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后主 正文 第四十八章早市晚市税非凡,暗指匈奴意为何

作者 : 我命非天12

扶风位于渭河平原西部,为佛骨圣地,佛教圣地法门寺所在地。[虫不知小说网]东濒黄河与并州、河南毗邻,西与长安、咸阳相接,南接秦岭与商洛为界,北靠桥山与延安、铜川接壤,素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地理位置极为重要。这一路的驰路修得极为平整,从前秦治驰道,高出地面,用铁椎筑土,道茬坚实,宽五十步,每隔三丈树青松为志,宽阔平坦,森严蔚然。到汉时依秦制,凡驰道皆由地方官吏管护,随时保养维护。到东汉治驿站,道路更加四通八达,畅通无阻。不过只可惜东汉末年到现在,群雄并起,诸侯纷争,万里如画的江山饱含战火的摧残。所以在三国时代,命不保夕的情况下,只有人挖沟埋人,没有在开路造桥了。在我,蜀汉天子刘禅出兵汉中到咸阳,从咸阳到扶风。虽然坐在天子銮驾里面,然而举目望去,一路热火朝天,道路也每隔十里都有人修建。这是诸葛亮内政才能的完美展示,他和我都十分重视修路。我重视是因为要想富,先修路。至于诸葛亮是什么个想法,我不知道。可能是因为这样运送粮草十分方便吧。他把抚流民,练精兵,修驰道,治河渠列为四大要务。无论是山中的流民,还是因为战火连连而不得已做了强人、盗贼的恶人,亦或者是被捕获的俘虏。(神座)从中选出精锐加入部队,其余的打散安置。这不算完,乾义建议以工代赈。因为现在的就业机会实在是太少或者是太多,何解?现在雍州可谓一片废墟,因为靠着蜀汉,而且地广人稀,所以一般情况下农民种植工作也就仅限于在长安周围,其余地方只有荒地一片一片。所以这种情况下,想要养活自己显得就是一个十分艰难的事情。这个世界为什么如此混乱?无外乎人吃不饱饭,圣人说饱暖思婬欲,如果吃不饱、穿不暖,谁还如此脑残还思婬欲?思想完全是为了活下去而铤而走险。反正没人管,无所谓杀戮或者是犯罪。不过自我统一了雍州,对这种打砸抢的惩处力度十分严格。导致了原本一些人靠着这样工作来谋生的人,一下子失去了原本的资本。而如果不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又会导致雍州大乱,我不战自败。但我也不可能养着一堆闲人,那样我自己粮草就根本不够了。所以,乾义才想出这条以工代赈,你来给皇帝干活儿。做的多少与否,得到的粮食多或者少,都看你一天的劳动。也就是通过修驰道,治河渠来分配给食物。这点和我知道的新中国建国时期粮票差不多,不过我没有那么发达的运算机器,不能得出粮票该分担几何。所以一切得分担工作就全落在了智慧天下无双的诸葛亮头上。这点是诸葛亮的强项,不过太辛苦了。当年凤雏庞统在荆州之时,一下就能算出粮食该有几何,被人惊为天人就能知道,现在的算术实在是太不发达。不过当我靠近扶风的时候,还是对诸葛先生有些不满。为啥咧?因为诸葛亮的着重点不一样。诸葛亮虽然重兵士发展,却不重视城郭的修建。所以有的时候诸葛亮治下的粮食大丰收或者民心安定却城池残破,城郭不固。这点和益州派有很大的不同,例如益州派的领袖托孤重臣李严。他的考绩(《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孔传:“三年有成,故以考功。九岁则能否幽明有别,黜退其幽者,升进其明者。”)都是最出色的,比诸葛亮还要出色。因为他重视修建城郭,每到一个地方,首先着重的是城郭的修建,其次是民生等东西。每次他修建的城郭总是高高大大的,十分好看和坚固。虽然有一点面子工程的嫌疑,不过不能怀疑这些城郭的坚固性。这两人谁高谁下不好比,因为着重点不一样。李严是认为你如果没有一个坚固的城防,你即便万般智慧往哪里用?而诸葛亮则认为,用兵先在谋,而不是在守,该同步前行,一步都不能落后。想着想着,大批人马就进入到了扶风城中。当然,肯定得经过一大段的礼仪,然后扫净南门等候我的到来。入夜时分,我和关兴、乾义几人坐在扶风酒楼安静喝酒。这也是乾义的一大贡献,他认为商趋益,而逐于利。但有商机之处,如苍蝇问道屎尿的味道,纷纷扑上来来寻求商机。扶风地处渭河中断,交通极为方便,所以乾义在一次开会上,就提出撤销“午时开市、日落而息”的常规限制,转而说:“开放早市与晚市。”这吸引了各地客商的极大兴趣,凉州的牛马皮毛、并州地酿酒宝刀、兖州的漆、丝、铜,荆州的羽、革,雍州的琳琅,益州的蜀锦,以及醋酱、蜜浆、粮食、熟食、竹木、文采榻布、皮草药材、书籍字画……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热闹非凡。这些为我带来了很大,很大很大的税收,当我知道了这个好处,眼睛都红了。为什么,我缺钱啊。练军队要钱、修建城郭要钱、买种子要钱、运送粮食要钱、开路要钱、打仗要钱、裁撤军队要钱、准备过冬的衣服要钱,他吗的就没有一个不要钱的工作!虽然处于大战边缘,但只要有利,各地的商人还是带着商队,拼着命的赶来。他们带着刀箭,骑着快马,大碗喝酒,高声叫价,情谊相投之时,百金千金随手而去,眉头都不皱一下。这些人与其说是商人,不如说更是冒险者,丰厚的利润让他们可以轻易抛洒自己的鲜血而不皱眉头。或者说,趋之若鹜更为适合他们。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利来啊。正当我感受着渭河流域的发达时候,乾义突然暗指着旁边一个人道:“陛下,这些是匈奴人。”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三国之蜀汉后主最新章节 | 三国之蜀汉后主全文阅读 | 三国之蜀汉后主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