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当自强 第49章 扬名(二)

作者 : 街边的小碗儿

“得!你那破玩意儿我还不稀罕呢!我只要之前说好的东西,你今儿既然有钱了,赶紧先将欠我的东西补上。要不然,你是知道后果的!”不屑他那小气样,姚晚珠低声警告道。

“好无赖”可是真真晓得姚晚珠的本事了,竟然这么快就使动这么多乞丐给她干活儿,还造出这么大声势,不服都不行。

“别,这不是正要去给你买去嘛!诶,俺说你是咋使动他们的?也教教俺?”眼珠滴溜一转,他就想偷学了。

“拿了碗里的还想吃了锅了的?你倒想得美哈!没法子,你把你的银两都送给他们,他们啥都会听你的,你给不给?”

“那哪儿成!”

“懒得理你。等着你东西呢,快点!”

见姚晚珠要走人,“好无赖”这才想起事情还没完呢,赶紧拦住。

“先别走呀。这事儿还没完呢,当时俺给你说的万民伞啥的,编歌谣啥的你都没弄呢。”

“嘿!还万民伞,他还以为他家是青天大老爷?也不怕压垮他家房梁!万民拜万民诵还不够他扬名的呀?不懂就甭问,给你办成就行了。”

姚晚珠为何就愿意给看不顺眼的杜府扬名呢?这里头自然有她的打算。杜府不是要扬名,名气越大越好么?那她就给他弄大了,大得他都承受不了的范围,到时候就是他来偿还人家如此情意的时候了。也是歪打正着,这事儿最后确实是帮杜府挤掉其他竞争者上位本地县令,只是也接连着抛给了他这位顶着爱民如子的高帽的新官面对这群乞丐要如何解决他们生计问题的首要难题。

才不过两日,乞丐群中渐渐又有了一个新的异像,有些辈数的人闲时就会嘴里叽里咕噜地嘟囔着,这偶尔人一多凑一块儿,嗡嗡声就出来了。路人皆奇怪,问询道他们在念叨些啥,最后被告知是在替杜府祈福。还有一群人会定时跑到杜府门前诵福。这群乞丐能做到如此地步,可是让大家感慨万千哪,却也觉察出里头的怪异来了。

事情越来越难控制了,杜家夫人有些坐不住了。都不知道有多少人来道贺,说是他家这几辈子修来的善福,能让这么多人给他家祈祷。她要的只是扬名,却不是背上如此大人情债的扬名!被人如此仰望,她家往后行事可就要束缚得多了。这不是她想要的结果。心急火燎招来主办这事儿的杜容。

“你说说,你说说,你这办的破事!咱家再下去,是不是要把这群乞丐接到家里供着养着不成!这什么破事儿啊!这县里谁不知晓谁啊,你是想让咱府里闹出笑话不成?!”一开口就责骂道。

“夫人,您先息息怒!这事儿不是正好着嘛!咱府方圆百里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啊?”弓着腰背,杜容丝毫没有意识到里头的问题,还反咬一口抱怨自个儿是达成了夫人的要求。

“蠢货!早知就不交予你办,给我办砸成这样了!你去瞧瞧,去瞧瞧,外头都闻名跑来了多少乞丐,都凑一块呢!就你那一翁善粥,塞牙缝都不够!蠢货!我先前是怎么吩咐你的?啊?你说!”怒不可抑,杜夫人手指着杜容的鼻子方向再次怒斥。先前想着这人虽不是做大事者,但胜在爱和外头三教九流打交道有些个机智,但哪想只是个草包。

“这——您先前吩咐是说要将咱府的良善名声适当地传扬出去,让县里人心服口服就成!”迟疑着,杜容将先前的吩咐重复了一遍。

“适当!你个蠢货不懂适当嘛?物极必妖的道理你难道不懂?”杜夫人气得脸红脖子粗,好不容易才忍下这口恶气,静心静气想法子解决问题。

可还没等他们想出什么法子来抑制这群报恩的热潮,新的一股龙卷风就袭来了,卷得他们一家人都胆战心惊。

“杜木土,木土杜,金银财宝如粪土。

一掊土,饥饿除,见人必拜叩谢辞。

二掊土,恩情悟。诵福送福到杜府。

杜木土,木土杜,金银财宝如粪土。

心怀感触善行善心要多加助,

仅为他们心中土木也要加固。”

一夜之间,这首打油诗就传唱于大街小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许多外地的乞丐也纷至沓来。这下,杜府真是处在这良善之名的风尖浪口了,不把这善举进行到底、不加大善行都不行了。更何况,这事儿已经被官府当做典范张榜表扬,并上奏朝廷,他家要抢得元德县令一职也势在必行、不得不依靠他加大砝码造势。本是想小小赚点美名,哪知招来如此猛虎!

