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魂笔记 第十章 :梦里何处是湘南

作者 : 亚赫头人

我心里咯噔一下,如果没事求我,这货决计不会喊得这般亲热肉麻的,从开一块穿着玩到大的,这货一撅,我就知道要拉什么屎,我心知肚明,这货是拿我作幌子演戏给对面的鸣镝看咧,我就徐徐摇着酒杯不搭腔。浪客中文网

果真,过了半晌,胖子憋不住了,接着道:“嘿嘿,也没什么,就是昨天几个古董圈内的朋友喝高了,大家都互相吹牛,这不那个嘿嘿”我最反感这货藏藏掖掖的了,而欲盖弥彰十分的拙劣,我也当作视而不见,那货见我没有继续追问下去,抓耳饶腮的更加吞吞吐吐了!

鸣镝却忍俊不禁了:“胖爷,我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你是不是遇到什么难处了?”看来鸣镝也喝高了,胖子像是憋足了勇气道:“就是我不小心说漏了嘴,说是我准备东山再起,没想到其中一个伙计趁势上杆,说自己有什么关系可以在浦东弄到一套商住楼”然后这货怯生生的看了看我。

鸣镝一听也默不作声了,我说:“你当时是不是拍着胸脯说要买下了!”胖子点点头:“我想如果要在上海发展业务,还不要自己的办公室呀,所以,所以当时就拍板了”我唔唔了几声,打断了胖子的话问道:“需要多少钱?”胖子怯怯的伸了伸右手。

我见了道:“三十万?”我吓得差点打翻了手上的杯子,这在我心目中可是天文数字,心想:这货不会是把我给卖了吧,就是卖了我也凑不了这么多钱呀,胖子摇摇头:“三百万!”我差点背过气去,但是这似乎不是说给我的听的,应该是说给对面的鸣镝听的,这中间的水深水浅,我是茫然无知,毕竟这些年我一直在蹲号子!

没有想到,鸣镝居然豪爽的点了点头:“我可以借给你!”这倒有点出乎了我的意料,只见鸣镝漫不经心的晃了晃手中的红酒杯:“但是我有事相求,只有你帮了我,我就借钱给你,怎么样?”胖子忙不迭的点点头。

借助繁华外滩的霓虹灯,鸣镝似乎有点意兴阑珊了,但好像是他在一直等着胖子在问她这个问题似的,一点也没有丝毫的意外,这倒是让我感到手足无措了,过了半晌,鸣镝一口将杯子里的酒一饮而下道:“我说出来,你可不要害怕!”这下轮到我惊愕了,心想这究竟哪跟哪呀!学着老外的样子耸了耸肩膀,那意思是说,你还是说吧,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了!

鸣镝卷起了袖子,露出了藕一般的手臂,这让我跟胖子都大感意外,不过之前也的确没有见到过鸣镝当着我们的面露出过自己的手臂,即便是在炎热的天气下也是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

胖子却当仁不让的凑了过来:“怎么感觉像是瓷的一样,连血管也不见了!”,这话要是对一般的女孩子讲,定当作是恭维,但此处听来像是在点拨了我,借助顶上的水晶灯仔细端详起来,只见那如同瓷器般洁白的手臂上端的看不出有任何血管的迹象。

“没错!血管跟神经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萎缩!”鸣镝淡然的说道,“触觉、视觉、味觉也会随之逐渐的消失,人就形同一具行尸走肉一般!”这可让惊愕不已了,“那这”我有点语无伦次了,眼巴巴的望着鸣镝,鸣镝也苦笑了下:“我怀疑跟我父亲笔记本最后两个字有关系”。

听到这里我有点茫然了:赖教授笔记本最后一页明明写的是“换魂”二字,而眼前的赖鸣镝却是失魂之症,这两者之间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呢,鸣镝说出了一段往事:

由于工作关系,赖教授常年出差在外,在鸣镝的记忆里十五岁之前压根儿不知道父亲究竟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只是觉得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一个风尘仆仆的男人回到家里,扔下一大推脏脏的待洗换的衣物后就将自己埋在了房里!

直到母亲的突然离去,这让鸣镝的世界顿然坍塌了,而自然这个家庭的所有的责任也落到了这被她称作父亲的男人身上,幸好,鸣镝还有一个姑姑,所以平素都是寄住在姑姑家,父亲定期过来探望自己,而最让鸣镝开心的是每年一度的寒暑假。

因为这个时候,父亲总会带着她行走在神州大地的山山水水,探寻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这当然跟民俗学这门学科的特殊的性质决定的,民俗学是一门针对信仰、风俗、口传文学、传统文化及思考模式进行研究,来阐明这些民俗现象在时空中流变意义的学科,研究的对象包罗万象,譬如:佛教、道教、灵魂转世、妖怪、占卜、巫术、民俗疗法,家族制度,社会制度,婚丧祭祀,民间饮食、民俗服饰、民间建筑等等!

