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明月 第四十一章 初入梨园

作者 :

说话间早有宫内的太监宫俾引着我和蓉蓉七弯八拐的朝着梨园走去。远远的就听到有丝竹之声,优美动听丝丝入耳,越往前走越是清晰,待丝竹之声近了,我们便停在了一所红砖绿瓦的高大院门前,气派的匾额上正楷书梨园二字,入木三分!

早有一名领事站在院门前候着,见我们过来,对着太监总管就是一行礼!太监总管交代了一声,便领着底下的宫女太监回去复命了,我和蓉蓉便跟着梨园领事进了梨园的大门。

院内花开遍地,红的、粉的、白的,姹紫嫣红,一派春意傲然的样子!我和蓉蓉吃了一惊,这里地处北方,正是严寒时节,哪里来的花?就算是冬天有的梅花也不至于在科技不是那么发达的古代也只有一种两种颜色罢了,哪里来的这番姹紫嫣红的景象?待我和蓉蓉迫不及待的走上前,想闻一闻着里花香四溢,才发现着不是真的花,全是清一色的宫纱做的假花,又灵巧的别在树枝上,远远看去就跟真的一样,有志于近了不细看的话也会认为是真花盛开!

这梨园够气派,光一个院子就有几个足球场那么大,里面亭台楼阁不胜枚举,点缀着花花草草,一派春意傲然的生机勃勃的样子,很有诗情画意,古代的人对于艺术的追求一点也不亚于现代人!虽是冬天,里面联系的人还是很多,有的练着马步,有的踢着步子,还有的和着琴声唱句,还有的弹着琴,用句话说就是这里就跟现代的文工团差不多了!

老早就听说过梨园,我想那是的梨园应该和现在的什么音乐舞蹈大学,影视大学是一样的概念的吧,都是艺术爱好者的天堂,所以当我听到皇帝老儿让我们进梨园的时候,我还有多少有点高兴的,我终于可以到古代的音乐机构开开眼界了!

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可知为玄宗时宫廷所设。梨园的主要职责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与专司礼乐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乐的内外教坊鼎足而三。后世遂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人,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史载,唐明皇选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子弟”。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弟子,居宜春北院。斯为梨园发轫之始,后来随着艺术的发展,梨园成为古代重要的艺术殿堂。

“梨园”的来历,在清乾隆时的进士孙星衍与嘉庆九年(1804年)所撰写的《吴郡老郎庙之记》中载;“……余往来京师,见有老郎庙(:指玄宗)之神。相传唐玄宗时,庚令公之子名光者,雅善(霓裳羽衣舞),赐姓李氏,恩养宫中教其子弟。光性嗜梨,故遍值梨树,因名曰梨园。后代奉以为乐之祖师。……”现代人李尤白撰写的《梨园考论》中,考证了梨园的来历。唐中宗(705-710年)时,梨园只不过是皇家禁苑中与枣园、桑园、桃园、樱桃园并存的一个果木园。果木园中设有离宫别殿、酒亭球场等,是供帝后、皇戚、贵臣宴饮游乐的场所。后来经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导,梨园的性质起了变化,由一个单纯的果木园圃,逐渐成为唐代的一座“梨园子弟”演习歌舞戏曲的梨园,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集音乐、舞蹈、戏曲的综合性“艺术学院”。李隆基自己担任了梨园的崔公(或称崖公),相当于现在的校长(或院长)。崔公以下有编辑和乐营将(又称魁伶)两套人马。李隆基为梨园搞过创作,还经常指令当时的翰林学士或有名的文人编撰节目。

诗人贺知章、李白等都曾为梨园编写过上演的节目,李隆基、雷海青、公孙大娘等人更是都担任过乐营将的职务。他们不仅是才艺极高的著名艺人,又是诲人不倦的导师。诗人杜甫在他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中,咏叹公孙大娘的舞姿豪迈奔放,“耀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并在这首诗的序言中说过,有一位书法家名张旭,自从看了公孙大娘的剑器舞,他的草书有了很大的长进。唐玄宗李隆基依靠这些杰出的创作人员和导演,造就了一大批表演艺术家。唐玄宗时期(712-756年),也就是所谓的“开元盛世”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造就了一批中外闻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在舞蹈和音乐等艺术领域里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梨园”,就产生在唐代这块沃土,现在我就站在这块沃土上,怎能不激动!

