伊-400级起初设计艇员为145人,后来增加为213人,一名rì本军官介绍实际作战中搭载220人。经过训练的艇员可在45分钟内完成“晴岚”的装配、加油、挂弹和弹shè。伊-400级的巨大航程使其可以攻击远在旧金山、巴拿马、华盛顿或纽约的目标。

机库的下方有一间舱室,可用以进行艇载机的维修和检查,隔壁的弹药室存放有四条空投鱼雷,十五枚炸弹,以及大量的机枪弹药,这些舱室的上方都有厚实的装甲保护。两个机舱各安装一台19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

每条轴连接一台1200马力的发电机,提供潜艇下潜用的电力。实际运行中,潜艇达到了水上18.7节,水下6.5节的最高速度。

伊400级装有rì本的早期预jǐng雷达和雷达信号探测器,为了弥补雷达xìng能的不足,舰桥上还安有特大型的双筒潜望镜。为了支持长达四个月的远洋作战,食物和补给品被塞进潜艇的每一个角落,狭窄的过道上也摆着食品箱,人只能弯着腰走在上面。战史

1943年1月18rì,伊-400号在吴县海军造船厂开工建造,伊-401号及伊-402号不久后在佐世保开工,伊-403号原定在川崎海军造船厂开工建造,后因故取消,伊-404号于1944年2月在吴县造船厂安放龙骨,后在盟军的猛烈空袭中沉没。

为伊-400级制订的第一个作战计划是由联合舰队代理司令小泽治三郎制订的,称为PX行动,计划出动10架艇载机对美国西海岸及太平洋上一些人口稠密的岛屿投掷细菌武器。rì本设在满洲的731细菌部队已经在无辜的中国人和一些欧洲人战俘身上完成了人体实验,通过被感染的老鼠和昆虫散布许多可怕的疾病,包括鼠疫和黑死病。

1945年3月26rì,丰田辅武海军上将取消了该计划,理由是“使用细菌武器将导致与全人类的对抗”。取而代之的计划是轰炸旧金山、巴拿马、华盛顿或纽约等城市。其中出动艇载机炸毁巴拿马运河的计划最终被采用,这将使美国海军数月内无法通过该运河输送兵力。

但是,到巴拿马运河来回长达17,000英里的航程使每艘潜艇起码需要达载1600吨的燃料,战争末期的吴县军港根本搜刮不到这么多柴油。伊-401号因此被派到中国的大连运送燃料。4月12rì,这艘倒霉的潜艇在rì本海碰上一枚B-29布下的水雷,受轻伤返回修理。伊-400号代替它再次出动,总算运回了需要的油料。

到6月上旬,计划中的所有四艘潜艇都已加满燃料,装足武器,更换了新型的通气管装置,并装上了迷惑美军的假烟囱。他们离开吴县军港,向北穿过对马海峡,通过rì本海到达本州西海岸。在那里的训练受到B-29所布水雷的妨碍,美国潜艇在该海域的活动也非常活跃,因为缺乏汽油,艇载机的训练受到很大影响,只设法出动艇载机对巴拿马运河的模型进行了模拟攻击。

当这些潜水母舰终于准备出发前,战况已进一步恶化。超过3000艘战舰和运输舰组成的盟军舰队开始执行为进攻rì本本土做准备的“奥林匹克”行动。这迫使东京的将军们重新考虑攻击巴拿马的计划,因为攻击遥远的巴拿马已经成为一次无关紧要的牵制行动。经过激烈的争论,攻击目标被改为在乌利提环礁的美国舰队。

7月4rì,伊-13号奉命前往本州北部的大凑海军基地,装上两架新型“彩云”式远程侦察机,接着该艇将前往南方已经孤立的要塞特鲁克。伊-14号于7月14rì出发;23rì,rì本海军的宝贝蛋——伊-400号和伊-401号离开大凑,他们将在三周内分别前往乌利提环礁东南海域的集合地点汇合。

7月16rì,伊-13号在本州以东海域被美国护卫驱逐舰“劳伦斯·泰勒”号(lor(DE-415))和护航航空母舰“安齐奥”号(U.S.io

(CVE-57))上起飞的飞机击沉。另外三艘也不是一帆风顺。伊-401号遇到了强烈的风暴,伊-400号则发生了一次电子设备引起的火灾。

8月4rì,伊-14号在特鲁克进港,卸下了两架中岛“彩云”。这种海军最先进的侦察机航程可达2400英里,他们将为伊-400和伊-401号预订于8月17rì进行的空袭作预先侦察。其间,在东京的第六舰队长官正计划着将同时进行的自杀xìng鱼雷攻击。

