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怀宋抱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三章 燕人李侗

作者 : 刺缘

第二天,秦申早早起床,在冬儿的服侍下穿戴整齐,出了门,来到大厅,只见秦桧呆呆地坐在厅内发愣,左眼的眼角青紫一片。[我搜小说网]

王氏这么厉害啊?!秦申看着他,张大了嘴巴,赶紧掩饰住心情,佯作关心道:“父亲,您这眼角……咋了?”

秦桧尴尬一笑:“昨日回府,一不小心撞了一下,不妨事不妨事。”

“父亲,要不要给陛下告个假,今天不用上朝了?”

“不用,一点小伤而已,走吧走吧,朝中还有很多事儿呢,为父不去不行。”秦桧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径自出院,上了马车。

秦申跟在他的身后,一阵迷茫,是不是太过份了一点?可是再想想娘亲的遭遇,想想娘亲为了他不惜千里的找寻,又心安理得起来。

马车上,秦桧揉揉自己的眼睛,道:“申儿,金国来使了。”

被打还不忘国事。秦申的心里暗笑一声,道:“是何人?”

“金国尚书高庆裔、完颜斡带和燕人李侗,完颜斡带是完颜挞懒的儿子,主使还是尚书高庆裔。”

“父亲还是恋恋不忘‘南归南,北归北’吗?”

“有什么办法吗?丧乱之后,没有一刻喘息,军队涣散,陛下的身边,已经不到十万人,金国要是再次南下,就凭着长江之险,能抵挡吗?申儿,为父是从金国手中逃出来的,对他们的了解,比你多得多,没有一战之力,唯有议和止战,保全赵宋皇室一条路,所以为父不能让你们误了大事!”

秦申暗暗一叹,靖康之后,赵宋王朝,岌岌可危,朝政完整的构架,已经被破坏殆尽,只有赵构带领着少数文武勋旧逃到了江南,临安的朝廷,只不过一个小朝廷罢了,朝中的大臣,都被金国的铁骑吓破了胆,国人更是谈金色变,议和存有相当的市场,主战的仅有李纲等少数几个,虽然高居要位,但秦桧为首的主和,根基庞大,两派之争,胜负实在难于预料。要让局势逆转,除非让长江一线有明显的改观,大宋需要的是时间啊!

想到这里,他坚定道:“父亲,议和我不反对,但是拿大宋的土地去交易,孩儿断不会认同!”

“没有土地,金国会同意吗?!”秦桧怒道。|我|搜小|说网

秦申微微一笑,没有正面回答,道:“孩儿想见见那个李侗。”

秦桧的心中自有打算,主和的大臣虽多,但朝廷四公,主战的却占了三位,李纲、马伸和张浚,李纲是左相,马伸是御史中丞,掌握着御史台;枢密院主管军务,军队都不言战的话,那还象个什么样子?所以枢密副使张浚虽然领兵打仗不咋样,却是个坚定的主战派。这样主和看起来势大,实际上人微言轻,所以秦桧想来想去,与其去拉拢李纲那个倔老头,不如拉拢秦申,毕竟是自己的儿子。秦申虽然没有多大的外力,可皇上和李纲的信任有目共睹。

所以最终还是决定,让秦申以私人的名义和李侗见上一面,在秦桧的安排下,秦申来到的驿馆,拜见了金国的使者李侗。

李侗,三十多岁,原为燕人,金灭辽后,被拜为金国的大理卿、昭文馆学士,性格颇为稳重。

见了秦申,李侗恭敬一礼:“秦公子。”

两人坐定,秦申盯着他,直截了当道:“听父亲说,李大人是燕人?”

李侗一愣,顾盼了一下前后左右,见没有其它人,才不动声色道:“秦公子说得不错,李某是燕人。”

秦申端起茶杯,眼睛却一直盯着他,抿了一口,放下茶杯,叹道:“燕云十六州,也是汉人之地啊。”

李侗浑身一震,再次望望左右,秦申笑道:“李大人,今日之见,仅仅是父亲让你我聊聊天,长长见识而已,出得你口,入得我耳,大人尽管明言,这里没有外人。”

说到这里,李侗沉默了良久,方开口道:“秦公子所言非虚,燕云十六州,本来是汉人的地方,每每想到我们这些人从先祖时就陷落于胡虏,真是不胜伤感。以前听说贵朝有收复燕山之志,我们举族相庆,都说自此又重为中国之子民,甚至开始准备汉人的衣物,没想到等来等去,却是现在这样的一种局面……”

