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齐天下 第一百三十五章 将军与画戟

作者 : 蜀中布衣

()休憩了一会儿,吴玄站起身子正yù原路出洞,余光不经意间竟瞄到青石高台上有一物闪闪发亮,心中惊奇之下,他翻身上了平台,便看见一柄闪烁着青森森光华的画戟正斜插在平台缝隙内,孤傲而又显赫。

轻轻地“咦”了一声,他快步上前抽出长戟,但觉入手沉稳,凉若寒冰,借着朦胧的光芒细细一看,不禁赞叹出声。

画戟长约丈许,玄铁戟杆,亮银戟头,一只雕刻得栩栩如生的黄龙沿着戟柄盘旋而上直至戟头下系着的红缨,两尺直刃铭刻着一层层波纹般的纹饰,与横着的两支弯月似地戟牙呈“十”形状排列,一看便知是十分难得的神兵利器。

“怪不得这条白蟒盘踞于此,原来竟是为了守护这把神兵!”吴玄心头暗暗一句,抬眼一望却见一副裹在青铜甲胄中的人骨骷髅靠着山壁依坐,除了一顶无缨帅盔掉落在了地上,甲胄骷髅以手支膝,挺身跪坐,其宁静安详又威风凛凛的姿态仿若正在幕府大帐中行令的将军。

吴玄惊异地打量良久,好半响才回过神来对着甲胄骷髅深深一躬:“晚辈冒然闯入,惊扰阁下遗骸,敬请见谅也!”

清脆响亮的话音在岩洞中久久回荡,甲胄骷髅依旧冷冰冰地跪坐着,空洞的眼眶无声地注视着来人,仿佛告诉着其经历的悠久岁月。

吴玄默默思忖,猜想甲胄骷髅可能是一不知何年何代的将军,不知因何理由竟来到这岩洞,不幸气绝在这里,这杆画戟必定也是他的遗物。

心念及此,他抱拳朗声道:“将军前辈,晚辈名为吴玄,虽然你的故事在下无从知晓,然则在下相信你一定是一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人生如梦,白云苍狗,世间之事多有奇妙,不管你为何长眠于此,在下今后路过此处一定前来祭奠,今rì就此告辞!”说罢深深三躬,将画戟依靠在甲胄骷髅身旁,转身大步而去。

没走几步,突闻身后哐啷一声大响,原本依放得好好的画戟竟倒在了地上,一股嗡嗡的金铁响动犹如两军阵前的萧萧马鸣。

吴玄回身拾起画戟,不禁笑道:“听说神兵皆有自身灵xìng,难道你这画戟是耐不住孤单寂寞想要跟我一同离去?”

说完略一打量,他不由对这杆画戟心生了几分喜爱,又对甲胄骷髅躬身道:“前辈之兵刃,在下冒昧取来一用,相信前辈也希望这杆画戟在我手中增添战功,再续前辈沙场传奇。”

话音落点,提起画戟头也不回地去了。

顺着溶洞水道进入深潭,吴玄一个翻腾出了水面,却见东方天际已显出了朦胧的鱼肚之sè,一身布衣的李崖正围着潭水焦急转悠,听到水面动静,不禁急不可耐地高声道:“吴兄,竟如此之久,一个多时辰也!”

吴玄提着长长的画戟走上了岸边,刚要开口,李崖双目已是一亮,惊愕地问道:“吔,哪里来的画戟?潭中捡到的么?”

“真乃一场奇遇也!”吴玄摇头一笑,却看见一片火把沿着山道向白龙潭飞快飘来,片刻之后人声鼎沸,喧嚣吵闹,竟是白龙沟的百余村民。

“玄兄,你们没事吧?”随着一声高呼,景云与秦仲已从人群中大步走出,急切地抓住他的手,满脸关心之sè。

吴玄哈哈笑道:“差点有事,然则又化险为夷了。”

“后生,你竟下了白龙潭。”老村长点着一根竹杖走了出来,见吴玄着湿漉漉的上身,老脸不由为之一变。

吴玄点点头,正sè拱手道:“村长,在下如此冒昧,是想弄清楚潭中究竟藏匿着何等怪物,仔细探寻之下,发现原来诸位口中的白龙竟是一条白sè的巨蟒。”

“甚?蟒蛇?公子可有看错?”老村长不能置信地张大了嘴巴,转头又望望同样不知所措的村民,尽皆目瞪口呆。

吴玄点头道:“那只白蟒隐蔽于通向潭水的一处溶洞内,时才在下闯入溶洞,已将它斩杀,若村长不信,可派善水的青壮前去洞内一观,证明在下所言非虚也!”

老村长竹杖一点,高声吩咐道:“黑子,木娃,你二人下水看看。”

两声允诺,人群中走出了两个黝黑干瘦的青年男子,月兑掉衣衫便跃入了水中,大越过了顿饭时间,两人回到岸上高声禀告道:“村长,这位公子说得不错,溶洞内真有一条死去的大白蟒。”

骤然之间,老村长手中竹杖一松,身子摇晃了几下,踉跄几步像是要跌倒。

吴玄眼疾手快地扶住了他,关切道:“村长,你没事吧。”

闻言,老村长抖动着白花花的胡须一阵哈哈大笑,猛然抓住吴玄的衣袖跪倒在地:“老朽多谢公子为我村除此大害,还白龙沟一片宁静也!”说着说着,两行老泪已是忍不住流了下来。

吴玄急忙扶起老人,摇着手道:“村长何须言谢,不过溶洞中还有一位不知名的将军遗骸,请村长代为守护,不要让无干人士进洞惊扰将军长眠。”

老村长眼含热泪连连点头:“公子放心,老朽一定知会村民们看护好白龙潭。”

吴玄含笑点头,目光扫过了火把下喜极而泣的村民们,不由自主地一声长长感叹。

回到村子用过早食,吴玄四人便在漫天霞光中走马出村了,沿着蜿蜒盘旋的山道悠悠前行,五天之后终于进入了幽州境内。

幽州为大齐东北边地,共设有九郡一百零七县,州治在广阳郡蓟县。幽州山水苍莽,冰雪苦寒,北面与东面分别与匈奴、高句丽两国接壤,境内还聚集着乌桓、鲜卑等东胡部落,未到十月,已经是北风凛例、寒透衣甲了。

虽是到幽州寻找父母,然对吴玄来说,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地,因为他根本不知从何找起。四人简单商议后,便决定先陪景云返回蓟县老家,然后再作打算。

又行得数rì度过易水,蓟县城头高耸的箭楼已是遥遥在望了。

适当秋冬交接,雄伟的燕山横亘在蔚蓝的天际之间,山麓下的蓟县城竟显得如此之小,田野里除了村庄树木,光秃秃一望无际,视线极为开阔,有种清净纯美的辽阔感。

景云出身商贾世家,老父是蓟县制作竹简的小商人,家业虽不大,然靠着勤劳的双手,也算是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老父病故后,景云的大哥接手了家业,大哥老实木讷,大嫂泼辣吝啬,售卖的竹简不仅做工差了许多,而且价钱也提高不少,原本畅销的景氏竹简竟慢慢无人问津,家境也是一年不如一年。

在景云六岁那年,因机缘巧合,大哥将他送到隐居在王屋山的一位奇人处修学,倏忽十年悠悠而过,景云也从一个懵懂的孩童长成八尺男儿,今次便是他第一次返回阔别已久的家园。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大齐天下最新章节 | 大齐天下全文阅读 | 大齐天下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