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警战争游戏 九六式轻机枪

作者 : 再生逍遥无忧客

()九六式轻机枪轻武器(1张)

1922年,即rì本大正天皇十一年,rì军开始装备rì本十一式6.5mm轻机枪,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歪把子”。尽管rì军把“歪把子”视为“珍宝”,但经过一个时期的使用,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歪把子”暴露出了相当多的问题。据史料记载,rì本当时曾经把从中国获得的“捷克式”(即ZB-26)轻机枪与其“歪把子”对比,深感“自惭形秽”。如若与关内中**队作战,作为步兵部队使用极其广泛的轻机枪,“歪把子”的“不争气”显然不能适应作战需要,更不能适应rì本军国主义恶xìng膨胀的扩张野心。于是rì本军界特别是陆军,研发新型轻机枪的呼声rì高,步伐也rì紧,这与在rì军基层部队中绝对不允许说rì本国产装备不好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反差。rì本军国主义就是这样,一方面大肆在部队中推行“愚兵”政策,打“武士道”的jīng神牌;另一方面又大肆收集武器装备在部队使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并不遗余力地进行改进。“拐把子”就是克服“歪把子”缺陷而诞生的产品。“拐把子”在设计和研制过程中有两个最为显著的特点:其一,针对

“歪把子”存在的问题,力图一一对应地进行全面改进;其二,紧跟当时世界轻武器特别是轻机枪的领先成果,力图将其最大限度地体现在“拐把子”上。基于上述两点,一挺既有大和文化传统,又具欧洲特点的轻机枪——“拐把子”,被打造了出来。分析“拐把子”的“基因”成分,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加和式:

外形特征

在外形特征上,“拐把子”虽然作为rì军新一代的制式轻机枪,但仍矢志不渝地咬定“歪把子”那种“独异怪辟”的“青山”不放松,因此几乎任何人看了“拐把子”之后,都会自然将其归属rì本,而绝少会认为是其他国家的。即便“拐把子”

把“歪把子”的枪颈改成了小握把,把大“鱼尾”枪托改成了略小一些的“鱼尾”枪托,而且还增加了提把,然而从它们的造型以及整体配合上来看,仍然看得出“歪把子”的特征。这种情形,当然也与设计者特定的文化素养及其业已形成的思维定势密切相关。关于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rì本自卫队现役的1962年式通用机枪上得到印证。该枪与六十多年前的“拐把子”甚至“歪把子”相比,相似特征多多。rì本传统观念之惰xìng可见一斑!

“拐把子”在结构xìng能上的重大改进之处,首先体现在供弹方式上。众所周知,“歪把子”机枪浑身毛病的症结,几乎都出自于“与步枪使用相同供弹具”的教条战术理念。“拐把子”毅然采用了捷克ZB-26式轻机枪的弹匣供弹方式,废除了“歪把子”用“漏斗式”装弹机弹夹供弹方式。只是“拐把子”采用了容弹量为30发枪弹的弧形弹匣,较ZB-26的20发弹匣在容弹量上略胜一筹,同时弧形弹匣能够很好地适应枪弹的锥度,因此供弹可靠xìng较之ZB-26毫不逊sè,而较之“歪把子”则有了大幅度提高。弹匣供弹方式取代弹夹供弹方式,带来的最为明显的好处有3个方面:一是去掉了体积硕大、结构复杂的装弹机,使全枪质量减轻了1.1kg;二是为全枪整体结构布局的优化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改进由于装弹机导致的结构布局不合理成为可能;三是使机枪的整体战斗使用功效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机枪的战场生存能力明显增强。例如,更换弹匣的方法简单,易训易掌握,且速度要比往“歪把子”装弹机中装弹快好几倍,人员暴露的时间缩短,火力停顿的时间间隔也相对缩短。又如,装弹机如果打坏或出现故障,机枪就可能连步枪都不如,而若一个弹匣打坏了,换上另一个弹匣则又恢复了战斗力。

“拐把子”在采用弹匣供弹方式的同时,主要是通过“吸收”、“保留”、“增加”这三个方面,从整体设计上对全枪的结构布局作了考虑。所谓“吸收”,就是在合理保留“歪把子”特点,特别是那些所谓带有rì本军队传统特点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收与融合ZB-26上优秀的东西。所谓“保留”,就是在去除“歪把子”上那些经实践证明的“糟粕”的基础上,保留“必须保留”的东西,包括:基于节约目的而保留工厂加工生产环节上那些能够继续利用的工装和工艺手段;基于实战检验而保留那些认为可靠的结构;基于固有的传统观念和意识形态,而保留那些战术技术上已经落后甚至陈腐,但却适应rì本军制文化的东西。所谓“增加”,则是在“吸收”和“保留”的基础上,依据作战需要增加一些结构部件,以扩充机枪的作战功能。不过,在rì本军界特别是陆军中,由于传统战术思想的惯xìng,其“增加”的那些结构和功能,未必就是新的且切实有效的东西。

“拐把子”有选择地吸收ZB-26的地方,除了采用弹匣供弹、将枪管散热片外径从“歪把子”的45mm减小到了30mm,以及增加小握把,改进枪托组件外,还采用了ZB-26的瞄具结构及布局。因为采取弹匣上置供弹的方案,弹匣固定在机匣的正上方,故瞄具与ZB-26一样设置在了枪身的左侧,使“拐把子”据枪瞄准的人机工程,较“歪把子”右置瞄具的人机工程大大优化。同时,采用了类似ZB-