秦申目不转睛盯着他,发现他并没有故作姿态,遂道:“李大人有心了,先帝登基之初,就曾想着扩疆裂土,拯救族人于水火,不是我们不想,而是力所不能及啊。”

李侗思想了一阵,惨然笑道:“以李侗之见,贵朝公卿之中,似乎完全没有明白事理之人,靠他们居于庙堂,岂不误事?就拿金兵攻打汴京的时候来说吧,城未被破时,国相元帅也十分烦恼。如果贵朝守御稍固,再坚持几天,恐怕就是另外一个结果了。两元帅兵临城下之时,李侗也跟随左右,亲眼见金兵五、七人登城,宋兵就全军溃散。兵势如此,人不效命,从这种事上足以看出贵朝公卿疏于谋略,应敌完全没有章法……”

秦申知道,这李侗原本是辽国的臣子,对金灭辽,势必存有相当的怨意,遂道:“大人可知,金国对二帝,如何处置?”

“金国没有把二帝送回来的打算。当时已经料定了康王会登位,二太子曾说:‘赵氏之人自立为帝,在所难免,我们占的地太多了,照顾不过来,反而会荒弃,不如暂且守河为界,办大事要有大兵力,要是包不住,必贻后患。’于是元帅府就按二太子的建议,只在城中另择贤人张邦昌守汴京。金人得到了河北,已满足了,想的只是如何保住黄河以北之地,黄河以南已经置之度外了。现今金国的朝政,一是每日在商量如何守住黄河以北,正计划从大金国迁调十万人前来,不用燕人和契丹人来守河北,足见他们的防患之心。二是商议迁都一事。”

“迁都?可是燕京?”秦申来了兴趣。

“是啊,迁都,上京太过偏远,而今取了大辽,又取了河北,所以这迁都,也提到了日程。”

“结果如何?”

“祖宗之地,岂是轻易放弃的?目前还争执不下呢。”

秦申点点头,李侗显然对迁都的问题没有兴趣,身为使臣,对金国的内政也不愿多有涉及,他喝了一口茶,继续道:“黄河岂可守?胡说八道罢了。假使他们守住了黄河,将来契丹岂不是在月复心之中,怎么保证不会生出变乱?”

说到这里,李侗深深叹了口气:“金国本是海隅小邦,崛起而吞并辽、宋两个大国,此事岂是人力所能至?”

秦申微微一笑,不可为就是天命所归,想不通的地方,就认为是天意。完颜阿骨打起兵的时,仅仅几十万人,而辽国人口几千万。金国竟然先在十年之内灭掉了辽国,这已经是典型的“蛇吞象”了,然后,仅用了一年时间,就攻灭了北宋。在迷信天命的古代,人们不得不解释为:这是天命。

天命这个事情,对来自后世的秦申来说,当然不信,他看着李侗,道:“看来大人,也以为当前的要务,是议和止战了。”

“保一方平安,并不是不可为,为人君者,当顺天命、度人事而为,不争一时之胜负。自古治国,有如治病。昔年大辽的失策,正缘于此。太平已久,人不习战,突然有一日金人起兵,不谋求自治之术,仗着国大,不严加戒备,认为金人国小不足为惧,今年出兵不利,溃散而归;明年出兵不利,溃散而归。等将士快溃散完了,就去招募乌合之众。招募的民兵不够,又去招募市兵……人虽多,其实都是乱糟糟一群。等打了败仗,这些兵溃散回来,又全部成为了盗贼。金人所破的州府不到十分之一,其余全是溃军自行烧劫、践踏、占据。当日大辽有三百余座州府,贵朝原有四百余座州府,两国的疆土相去不远,现在贵朝如果划黄河为界,南边的州府尚有三百余座。如果真能保全,也不算小了。还是谋划休战息兵之计,以图自治。”

不得不承认,李侗的话很有道理,大宋被金国所攻克的州府,寥寥无几,其它都是自己把自己给毁了,大宋,基本在走辽国的老路。

这李侗的见识,很不一般,虽然言语中总是一股认命的悲观。闲聊了良久,秦申起身施礼道:“李大人一番言论,晚辈茅舍顿开,他日有缘,定向大人多多讨教。”

“秦公子客气了。”

出了驿馆,望望蓝色的天空。天命、迁都、李侗……秦申微微一笑,向府上迈去。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投怀宋抱最新章节 | 投怀宋抱全文阅读 | 投怀宋抱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