梨园的管事叫张思思,听说以前也是皇帝身边的红人,跳的一身的好舞蹈,只不过现在人老珠黄,好在恩情还在,就做了这梨园的管事!虽是徐娘半老却风韵犹存,人看不出好坏,只是对我们不亲近也不严厉过分,只是交代了一些梨园里的注意事项,就给我们分了宿舍,对我们说明日在给我们分组,分辅导老师!好不容易收拾完毕,我和蓉蓉便到外面熟悉起环境来!还好有蓉蓉在我的身边,要不然我自己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样了!

近处的凉亭里围了一大群的人,老远就听到的丝竹声应该就是这里传出来的了!可是围了一大群的人,也不知道在看什么,我想琴声是用耳朵听的吧,而不需要眼睛看!后来我发现我错了,原来是有人在和着琴声跳舞!我和蓉蓉只能站在外围听着琴声,是公孙大娘有名的《剑器》,和的琴曲是《秦王破阵乐》,舞场上的女子舞剑器时青山低头、风云变色、矫如龙祥、光曜九日的逼人气势,还有那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的琴声!

杜公曾有诗,题为《剑器行》,写尽当年公孙剑器之盛:“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曤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塘石城草萧瑟。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以杜公之大才,笔下的公孙之舞,淋漓尽致地出现在我们眼前。眼前的男男女女都为这对极佳的组合所折服,心驰神往,一脸的赞叹与羡慕!

男的名叫庄邈,女的名叫田颖之,她们是院子里的张管事的一双义子义女。从小就跟着张管事学习,现在的一手好琴和一身好舞艺都是张管事教的,而他们现在这是梨园里有名的琴者和舞者,常常是要进宫跟皇帝和娘娘们,王公大臣们表演的。只是这次在皇帝的除夕夜居然没遇到二位我是有点遗憾的,听说是因为田颖之最近练习时不小心着凉了跳不了舞,而庄邈不愿意独自上台,所以他们就都没有参加这次的宴会!

我一直以为只有五哥、凌王还有那个讨厌的裕王才有的天人的风姿如今就展现在了另外一人的身上。庄邈五官分明,席地而坐默默弹奏曲子的淡然神情,还有偶尔微微一笑的脸庞!他的琴声时而缓和,时而激扬,有时轻若流水,有时又如刀枪铿锵有力!田颖之的美丽跟蓉蓉,丽水张扬的美丽来比较的话,很含蓄,一点也不张扬,犹如一朵荷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美得很清新自然,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她的舞蹈更是精美绝伦,锦衣玉貌,矫若游龙,一曲剑器,挥洒出万千气象!我想现在的他们是最佳的搭配组合,也是最亮丽的搭配组合!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应该是最美的风景线,大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感慨,不然,琴不会这么动听,舞不会这么动人!

很快就是第二天的黎明了,我们早早的来到花园内。虽说已经是很早了,不过院子里早有很多的人,大家都热火朝天的热着身!这时张管事带着庄邈和田颖之过来了。

“你们俩在除夕夜上的表演我已经知道了,是很好的琴和舞的结合,所以你们以后就跟庄邈和颖之一起练习吧!互相努力,互相帮助,一起提高!”张管事宣布完她的命令以后就不见了踪影,而庄邈和田颖之很是热情的接待了我们!我和蓉蓉都开心的笑了,要知道我们心中的偶像竟然和我们是一组,那是多么开心和兴奋的事儿啊!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萧萧明月最新章节 | 萧萧明月全文阅读 | 萧萧明月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