26的“蜗形”表尺,其shè距分划为2~16,表示200~1

600m。不过“拐把子”的照门,没有采用ZB-26的缺口式,而是采用了觇孔式照门,这大概是认为当时英、法、意等国习惯采用的觇孔式照门,要比德国、捷克乃至俄罗斯等国习惯采用的缺口式照门更好的缘故。rì本后期生产的“三八式”步枪和后来生产的“九九式”步枪等,均是采用觇孔式照门。“拐把子”的准星,采用了ZB-26可以左右调整的结构。此外,“拐把子”采用了提把结构。不过这个提把有两个特点,其一,提把是向前拐的,而ZB-26的提把是向后拐的。两者在提枪的人机工程上区别较大,首先,前者提枪行进特别是向上坡行进时,必须时刻握住提把,手臂容易疲劳,加上枪的质心通常都是略偏于提把之后,提枪时枪总是处于前高后低的倾斜状态,稍有松懈则可能掉枪;后者提枪行进时,则不必时刻握住提把,有时放松一下手掌也无妨,因为此时提把可以挂在手掌上,既可使手臂疲劳得到缓解,又不至使枪月兑手。第二,“拐把子”的提把是用“燕尾槽”固定安装在枪管的后部上方,不能向两边偏倒,只有提枪的功能,而ZB-26

的提把除了提枪以外,还可以将提把偏转到枪的左侧,并使握手柄前端部斜面卡入机匣左面的凹槽内固定,从而构成一个端枪shè击的前手柄,此时shè手的左手就可以避免被灼热的枪管灼伤。“拐把子”提把的设计,就没有很好地“吸收”

ZB-26的优点。“拐把子”的发shè机构没有“吸收”ZB-26的可以打单发的发shè机构,这一点的确令人出乎意料,因为rì军历来是十分吝啬枪弹的。不过此点不必多作评论,读者读完此文,当有所悟。关于“拐把子”的“保留”,总的评价是:除了去掉了“歪把子”的装弹机以外,“拐把子”保留了“歪把子”的基本外观特征以及机构复杂的特点。如果说

“拐把子”的这种“保留”是为了统一制式,赋予武器明显的rì军特征,抑或说是由于“歪把子”情结深厚,倒是可以理解,那么视结构异常简捷,可靠xìng非常之高的ZB-26这一优秀蓝本而不见,抱着相当复杂的机构不放,例如结构相当复杂、相当细碎的气体调节器零件,还有那从“歪把子”沿袭过来的长脚杆两脚架,火线高仍有350mm左右,只不过“拐把子”两脚架的驻脚板,改成了ZB-26两脚架的驻脚板模样,脚头增加了弹簧卡笋,展开架枪时,不再像“歪把子”那样“叮铃当啷”了。

“拐把子”=“歪把子”+“捷克式”

也就是说,“拐把子”实际上是“歪把子”和捷克ZB-26式轻机枪结合产生的“混血儿”。下面,我们就来给这个“混血儿”作一个全面的“体检”。

在体形特征上,“拐把子”一改“歪把子”粗蛮蠢笨的形象,瘦了身,减了肥,有了一些捷克ZB-26式轻机枪窈窕秀美的体形特征。其中最为明显的变化就是对枪管上的散热片外径作了大幅度削减,与“歪把子”相比较,细了很多,当然也轻了很多。在满洲事变(9?18事变)中投入使用的十一年式轻机枪,由于难以防尘、防寒以及在结构上的不合理之处太多,被称为非常难用的轻机枪,为此后继的轻机枪开发在昭和七年开始了。

十一年式轻机枪问题最多的地方在于其未采用最新的装弹设置,即参考当时最优秀的也是评价很高的捷克制ZB26轻机枪的箱型弹仓供弹方式经过多次反复的试验以后,最终试验型在昭和十二年完成,经过大约一年的事务处理以后于昭和十三年以九六式轻机枪的名称被制式采用。

参考优秀的捷克制轻机枪而制作的九六式轻机枪同样也是一款优秀的轻机枪,通过枪管内部镀铬而延长了枪管命数(即枪管的寿命。通常用子弹发shè数量来表示),同时也加入了rì本独自的设计——作为其他各国其他各国轻机枪没有的特征,该枪有枪刺的安装装置。这是作为“步兵战斗的jīng髓是突击”这种代表rì本陆军的jīng神的表现,但是比步枪重几倍的轻机枪安装了枪刺在突击的时候,不仅使得机枪手非常费劲,而且似乎也没有什么作用。

同时也因为枪管部分虽然有安装散热器但是并未能起到保护作用,因而在shè击之后因为枪管发热而不能直接用手握持。为此十一年式轻机枪设计了用石棉和牛皮革制作的被称为握皮的握持用具,安装在九六式轻机枪的被称为捉把(即枪托)的握把部分和扳机的上部的地方。(突击的时候左手握住捉把,负皮(即肩挂带)自然垂下,右手握住枪管,抱在腰上即可。当然在突击中为了能够shè击自然是右手握住握把)。

谈一点闲话,在大陆战线上和中**队对峙的时候,中**队使用的轻机枪是捷克制斯柯达(音译)公司生产的(rì本陆军称之为捷克轻机枪,缴获以后直接命名为捷式7.9mm轻机枪作为标准制式兵器投入使用),而九六式轻机枪正好又是作为轻机枪鼻祖的ZB26轻机枪的直系子孙,所以在大陆战线上这种ZB26轻机枪的“子孙同堂相争”的情况很常见。

详细数据说明(九六式轻机枪)

全长104.8cm枪管长约55cm

装弹数30发(箱型弹仓)重量约9,000g

使用弹6.5毫米口径三八式歩兵枪实包弹头重量约9g

作动方式手动活塞气压动力

初速735m/sec最大shè程3,500m

派生型等九六式轻机枪:太平洋战争中的主力轻机枪。shè击速度550发/分。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红警战争游戏最新章节 | 红警战争游戏全文阅读 | 红警战争游戏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