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蚩尤 蚩尤冢

作者 : 水煮豌豆

()蚩尤冢

~~

~~

《皇览·墓冢记》:“蚩尤冢在东郡寿张县阚城中,冢高七丈,常以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曰:‘蚩尤旗’”。“十月一”祭祀活动在当地仍风靡,称“鬼节”或“送寒衣节”。黄河下游平原四季分明,到了冬天,生人害冷,于是有了“送寒衣”祭祀先祖的礼仪。今天参加祭祀的未必是蚩尤后裔,但体现的是民族大融合的相互包容和文化认同。“十月一”鬼节祭祀乃蚩尤时代人神沟通的“巫鬼教”的遗风。今据《汉地理志》,其墓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现今山东坟上县南旺镇),冢高五丈。秦汉之际,居民由常以十月祭之,必有赤气出如绛,民名之蚩尤旗。蚩尤战败于轩辕后,逃淮岱冀兖之地。史料所载的城于涿鹿宅于淮岱,迁徙往来,号令天下(岱,古指泰山;兖,古指兖州,即今兖州市),说明蚩尤被炎黄打败后的势力范围和生存空间已缩小到泰山、兖州、汶上、东平、巨野一带。《史记》二十八卷载“三rì兵祖,祠蚩尤,蚩尤在东平陆阚乡齐之西境地”(东平陆即今山东汶上县,阚乡,今汶上南旺镇)。

有关专家根据资料记载,对蚩尤冢进行了全面论证和考古勘探,证实汶上乃是历史上蚩尤部落的主要栖息地,是东夷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据《中国帝王辞典》记载:当时,黄河中上游有黄帝部落、炎帝部落,下游有东夷族、九黎族,他们之间常为了争夺财务和生存空间而发生战争,九黎族首领蚩尤英勇善战,战败了炎帝族,炎帝族求救于黄帝,炎黄二族联合起来,与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有史料载“战于黄河下游泗,济蜀流充斥的平陆之野”(泗,即泗河;济,即济水;平陆,即现今山东汶上县)。蚩尤被杀,被分埋葬于汶上、巨野等地(蚩尤四冢之说),其首级葬于阚里(现即汶上县南旺镇)。

蚩尤冢位于汶上县南旺镇,黄览曰:“蚩尤冢在东郡寿张县阚城中,冢高七尺,常以十月祀有赤气出,如绛,民名为蚩尤旗”。郡国志曰:“东平陆有阙亭,按东平陆在汶上阚城亭鲁诸公墓焉,即此地矣”。《中国帝王大辞典》、《辞源》、《水经注》、《兖州府志卷二十三卷》、《坟上县志》、《阚城诸公墓之图》等对此均有记载。

千百年来,前来凭吊祖先的海内外游人络绎不绝。

旧时,寿张县(包括今台前县)境内有两处蚩尤冢。一处位于今濮阳市台前县城关镇,后三里村东南约300米处,本地人称蚩尤坟,修筑年代不详。30年代初,土冢高1.5米,占地3亩余,其上茵柳、野草丛生。1933年黄河决口,蚩尤冢淤没,遽垦为耕地。

记载

据《皇览》记载另一处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今山东省汶上县南旺湖内)。

相传,远古时代九黎族骨领蚩尤居住在冀鲁交界处,后来黄帝及其部族从中国西北部游牧至此,与蚩尤郭族发生冲突,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在涿鹿(今河北省境内)爆发。黄帝擒杀蚩尤后分尸而葬,身葬冀中,肩髀葬于里野重聚。骨葬寿张县阚乡,部分尸骨亥葬于台前境内。

