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怀宋抱 正文 第八十章 升了还是降了?

作者 : 刺缘

两天后,秦申随着赵构从温州启程,前往临安府(今杭州)。皇上出逃,总不是好事,一行人乔装打扮,甚为低调,三天到达临安,同样不动声色,悄悄进城。

第二天,临安朝廷正式建立,秦申护驾有功,擢升为御史中丞,其余人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奖赏。

赵构深知南逃给军民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一连下了好几道诏书,第一道为“罪己诏”:因朕之德寡,无深谋远虑,上不能当帝王之意,下不能得百姓之心,终于落到了流亡失所的地步……

第二道为“避殿诏”:百官将士家属未至,朕岂敢独自偷安,朕将独自居住于堂外,待士庶老小到达临安之时,朕方可入寝殿……

第三道为“俭约诏”:今后给朕的供奉必须菲薄,仪物、膳食等当一律痛加裁减……

“德不足以造福黎民,武不足以戡定战乱。”秦申站在窗前,默念着诏书,看着窗外草长莺飞,心中一片感慨:赵构若真能如诏书所说,励精图治,不失为大宋之幸!

几天后,左相李纲和礼部侍郎朱胜非,也匆匆赶到了临安,李纲戎装未解,直接闯进了秦申的院落。来不及问候一声,他咄咄逼人道:“秦申,偏安临安府,是不是又是你的主意?!”

“李相说笑了,这是陛下自己的主意。”秦申恭敬道。

“那你为什么不阻止?临安,距离中原越来越远,军心民心顿失啊,这些道理难道你不明白吗?!”

“明白。”

“明白为什么还要这样?!”李纲吼道。

秦申暗恨,这李纲老大不小了,怎地还这般脾气!思想了一阵,道:“李相,难道让陛下回到中原,再来一次千里逃亡?到那时,恐怕不是民心失去不失去的问题,而是整个大宋将土崩瓦解啊!再说陛下和文武百官,已成惊弓之鸟,我有多大能力,说服他们返回中原?!”

“那也不能待在临安啊!”李纲依然气愤难平。

秦申气道:“临安有什么不好?!越王勾践,就是在这里受尽屈辱,卧薪尝胆,终成大业,以此为鉴,让君臣明志,牢记中兴之责任,这又有什么不好的?”

李纲狠狠逼视了他一眼,叹道:“在哪个地方,老夫并不介意,老夫只是担心苟安一隅,失却了肩上这份责任啊。”

看着李纲花白的双鬓,胸口一热,整个赵宋,竟然沦落到靠两个老人支撑前线的地步!他思索了良久,狠狠道:“李相,我要权!”

“你已经是堂堂的御史中丞,还要什么权?”李纲奇道。

“军权!”秦申咬牙道。

“这个……”李纲疑惑地看了秦申一眼,道,“虽然老夫知道,目前军心涣散……”

“何止是涣散,简直是败坏!”秦申打断了李纲的话,愤愤道,“李相,杨沂中两万御营军,抵挡不了金兵一个时辰,御营军啊,皇上的最后一道屏障!还有张俊不战而退,‘身先士卒’跑到了江南;刘光世部未接战就已经溃散;韩世忠韩将军也兵溃于沐阳,弃军而逃,好歹还算抵抗了一阵……溃散的宋兵马上又成了流寇,面对外敌望风而溃,面对百姓却如狼似虎,这哪象是朝廷的军队!”

李纲垂下头,深深叹了一口气,道:“可是秦申,你要知道,带兵打仗是另外一回事,而且,先祖有遗训:军政不可一身。你从军,这朝堂……”

秦申笑道:“李相误会了,不是我从军,是我的人从军!”

“谁?”

“周伟!”

“我知道,一直护卫你的那个是吧,功夫颇高。”

“李相,他不光功夫颇高,也是在宗老将军手下做过部将的人,只不过后面溃散了,后来在五马寨遇到了我,收在身边。”

“原来是这样,容老夫考虑考虑,军队,确实该好好整治整治了。”

秦申舒了口气,点头道:“李相,扬州之围,怎么解的?”

