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系列 原创-詩憶。 《人性系列之26 人性的傷口 原创-詩憶。》

作者 : 慕远兮

忆如不知道莉莉花了多久时间以及用何种方式让婕妤不再哭闹,她们回家时婕妤的养乐多刚好喝完而电视影集也打上剧终两个字。

感情这东西没有一定的公式,付出和所得也没有一定的比例公式,运气好的人成正比或是倍数的成长,运气差的人则呈反比或是不规则的比例,亲情也是一样,只是亲情的比例是正比多于反比,倍数回馈多于不规则反比。忆如在婕妤身上耗费的时间不会比她看电视或聊天来得多。

忆如手上的数据是「探索古文明」的教学课程,她想去上这类的课程,上完课之后她所谈的就不是只有精油或某种植物萃取液的功效。

兴趣是培养的!

忆如常听到这句话,因为常听到,所以我们不该怀疑它的可信度。

她以消去法决定学习课程,书法是修身养性,她目前不需要它,绘画需要花时间,这个也不列入考虑范围;天文探索则是太深奥,要培养出兴趣好像不大可能,古文明是现在当红话题,所以它就雀屏中选了。

「探索古文明」两个月一期,每期的学费是两千两百元,教授课程的老师有一长串的资历,包括研究英国的巨石阵、麦田圈、金字塔和印加文明;老师也曾到喜玛拉雅山的山脚下拜访年老的瑜珈行者。

老师的行脚跨越几大洲,向他学习等于卧游寰宇,她的知识就不再局限于精油、能量水的世界。

忆如也挑了社教馆的「唐诗」课程,如果能够「出口成诗」,那么她就不会被定位在高职一年级的程度。她不记得谁曾说过,高职一年级的程度和国中毕业是相同的。

她想起来了,这是伟成的姑姑说的,伟成的妈妈说这样说忆如也就是鄙夷到许伟成。

这些都是记忆里的事情,陈年往事就让它封存在记忆里并且永远不要去打开它;它就等于不存在。

教唐诗的老师是位高中退休的国文老师,她把长长的头发用各色棉布条束起来后打个蝴蝶结,蝴蝶结的颜色配合老师的唐装,唐装类似改良过的旗袍,有时是深蓝色滚着粉红边的棉布连身洋装,有时是浅色上衣有着宽大扇袖,下面搭着宽宽的农夫裤或是飘逸的长裙;她的穿著自成一种具有文学素养的格调。

忆如没想过简单的棉布衣也能表现出高雅的气质。独树一格比普罗大众更能吸引人。忆如想到了所谓的民族风,她也要改变她的格调,不过她的民族风一定要不同于蓝太太。

忆如站在婕妤的卧室外向她说:「从这个星期起我每个礼拜三晚上要上古文明的课,礼拜五晚上要上唐诗的课,回到家大约十点。」

「知道了。」婕妤没有打开·房门,她有些纳闷,妈妈怎么会想要学这些东西?莫非她知道自己「偷偷地」在学英文?

(管他的!学些东西也好,免得老说些精油、能量水之类的东西,那些东西听起来像骗人的玩意儿。)

婕妤庆幸没把收音机开得太大声,否则忆如又会问她:「妳在干什么?」

忆如很专心地听老师上课,睽违二十年后再当学生也很新鲜,她在讲义旁边记下老师的话,回家之后洗完澡还会把讲义拿出来看一遍。

老师先讲印度的瑜珈行者,授课中老师拿些他珍藏的照片给学生看,照片中的瑜珈行者身材瘦削,脸上充满无法言喻的安详与宁静。他说古文明的探索永无止境,要修习这门课首先要有平静的心和缓慢的生活态度。

「探索不是一蹴可及,心情的平静才能探索,各位若是有心研究一定要自己研读相关书籍,如果抱持着听故事般的态度来这里上课,你所得到的将不会比电视采访记者多,若是研究到某个阶段或许可以考虑到当地探索。因为我们需要宁静的心,所以我向大家介绍一本目前颇为流行的书,书中有谈到如何让自己学习平静。」

他说完话后在黑板写了:

书名和尚卖了法拉利

出版者天下远见

ISBN978-986-417-877-3

老师接着说,里面最受用的一句话是「速活早死」,与其要忙忙碌碌的过每一天不如静下心来探索古人的智能。

课堂上的同学马上记了下来,忆如也不例外,前面几行她是懂的,可是什么叫ISBN?她看看左右的同学,好像没有人对这几个英文字有问题,忆如等到下课后同学都走了才去问老师什么是ISBN?

「ISBN是书籍的统一编号,就像我们的身份证字号,每一本书都有一个号码,全世界的书都有ISBN的编号,如果妳在书店找不到这本书,妳拿这个号码请服务员帮妳找就一定找得到,如果妳是在网络购买,有了这个号码买的书就不会出错。」

老师并没有说妳连这个也不懂?他是很有兴趣地向忆如说:「怎么会想来上这种课?全班妳是最年轻的。」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忆如不敢回答说是因为兴趣,因为她完全一窍不通,可是除了兴趣外还有什么可以当成答案的呢?

「流行是吧?现在很流行这个。」老师替她说了,忆如笑了笑,老师说了算!

现在流行的不只是古文明的探索,现在也流行瑜珈,忆如也去学瑜珈,瑜珈的课程包括冥想,千年的传承至今仍是文明的一部份。忆如好像有一丝丝的了解什么叫「速活早死」,她归纳出一个重点,速活只会加深皱纹,皱纹多了就是年老了,年纪大就真的离死不远,她才三十六岁,离进棺材的距离还很远,远到她看不见,伟成是自讨苦吃,莫名其妙的提早为自己买棺材。

学瑜珈的事忆如没有告诉婕妤,她去报名的时候接到婕妤的简讯,她说要跟小徐去逛街。那天过了之后忆如就忘了告诉婕妤,等她想起来时婕妤不在家。

-各人有各人的生活,何必像三岁小孩般的报备。忆如这么想,此时她又不由主的想到她二十岁时婕妤已经要上幼儿园了。

人的改变总在剎那间,忆如渐渐地不再以「靛钻」为生活目标,搜寻有关老师上课内容的书成为她重要的工作,她也学习「慢活晚死」,放慢走路的速度、每天固定做一个小时的瑜珈,反正一切都改为慢速进行。

直到有一天,她想起好久没跟婕妤谈话;哲人的生活态度是宽恕,唐诗的课程好像也有这么一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忆如走到婕妤的房门口,轻轻地喊着:「婕妤?」

房内没有声音。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人性系列 原创-詩憶。最新章节 | 人性系列 原创-詩憶。全文阅读 | 人性系列 原创-詩憶。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