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艺术梦 仅以此文献给南怀锦老师,

作者 :

09新年钟声响起的时候,我一个人呆在室内,什么都不做,眼睛看着电视,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我不知道现在这一刻孤独的我,可是那个在威海的我,外面的砰砰趴啪的鞭炮声震耳欲聋。可是我好像什么也没有听到,我寂寂的转动般若经轮,为天下的人祁福,愿新的一年人们少生病,健康幸福呀!

不知何时炮竹声,已经渐渐远去。我又陷入寂静了,我又想起老师,他一个人在这样的深夜做什么呢?他是寂寞的夜读还是吃着饺子,还是听宇宙的声息。

老师我好累了,我不想妄言做圣人了,圣人太苦了,无论何时也不可以想自己,可是教育也是很累的,那些学生不努力,我过去早急死了,我现在再也急不起来了,我再急,就离住医院不远了!

一个25岁大女孩,在父母的娇惯下长大,原来连尊师重道都不懂,后来在她母亲和我的努力帮助下,学会了尊重老师。可是她却是没有一点感情。从来都是别人关心她,很少她关心别人!她说她怕动感情,一动感情就会生病。眼睛高度近视,身体总是没有力气。这样的学生背诵书也不努力,学佛法不去思考,闻思修,一点都不用脑子。每天生活碌碌无为,如果这样的人能在学佛法上有成绩,也是天大笑话了。她们都想速速往生,为了逃避繁忙的工作,为了不去努力工作,这样的人念佛错解佛法,真是天大笑话呀!在世间法上也和人交往,不关心朋友,天天都是不说话,可是不说话心却非常不静,却时时在胡思乱想。有一天说想努力学英语了,竟在床上躺着看英语书,两页都没看就放下了,真的是无药可救了。

一个人自己不努力,靠别人,都是外力,哪有作用呀!

教育是天下最难的事,80后这一代人的思想真成了社会的大问题。看问题那样的肤浅,做事那样的浮躁,心上又是非常的自私。如此

什么重要的大业可以教给他们做呢!利益国家的大业,他们真相差甚远!

只懂得混钱。只懂得要占便宜,只怕是便宜占多了,最后是吃了大亏了。吃亏不是表面的东西,冥冥中的一些意外都发生的不是没有原因的。可惜很多人,死都无法死的明白,一生就在那里迷迷糊糊,一生葬送了去!(当然我相信这也是少部分的人,八零后的人仍是有很多优秀的,比如在威海遇到的小朋友们)

老师,我累了,我也好象搂着家里的小花猫枕头一直漫无目的的沉迷,沉迷!有时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震撼到心灵深处去!有时听浪漫的大海的旋律,是克莱德曼钢琴声伴我睡去的。

老师,为什么相识你那样的晚,为什么看到你的作品是我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女孩。

老师,我从童话中走来,携着初春的第一缕情思,爬上岁月的遥远的空灵。等待童话会真的化雨化作风,来装点更为精彩的人生。老师这些年我都严格要求自己,不完成读书任务就不睡觉。可是仍然距离您是那样的遥远。就象我的学生和我距离一样的遥远那样。

正如《华严经》空间所讲的那样,一心一莲华,一心一世界,你对所以宇宙人生的贡献有多大,你对社会的无私奉献有多大,你的心量才有多大,你的极乐世界才有多大!

老师,我永远以您为学习的榜样,尽管很累,我想我还可以坚持。童话的故事我可以变换不同的风格,再把故事延伸去。老师,听钟声敲响了,在我是一种提示,永远续写完美的生命童话,累得倒下去,仍然可以重生。

老师,我思念您,思念无数个青春岁月,由您的思想伴随我的日子。老师我祝福您,长寿健康幸福,听有一古筝在弹奏,它或者在太湖的湖水边,又或者在津城的上空,又或者旋环在威海的幸福门的周围,音乐美丽凄婉,飘渺醉人心,她在诉说生命的无限惆怅,还是谱写了对巴蜀文化的痴痴陶醉,或者诉说青城山幽幽梦呓,岁月的流逝,象流动的溪泉,每一颗晶珠都不是原来的那一颗。但流不走的是水的精灵本质,那是一颗不被挫折与失败动摇的不动心境!

愿意老师可以到很美好的地方去生活!

