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警战争游戏 德式E75重型坦克

作者 : 再生逍遥无忧客

()E-75为二战德国E系列坦克之一,重75~80吨,其车体大小,装甲配置都与E-50基本相同,不过E-75由于较重,其车体每侧有8个负重轮,而E-50只有6个。E-75真正与E-50有较大不同的是其炮塔

火炮配置及更为强力的发动机上。简介

在一些西方资料中,E-75有时也被称为虎3(注意,在E-100系列中有一种E-100Ausf

B型,它重90吨,采用了一种与虎王类似的炮塔,有些西方人称它为E-90,也称它为虎3。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其实E系列战车中并没有E-90这个编号

,而虎3这个称号是错误的E系列是单独的一个系列)。基本信息

E-75重75~80吨,其车体大小,装甲配置都与E-50基本相同(不过E-75由于较重,其车体每侧有8个负重轮,而E-50只有6个)。E-75真正与E-50有较大不同的是其炮塔

火炮配置及更为强力的发动机上。其实E-75正式量产型采用的并不是E-50那样的小炮塔,而是与虎王后期型相类似的大型带尾舱炮塔(这种虎王后期型大家应该没见过,它原预计于1945年夏生产,不过由于德国的战败而没有投产。西方资料中把这种虎王称为虎王坦克1945年7月生产型。其实它也就是国内资料《兵器》中提到的那种经过了20多项技术改进的新型虎王,其炮塔和发动机舱细节与标准型虎王有所不同,它是E-75正式入役前的过渡产品)。

其实E-75采用这种炮塔是有其原因的,大家看看它那长长的火炮,是不是很奇特,这是德国人为E-75装配的88毫米L100火炮,其身管倍径高达100!!这种超级火炮的威力远远超过了虎王坦克上著名的88毫米L71,但它的后座力也非常巨大,为了给这种超级火炮留下足够的空间以及出于炮塔配平的需要(苏联重型坦克的龟壳状炮塔是前重后轻,这样当它们处于斜坡上时,将由于重力的影响使火炮自然滑向低处,结果将无法攻击侧面的目标,E-75则没有这种麻烦)。E-75采用了这种大型带尾舱炮塔。具体战斗xìng能

火力

E-75可以采用3种火炮,88毫米L100105毫米L68

128毫米L55。其中前两种火炮也是虎王升级计划中的换代火炮,其理论上威力不仅远超旧式虎王的88毫米L71,也大大强过了老鼠上的128毫米L55和E-100上的150毫米L38。其强大的火力足以有效制服战争末期出现的盟军各种新式坦克,实际上也已经远远超出了可能的需要。

然而,正如战后压根不再有国家发展如此大倍径火炮一样,该火炮的实际效能非常值得怀疑,过长的身管将不可避免的导致身管弯曲,严重影响shè击jīng度,现代的应对方法是身管热护套和计算机火控的补偿,而当时显然做不到,结果必然和88L71一样,通过层套来加强强度。

另一方面,既没有足够有sè金属原料来生产高质量高膛压炮钢,炮膛生产技术又不够先进的问题也同样不得不依靠加厚膛壁来解决。为了吸收火药力才不得不不断地加大倍径。

综合的结果就是火炮超重,以至于口径不过是88毫米的火炮将可能比150mm火炮还要重和巨大。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结果就是付出了巨大的成本换得了少量的收益。与德国相比,英美仅仅通过改进弹药结构和进一步加大膛压就直接达到了同样的水平,可以说资源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始终限制着德国火炮。考虑到德国后期在原材料和工业生产能力上的捉襟见肘,还去强行发展这种极端的火炮可以说非常的不明智。

另外,后期型E-75坦克上的弹药将准备换用可燃/半可燃式药筒,当然由于技术尚不成熟无疾而终,和坦克一样纯粹的纸面幻想。(这是今天主战坦克的标准配备,其实,它们也是二战中的德国最先发明的)

装甲

E-75车体的各种装甲厚度与虎王相同,其侧装甲与虎王完全相同。也是80毫米/75度。但明显强化了车体正面装甲。E-75车体前装甲虽与虎王一样也是150毫米,但它将装甲倾角由虎王的40度压低到30度,同时取消了虎王车体正面的机枪shè击口(坦克装甲设计最忌的就是在前装甲上开洞,E-75这么做提高了前装甲的强度)。经过这两项改进后的E-75正面车体防御力不仅超过了虎王,其实也超过了比它更重的E-100(E-100的车体正面装甲为150毫米/45度)。

