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钉子户 第十六章 淮安城

作者 : 哺乳期少女

如果强行维持一支强大的马队,那则会让经济生产模式背负巨大的压力,随时有破产的危机。

农耕民族有点钱,宁愿养牛养骡子养驴,最多养拉车的马,也不愿意去养战马,骑乘马啊。

这一点上,蒙古等游牧民族有天然的优势,人家的生产就是和战斗技能,马匹相关的,可以源源不断的提供战士和战马资源。

要知道战马不是普通的马,十匹马里面也就是可以选出一匹合格的战马而已,这么庞大的供应基础对于农耕民族来说,是一个噩梦。

所以古代中原王朝都喜欢把小马驹带上战场,为的就是提高战马的出产率,人家蒙古人人均马匹资源众多,不在乎出产率高低,反正三匹马换乘无压力。

可农耕民族就不行了,为了提高出产率,只好从小马驹开始就培养马匹对战场的熟悉程度,虽然小马驹在战场上很容易被猎杀和俘虏,但是中原王朝仍然被迫要继续使用这一招,否则损失更大。

这事情也是有趣了,人家蒙古人人是天然的战士,马也是天然的战马,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马匹经常需要随同主人每年千里大迁徙,所以马匹都被在往合格战马的路线上培养。

而农耕民族肯定不可能这样千里转移马匹,大部分时间不是拿马来拉车就是耕田,这基本上就消除了他们成为战马的可能性,被选出来的战马,训练方面也是局限性很大。

这就是中原王朝长期对游牧民族吃亏的地方,就靠人多死撑着,杀死一批再生一批,和蒙古人拼消耗去,唯有此招。

反正是汉人多,杀不完,蒙古人虽然少,却可以千里转移,你也杀不绝,只能等待现代科技的来临之后,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看着眼前的船只,经过了这一番的思索之后,陈玉麟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和游牧民族的战马资源相比,我们汉人最大的优势资源不是人多,不是钱多,不是铁器多,冶金工艺水平高,而是有船!

如果是靠马车运输物资到前线去,真的是十不存一,消耗巨大,但是如果换成了大型船只,可能消耗量就会降低到十分之一,这样汉人资源多,人多的优势就出来了。

你战马来去如风,我战船运量硕大,可谓是各有所长。

你战马再快也是牲口,不能过分耗费马力吧,你有本事只管跑,跑死你。

可我战船就不一样了,借助大自然的风力运输,我们的士兵也好,战马也好,可以在战船上下棋,唱歌,保存体力,以百分百的状态投入到前线的战场,赢得战场上的优势。

为什么说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期是最强大的,就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明成祖朱棣,可以看清楚自己的优点在哪里,优势在哪里,并且把他发挥出来。

“三河联运!靠着它,我一定会成功的!”

陈玉麟得意的笑着,皇太极等着吧,你在北方我在南方,我们一南一北各自发展,看谁最终可以逐鹿中原成功。

“小祖宗,自说自话呢?”董玉笑呵呵的出现在了陈玉麟的身后。

陈玉麟一把拉过了董玉,搂在了自己的怀里,指着前方问道:“马上要到淮安城了,你看这河里的船队也躲起来了,说说你的想法吧。”

董玉随即一笑,“呵呵,我就知道小祖宗要问我这个话。实话实说了吧,咱们这次说是来采购物品,其实还是为了生意扩大而来的,咱们如今多了一倍的人手,那么船只就不够用了。”

“既然小祖宗问道了我应该怎么做,我看咱们不如就先从船只入手吧!小祖宗,其实我也觉得你做的匠作坊提议不错,咱们做船帮生意的,常年需要大量的风帆,麻绳什么的东西。”

“还要维修船只,这都要花钱啊!平时不知道,算起来的时候,才知道什么叫做花钱如流水!如果可以有自己的船厂,自己修船,那可以省下三分之一的费用,风帆和麻绳可以省下的钱就更别提有多少了。”

“而且,也可以顺便养活了咱们自己的家人,没必要帮着去养活别人嘛!以后咱们三河帮的人越来越多,船也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大,这采购的生意都可以养活好几家的大作坊了,这么大的肥肉,咱们能丢给别人呢?”

董玉的一番话顿时让陈玉麟被感动的想哭,这叫什么水平啊!这就是实力,你看人家这本事,简直那就是穿越来的省部级经济一把手的水平啊!

