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怀宋抱 正文 第四十六章 老夫已经老了

作者 : 刺缘

两人爬上高高的城墙,上到城楼,放眼望去,远方一片白茫茫,整个平原笼罩在雨雾之中,根本看不清任何东西。秦申好一阵纳闷,不知道这老头搞什么鬼。

李纲怔怔地盯着前方,良久道:“秦申,你知道老夫带你到这儿的目的吗?”

秦申摇摇头,道:“不知。”

李纲伸出手,指着前方,眼眶突然红了起来,颤声道:“看见了吗,这是我大宋的土地,是我们祖祖辈辈生存的地方。”

原来是拉自己国主义教育来了。秦申叹了口气,道:“我知道。”

“你说,我们有理由放弃它吗?”

“没有!”

“很好,秦申,你给老夫说说看,你为什么打算放弃?”

秦申双手扶在湿漉漉的城墙上,盯着远方良久,道:“李相,其实您的心里比我更明白,区别在于您一直心存侥幸,不愿意去承认,而我,却把它说了出来。现实就是现实,很残酷,可我们除了面对,别无他法,谁也回避不了。”

李纲双手蒙面,在脸上使劲搓了几搓,盯着他道:“你有信心收复河北吗?”

“李相,不是我,是我们!”

沉吟了半晌,李纲叹道:“秦申,皇上找我了。”

秦申面无表情:“是不是问我们能不能守住南京和汴京?”

李纲奇道:“你怎么知道的?”

秦申微微一笑:“我猜的。”

“猜得不错,皇上问我,如果金兵再次南下,中原守不守得住?”

“李相肯定以实相告了。”

“是啊,老夫说金兵第一次南下,尚不知我大宋虚实,第二次南下,金兵已尽知我虚实,再加上一味求和,心存侥幸,致使汴京沦陷。而今,陛下一定要回汴京,否则人心涣散、士气低迷,局面将更加不可收拾。”

秦申叹口气道:“李相,您知道您和黄潜善他们的区别吗?”

“是什么?”

“在您的眼里,先有天下,后有君主,天下为重,君为轻,而黄潜善他们是先有君主,后有天下。”

“你的意思是他们首先想的是陛下的安危?”

“正是。所以您想想,皇上刚刚年满二十,他到底喜欢听谁的呢?”

李纲沉默了,闭着眼睛思索了良久,道:“秦申,你怎么想的?”

“先贤曾言:‘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个道理,我当然明白,但是李相,您想过没有,假如陛下有失,大宋,会变成什么样子?”

李纲低头叹道:“诸侯割据,国将不国。”

“是啊,赵宋就剩下他一个人了,陛下的重要,不仅仅他是一个皇帝,而是他已经成了赵宋唯一的血脉。淮宁的赵子崧蠢蠢欲动,而赵叔向并未奉诏,却带着七千将士赶往汴京,醉翁之意,世人皆知……陛下真的不容有丝毫闪失啊,李相。”

“秦申,你说的这些,老夫不是没想过,可老夫实在不想看到,中原沦落啊,中原一失,老夫跟那些卖国贼,有什么区别?!秦申,你说,我们能守住中原吗?”

“李相,我说过,您比我更明白我们的处境,靖康年间,国丰兵足,尚且惨败,现在,您说呢?”

“秦申,老夫知道,你跟他们不同,老夫说了,你即使是小人,也是个光明磊落的小人。你老实告诉老夫,你有把握收复河北吗?要多久?”

秦申望着远方,坚定道:“至少五年!”

“五年……”李纲老泪纵横,哆嗦的嘴唇道:“太久了,老夫已经老了……”

秦申眼眶一热,道:“李相,您等得到的,一定等得到的……”

※※※※※※※※※※※※※※※※※※※※※※※※

下了城楼,李纲平静了许多,打发走侍卫,两人坐在马车里,一言不发。马车停在城门的一边,外面的雨又大了起来,打在篷布上砰砰作响。

良久,李纲开口道:“秦申,你什么想法,说说看。”

“您心里明白得很,何必让我说出来?”秦申的嘴角,泛起一丝苦笑。

“老夫不是问你这个,是问你以后怎么办。”

“李相,这是您的职责吧?您在朝堂这么多年,看到的,经历的,比我多得多,怎么问起我来?”

李纲没好气道:“在陛下面前,你声嘶力竭,拼命反对,老夫不找你找谁去?”