此时,曾经是联合舰队最重要的堡垒的特鲁克要塞,已经成为美国训练新飞行员的实战基地,新飞行员们驾驶B-29战略轰炸机从关岛起飞,几乎每天都来轰炸这个小岛。不断的轰炸早已消灭了该岛上所有的远程侦察机,但仍然有一小部分攻击机可用。

8月15rì,裕仁天皇广播了投降诏书,已经到达攻击位置的三艘潜艇对这个消息很震惊,也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最后战队司令决定遵从东京的命令:将潜艇升至海面,挂起黑旗,销毁了所有资料,发shè了所有的鱼雷,把全部的艇载机也抛进了大海。

8月28rì,在本州以东海面,美国海军接受了伊-400号潜艇的投降。此后,该艇被拖往美国本土进行进一步研究,其中伊-400号被拖至瓦胡岛外海自沉。简史

伊400

1943年1月18rì呉工厂开工

1944年1月18rì下水

12月30rì竣工

1945年8月29rì作战行动中迎接战争结束、在金华山海域遭美军驱逐舰俘虏

9月15rì除籍。由美军接收

1946年1月夏威夷回航接受调查。

6月4rì在夏威夷近海海没处分

伊401

1943年4月26rì在佐世保工厂开工

1944年3月11rì下水

1945年1月8rì竣工

8月29rì作战行动中迎接战争结束、在三陆海域遭美军潜水舰俘虏

9月15rì除籍。被美军接收

1946年1月返航夏威夷接受调查。

5月31rì在夏威夷近海海没处分

伊402

1943年10月20rì在佐世保工厂开工

1944年9月5rì下水

1945年7月24rì竣工

8月15rì在呉港迎接战争结束

11月15rì除籍

1946年4月1rì在五岛海域海没处分

伊404

1943年8月11rì在呉工厂开工

1944年7月7rì下水

1945年6月4rì95%完成时工事中止。

7月24rì在仓桥岛海域以航空鱼雷自沉处分

1946年12月9rì打捞作业。翌年解体处分

伊405

1944年9月27rì在川崎重工泉州工场开工,开工不久工事中止被解体基本信息

rì本伊-400型大型载机潜水艇在人类雷达发明之前,海平面上肉眼所能达到的最大观测距离还不到6英里。对于一名潜艇艇长而言,考虑到如何更早的发现敌情和及时隐蔽自己,这实在是个大问题。把潜艇和飞机结合起来的概念,也正是因此应运而生的。

1914年11月,德国海军和海军航空兵在比利时泽布吕赫港分别建立了自己潜艇基地,后者其目的是用装载12公斤炸弹的FF29a水上飞机攻击英国人的水面舰艇。由于飞机的航程有限,起初的攻击尝试都遭到了失败。此时,驻扎在这里的德国海军U-12号潜艇艇长沃而特.弗斯特曼(WalterForstmann)在与德国海军航空兵方面商议后提出了一个简单而新颖的设想,那就是用潜艇装载飞机,并在离攻击目标尽可能近的海域发动攻击。1915年1月6rì,一艘搭载了一架FF29a的德国潜艇离开码头,在距离英国海岸不到15英里的海面放下飞机。飞机从海面起飞后直扑英国肯特郡的海军港口,令英国人大惊失sè。这次突袭行动取得了完全的成功,潜艇和飞机均安全返回泽布吕赫港。一个全新的武器就此诞生了,这就是“潜水航母”,而潜艇上的飞机则主要用来执行特种作战任务和空中侦察。