一句可以节约成本或许不算什么,这人人都知道,算不上水平。

但是董玉可以说出同时能够养活自家人的话,那就大不一样了,这就是跳出了小圈子,可以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的高等人才了。

这基本和国企差不多,和军工产业意义差不多,如果学日本印度什么兵器都靠买美国欧洲的,看似省事,其实花费巨大不安稳啊。

费用高是第一,如果人家不卖给你了你怎么办?而且你买人家的东西,人家在赚钱,人家在带动了整个产业链,配套产业,原材料供应商,工人都被养活了,可你获得了什么?

而我们自己搞自己的,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人,可以给自家的原材料供应商培养起来,看起来一个东西一万块钱,你自己做八千成本,可以节省两千块,其实呢?

人家不在乎你那两千块的利润,在乎的是八千块的成本可以带动多少就业,多少产业链,维持多少商家的运作,这才是大头呢。

陈玉麟越发的觉得,董玉就是自己的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小子读书不多不少,倒是有真本事呢。

董玉和陈玉麟的交谈也把陈文信,吴子轩等人给吸引了过来,他们虽然不是搞经济的好手,但是也各有所长。

这任何事情都是一个一理通百理通的事情,只要你到了那个层次,什么事情基本你都可以听懂。

比如一个人哪怕是文盲,但是如果他可以把企业办成李嘉诚那水平,那就绝对不再是一个文盲的水平,而是已经拥有了一等人才的实力。

农民起义的人那么多,唯独朱元璋成功了,说明朱元璋经过了几番蜕变,早已经从文盲,农民进化成了一个强悍的政治家。

李自成张献忠属于进步不彻底的,更多的小规模农民起义领导人,属于是进步特别少或者基本没有的,所以一开始就被灭了。

陈玉麟和董玉的话,他们或许不是很懂,但是至少能听出个所以然来还是没有问题的。

“听了小祖宗的话,就觉得小祖宗要是不当官真是可惜了!”陈文信笑着说道。

“不当官有什么可惜的?别人不要我们,我们可以自己打造出一个江山来。”陈玉麟话里有话的说道。

陈文信顿时眼前一亮,“小祖宗的意思是说?”

“陈家村本就是个三不管的地方,朝廷现在除了县城,府城,他们也管不了什么其他的地方了。他们不管咱们管啊,咱们就是陈家村附近十里八村的主,咱们好好干,大家都可以过上好日子!”陈玉麟得意的一笑。

有些话不方便说的太明白,话点到了这个地步也就可以了,陈文信,刘黑子,吴子轩等人都不是傻子,董玉更是精明的很,当然能听出这弦外之音来。

顺着运河一路南下,在两岸的翠绿青青的庇护中,陈家船队驶入了淮安城的码头。

码头上的人们都在用惊奇的眼光打量着这支船队,淮安城人流量太大,许多人来了就走,也没多做什么停留,所以认识陈玉麟的人不多。

这忽然之间陈玉麟带着几艘巨轮而来,想不引起大家的围观是很困难的事情,何况护卫队的战士们个个精神抖擞,一身杀气,更是为陈家船队平添了三分神秘的色彩。

“走,咱们到城里去!”陈玉麟一挥手,数百健儿顿时欢声雷动。

陈家船队的战士们这一欢呼可了不得,不但是吸引了码头上各家商队的伙计们,也把城门前的守城士兵给吸引住了。

话说这码头的入门之处有讲究,因为这南门和北门那是繁华之处,所以这油水也是最多的,北门玄武门,南门朱雀门,这两个城门每天收到的银钱简直堆积如山。

要是不想掏钱,只怕你进不了淮安城,也出不了淮安城,还有可能被扣下了的货物,关进了大牢里面,那才叫一个人财两空。

让守城的士兵们给盯上了,可不算是什么让人开心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一件麻烦事情。

如果没有背景的话,很可能就要被人家敲一笔了。

陈玉麟当然也注意到了淮安城的城门和城墙,客观的说,来自于现代的陈玉麟,见惯了琼楼玉宇,高楼大厦。

江苏省又是发达的省份,随便一个县城都是高楼林立的,这偌大的淮安城愣是入不了陈玉麟的法眼了,不过,很快陈玉麟就改变了自己的看法。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抗清钉子户最新章节 | 抗清钉子户全文阅读 | 抗清钉子户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