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后主 正文 第七章为将须知勇和智,平定天下傲九州

作者 : 我命非天12

第二天的成都也是热闹非凡,昨天的比试让在场以及成都的人民都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搜小说网]

南方叛乱、之前的五年连败结下的沉闷之气一扫而空,仿佛整个空气都焕发出新的光彩。

此时是御前比武的倒数第二环,兵器较量。

为将者,若无武艺傍身,怎能服众?

所以这次是以刀兵较量,所有人持武器,跨马来一场对决,赢着进入下一轮,输者淘汰出局,另有赏赐然后可以选择在军中担任一个职位。

此时自备兵器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包括张苞、赵统他们,手中都是父辈留下来的神器。例如张飞的丈八蛇矛、赵云的龙胆枪,皆是当世神兵。

而没有武器的那些,只能选择军中武器作为兵器。例如木杆长枪、大刀、大剑等等。

不过其余皆为凡铁所造,多被这些神兵一刀两断,只能乞降。

张苞连战三局,皆胜,还有一人硬拼被蛇矛一矛给捅下了地,万幸刀枪之上都有厚布缠绕,否则这一下还真说不好生死如何。

赵统也连胜三局,已经提前出线。

之前的那三位自备武器的人,也已经连胜。

经过昨天一天的淘汰,此时还剩下的人不多,拢共剩下来八个人。

分别是,乾义、穆顺、文雄、张苞、赵统、许鹏、黑廉、吴彻。这八人人人勇武,双臂恐有千斤力。不说带兵打仗,起码为将是一顶一的骁勇。

为兵者,当奋勇争先,为将者,当身先士卒。

如此则可为当世精兵。

经过前几轮的较量,剩下八人之中还要角逐出三位,冠以状元、榜眼、探花之名。

所以最重要的一环开始了,那就是御前殿试。

在蜀汉百官的笃视下,以笔墨定输赢。

这次定下的规则也很简单,以军事、政事、农事为题,书下自己所得,献上自己计策。

虽为将者当身先士卒,赏必行、罚必信。然若为将者逞匹夫之勇,最后只能是中计而败。这类武将不可枚数,例如霸王项羽、小霸王孙策,皆是如此。虽有大勇,却无大智。

项羽少智,多嗜杀,最后乌江自刎。

孙策为主者好战场厮杀,最后也只能一病不起,呜呼哀哉。(神座)

不过张苞何时有过这些经验,被这些纸上糊弄的连跳三下,最后甘愿认输。

在百官的笑声中羞愤而走。

剩下的许鹏、黑廉、吴彻也是如此,虽识字,但对于这些还真说不上来,所以在勉强拼出几个字后也是叹气认输。

最后只剩下赵统、乾义、文雄、穆顺四人。

经过三炷香的时间限制,四人皆交上答卷,遣他们明日再来。

赵统写的是“曹丕者,宦官之后,窃天意以夺大位。其罪无可数,迫害父兄、罢黜功臣、其人至此,可见亦不得长久。我蜀汉之险,塞天下秦川,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有陛下英明,杀伐果断,丞相多智,天下有数。若待天下有变,出兵汉中,则可尽得天下矣。”

我叹一口气,将这张纸放在一旁,多是夸夸其谈,而且写的极为混乱,不该是有人捉刀,而是自己苦思冥想出来的。不怪他,不怪他。

此时又翻开乾义的答卷,上书“荆州之失,国亦予半。今益州疲乏,豪门无德,盖闻先帝高祖之风,赏赐好物,其人心难下,私心渐起,若与之谋,则恐难借其力。今陛下天恩,罢州牧之名,着赐为爵,臣下不聪,赏赐何爵该有定数。若得益州上下同心,便可挥师长安。先取长安,借长安之坚,御关外以不臣。盖闻雍凉之地,多弱土,不能种粮。益州多富,若能晓之以利,动之以刀兵,恐能不战而下,是为攻心。曹丕之罪,其罪当诛,窃取皇位,罪恶滔天。又禁西域之路,凉州多怨,又多西域之贼扰掠,若陛下起天兵以攻伐,荡西域贼子,则大汉天威难挡,天下亦可归心。”

我不禁大叫一声好!

