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棺 第五十四章 幽冥锁

作者 : 傅雷

谢非低头再一细看,不是铜钱断了而是铜钱上链接的骨牌,断成了两半。可是这骨牌怎么会断呢?,跟了自己二十年都没断,偏偏到了这当口上断了。

谢非转头,两眼冒火般的盯着老吴,一定是这牲口不知道用了多大的力。给自己掰断了。

谢非刚要发火,却又觉得有点不对,骨牌不是边上的齿坌断了而是从中间,整齐的断为两片。

再稍稍一试,竟然动了。却见骨牌,竟然是一个活页。骨牌顺着正中间的裂缝,断为两片,裂缝正中竟然还有一根细丝连接。

这是自己的骨牌吗?自己带了二十年为什么都没发现这个秘密。谢非一脸的难以置信,转头看看小雅,却见小雅也是自己的这个表情。

谢非刚要把骨牌往外拔,却听小雅又是一声惊呼“别动。”

谢非愣在当场,就见小雅痴痴的看着自己手里的骨牌。半响后说出一句话却是让谢非浑身一怔。

“这是把幽冥锁。”

小雅自小交友广泛,高中时更是有个极为要好的同桌。这人她爸正是西安制锁厂的副厂长,更是厂里资历最老的高级技工,在她的带领下,小雅耳濡目染的对锁有了极大的认识。

中国锁具历史悠久,据出头文物考证以及资料文献记载,锁具发展至今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几乎和人类的发展史持平,据出土文物考证,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使用“骨错”和“石错”而这些就是中国锁具最为原始的雏形。

简单的古铜锁出现于青铜器时代,锁体内装有片状弹簧,利用钥匙与弹簧片的几何关系与弹力作用来上锁与开锁。到了春秋时代,锁具的设计开始复杂化,有些并且装有机关。而锁具的普遍使用,相传是起因于战国时代鲁班的加以改进。

中国有名的锁具不可胜数,有古琴锁、喜鹊锁、鱼锁等《芝田录》中记载:‘门锁比为鱼者,取其不冥守夜之意’。鱼锁因其鱼目始终睁开,死不瞑目,可以日夜看守门户。可见中国锁具博大精深,可是这幽冥锁却是另类,这是一种隐锁。

古锁总体说来,可以分为‘内锁’和‘外锁’也叫明锁与暗锁。每一种锁在构造上都有不同之处,这就决定了其功能的不同。而在类型上古早中国古锁具则可分为簧片构造锁与文字组合锁(两大类。

簧片锁是古中国最典型的锁具,其组成的元件分别为锁体、钥匙、及一由锁梁与分离弹簧片锁所构成的锁栓,锁体提供了钥匙槽让钥匙插入并导引锁栓移动,锁栓则以一个柄来连结分离弹簧片,再根据钥匙槽与钥匙孔的形状及分离弹簧片的构造而设计出适合的钥匙。上锁时,锁栓上张开的簧片将会撑开并抵住锁体内壁,以防止锁被打开;若要打开,必须插入钥匙,使钥匙头挤压簧片进而活动锁栓。

簧片锁的主要特征是锁栓上分离弹簧片的类型、数目、位置、及大小,不仅影响了钥匙头与钥匙孔的设计,而且关系着锁具的开启方式。弹簧片为薄片长方体,大多为一至六片;弹簧片的一端固接在锁梗尾部,另一端为张开状,呈对称排列;同一锁具的弹簧片,大多具有相同的大小,有些则有不同的长度。

钥匙孔的构形设计,基本上是为了使相对配的钥匙插入开锁,并防止不对配的钥匙进入。钥匙孔的位置,大部分开在端面,有些开在正面、背面、或底面,有些则是同时开在邻接的数个面上。另外,大部分的钥匙孔是开放式的,有些则是隐藏式的。

而隐锁则是文字组合锁的一种,所谓隐的涵义有很多,锁孔、文字组合或者拼图目的就是让你找不到头绪,即使你得到了,如果不谙诀窍也很难开启。一旦使用外力强行破开,轻则锁内物品尽毁,重则伤人害命。可见中国古代机关术数可谓巧夺天下。小雅同学的父亲,一生痴迷锁具可是最终却也是死在了这幽冥锁上。

有一次,有人托厂长的一个朋友暗地里给他带来了件东西。还仔细的交代过如若能开启必有重谢。箱子打开之后,里面竟然是一个紫檀古盒,盒子上下整体用料,不做拼接。四面刻有饕餮面兽纹,画面繁茂饱满,刀法刚健豪放,边角各饰一匝穗状纹带,左右各嵌一玉环螭龙耳。这厂长是越看心里越生疑,现如今是一两黄金一两檀,哪里还能出产这么大块的檀木。莫不是从哪里倒腾出来的吧?那还了得,让人知道了自己可是要丢饭碗的。可是这厂长又忍不住高额的报酬,左右看了一遍才知道为什么会把盒子交到自己手上,原来这盒子上只有那一对玉环螭龙耳,连个锁孔都没有——

作者有话说——>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鬼棺最新章节 | 鬼棺全文阅读 | 鬼棺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