昨天中午,有接近国学大师南怀瑾的人士发布消息,称先生已于9月29日在苏州太湖大学堂去世,享年95岁。在南怀瑾逝世前一周,其弟子曾表示老师已进入“入定”境界。南怀瑾一生学术著作丰硕,对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均产生重要影响。

文/本报驻上海记者

贺涵甫(署名除外)

临终一事

忽然要求“写自传”

昨天,乐清市人大主任赵乐强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证实,南怀瑾先生于9月29日逝世后,其遗体是否运回家乡乐清,以及其他善后事宜,赵乐强表示还不清楚。

而早在一周前,即9月19日前后,网上就开始流传南怀瑾先生逝世的消息。当时,南怀瑾住在上海中山医院内。9月22日,医院医务人员称,当时南先生“已出院回家”。后经多方证实,先生是在太湖大学堂病危,并进入所谓“入定”境界。

之前从不肯“写自传”

其实,一个月前,南怀瑾因感冒引发肺炎住院,曾一度传出病危消息。他的弟子透露,约两周前,他要弟子记录自己的生平,“这是前所未有的,以前有弟子要这么做都被他拒绝”,“应该是南老知道时间到了”。

处世之道

曲者生存为人圆融

南怀瑾出生于20世纪早期,一生历经战争洗礼、社会巨变,这些都让他形成了一套“曲者生存”的处事理论。

20世纪70年代,南怀瑾曾受聘于台湾辅仁大学。没想到因为他讲课生动受学生欢迎,竟然令其他教授课堂冷落。为此,他主动把课停了,最后还辞去辅仁大学教课职务。

南怀瑾认为,世界是圆的,“曲成万物,曲则全。”所以,为人处世,善于运用巧妙的曲线,只此一转,便事事大吉了。”因此,他主张处世要讲艺术,要讲求曲线的美。所谓“曲者生存”。

赡养父母并不等于“懂孝”

南怀瑾说:现在的人不懂孝,以为只要能够养活爸爸妈妈,有饭给他们吃、有钱给他们花,就是孝了。其实这些不算“真孝”。孝不是形式,不等于养狗养马一样。真孝,是用爱来回报,他说:“你只要记得自己出了事情,父母那么着急,而以同样的心情对父母,就是孝。”(鱼)

教学心得

“望子成龙是错的”

南怀瑾强调,孩子成长要靠自己,不要过分要求。他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几千年来人类基本的错误观念。”他说,“这是一个自私的想法,天下事为什么要你的儿女好,别人的怎么办?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状元?你们知道几个?”他继续阐述道:“孩子成长要靠自己,要让他自由发展。成功不成功不重要,先希望他做个好人,有好的人品和教育修养……另外,古语说‘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孩子将来能有自我谋生的技术,做木匠、泥水匠什么的都好,跟学问、身份、地位没有关系。”

快乐朗诵不要变负担

对良莠不齐的社会办学,南怀瑾纠正道:“现在社会上有的人带领儿童读经,乱读……大家不要把读经和学习现代知识技术对立,不要以为读经可以代替做人做事的修养,读经也不要每天读很久,读烦了会反感,一二十分钟快乐地朗诵,很容易背下来了,不要变成负担。”(鱼)

南怀瑾生平

南怀瑾生于1918年,是温州乐清南宅殿后村人。他自幼受到严格的传统私塾教育,少时熟读诸子百家,诗书娴熟,通武术剑法等。1949年到台湾后,相继受聘于高校授课。他的著作众多,还曾筹资兴建金温铁路,其门生也筹集巨资,用其名义在大陆创立光华奖学基金会,资助北大、浙大等30多所著名大学。

南怀瑾在国内桃李甚多,同时又是一位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尤其是学术界人士对其批评众多。如学者张中行就专门撰文批评南怀瑾代表著作《论语别裁》,指出该书错误百出,对其举办的太湖大学堂,外界也褒贬不一。但不能否认的是,他的言论和著作都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生语录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小说。所谓历史,常常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内容不太靠得住;而小说,人名、地点、时间都是假的,但那个故事却往往是真的。

良医终不救无病之人;导师亦不引识路之者。佳肴美膳,岂可劝饱人之餐;异宝奇珍,未必动廉士之念。

南怀瑾及夫人旧照。

(本文来源:大洋网-广州日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欧洲艺术梦最新章节 | 欧洲艺术梦全文阅读 | 欧洲艺术梦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