相传,古时人们常于十月祭祀蚩尤,其冢有赤气出,直连云霄,像悬挂一面大旌旗,人称“蚩尤旗”。台前有蚩尤冢、蚩尤祠,蚩尤被后世尊为“兵主”。

考证

据《姬氏志》等史载:鲁庄公在世时曾来南旺观光避暑、考察风情,会宋公于阚城,观其地貌,山绕祥云,水笼瑞气,乃星占筮人,喜而南拜,其死后葬于此地。后世尊其遗愿,庄公以后的桓松、僖公、文公、闵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等九公均以周天子礼葬于阚城凤凰山下。现九公墓尚存,由此可推九公墓和蚩尤冢同在阚城,现九公墓在汶上县南旺镇境内,同理蚩尤冢也应在汶上县南旺镇境内。阚城的记载还有很多,这里祭祀蚩尤的活动史载不绝。《郡国志》载“东平陆有阚亭”;《水经注》记“阚亭在县西南南旺湖中,有高阜六七”;《史记·封禅书》记始皇封禅泰山祭祀蚩尤:“齐八祀,三曰兵主,祠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正义》:“蚩尤冢在东平陆监乡,监即阚云”;《汉地理志》:蚩尤墓在东平陆寿张县阚城。《东国岁时记》还记载了端午节(天中节)祭蚩尤除疫的情况:以朱砂在黄纸上书写“赤符”(端午的符咒):“五月五rì,天中之节,上得天禄,下得地福。蚩尤之神,铜头铁额、赤口赤舌,四百四病,一时消灭。急急如律令……”

因有蚩尤作城垣而使人联想到,九黎部落在当时是高度文明的农耕部落联盟。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可知,九黎部落定居于黄河下游的汶、济之间,他们掌握了高超的农耕技艺,是最早的农耕氏族。1990年在汶上县贾柏村发现的北辛文化墓葬群和半地穴房址说明,六千年前生活在此的古人类已由游牧走向定居,而定居的基础是农耕文明。《龙鱼河图》所谓蚩尤部落“食沙石子”不过是后来代代误传,又恰恰反证了蚩尤部落已经jīng于粟米的种植——今天鲁西南一带广种粟米。《淮南子》:“神农之播百谷也,因苗以为教”也证明了这一点。大汶口文化遗址发现有大量窖藏粟米,而这一带也是蚩尤部落活动的地域,且年代亦相吻合。粟米最像“沙石子”,蚩尤部落除了食“沙石子”,亦食五谷、禽兽和海中鱼,亦播百谷。《国语·楚语》:“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烝享无度,民神同位。民渎齐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虽有贬义,却也可见当时蚩尤部落食而有余,祭祀时用竹筐装盛祭品。今天苗族椎牛祭神祭品甚多与此相仿,因为蚩尤首创农业耕作,牛是主要生产资料,也是民族的图腾,他们用最珍贵的祭祀品祭天地和先祖,自然是有其根基的。

争议

现有几处均说蚩尤墓在其境内,又均引注《皇览·冢记》,称:“蚩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城中,却又无法证实阚城在其境内。所幸的是“阚城”这一地名仍然保留着,文献资料尚多,明清两代河湖图也都标识出了蚩尤冢的大体位置。九公墓之数个墓冢封土高十余米,现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都为将来寻找古阚城和蚩尤冢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地理信息。

事实

事实无需争辩,找到阚城就能找到蚩尤冢,找到九公墓就能找到阚城,现九公墓无人争辩因为这个有实物可查,鲁九公墓找到了,蚩尤冢也就找到了。鲁九公墓在汶上县南旺镇境内,蚩尤冢也在汶上县南旺镇境内。

《皇览·墓冢记》:“蚩尤冢在东郡寿张县阚城中,冢高七丈,常以十月祀之,有赤气出,如匹绛帛,民曰:‘蚩尤旗’”。

《姬氏志》等史载:鲁庄公在世时曾来南旺观光避暑、考察风情,会宋公于阚城,观其地貌,山绕祥云,水笼瑞气,乃星占筮人,喜而南拜,其死后葬于此地。后世尊其遗愿,庄公以后的桓松、僖公、文公、闵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等九公均以周天子礼葬于阚城凤凰山下。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我为蚩尤最新章节 | 我为蚩尤全文阅读 | 我为蚩尤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