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怀宋抱 正文 第一百一十四章 明知山有虎

作者 : 刺缘

韩世忠醉闹临安府,给赵构和李纲出了个难题,刚刚“隆重表彰”了他,就在天子眼皮底下撒野,把知府都给赶了出来,不闻不问吧,还有谁把皇上放在眼里?从严处置吧,如果连他都不肯卖命,再有危难时刻还能指望谁?而且要是心生怨恨,两镇节度使和他妻子的俸禄岂不是白给了?

李纲想来想去,来了个折中,将韩世忠手下的使臣治罪,以“缓不及事”降职康允之,韩世忠罚俸半年……

对韩世忠责罚,告诉他:有点得意忘形了,伤到了朝廷的尊严。

不治他之罪而拿他手下的使臣开刀,是告诉他:虽然你有错,但皇上其实是处处维护你的,你要知道皇上的苦心,下次不可再犯。

秦申连称绝妙,到底是混迹朝堂多年的老泥鳅,“绥人之道”和“驭臣之术”玩得那叫一个顺溜!

午后,赵构下诏,召范琼进京议事,秦申接了诏书,正寻思着这事如何处理才好。秦桧突然上奏道:“当年周朝势微,宣王受命于危难之时,实现中兴,皆因革除弊端,勤修内政,如今我朝有左右二相,职能交叉严重,臣以为,应该把分工明确,方能各施其责,以利中兴大计。”

秦桧奏完,群臣的目光唰地一下看向了秦申,连赵构和李纲也不例外。

看着我干什么?!都把我当成逢桧必反了!他心中一阵好笑,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秦申硬着头皮出列道:“臣,附议。”

朝堂又是一阵窃窃私语,秦申摇摇头,心中一阵悲哀,这帮大臣,太习惯派系之争了。

秦桧说的是实情,左右两相,赵构习惯了想起谁就让谁去办,职责交叉的地方确实很多,李纲也深受其扰。明确分工,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势在必行。现在秦桧的对头主动附议,李纲赞成,群臣当然没多大意见。

赵构大悦,难得如此统一,御笔一挥,李纲主军务和内政,秦桧主财政和外交,马上确定了下来。

出了朝堂,秦桧主动递过来一个微笑,秦申把他送到了马车上,道:“父亲,孩儿明天去洪州,有些事情要安排一下,您先回府吧。”

秦桧看着他,点点头道:“好,小心行事。”

看着父亲的马车走远,李纲来到了他身边,道:“秦申,你让老夫越来越看不懂啊,哈哈。”

秦申微笑道:“李相,早跟您说过,晚辈站在正确的一边。”

李纲赞赏地看着他,捻须笑道:“如今,老夫才知道你这句话的真正含义,难得难得,秦申,此去洪州,相当凶险,千万小心。”

“请个人而已。”他不以为然道。

“那得要看请的什么人啊,有备无患。”

“是,李相。”

秦申嘴上这么说,心中却丝毫不敢含糊,送走了李纲,马上来到驻防地,将周伟、杨沂中、李显忠全部召了过来,杨沂中是皇上的心月复,一直跟着他东奔西逃,只要是赵构的事,绝不会推月兑;至于李显忠,秦申也回忆了起来,南宋名将,这两人历史上的评价都不错,所以虽然接触不多,他并没有打算隐瞒。

四人坐定,秦申道:“洪州范琼,拥兵自重,对陛下的诏令毫不理睬,为免苗刘兵谏再次重演,陛下决定先下手为强。”

三人一听,齐齐一惊,脸色凝重起来。秦申继续道:“我们是御营军,陛下的最后一道屏障,所以找各位来,谋定而后动。”

“他有多少兵马?”周伟忧郁道。

“号称十万。”

“这么多啊,可整个临安,我们不过一万军队……”

“秦将军,绝对没有那么多,范琼夸大了!”一旁的杨沂中断然道。

秦申疑惑道:“为什么?你知道?”

“将军,范琼的手下,有个叫宋建明的统制,是前军在济州溃散的,后来投奔了范琼,早在扬州的时候,曾找末将借粮,那个时候,他们不过两万人,金兵这一冲击,末将估计,他们应该不会超过五万人!”

秦申闻言,眼睛一亮,道:“杨将军和那宋……建明,什么关系?”

杨沂中笑道:“关系说不上,以前末将见他有股子狠劲,打起仗来也不错,就把他提成了统制,并未有深交。”

“好!杨将军,将你手中的防务交给显忠,明天随我去洪州!”

“是!”

周伟失声道:“大……将军要去洪州?!”

“是,菩萨,总得有人去请啊,哈哈。”听到杨沂中和范琼的军中有关系,秦申的心情明显舒展了起来。

“我要跟着去!”周伟道。

“不行,临安这边更为重要,你马上去找江雨刚,让他把五百人拉过来,给李将军指挥,显忠,只能给你两千五百人了!西、北两段城墙,重点放在西门,人在城在!”

“是!”李显忠森然道。

秦申满意地点点头,李显忠虽然年仅二十,但从军却已有四年,一路护送柔福公主和家眷前往鄂州,成熟老练,以六百宋军破盗匪两千余人,柔福曾不止一次向秦申极力推荐他。

“周伟,皇城的人马不要轻动,若范琼谋逆攻城,作为预备队伍,另外带话给江雨刚,营地的四千人马原地驻扎,听号令行事!”

“四千叛军刚刚整编不到二十天,将军千万不要指望他们。”

秦申笑道:“我知道的。”

四人细细策划了一遍,一直到亥时,方各自离去。秦申和杨沂中并肩走在街上,良久,秦申道:“杨将军,殿前都指挥使一事,将军不要介怀。”抢了他的饭碗,而今又神使鬼差成了自己的手下,不能不有所表示。

杨沂中急道:“秦将军多心了,杨某很是惭愧,不能保得陛下万一,罪该万死,陛下不问罪,已经万幸了,将军放心,杨某绝不是小肚鸡肠之人!”

秦申望望他的脸,不似客套,心中一阵感叹,愚忠之人,并不是没有好处,至少对赵构,他是死心塌地的。遂道:“杨将军大义,秦某佩服,希望以后和将军同心协力,圆陛下复国之梦。”

“是,将军。”

回到府上,发现书房的大开,灯依然亮着,心中讶异,走过去一看,见秦桧依然在油灯下看书。

“父亲,很晚了,该歇息了。”秦申道。

秦桧抬起头,招招手道:“一直在等你呢,快进来,把门关上。”

秦申疑惑地坐到他的跟前,道:“父亲,什么事?”

秦桧放下书,靠在椅背上,看了他良久,道:“申儿,明天去洪州,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你打算怎么办?”

“不是都商量好了吗?把人弄过来再说。”

秦桧叹道:“哪有那么容易的事?要是他不来怎么办?要是他直接带军过来怎么办?要是他将计就计,等到了城下马上逆反怎么办?申儿,七八万军队,稍有不慎,满盘皆输啊。”

秦桧的担心不无道理,秦申暗想,范琼真要反了,临安仅仅五六千人马,能不能支持到援军赶来都是问题,更何况,援军要是延误甚至不来呢?

想到这里,他望着秦桧道:“父亲有何指教?”

秦桧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缓缓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到底是父子,想一块去了。秦申暗暗一笑,道:“谢谢父亲,孩儿明白了。”

秦桧哈哈一笑:“好了,早点休息去吧,一路上小心。”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投怀宋抱最新章节 | 投怀宋抱全文阅读 | 投怀宋抱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