“潜水航母”概念的早期实践从1916年开始,英国、德国、美国、意大利和法国相继开展了载机潜艇方面的研究和试验,德国人甚至秘密设计了专门用于潜艇搭载的水上飞机——U-1。这种飞机采用全木制结构,装有两个浮筒,可以折叠安装在一个直径1.8米、长7米的舱室内。但都由于担心潜艇在水面施放飞机作战风险太大,各国因此陆续终止了研究计划。

rì本也没有落在各国后面。利用从德国购买的U-1水上飞机,rì本人仿造了自己的潜艇载机——横所(Yokosho)1-Go。该机于1927年首飞,并搭载在rì本海军伊-21号潜艇上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试验。这是rì本海军对“潜水航母”概念的早期实践。1937年,新型的E14Y1水上侦察机诞生,这种飞机航程可达900公里,速度达246千米/小时。该机xìng能指标非常优越,完全可以满足潜艇载机作战的需求,截止1943年共制造了126架。新的水上飞机又陆续在吨位更大的伊-51、伊-5和伊-6等潜艇上进行了试验,并在二战爆发前夕陆续进入rì本海军列装服役。至此可以看做是rì本海军“潜水航母”作战力量的初步建成,而这是其他国家在二战中虽有试验却未曾实际做到的。研究背景

rì本伊-400型大型载机潜水艇太平洋战争中,rì本在工业和兵器技术上远远落后于美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后期,美国海军的战舰xìng能已全面超越rì本。然而,本文将介绍的伊

-400型大型载机潜艇却是一个例外,个人认为伊-400级潜艇是rì本海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造得最好的一件海军兵器,在意义上甚至超过大和级战列舰。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潜水航空母舰的设想也是相当超前的。虽然伊-400级的作战思想和设计都相当先进,但和德国XXI型潜艇一样,因为到来得太迟而无法影响二战的结局。

rì本海军自20年代末期起,即进行了潜艇携带飞机作战的研究,到二战期间,世界各国海军中只有rì本海军的大型潜艇较多携带艇载机,执行侦察或校正弹道任务。伊-400型的设计思想萌发于1942年。1942年11月,从潜艇上起飞的一架E14Y1型侦察机,飞临美设计图国西海岸俄勒冈州的森林,投掷了两颗小型燃烧弹。受这次成功的鼓舞,rì本海军的“○五”造舰计划里加入了总数为18艘的伊-400型潜艇。xìng能特点

rì本伊-400型大型载机潜水艇伊-400级长293英尺,水上排水量3550吨,水下排水量6560吨,是二战期间建造的最大潜艇。

设计最高航速水上20节,水下7节,航程

33,000海里/16节,可持续作战四个月以上,作战半径可达到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武器包括艇尾的1门5.5英寸(140mm)50倍身管长甲板炮,艇首8具鱼雷发shè管,指挥塔上1门25mm防空炮,机库上方3座三联装25mm防空炮,此外还有3架爱知造M6A1“晴岚”水上战斗/轰炸机。“晴岚”是专门为搭载于潜艇上而开发的机种,可携带800公斤炸弹或17.71英寸(450mm)直径的空投鱼雷。伊-400型的主甲板上有一座115英尺长,直径

12英尺的机库,可容纳三架折叠的“晴岚”。机库口延伸出一条85英尺长的弹shè滑索,平时飞机被折叠起来放入机库,作战时依次拖到弹shè器上展开机翼,加油装弹并弹shè起飞。完成任务后降落在母舰附近的水面,由可折叠的起重机吊回舰上。另外,伊-400型还装有柴油机通气管工作装置、jǐng戒雷达和雷达讯号接收机。

伊-400级的主舰体采用横向双筒结构,很象一副眼镜,这是为保障艇内弹药库和巨大燃料箱的安全而专门设计的。设置在船尾的乘员舱室恢复为单筒,这种双筒设计使其具有较好的稳定xìng。艇首有两个鱼雷舱室,每舱有纵列的四具21英寸口径鱼雷发shè管,共备雷二十条。伊-400级的下潜时间为56秒,吃水为

23英尺。设计潜深400英尺,试航中潜到了328英尺。

伊-400型的舰桥和指挥塔并不在潜艇正中,而偏离中线7英尺,为保持全艇得平衡,机库位置相应向反方向偏移2英尺。因为这种不对称的设计,在遇到紧急情况或发shè鱼雷时,伊-400级在水下的cāo作较不稳定。搭载于伊-400级潜艇上的“晴岚”水上战斗/轰炸机长35英尺,翼展40英尺,航程654英里,有效载荷1800磅。如果丢弃浮筒,“晴岚”还可以搭载附加油箱和炸弹,执行“敢死”任务。“晴岚”由爱知公司制造,平时装载于艇上的耐压机库中,浮筒被拆开放置,机翼和尾翼可折叠。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可以在七分钟内装备好一架“晴岚”。

