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钉子户 第十章 产业升级

作者 : 哺乳期少女

当年咱们的解放军是靠着工农红军的武装,实际上就是利用工人和农民这两个阶层,调动他们而已,陈玉麟如今也是打算从码头工人,跑船工人入手调动这个阶层的人员作为起家资本。

当然到了最后,还是要去掌握农民的,农民占据了全国人口的一大半,你不去和大部分的人混熟,是不可能成功的。

“第四,正规化咱们的船帮,这跑江湖做生意的,不能没个正儿八经的队伍,你看这不管哪家做生意的,只要做好的,必然都是正儿八经的!咱们船帮也要正儿八经起来,该有的人员一个不能少,该有的文法一个不能缺!”

三河帮和船帮是有区别的,三河帮其实就是一个党派,而船帮是一个公司,可以说是国企性质,区别巨大。

陈玉麟需要用三河帮去拉拢新人加入,获得更多的帮众,扩大力量。

但是企业也不能少了,没有企业就没有生财之道,运作党派的基础条件,光靠交会费是肯定不够用的,而且这个时代你要人家交钱基本就是等于赶人走。

这拉人还拉不过来呢,你还搞这一套?

会费这个东西,基本是得到你做好了,别人非常想成为你的一员的时候才可以搞,要多少钱他都会给的。

这还没吸引人的东西呢,就要钱,那不是赶人走是什么?

船帮正规化之后,就会改变过去那种粗放型经济的管理模式,彻底的正规化起来,这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和损耗,也可以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过去干活就是一个乱字,活多的时候大家都来,活少的时候压低价格,竞争上岗。

这样的结果就是造成了严重的**和关系户的产生,而且也让大家没有提高自己技艺的驱动力,搞的船帮的人水平越来越差,盈利越来越少,**倒是越来越严重。

陈玉麟正规化了船帮之后,要给予工人正式的身份,凭技艺上岗,制定严格的管理规矩,建立管理体系,减少关系户和**的出现几率,彻底的改变船帮混乱的现状。

“第五,村里建设学堂,养老院,校场,匠作坊,技艺坊,医药堂!”

这学堂是读书的地方,养老院就是养老的地方,校场是为了正规化军事力量,为以后建立月兑产化军队做准备。

匠作坊是手工业的生产基地,以后咱们的盔甲,兵器,生活用品等一切一切,不管是民用的,军工的,都要自己制造才可以。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工业化不建立起来,陈玉麟的一切想法都是空中楼阁而已,更加无法解放人口,获得生产力和财富。

技艺坊更是突出了陈玉麟的时代烙印,你问八十年代的中国人最在意什么,那是吃饭问题。

你问九十年代的中国人,他会说在意子女考大学问题。

新世纪头十年是房价,2010年之后,大家就都瞄准了一个词,产业升级。

是啊,我们已经今非昔比了,不再是往日的穷国,也不想和印度东南亚拉美地区一样混日子,我们想成为发达国家啊!

要成为发达国家,就要产业升级,从代工转为高科技产业,科技科技,第一生产力!

技艺坊就是做的科研用途,这个东西绝对不可以少,这是一切的点睛之笔,会从根本上改变三河帮这个团体的性质。

医药堂,那就是治病救人的医院了,要改变过去这个时代医疗体系的问题,军队需要医疗,民用更需要一个像样的医院辐射人口。

不过,对于大家来说,目前最让他们关心的还是学堂和养老院。

养老院是个大家都关心的东西,人都会老的,养儿防老积谷防饥虽然是习惯,但是如果有养老院主动买单,岂不是更好吗?

这是陈玉麟开出的一个非常有实效的空头支票,奸诈无比……

商人就是要会包装和欺骗,而空头支票就是商人包装和欺骗的最高境界。

什么叫空头支票?那就是看起来我什么都给你了,其实你什么都得不到。

这个年代的医疗水平,能活到五十岁以上的人都不多,而人不到六十岁,你好意思说自己是老人吗?