秦申笑道:“晚辈想听听李相的想法。”

李纲叹道:“既然无力一战,只有休养生息了,平内乱,乃重中之重,否则,休养生息就是一句空话。修水利,保民生,现在已经是五月,黄河以北,基本算是荒废了。建水师,兴马政,重骑的优势太过明显,不兴马政,依然是处处挨打。”

“李相所言极是,不兴马政,建不了强骑,还是无力一战。”

“可到哪里去弄马呢?”

“不妨鼓励民众养马,手段不限,只要是良马,朝廷就重金收购。”

“让他们去偷、去抢?”

秦申笑道:“李相,手段不重要,可结果,对我大宋却相当重要,非常时期,非常手段,何必拘于伦常?这点钱,应该没有问题吧。”

李纲点头道:“钱的问题不大,我大宋虽遭劫难,但河南、江南及川陕之地并无战火,靖康前夕,每年赋税五千万贯,即使现在,每年怕也有三千万贯。”

真牛,难怪后世常说富宋富宋!秦申心里一声赞叹,有钱,什么事都好办了。

李纲沉思了片刻,皱起眉头,面有痛苦道:“河北,那么多大宋子民,我们就这样放弃,叫老夫以后,如何面对天下臣民?!”

秦申心中一动,思索了一阵道:“李相,何不鼓励移民?河北之地,连绵战火,多已荒芜,而岭南之地,土地肥沃,人口不足,迁到那边,既可以免去战火,又可以为朝廷增加赋税,何乐而不为?”

李纲眼睛里突然冒出两股精光,赞道:“此计……大妙!”再沉吟了一阵,为难道:“金兵南下已迫在眉睫,恐怕时间来不及啊。”

秦申点点头,叹道:“是啊,时间不够,能迁多少迁多少吧,自愿前往,朝廷资助一年的生活所需,中原人口少了,但愿金贼对留守家园的,会仁慈一些……”

沉默了一阵,秦申继续道:“李相,晚辈还有几个想法。”

“你说。”

“西夏和辽国素来交好,金灭辽,宿怨尚在,我们应该马上遣使出访西夏,能结盟就结盟,即使不行,也不能让金国和西夏结盟!吐番和大理,也应遣使出访,让他们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争取他们的支持;另外还要支持敌后抗金武装,要钱给钱,要粮给粮,就是无法给人!金贼兵力有限,总有联络他们的渠道;这些,花费巨大,李相不妨考虑向富人借贷,共度难关……”

“借贷?”李纲疑惑道。

秦申心中一笑,国债这玩意,李纲虽贵为宰相,恐怕也难于理解,宋朝虽已有民间借贷,但上升到国家的程度,却是惊世骇俗之举。

“对,借贷,以朝廷的名义向民间借款,比如朝廷借我一万贯,一年后还给我一万零五百贯。”

李纲为难道:“这个,难度颇大。”

“呵呵,这就看李相的手段了。”

李纲望着外面的雨,怔怔地沉思了良久,突然转过头,道:“秦申,你到底是什么人?”

秦申一愣,笑道:“晚辈是大宋人。”

李纲盯着他,如看着一个怪物一般,让秦申好不自在,好一阵才道:“这些,都是你父亲教你的?”

秦申尴尬道:“有些是,有些不是。”

“唉……秦中丞的才识,老夫不如啊。”李纲叹道。

秦申恶汗,又不便分辩,只好闭上了嘴巴,沉默不语。李纲道:“秦申,老夫有一言相告。”

“李相请讲。”

“黄潜善之流,你还是保持距离为好。”

“李相,黄潜善和您,不过是政见不同,朝堂之争,没这么严重吧?”

李纲冷笑了一声,道:“对于大局,老夫不是看不明白,你说得很对,老夫只是不愿意去承认,心存侥幸,总想着奋力一搏,能扭转乾坤。但是对于朝堂,老夫几十年了,这方面,你还差得很远。”

秦申心中一笑,颇不以为然,施礼道:“晚辈谢李相指点。”

————————————

今日第二更,继续涎着脸求支持,前两天有点忙,有一点时间也在赶存稿,对书评区没多大照看,招待若不及时或有怠慢,书友们见谅~

再吼一嗓子,用票砸死我吧……^_^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投怀宋抱最新章节 | 投怀宋抱全文阅读 | 投怀宋抱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