伊-400级起初设计艇员为145人,后来增加为213人,一名rì本军官介绍实际作战中搭载220人。经过训练的艇员可在45分钟内完成“晴岚”的装配、加油、挂弹和弹shè。伊-400级的巨大航程使其可以攻击远在旧金山、巴拿马、华盛顿或纽约的目标。机库的下方有一间舱室,可用以进行艇载机的维修和检查,隔壁的弹药室存放有四条空投鱼雷,十五枚炸弹,以及大量的机枪弹药,这些舱室的上方都有厚实的装甲保护。两个机舱各安装一台19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每条轴连接一台1200马力的发电机,提供潜艇下潜用的电力。实际运行中,潜艇达到了水上18.7节,水下6.5节的最高速度。伊400级装有rì本的早期预jǐng雷达和雷达信号探测器,为了弥补雷达xìng能的不足,舰桥上还安有特大型的双筒潜望镜。为了支持长达四个月的远洋作战,食物和补给品被塞进潜艇的每一个角落,狭窄的过道上也摆着食品箱,人只能弯着腰走在上面。战争历程

rì本伊-400型大型载机潜水艇1943年1月18rì,伊-400号在吴县海军造船厂开工建造,伊-401号及伊-402号不久后在佐世保开工,伊-403号原定在川崎海军造船厂开工建造,后因故取消,伊-404号于1944年2月在吴县造船厂安放龙骨,后在盟军的猛烈空袭中沉没。

为伊-400级制订的第一个作战计划是由联合舰队代理司令小泽治三郎制订的,称为PX行动,计划出动10架艇载机对美国西海岸及太平洋上一些人口稠密的岛屿投掷细菌武器。rì本设在满洲的731细菌部队已经在无辜的中国人和一些欧洲人战俘身上完成了人体实验,通过被感染的老鼠和昆虫散布许多可怕的疾病,包括鼠疫和黑死病。

1945年3月26rì,丰田辅武海军上将取消了该计划,理由是“使用细菌武器将导致与全人类的对抗”。取而代之的计划是轰炸旧金山、巴拿马、华盛顿或纽约等城市。其中出动艇载机炸毁巴拿马运河的计划最终被采用,这将使美国海军数月内无法通过该运河输送兵力。

但是,到巴拿马运河来回长达17,000英里的航程使每艘潜艇起码需要达载1600吨的燃料,战争末期的吴县军港根本搜刮不到这么多柴油。伊-401号因此被派到中国的大连运送燃料。4月12rì,这艘倒霉的潜艇在rì本海碰上一枚B-29布下的水雷,受轻伤返回修理。伊-400号代替它再次出动,总算运回了需要的油料。

到6月上旬,计划中的所有四艘潜艇都已加满燃料,装足武器,更换了新型的通气管装置,并装上了迷惑美军的假烟囱。他们离开吴县军港,向北穿过对马海峡,通过rì本海到达本州西海岸。在那里的训练受到B-29所布水雷的妨碍,美国潜艇在该海域的活动也非常活跃,因为缺乏汽油,艇载机的训练受到很大影响,只设法出动艇载机对巴拿马运河的模型进行了模拟攻击。

当这些潜水母舰终于准备出发前,战况已进一步恶化。超过3000艘战舰和运输舰组成的盟军舰队开始执行为进攻rì本本土做准备的“奥林匹克”行动。这迫使东京的将军们重新考虑攻击巴拿马的计划,因为攻击遥远的巴拿马已经成为一次无关紧要的牵制行动。经过激烈的争论,攻击目标被改为在乌利提环礁的美国舰队。

7月4rì,伊-13号奉命前往本州北部的大凑海军基地,装上两架新型“彩云”式远程侦察机,接着该艇将前往南方已经孤立的要塞特鲁克。伊-14号于7

月14rì出发;23rì,rì本海军的宝贝蛋——伊-400号和伊-401号离开大凑,他们将在三周内分别前往乌利提环礁东南海域的集合地点汇合。

7月16rì,伊-13号在本州以东海域被美国护卫驱逐舰“劳伦斯·泰勒”号(lor

(DE-415))和护航航空母舰“安齐奥”号(U.S.io

(CVE-57))上起飞的飞机击沉。另外三艘也不是一帆风顺。伊-401号遇到了强烈的风暴,伊-400号则发生了一次电子设备引起的火灾。

伊400号上举行的投降仪式8月4rì,伊-14号在特鲁克进港,卸下了两架中岛“彩云”。这种海军最先进的

侦察机航程可达2400英里,他们将为伊-400和伊-401号预订于8月17rì进行的空袭作预先侦察。其间,在东京的第六舰队长官正计划着将同时进行的自杀xìng鱼雷攻击。