E-75的炮塔前甲初期为180毫米,与虎王一样,但德国人为它留下了提升空间,E-75的车体由于取消了传动轴,加上行走部分进行了简化(每边都比虎王少了一个负重轮),减轻了1吨多的重量,所以其车体重量与虎王相当或略轻。但的E-75整车重量却比虎王重了10%(编辑者按:压低前装甲实际上是增加了大量垂直方向的厚度,其用料必然大幅度增加,所以E-75车体也不会比虎王轻)。除了换装大威力火炮有一定增重外,E-75的炮塔前甲其实可以强化到250毫米(与猎虎一样),而且后期型的E-75将可以换装特种装甲(其实这也就是今天坦克所用的复合装甲的前身,德国人早在二战期间就展开了这种先进装甲的研制,并颇有所获)

应该说,强化后的E-75正面炮塔防御力不仅超过了虎王,同样也超过了比它更重的E-100(E-100的炮塔正面装甲为215毫米,因为是弧形,所以实际厚度为240毫米。)

机动力

E-75由于车体增重,其发动机采用的是先进的1200马力涡轮增压发动机HL234+型,不过由于德国涡轮增压技术能力有限,又不能解决燃油直接喷shè的可靠实用,该发动机同样无疾而终,而即使仅800马力的HL234也一样故障重重不堪使用。但无论如何,纸面上强大的动力理论上足以使庞大的E-75以50千米/小时的车速在道路上奔驰,不过考虑到德国始终无力解决大马力传动系统的实用xìng和可靠xìng,E-75的机动xìng和别的德国重型坦克一样纸面上很美。

E-75并不是虎王的简单加强型,它吸收了二战末期德国在坦克开发上苦心研究所得的大量高新技术。从纸面上来说,是一种综合xìng能相当平衡优秀的重型坦克。

然而幻想中就是幻想,残酷的现实证明它和E-50一道,以及德国大部分装甲车辆一样,都是坦克发展cháo流中的畸形儿,还没出生就被淘汰。技术创新

E-75基本型虎王(括号内为虎王)

火炮:

88毫米L100/105毫米L68(88毫米L71)

弹药:可燃/半可燃式药筒弹药

(普通钢制弹壳弹药)

装甲:特种装甲(后期)

(普通钢装甲)

火炮测距仪:有(无)

火炮稳定器:有(无)

夜战设备:“食雀鹰”FG1250型(无)

发动机:1200马力涡轮增压发动机(700马力)

从二战中期开始,德军战车为了追求全面的战斗xìng能而使车重结结攀升。超重的车体给德军带来了数不尽的麻烦。不过事情总是两面的,这些数不尽的麻烦也使德军对重型车辆技术下了一番苦心加以研究,只要肯付出,那就总是会有回报的。到了E系列问世,德国终于完全突破了困挠其重型坦克发展的两个技术瓶颈——高功率坦克发动机和可靠的传动系统。对比战后苏联那些传动系和动力系毛病不断的IS-3

IS-4IS-7,应该说德国人的苦心还是值得的。虽说长得很像虎王,但E-75实际上却是全新的一款战车,同时它也拥有E系列战车中最强的战斗xìng能。

实际上无论是1200马力的燃油喷shè涡轮增压发动机,还是88毫米100倍身管超长倍径火炮,都只存在于德国技术人员的计划之中,以当时的工业能力不可能造出能用于战场的实际武器,在战争结束30年后的70年代末才出现类似的实物。加上战争后期德国坦克重型化走火入魔,重达75吨以上的E-75也是其中的狂想典范之一,比战后任何投入使用的坦克都要重得多,而当时无论是德国还是其他任何工业强国都无法有效解决传动问题等因坦克过重而导致的众多可靠xìng缺陷,这也是战后重型坦克逐步被由中型坦克发展而来的主战坦克淘汰的根本原因,甚至是现代坦克也难以做到大吨位的同时兼顾机动xìng与战场适应xìng。因此无论其纸面xìng能看上去有多美,E-75和纳粹其他众多幻想中的决战武器一样,终究是不可能实现的狂想罢了,即便是造出实际样车,也绝不可能达到计划中的xìng能,并且必然会继承德国坦克可靠xìng差的致命缺陷,如大而无用反而成为部队与后勤的累赘的虎王坦克一样,更大更重的E-75在战场上显然更难以发挥理想中的作用。

E-75xìng能数据

火炮:88毫米L100/105毫米L68(88毫米L71)

弹药:可燃/半可燃式药筒弹药(普通钢制弹壳弹药)

装甲:特种装甲(后期)(普通钢装甲)

火炮测距仪:有(无)

火炮稳定器:有(无)

夜战设备:“食雀鹰”FG1250型(无)

发动机:1200马力涡轮增压发动机(700马力)

战斗全重(吨):75~90吨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红警战争游戏最新章节 | 红警战争游戏全文阅读 | 红警战争游戏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