李纲微微一笑,轻描淡写道:“几个毛贼围城而已,说不上解不解的,围了两个月,自然退兵了。”

“金兵没攻城?”

“攻了,小打小闹。”

“伤亡呢?”

李纲一阵落寞,叹道:“我们伤亡两千余人……”

伤亡两千,还是守城所至,这哪里是小打小闹啊!秦申的眼前,仿佛又看到了城墙上惨烈的场景,怔怔地盯着眼前的老人,良久无语。

第二天上朝,李纲上殿谒见,磨难之后,君臣相见,自然又是一番感概万千,礼毕,李纲上书道:“陛下,国家危难之秋,朝纲败坏,军心涣散,文不能立国,武不能护主,王者之师,竟不能保全陛下之万一,两万人马,望贼而溃,终至陛下仓促南渡,致使士大夫弃其家属,五军将士失散,殿前都指挥使杨沂中枉负圣恩,难当此任,陛下明查!”

赵构在相州成立大元帅府时,将所部编为前、后、左、右、中五军,各军设统制官。即位后,险恶的形势让他不得不暂时将枢密院和三衙暂时闲置在一边,设御营军,以殿前都指挥使执掌,正、副使以下是都统制。

殿前都指挥使,相当于首都卫戍部队,直接听命于皇上,是赵构身边最为依仗的力量。而这支军队,在战事中竟然如此不堪一击,赵构正为此事烦闷,连最精锐的禁军都保护不了他,还能指望谁?

听了李纲的上书,虽很有点舍不得杨沂中这个跟随身边出生入死的悍将,可自身的安全始终是大事,沉吟了片刻,道:“准奏!免杨沂中殿前都指挥使一职,改任……前军都统制!”

赵构还是舍不得杨沂中啊!秦申暗想,不过杨沂中也算一员猛将,自己迫不得已而为之,能让他在军中有一席之地,也算不错,只是前军已经在东平被打得溃散在各地,杨沂中这个都统制,完全是个光杆司令。

赵构说完,对李纲道:“李卿,你看朕殿前之军,何人统领为好?”

李纲拜道:“陛下,殿前之军,非同小可,非德才兼备之人不可,御史中丞秦申,多次出奇谋,以身侍敌,杀伐果断,不惜以船撞贼,解救陛下于危难,老臣以为,此职非秦大人莫属!”

秦申,前有母妃极力举荐,今有左相亲眼有加,更何况在南逃中的表现有目共睹,赵构大悦,马上喝道:“准奏!”

这下不光是汪伯彦傻了眼,就连秦申也傻了眼,疑惑地把头转向李纲:我他.妈放着朝廷三公不做,去做个鸟都指挥使干啥?!这到底是升还是降啊!

李纲递给秦申一个神秘的笑容,道:“秦大人,还不谢恩?”

秦申暗恨,正要出列,汪伯彦率先跳了出来,奏道:“陛下,秦大人已是朝中重臣,先祖有训,军政不可两全,秦大人虽年轻有为,但御营军非同小可,事关陛下安危,陛下三思啊。”

赵构闻言,点头道:“有理。”秦申刚刚松了口气,只听赵构继续道:“李爱卿,把马伸赶快召回来,升任侍御史,御史台的事务,就由他先代理吧,秦申……先兼着中军都统制。就这样定了!”

赵构又在玩折中了,既不让秦申在军中一步登天,又让他兼管其中最重要的一支。皇上一言九鼎,秦申只好拜谢龙恩,出了朝堂,依然在迷糊中,拉着李纲道:“李相,我这御史中丞,到底是免了还是没免?”

李纲哈哈大笑:“看诏书,诏书上说免了,那就是免了,没说,那就是没免,哈哈哈……”秦申端着诏书看了半晌,也没找到“御史中丞”四个字,郁闷地摇摇头,向府中走去。

————————————————

九月第一天,各种求,诸位随手一甩,小弟就会感激万分,谢谢~~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投怀宋抱最新章节 | 投怀宋抱全文阅读 | 投怀宋抱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