此时,曾经是联合舰队最重要的堡垒的特鲁克要塞,已经成为美国训练新飞行员的实战基地,新飞行员们驾驶B-29战略轰炸机从关岛起飞,几乎每天都来轰炸这个小岛。不断的轰炸早已消灭了该岛上所有的远程侦察机,但仍然有一小部分攻击机可用。

8月15rì,裕仁天皇广播了投降诏书,已经到达攻击位置的三艘潜艇对这个消息很震惊,也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最后战队司令决定遵从东京的命令:将潜艇升至海面,挂起黑旗,销毁了所有资料,发shè了所有的鱼雷,把全部的艇载机也抛进了大海。

8月28rì,在本州以东海面,美国海军接受了伊-400号潜艇的投降。此后,该艇被拖往美国本土进行进一步研究,其中伊-400号被拖至瓦胡岛外海自沉。作战活动

伊400号模型一作为“潜水航母”概念的创始者,德国人也曾考虑将载机潜艇投入作战。但二战期间的德军潜艇吨位均在千余吨左右,若想装载水上飞机尚有一定不足。若是建造更大型的载机潜艇,就更容易被北大西洋海域的盟军反潜力量发现,所以采用了折中的办法——装备Fa330旋翼机执行海上短距侦察任务。

而在rì本方面,考虑到潜艇在侦察及两栖登陆作战中的作用,早在潜艇载机试验之前,rì本海军司令部就曾将其纳入到二战初期的南下进攻作战计划中去。载机潜艇在rì本海军的作战活动中大行其道,也是跟rì本海军将潜艇作为与大型水面舰艇协同和远程侦察力量使用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

大战之初的rì本海军潜艇力量较为薄弱,偷袭珍珠港时,rì本海军仅有64艘潜艇,其中41艘是远洋型潜艇,其余都是中小型潜艇。但大型远洋潜艇虽然航程远、航速高,但也带来可cāo纵xìng差和下潜速度慢的缺点,这一点在美军反潜力量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尤其明显,rì本潜艇往往在接近目标之前就会被发现和攻击。

所以,为了扩大侦察范围,能够搭载水上侦察机的大型潜艇就被rì本海军加以改造,用来执行远程侦察任务。太平洋战争初期,rì本海军的“潜水航母”就投入了实战。由于当时的美军情报机构对此并不知情,rì军载机潜艇的作战取得了一定成功。特别是在1942年,rì本海军伊-25号潜艇使用艇上搭载的E14Y1水上侦察机向美国本土俄勒冈州投掷了燃烧弹,爆炸引发了小规模的火灾,但很快被当地居民扑灭。rì本海军的潜艇载机甚至从澳大利亚和印度洋水域起飞,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几个主要城市实施了空中侦察。最远甚至曾到达马达加斯加至索马里一线的东非水域。

伊-25号的成功给予rì本海军极大的信心。由于盟军在太平洋海域的海空军力量优势明显,rì本海军载机潜艇为了充分执行海上侦察任务,往往要在最大航程内甚至超出航程飞行,并用无线电报告情况。1942年,rì本联合舰队司令部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即用潜艇搭载飞机攻击巴拿马运河以破坏美军部队与作战物资的调动,争取rì军一定的兵力优势。为了解决远程侦察和攻击的问题,rì本海军开始改进“潜水航母”的战术和装备。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伊-400级大型载机潜艇以及爱知(Aichi)公司为其设计的M6A1“晴岚”(Seiran)水上侦察机,但伊-400级潜艇最终仅有3艘投入了实战——伊-400号、伊-401号和伊-402号。1945年4月,伊-401号艇奉命前往中国大连运载长途奔袭巴拿马运河所需的燃料,但因在濑户内海触雷受损而被迫返回。同年4月12rì,接替伊-401号艇的伊-400号继续执行水下运油任务,最终得以顺利返回吴港。不过,由于此时rì军的战况rì益恶化,盟军的舰队已在rì本本土附近大量集结,巴拿马运河的攻击计划根本无力执行,于是被迫放弃。

1945年7月,新的作战计划诞生,为攻击位于乌利西环礁的美国海军航母基地,rì本海军第一潜艇支队的伊-400、伊-401、伊-13和伊-14号潜艇共搭载10架M6A1“晴岚”从大凑出发经由4条不同的航线前往作战海域。7月16rì,伊-13号遭遇美国海军驱逐舰“劳伦斯.泰勒”号(Lawrence

C.