有得必有失,即使因为这群乞丐可能今后要付出更多心力去解决后头的麻烦事,但能取得元德县令一职也是有所值了。杜府在京当官的二老爷给他们稍回上者交代的一句话“尔乃真良善也,故念侄有秀才之名特指官袍上身,望再加再勉,造福百姓,乞之非他愿故感尔恩报之,实有金子之心,望能寻得安身之所。”因为这句话,初时上任那一年,杜府确实不敢轻举妄动,对乞讨百姓也是小心待之,绝不让后头产生杜家官名乃是以钱财买通乞丐买通官府得来的谣言成真。因此,姚晚珠初时很小的一个打算,机缘巧合下竟是造福了不少乞丐。

杜容功过相抵,又被发派回杜府三姨娘身边当差了。而这正是他所想,故是二话不说就听从。后来即使知道了这事儿是姚晚珠他们所为,杜夫人自恃身份却也没小心眼到和她个小乞丐计较,倒让她沾了便宜,只是他家二姑娘杜沛菡因此而更加厌恨她了倒是。只是,这又和她这个整日为了生计在底层挣扎的人有何关系呢?她自是不放心上的,照旧我行我素。

要说姚晚珠怎么做成这事儿的,还真得多亏了她平时注意和那些乞丐友好往来,偶尔自己宽裕些也会买几个大饼拆分了接济他们一下。特别是那些病弱老人孩子,她都尽所能去帮助。有时候还会替那些行动不便的人去帮他们领粥,即使受杜容奚落她也完全不在乎了,因为一并不是她喝的粥、二是乞丐身份并不是让人看低的结果、三是她帮助她愿意帮助的人而她所得的快乐别人不会懂也无须他人懂。某日领粥,她集结了那些相处友好的乞丐,跟他们商量了此事,并告知若是事情能干得漂亮,也许以后他们所得的接济会更多。于是,看在她面子上,也是想有她所描述的奇迹发生,那些乞丐就一传十、十传百呼应将计划一一执行。他们做的远比姚晚珠所想象的还要真实,还要轰动。不过,他们后来也确实因此得福了,因为杜府上任后,不仅自家加大了善行的规模,还邀上其他富人纷纷解囊助人为乐。自此,因为别人总是称呼姚晚珠小晚,而乞丐里头大多是北方人士,话音里头总喜欢加些儿化音,加上行乞习惯认知不够,一听“小晚”就误认为“小碗儿”,因为随身携带个碗是乞丐行以为生的顶顶重要家当和身份象征。这一个小小的误会就这么在乞丐群中流传开来,也因此成了她独特的代号。

“嘿,你瞧瞧这慕名奔来的乞丐多不胜数。你说这杜府是因祸得福、还是因福得祸呢?这肉得割多久多大,还不把他们心疼死了!”翘着二郎腿的杏童幸灾乐祸道。

“废话!肯定福大呗~等着瞧吧,好景不长的。”沐非却不看好好事能保持多久。

“怎么说?为何好景不长?这京都里都传扬开他杜府真真是良善人家的美名了,他敢这时候撂挑子?”杏童见沐非又有反驳了,不服道。

“你以为人家闲了没事干啊,日日监督着小县里头的破事儿?沐非说的我也赞同,杜府这次虽暂时捡着一个麻烦,等上头松懈了自然就可以随意处置了。”上官诺边看书边分神给杏童解答。

“还是公子远见!”杏童见公子亲自给自己解答疑问,屁颠朝前拍马屁。“可这谁的能耐,还使动这么一大伙人阴了杜府一把。这人要是结识了一定引为知己。”杏童向来看杜府不顺眼,见他家倒霉他就高兴。

“行了你,公子要的汤包快排队了,你赶紧去吧。要不然你替我算这账换我去也成?”沐非挠挠被吵得不休的耳朵,放下手中的毛笔问道。

“别!要我算这账还不如要我了命呢!成成,我知道你嫌我吵,我走还不成?”杏童一听是这个活儿,赶紧拒绝道,临走嘴巴还是闲不住,“公子还就只爱他家的汤包,一月总有几日非得来呆这了现吃才美。不可理解,不可理解哪!”

上官诺对这仆从兼兄弟的脾性是无奈只能摇头付之一笑。

在元德县唯一的《好婆汤包》处赶了个前头排了一刻多钟好不容易才买着几笼,这家汤包远近闻名且只做外卖生意,门店只能凑合一人通过,甚者是全苏州地界只此一家。上官诺只要在苏城,一月总有几日会来这里品尝美食顺便看看店铺。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嫡女当自强最新章节 | 嫡女当自强全文阅读 | 嫡女当自强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