这写的多好?把益州的难处,蜀汉的衰弱写的淋漓尽致,最棒的是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这对局势的把握天下罕见。我都怕他是和我一样来自后世穿越而来的。

又拿起第二份,是穆统所书,上书“蜀汉之臣,多为老弱,一去三两,若继而如此,则恐后事难继。为今之计,提拔人才为重。臣下一策,不知卓巧,但请陛下一听。可立一府,为天军府,于百万大军中挑选出千余士卒,学行军之法。此有三点好处,一,将士若亡,不怕士兵无头苍蝇般乱飞。二,可带动全军一起发展。三,可为我大汉培养人才。二,可设立信鸽传书。信鸽比马跑的快,天空之中除了老鹰别无他敌。若是将飞鸽训练完备,则可料敌先机,百战百胜!久闻丞相操劳,丞相府亦多疲惫,可设三省六部。三省者,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者,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各辖四司,详情难书,陛下可择机询问。”

恩,三省六部制,好建议。

再看第三份,文雄,上书“曹魏者,国仇也。孙吴者,家恨也。我等蜀汉与之皆有不共戴天之仇。然天下大势莫过人心,曹魏无德强逼天子让位,此天下有目者共睹之。我料凉州远征伐又离中原月复地颇远,势必对曹魏有大愤恨之心。素闻曹魏禁了通西域之商路,凉州苦寒之地若无商路如同断其生路。我料凉州诸郡此时已生叛变之念,若遣一使诉说厉害,断可不费一兵一组就可得凉州大半!”

惊天之谋,较之乾义所写的,更甚一筹。

接下来还有“若曹魏得知凉州归附于我蜀汉,与公与私都必倾大军来讨伐。而其中原之兵离西凉之地较远,且不善马术,昔日曹操与威侯一战,被威侯骑兵杀的割须弃袍可见曹魏之兵多善陆战。若要起兵前来须得长安之兵,长安前有八百里秦川,奔马甚多亦可做训练场所。若是如此,长安空虚,我若遣劲旅兵出子午谷,当可一战夺长安。”

兵出子午谷,可惜啊,夺长安易,守住长安难。

长安天下坚城,其中之兵恐达三十万,益州此时又经南中叛乱,即便平定至多只有十万兵马可与之一用。用十万兵去打三十万兵,若无天时地利人和,休想。

我闭目沉思一会儿,开口道:“宣、乾义、穆顺、文雄三人觐见。”

宦官领命,出门而去,约莫一个时辰才返回,返回时在门口躬身道:“陛下,三人皆已带到。”

“着他们进来。”

此时那三人进得大殿,看见天子在上,纳头就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万岁。”

我指着其中一个开学府的答卷笑道:“穆顺何在?”

穆顺上前道:“草民在此。”

“此三策极好,朕有意闭关息民,预备北伐之事,你这三策,策策切中朕心。”我放下答卷笑道。

穆顺不苟言笑,拱手道:“虽三策颇好,却不得天时。此南中叛乱,闭关息民只能恢复之前国立,若要更进一步实在难。”

“若如此,该何时为天时?”

“当以平定雍凉为天时。”

“若只取其中一策呢?”

“当为地利,陛下,蜀道虽难行,却善成军。我愿带三千人,为陛下练就虎狼之师!”穆顺正色道。

皇帝道:“好。乾义何在?”

穆顺退下,乾义上来:“草民在此。”

“你之言语与朕不谋而合,朕且问你,朕曾削州牧之名,换为赐爵,你之意该如何赐?”

“当赐为蜀汉赴死之人,五虎将中已去其四,此四人皆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若先赐其爵,则他人亦服。”

“好,文雄何在。”

乾义退下,文雄上来:“草民在此。”

“朕且问你,你这二策以何为信?长安坚城恐百万之军亦难下,你怎说轻易可得?”

“长安之坚,城高六丈,八水绕之,轻易不得下。若要成事,需得虚张声势。今我蜀汉疲乏,欲要闭关息民。待万事俱备,陛下亲启天兵,出兵汉中。若张颌得闻,必要一战定音,待那时草民愿亲领一军,为陛下光复旧都!”

“好好好,你等三人皆为上天赐予朕的宝物。穆顺听封!”

“草民在。”

“今封你为辅国将军,总领天军府之事!”

“谢陛下!”

“乾义听封!”

“草民在!”

“今封你为胡烈将军,归辅国将军帐下听令,助辅国将军完善天军府之事。”

“微臣听封。”

“文雄何在?”

“草民在。”

“你之大智如斯,朕难以分封,今暂封你为安远将军,希夷你往后为朕多出奇划,为朕荡平天下!”

“末将领命!”

===============

这几章我写的别扭无比,想必你们也看的很难受。但这只是暂时的,下一章开始就变好了。没办法,写了一次又一次都不满意,写了删,删了写。都是开头没写好啊,唉……

废话就到这里,跪求票票收藏支持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三国之蜀汉后主最新章节 | 三国之蜀汉后主全文阅读 | 三国之蜀汉后主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