Taylor)和护航航空母舰“安齐奥”号(U.S.io),潜艇很快被美军飞机击沉。伊-401号也不顺利,潜艇由于遇到了强烈的风暴而受损,伊-400号则发生了一次由电子设备故障引起的火灾。在还没达到预定集结地点的途中,各艇接到rì本战败投降的消息。作战于是被迫终止。伊-400号潜艇也于1945年8月28rì在本州以东海面向美军投降。伊-400级潜艇和载机

耐压机库的近照rì本海军在二战期间设计建造的潜艇吨位多数较大,伊-400级更是无与伦比,是那时世界上最大的潜艇。1943年1月18rì,伊-400号在吴县海军造船厂开工建造,伊-401号及伊-402号不久后在佐世保开工。伊-400采用双壳艇体,艇长122米,满载排水量6560吨,最大乘员220人。艇上安装4台7700马力柴油机和2台1764千瓦电动机。伊-400的水面最大航速18.7节(水下最大航速6.5节),其航程是令人惊异的:由于具有超大容量的燃油箱,该级艇在14节航速下最大航程可达37500海里!最大下潜深度也达到了100米。这对于曾经制订的攻击美国本土的作战计划来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从伊-400级潜艇的外观和结构上看,该艇的设计十分特别,其舰桥和指挥塔的位置不在甲板正中,而是左偏2.2米。为了平衡,巨大的机库则右偏0.6米。这么做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在以2节低速水下潜航时,潜艇必须7度右舵才能保持直线前进,鱼雷攻击时更是必须考虑艇体左转和右转半径不一致的情况。特别是在潜艇进水的时候,如何保持艇体平衡更是关键的问题。不过在通常情况下,该级艇耐波xìng较好,完成紧急下潜动作仅须56秒。

在伊-400的甲板上设计有一个35米长,直径3.7米的密封机库,在机库下方右舷内外两层壳体间有一个特殊的工作舱室用于检修测试飞机发动机,旁边是机载弹药库,可储存4条航空鱼雷、15枚炸弹以及航炮用的炮弹。耐压壳体里面还有一个弹药库,装有更多的炮弹和潜艇自身使用的高shè炮弹。机库是这种庞大的“潜水航母”的核心部分,里面可以容纳3架折叠起来的爱知M6A1“晴岚”式水上飞机。战时这些水上飞机会从液压舱门里拖曳出来,在前甲板上组装好,加油挂弹,最后用前甲板的一部26米长的蒸汽弹shè器发shè升空。任务完成后,飞机会降落在潜艇附近的海面上,用艇上的大马力吊车回收入库。

爱知M6A1“晴岚”式水上飞机原型机于1943年10月完成,共完成28架。该机全长11.6米,翼展12.3米,空重3362公斤,最大起飞重量4900公斤。在3000米的高度上最大平飞速度可达575千米/小时,最大升限9600米,航程1200公里。这种飞机的浮筒、机尾和机翼都可以折叠,cāo作十分简便,经过训练的人员可

M6A1“晴岚”式水上飞机在7分钟之内完成一架“晴岚”的组装、加油和挂弹,做好弹shè出击准备。如果丢弃浮筒,“晴岚”还可挂载附加油箱和炸弹,执行无法返回和回收的“神风”特攻任务。

尽管水上飞机是这种大型潜艇的首要武器,但伊-400级艇上的传统装备仍很强大。艇上装有水下通气管、大型望远镜、雷达和雷达波探测器,艇首有两个鱼雷舱,安装有8具533毫米鱼雷发shè管(可携带鱼雷20枚),甲板上装有1门140毫米口径甲板炮,舰桥上的25毫米高shè炮共有10门,其中9门分别呈三联装配置,安装在机库甲板上。

伊-400级潜艇是二战期间唯一参加过实战的“潜水航母”,自然也引起了美军的兴趣。战后,伊-400号和伊-401号艇被运往美国进行分析研究,后与伊-402号艇一起于1946年拆毁。载机潜艇现实意义思考

