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片黄褐色的土地上 1.邂逅

作者 : 清平乐

第1节邂逅

高原的春天总是姗姗迟到的。

从苏皖家乡动身的时侯,那里已是满目翠绿到处一派生机盎然,此时的高原古城依然是寒风凛冽,刹骨的风吹拂着每一个急行的人,只有刘春满拖着疲惫不堪的步子,像只孤雁行走在湟水河畔漫无目的的一步步向前挪着,他又一次失望地回到高耸在湟水河桥头的汽车站候车大厅里,找了个避静的地方坐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着呆,呆呆地望着一旁三三两两有说有笑的候车的人们,一丝失落的伤感悄然袭上心头,孤独和寂寞像潮水一样向他涌来。河对岸高大的火车站大楼上火红的站标在夜幕下更显醒目,声声气笛的长鸣更使他对家乡对亲人的眷恋和思念,不由地眼眶里开始潮润糢糊了,他极力控制着自己的情感不让表露出来,不知不觉中困意袭来竟打起盹来了。

刘春满生在苏、鲁、豫交界的苏北农村,那里满目的沙碱地收成连年不好,又加年迈的母亲久病求医,更使家中日子过的艰难。年前他那三十六七的兄长在邻里乡亲的帮助下,好不容易凑齐彩礼才从外省娶过门一个已有一个孩子的年轻寡妇。为了大儿的婚事父亲到二十多里外大沙河沿的亲戚家借钱,回来时为抄近道过河不小心跌到河里,在寒冬的河水中一击回到家便病到了,病情曰渐加重,在儿子娶完亲的第七天便谢世了。真可谓“屋破更遭连夜雨,漏船又遇打头风”。面对贫团艰难的家境,刘春满只能仰头长叹恨已无力。

春节期间,本村一个去西北已几年的青年金安,身穿崭崭新西装脚登乌亮皮鞋,腕带錚光瓦亮手表,跨着崭新乌亮的自行车,手提煤砖一样放着港台嗲声嗲气的歌曲的录音机,东村转西村出,上村进下村走忙着相亲,看出这家闺女去望那家女儿,那个风光劲惹得前村后邻的年轻眼红不已。刘春满向金安几经打探后,拿着金安写的纸条,揣着朝哥嫂借的几十元钱,经过几天的巅彼终于来到依然寒冷的高原古城。

高原古城地处世界屋脊经济文化相应与内地有着较大的滞后,时至二十世纪八十年初期,又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改革的春风总显迟缓,许多方面都较内地有着巨大的落后。同内地春潮涌动的变革和发展,有着十分显著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它不但反映在地理位置上,更主要地反映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上的差距,精神面貌上的差异有着天壤之别。

刘春满几天来在古城的大街小巷中到处寻找同乡金安,他找遍所有的建筑工地和施工埸所,都没能打听找到金安,他从心底感到失望极了。揣模着身上所剩不多的钱,数算一下就是买张回家的车票也是不够的。此时的刘春满又冷又饿,失望、无助、贫困、无奈一齐向他涌来,一股思乡之情渗上心头。

“哎,兄弟。”

“?”“大兄弟”

“老乡!”

刘春满睁开睡意朦朦地双眼,跟前站立着两个汉子。

“兄弟!有火嘛?”年长的汉了问道。

“俺、俺没火。”刘春满惊恐地答道。

“听兄弟口音是刚从下边来吧?”这个满脸络腮胡子,四十四五岁的样子操着满口中原口音的汉子,正关切地打问着。

“咋了?”刘春满警觉地望着眼前这两个陌生的男子。

“没啥,他是俺叔,俺们是从漯河来。”旁边那个年轻人连忙介绍着。

“对,俺爷俩都出门人,出来找事做的,来抽根烟,咱们慢慢拉呱拉呱话。”中年汉孑满脸笑容地递过一支“芒果”烟并给刘春满点上。

刘春满更感凝惑了。

“走!看的出你一定还没吃啥,咱一块去吃点东西。”说着两人拉着刘春满就走。

三人来到一家小吃店坐下,召呼饭店老板端上一盘鹵肉一盘油炸花生米,又端来三个空碗,拿出一瓶“互助大曲”给每个碗里倒上,顿时一股酒香直飘而来。

刘春满感到了饥饿寒冷。

“来!”三人端起面前的酒碗。

三个碗三个汉子在高原古城萍水相逢地聚在了一起。

随着酒劲刘春满同他们聊了起来,这中年汉子叫赵洪信,年轻地叫赵明亮,俩人是叔侄一家,刚从河南老家来到这已几天了。

赵洪信告诉刘春满他们已注意他好几天了,看得出刘春满四处找活毫无结果,正处于进退两难之中,俩人正需帮手入伙便看中了他。两人己在这大西北干了两年事了,他们干的是在青海湖上捕魚,感到两人干捕鱼有些人手不够,正在找帮手时遇正在四处碰壁找事做的刘春满,他们认准刘春满是个靠得住的人,便来主动来找刘春满。

刘春满望着眼前这两位豪爽地中原汉子没有丝毫犹豫便答应下来。

第二天,一大早。刘春满便同赵洪信、赵明亮叔侄俩踏上前往烟波浩淼的中国第一大咸水湖一一青海湖的路程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在这片黄褐色的土地上最新章节 | 在这片黄褐色的土地上全文阅读 | 在这片黄褐色的土地上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