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鼎 五味陈杂

作者 : 夸父追日

()玩文字时经常用到“五味陈杂”,但毕竟带点辛弃疾所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意味在里面,可时至今rì下午4时许,我才切身体会到这种滋味。

道可道,非常道,不足为外人道也。此刻想起王禹偁词作《点绛唇》里的“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颇有点感触。初时遭遇挫折后面临挣扎彷徨往往伴有大声的呐喊,浩荡着愤懑不平之气。然而,人生就是不断战胜挫折而进步的过程,挫折多了,心境也就上去了。或许是豁达了,或许是哀莫大于心死。yù唱无词,yù哭无泪,yù申无言。在我看来,王禹偁与辛弃疾毕竟不是苏轼,或者,苏轼也不是我们眼中的苏轼。

我是一个寂寞的人,我的眼睛看任何东西都带点淡淡的无名的忧伤,我经常问自己为什么这样的忧伤是没有名头的?可我找不到答案。因为寂寞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骨子里,烙在我的灵魂上,就像我需要呼吸一样简单。寂寞已经是我的本能了,如此而已。起初寂寞的人月兑身于熙熙攘攘的社会,只对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感到兴趣,并为此大做文章。寂寞了很多年的人则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态度,他们漠视除自己以外的一切事物,甚至包括自己。天空是蓝的,落叶是黄的,我痴痴地欣赏它,思考在这种模式下已经没有了意义。如果可以,不要追求寂寞,真正寂寞的人是大不幸的,因为他们往往会用一生来承载其寂寞。当然,寂寞的人也是大幸的,他们都有一颗天赋的敏感的心,这让他们更容易体悟天道自然。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甚至没有公平可言。舍得,舍得,舍后再得,得失之间的平衡如何掌握?寂寞尚且如此,我不知道“哀”又能如何,又该如何?都是堪破世情,苏轼可以“一蓑烟雨任平生”“何妨吟啸且徐行”,但王禹偁和辛弃疾则道出“如今尽识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苏轼或者名气大点,但在我眼里王禹偁却并不输他。诚然,王禹偁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没有苏轼的多,也没有苏轼那样千古流传的典藏大作,因为他属于那种默默地用生命炼句字的人,这样的句子至简至朴,却深厚到积淀了他们一生的全部感情。当然,王禹偁只是一个代表,我们从他的影子里看到了千千万万这样的无名英雄,他们都是伟大的。甚至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苏轼之流的还要伟大,这种意义叫做坚持。

有时世界就是这样可笑。信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几乎是以自己的生命注册了籍籍无名的商标,是他们的错吗?事实是,百年之后这些人却以其清高或者其他品行获得了无上荣耀,当然这于死者何加焉?这是一个复杂的没有结论的诡辩题,也是时代对我们开的玩笑,渺小的我是无法改变什么的。

我要A签了,以3万多字的成绩。这传说中的内签,万分之一的几率毫无预兆地落在了我的头上。我需要感谢命运女神的垂青?至少我曾今这样的认为。但最后,我心中终于涌起一阵浓浓的失落,然后,害怕。

本书的成绩是惨淡的,到目前是1500左右的点击,61的推荐,12的收藏。在写书的过程中,我一度很失落,虽然这种失落对一个自诩寂寞的人来说应该是子虚乌有的。让我坚持到现在的,我归功于心态。不带功利心,纯粹做为自己的兴趣与爱好来做。我是个普通的大学生,基本每天都有8—10个课时,时间很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不可能rì更多少多少字,这是不现实的,起码以兴趣的角度来说这是不现实的。能完整地写出一个章节,一个小故事,这固然好。实在抽不出时间,我也不强求,利用晚睡前的1-2个小时斟酌着写五六百字权当随笔,信手发表出去,然后再从网吧一路狂奔回寝室。坐在电脑前,我心里只有一个想法:还有12个人在看我的书,我需要让他们知道我没有死。

我是一个幸运儿?也许吧……但我真心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幸运儿,然后凭借这样的殊荣能让他们完成自己心中的梦想。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完全由自己编织的的梦,这些梦无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唯美的。唯一的区别在于每个人写梦的能力(或者叫手法更贴切点)有所不同罢了。有的人编故事的能力很出众,所以成功了,但更多的人遭遇到了冷风过境。我以前是这样的遭遇,现在也是,或者将来还是。我是从这样的群体里走出来的人,我清楚地知道这种心情。大多数失望不在于没有得到编辑部的赏识,而在于遭受到读者的冷落,心中的世界观没有获得承认与尊重。于是只能在心里一遍遍的浅唱:“呜呼!微斯人,吾谁与归?”新人,得到的关注真的太少了。读者有权选择自己生活的方式,这个我们无权怪罪于他们。新人自然也有其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于是许多新人利用这个权利遗憾地选择了终结自己的梦想……

有了20几年的生活经验,也马马虎虎地经历了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我终于发现无声的泪比有声的泪更感人肺腑,因为他们直接流在我们的心里,轻易地与我们的灵魂达成了共鸣,让我们为之颤栗与呼喊。然后,再由“无声胜有声”可大慨推知,默默无名的英雄有时更应该得到我们的爱戴,最起码他们比某些人少了沽名钓誉这个罪名。

……

默然良久,不知所言。

……

向所有基层的人们致敬!向同在起、点这个工作平台奋斗的老手,尤其是新手致敬!

夸父追rì親筆

2009年3月19rì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宋鼎最新章节 | 宋鼎全文阅读 | 宋鼎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