押送至美国的路线如前文所述,自大型远洋潜艇诞生以来,各国都有潜艇搭载飞机的计划和尝试,但把这一概念落实到实战中的只有二战期间的rì本海军,伊-400级潜艇也就因此具有独特的意义。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史上唯一的“潜水航母”呢?首先,以二战期间的潜艇建造情况来看,建造水下满载排水量超过6500的大型潜艇所耗物资与人力已经相当可观,但潜艇上的最强武器也仅有3架“晴岚”水上侦察/攻击机,虽被称为“潜水航母”,机动作战能力其实极其有限,战斗力甚至不及轻型护航航空母舰。且以仅有的3架水上飞机,若想突破当时占据完全优势的盟军雷达与防空力量,无疑是以卵击石。其次,潜艇本身的设计还有很大缺陷,潜艇水下航行xìng能不理想,机库的防弹能力弱,在面对深弹攻击时恐怕难以承受。而且“晴岚”水上侦察/攻击机自诞生之rì起就问题不断,直到战争结束时都未能完全解决。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作为二战期间发展到极致的大型载机潜艇,伊-400级潜艇航程远、攻击范围大,可以看作是现在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先驱。事实是否果真如此?以伊-400的设计思想来看,除了执行远距离侦察任务外,战略攻击更是该级艇被rì本海军寄予厚望的“杀手锏”。

从rì本海军第一潜艇支队组建以后,rì本海军司令部为其下达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执行绝密的“PX计划”,该计划准备用所属载机潜艇机对美国西海岸和太平洋岛屿实施细菌战。这个罪恶的计划最终于1945年3月被取消,rì军官方说法是担心“对美国的细菌战将把战争引向对人类的毁灭”,但真正的原因是rì军当时根本无法保证细菌武器在远距离航行中的安全和避免潜艇人员遭到感染,所以这个计划根本不现实。

而巴拿马运河攻击计划的取消,也与该级潜艇燃料不足、长途航行隐秘xìng差、以及以水上飞机深入敌境实施攻击的成功率低有很大关系。现代战略导弹潜艇均采用核动力,航程远、续航力强、水下航行噪音和可探测xìng低,这是当年的rì本“潜水航母”望尘莫及的,相比之下伊-400级潜艇发shè飞机时必须上浮至海面,且飞机的发shè和回收耗时过长(均超过30分钟),对于潜艇的隐蔽xìng非常不利。更重要的是,现代战略导弹潜艇

rì本投降时的伊-400作为攻击武器的是具备飞行速度快、可拦截xìng低和威力大等优点的洲际战略导弹,这才是作为战略攻击武器的关键,这更是伊-400的水上飞机不可比拟的。所以认为伊-400是现代战略导弹潜艇先驱的说法,明显有夸大之嫌。

那么,伊-400的存在意义又是否一无是处呢?笔者也认为并非如此。首先,它的耐压壳体不像当时其他潜艇那样是一个圆筒,而是左右两个半圆筒,于是艇身里面就分成了左右两个大舱室,耐压艇体之间的开门结构设计的虽很复杂,但无疑提高了潜艇的耐打击xìng和生存能力。这种设计在几十年后的前苏联“台风”级弹道导弹潜艇上得到了采用,该级艇也被认为是当今世界最坚固的潜艇。其次,载机潜艇在今rì世界也并非完全没有发展前景。潜艇虽然隐蔽xìng强,但在水下航行时通信和侦察能力较弱,而飞机则具有高度和速度的优势。

如果可以采用潜艇水下发shè无人机的方式,执行空中侦察甚至攻击任务,在导航、传感和自动控制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这种设想应该也是完全可行并值得作进一步研究的。由二战rì本海军的“潜水航母”——伊-400级潜艇引发的对载机潜艇的思考,还将继续吸引人们的关注。xìng能数据

排水量

3,550吨(水上)/6,560吨(水下)

主炮

1座5.5英寸(140mm)50倍身管长主炮(艇尾)

鱼雷

8条21英寸鱼雷发shè管(艇首)

高炮

3座三连装25mm高炮(机库),1座单装25mm高炮(舰桥)

艇载机

3架爱知造“晴岚”水上战斗/轰炸机

机载武器

800公斤炸弹一枚,或450mm空投鱼雷一条

艇员

设计145人,实际220人

设计航速

水上20节,水下7节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红警战争游戏最新章节 | 红警战争游戏全文阅读 | 红警战争游戏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