我心想,受到父亲的熏陶,这大概也是后来鸣镝选择建筑专业的原因所在吧!在那场大运动后,虽然全国各地的所谓的民俗早就被当作四旧给破坏殆尽,所以赖教授还算是生逢其时。

赖教授觉得应该将那些即将消亡的民俗全部整理发掘出来,成为宝贵的遗产,而不是让子孙后代只能在臆想中揣摩先辈们那些怪诞不经的民俗,这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还拨出了专门的经费,这让赖教授既兴奋又倍感压力的巨大,所以更加努力的奔波在深山大川边陲小城之间!

那一年,赖教授为了要些一本关于湘西民俗及湖南女书的学术专著,于是在那个暑假带着自己的女儿去了一趟湘西,当然在那个时候,还没有动车,出行只有沿着京九大动脉,然后在沿途换乘一些到沿线其他小城市的绿皮火车!

旅途虽然劳顿,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初次出行的鸣镝异常激动的心情,他们的第一站就是来到了湘南重镇-衡阳,古人山南水北谓之阳,地处南岳衡山之南,故为衡阳,据说黄帝司徒祝融平定共工,治理南方而居于衡山之阳,被封楚地,成为楚国人始祖,葬衡山祝融峰,远古时期北方大雁因惧怕塞外凛冽的寒风,便成群结队往南迁徙,飞越千山万水,来此气候温和,风景秀丽之地,安营扎寨、停歇栖息,这就是雁城衡阳。大雁经常聚集在回雁峰下的湘江滩岸上,即潇湘八景之“平沙落雁”

虽然只在这里逗留一天等待北上湘西的火车,但这座对于鸣镝来说惊鸿一瞥的城市,却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赖教授到了哪里也忘不了收集当地水土人情的习惯,当时正好赶上了当地人酿造湖之酒的时候,这让赖教授大感好奇!

这所谓的湖之酒究竟跟这湖有什么关系吗?职业的敏感告诉他这里边肯定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习俗,于是四方打探,想弄清楚这所谓的湖之酒究竟是什么个渊源,最终在打探到了这所谓的湖之酒的集散地——青草桥!

南方城市与北方城市不同的地方在于,大多数的城市都是依山傍水而建成的,所以也导致了桥多,在南方很多时候,这桥不仅仅为人们交通出行带来了便利,更重要的是,桥有时候也成了聚集人群的一个好去处,在南方很多的集市都是在桥附近,要知道,桥可以将四邻八乡的人聚集在一块也不无道理,它往往比任何一条路上的行人要多,所以造就了青草桥这附近聚集了上百家酿造所谓湖之酒的商家!

所谓的湖之酒其实就是北方人常说的稠酒,古称酃酒,又名醽醁酒。在北魏时就成为宫廷的贡酒,而且还被历代帝王祭祀祖,湖之酒先作为最佳的祭酒。湖之酒选料精细,工艺严谨,采用当地传统“贡米”、“麻矮糯”为原料,用金鸟井涌出的矿泉水经淘洗,浸泡,蒸煮,冷却,糖化,陶瓷小缸多次发酵、过滤、密封,精制而成。湖之酒金黄透明,浓郁香甜,人称三香,即闻着清香,喝着甜香,斟后余香。老年人饮之则延年益寿,小孩饮之则健全发育。夏天可解热止渴,冬天可驱寒暖身,喝了令人心旷神怡、耳目一新,是理想的烹调酒料,也是酒类之佳品!

大雁开始成群结队在衡阳上空盘旋的时候,告诉人们秋天已至,天气渐凉,青草桥头各家各户便忙着酿造酃酒。一时间,衡阳的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湖之酒的醇香。为了说明自家的酒好,为了吸引更多的眼球,酒家老板们千方百计把自家的酒旗做得有特色,尽量使自家的酒旗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在酒旗上署上店家字号,或悬于店铺之上,或挂在屋顶房前,或干脆另立一根望杆,扯上酒旗,让其随风飘展,以达到招徕顾客的目的。有的店家还在酒旗上注有经营方式或售卖数量等内容,以便让客人一目了然。

有的象《水浒传》里武松打虎前所进店家的招旗写着“三碗不过冈”;还有的也学着孟州蒋门神“河阳风月”的招旗,在镶金旗上写道:“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等等。于是,青草桥两岸的酒旗更加五花八门,异彩纷呈。

这些酒店老板们每天一大清早就起来,笫一件事就是升酒旗。因为酒旗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酒旗的升降是店家有酒或无酒、营业或不营业的标志。早晨起来,开始营业,有酒可卖,便高悬酒旗;若无酒可售,就收下酒旗。

在这青草桥上也是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的去处,那日正逢赶集,四邻八乡的人们都用竹篓背着各自的山货,或者土特产前来交易,在那个时候已经对于这种所谓的资本主义尾巴的行为也不管控的那般严实了,人民公社早就成了人们记忆深处的一抹残红,而同时也是算命占卜受惊跳神之类的人物也粉墨登场!

0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换魂笔记最新章节 | 换魂笔记全文阅读 | 换魂笔记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