陈玉麟给养老院设置的就是六十岁的门槛,实际上能活到这把年纪的人,有没有十分之一都难说,而且能活到这把岁数的也基本是家里条件好的,人家也不稀罕住你这里。

估计养老院的老者会长期徘徊在个位数,宗祠需要付出的费用很低,但是却可以获得大家的鼎力支持。

大家最希望的就是老有所养,生有所得,虽然明知道得到进入养老院养老的机会微乎其微,却在心理上给了自己一种成功的刺激。

和彩票差不多,都知道自己几乎不可能中奖,但是都会充满希望的去买,这就是一种最成功的商业空头支票。

“第六,宗祠也要正规化,以后我们陈家宗祠呢,也就是三河帮的总帮所在地了,咱们也的和衙门一样正儿八经的改革一下。这兵工吏户刑礼六房一个不能少,以后大家要清楚一点,咱们已经和过去不同了!”

“好了,我的话说完了,大家有什么要问的吗?”陈玉麟说的口干舌燥,急忙灌了一口茶水,解解渴。

大家都是被说的一愣一愣的,除了董玉和董觉父子两人是和陈玉麟已经商议过了,知道陈玉麟要说什么之外,别人都是惊奇不已。

这说的头头是道的,还是过去的那个傻小子吗?还是过去那个读书写字老是写不好,被私塾老师打来打去的小祖宗吗?

这水平,当个知府,不,布政使都绰绰有余了吧?

“那个,小祖宗,我问一句,学堂是不是读书的地方?”陈尚权嘿嘿的笑着问道。

“是啊。”陈玉麟点点头。

“那这学堂既然是读书的地方,这个上学的钱怎么出呢?咱村里的人,也不指望有那好命能当官,读书恐怕没什么用吧?”陈尚权大着胆子的说道。

这个年代的人虽然都知道读书是好事情,知道读书的重要性,知道这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唯一机会,但是大家也知道什么叫做百无一用是书生。

平常读书考试的人那么多,能当官的千分之一有没有?大部分人还是混成了一个穷酸秀才而已,甚至秀才都混不上,范进中举为什么会那么有讽刺意味,其实也是因为这个事情真的太难太难了。

所以,大家有点钱宁愿买地,宁愿过点好日子,也不愿意去做读书郎了。

陈玉麟环视了一下众人,皱着眉头问道:“你们都不想读书吗?”

大家默然不语,知道陈玉麟心里有所不满,每个人都不敢说话。

这就是陈玉麟已经建立起来的威信,不怒自威的气魄,他已经有了。

“那好吧,愿意读书的人举起手来!”陈玉麟再次问道。

一个,两个,三个……

最后稀稀疏疏的,只有十几个人举起了手,在一千五百号人的大村子里,这个数量也未免太少了。

虽然要刨除不懂事的小孩,年迈的老者,还有女人,那不是也还有几百男丁吗,怎么愿意读书的人才十几个人呢?

陈玉麟也不喜欢读书,并不是只有上大学这一条路,但是不上大学和不读书是两回事啊!

不上大学是不喜欢这种教育方式,有的人喜欢自学,有的人喜欢家庭教育,有的人喜欢社会教育,学习方式可以变,但是不学习,是绝对不可以的!

“好啊,诺大的一个陈家村,就这几个人愿意读书?呵呵,那好,如果我说,读书不要钱,一切的花费由咱们宗祠掏钱,你们还愿意读书吗?”陈玉麟有些失望的问道。

这一次举手的人多了一些,虽然有些人举手了,又放了回去,有所反复,但是人数已经提升到了五十人左右。

“唔!”陈玉麟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气。

怪不得你们没出息,活该!

这不怪大家,也不怪陈玉麟,是因为陈玉麟对这个时代的教学方式缺乏了解。

这个年代都是考八股文的,读书真的除了学了语文和哲学(有限部分)之外,基本是个艺术科,就练练写字而已,意义真的不算太大。

技术,思考,专业学科,统统没有。

学技术去做学徒啊,想思考,你去八股文的学堂做什么?自己出去闲云野鹤啊!

专业学科?那属于个人爱好,沈括这样的科学家,可不是靠书院或者学堂教出来的。

既然如此,愿意去读书的人,当然会非常的少了。

“我告诉你们,学堂我是一定要建设的!不但是学堂,以后我还要建设书院!”

书院和学堂有巨大的区别,学堂是中等教育,书院是高等教育,可以列入大学的行列了。

而私塾,是这个时代大部分人基础教育的选择,少部分有条件的人,可以选择家庭教育的方式去解决基础教育的问题。

可大部分的人都是农民,大字不识一个,只能靠私塾去帮助他们的孩子解决基础教育的问题。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抗清钉子户最新章节 | 抗清钉子户全文阅读 | 抗清钉子户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