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后主 正文 第三章相府夜谈削州牧,初次早朝计策出

作者 : 我命非天12

不多时张机就走了,一则天黑了,二来刚才听到那句话,肯定是去做试验去了。()

此时我和诸葛亮对立而坐,手谈一局。

在成为刘禅之前,我酷爱围棋和象棋,不过受天资所限,顶多一个业余五段的水平,和诸葛亮这样的牛哄哄人物肯定不能比。不过好在我是后世来的,针对棋局来说,因为后世熏陶实在太多,所以一时间对杀占了上风。

一面下着棋,一面看着诸葛亮若有所思的模样,我捏起一枚黑棋笑道:“先生是说我变了?”

先生,是刘备常用的词汇,我一直用相父这句话,此时变了,就是想给诸葛亮问的借口。

“公子天人之姿,人中龙凤,自然当与常人不同。”他也下了一枚白棋,为人谨慎所以棋局也很谨慎。即使是自己要失去一块子也不肯弃大龙出杀。

不过我不一样,我喜欢行险,我喜欢招招夺人,所以我食指和中指捏棋,下在了一个被大军包围的角落,下完后说:“人总归要变,先帝创业为半而中道崩组,我虽年幼却也知如今蜀汉一州之地难与曹魏、孙吴抗衡。”

诸葛亮很适应这样招招夺人的下法,不过我下法是后世的,所以诸葛亮有些招架不住,大龙被我吃了一小块。就如同今天的蜀汉,只有益州一块地方对抗两大强敌。

“虽为天时所限,抑或人谋?天下终有变,届时益州之地出则大胜!”诸葛亮看准方位,一棋下,占据半壁江山。

我摇头道:“若无其才,即便占据半壁江山又有何用?”我放弃大龙厮杀,找了一块角落下了一个棋子。

诸葛亮也摇摇头:“事也难成,岂有放弃之理?”

我又放下一枚棋子笑道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公子似乎借物寓人?此文极好,若是平时得见,我须得浮上一大白。”诸葛亮听到这篇千里马,也是极为陶醉。

我弃子投降,盯着诸葛亮道:“先生欲做千里马、亦或者为伯乐?”

诸葛亮看着场面混乱的局势,不禁一叹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自然千里马。”

我也叹口气道:“千里马者,劳心劳力,老年难安。我只愿先生做伯乐,起拔人才,难做千里马。”

“公子此行断不是为了一碗粥而来,请言正。|我|搜小|说网”诸葛亮放弃了这句谈话,这谈话已经有一点别的苗头了。就好像昔日白帝城托孤,刘备所说的那番话,我知道,现在的诸葛亮已经有点生气了。

我笑道:“先生不必动怒,先生定是以为我要托蜀汉与先生?先生错啦,我是为先生百年之后着想。先生今事必躬亲,适才手谈一局,即便放弃小利也只愿谨守大龙我便知先生。棋如人,知棋知人。我跟随先生学习十来年,又怎看不透先生之意?”

“公子何必拐弯抹角,万事须言明才好。”

“丞相在时,我蜀汉依旧如涛涛大河,势不可挡。只是先生百年之后,该何人继之?”

“董允、费?、郭忧之皆为当时俊杰,当以为继。”

“董允少谋、费?少断,郭忧之少实事。三人皆有漏洞,如何能继?不过言之尚早,还无须如此严重。今日找先生,只想先生小事多交给一些旁人做,一来锻炼人才。二来先生事必躬亲,一日比一日销售,我看在眼里疼在心头啊。”我起身,收拢棋子道。

诸葛亮眼中感动,但嘴里说:“事必躬亲非我愿,奈何如此也。”

我道:“先生非一州之才,天下十四州皆为你之才。今日只有一蜀地还好,若他日我据有天下九州,先生还如此吗?都说今日不是为了此,怎的还说这上头。先生,此雍?反叛,朱褒、高定相随。我虽无惧,却也知蜀地所谓士族,皆为狗屁。先帝好高祖之风,我却好秦始皇之风。所谓天下之败,便是败在士族之手。如今趁士族反叛,我想将所谓士族好好整顿一番,不叫其再捉我蜀汉掣肘。”

“一朝天子一朝臣,想必他们也该有这个感想。”诸葛亮点头赞同我的意见。

我再道:“如今他等三人反叛,我意料之中也。蜀汉一州之地养九州之官,实在难以为继。虽益州多富,却也难挡百官、千官、万官。今益州之地单单州牧便有三个,其他杂号也有许多。我想削官,闭关息民,还政于民。”

“该是如此,明日常朝之时陛下可尽数道出,微臣定当为陛下立此策。”诸葛亮赞同我的闭关息民。

“既是如此,我也无话。”我问道。

“如此就有劳相父了。”

当下婉拒诸葛亮出门送客,自顾自的走了。

只有诸葛亮一句:“陛下真是长大了。”

第二日常朝,我先于百官跪坐在上位,慢慢等了半刻钟,才见百官在诸葛亮带领下走来。

此时有宦官喊道:“陛下早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平天冠下珠帘垂落,遮住了我的眼神。

立刻就有人出班启奏“臣有事奏秉。”这是大司农秦宓。

刘禅收拾心情道:“何事?”

西域有国名身毒(即阿三,哦不,是三哥),列境于本朝西南,听说国富民丰,谴一使者来朝,其使来华夏多年,略晓汉语。诉其梗概,与往年之事切实,大体可信。身毒欲与我国通商互市。”

“即是如此,陈述其信。”刘禅看了一眼秦宓,看见他似乎有些不适应刘禅这么认真说话。

不过他毕竟是大司农,三公之一,转瞬就道:“原文如下,震旦既古,天下华邦,国享袤疆,载地一方,斯四百年之强汉者,物产丰饶,年年与贸,颇裨陋国,然中平以降,狼烟突起,裂土三分,西域都护之葱岭南麓之丝绸商道辄断,贵国之物已鲜见于市,我主拜受国民所拖,祈望天恩,垂赐纸张、锦缎、布帛、铁器、陶瓷等物以贸我国,我国丰产稻米,近年也种植茶叶,然以上等物无可复来,用之既久,舍之不下。”

震旦即是中国,汉朝自武帝以来对西域诸国影响深远无比,如今天下三分。丝绸之路的缺失让南亚大陆的居民有些不适应,生活也受到了波及。不过现在是公元三世纪,中国三分,阿三也好不到哪里去,三分都不止,天天打仗。不过阿三好歹粮食种植面积亚洲第一,又日照水源充足,稻米盛产是事实。

皇帝开口道:“兹事体大,众卿有何意见?”

伊籍出班奏道:“此国偏远,臣以为纵然有利,然有三虑,两国距离久远,连绵群山,西南路险,互通不便,此其一;我国蜀锦织户众多,然一年产桑,一月产蛹,生丝纺成锦绣后,织户有三至四个月无事可作,自用钱财,空耗粮食,此其二;成都以南,刀耕火濡,茹毛饮血,蛮越众多,所到之地,每有兵戈,不尽其扰,此其三。”

刘禅道:“即是如此,朕虑三策,不知拙巧。其一,着鸿胪寺及有司派出勘路,另辟商道。而谴身毒国来贸易,我朝国民不可出境,如此,盈亏大部由身毒人担当,盈则当吾邦馈之,亏则丧不失吾邦之本,身毒也兀自断绝此念。其二,所缺生丝可向东吴购买,成品锦绣价格远高于生丝,而江东纺织技艺却远不如蜀郡,所谓川蜀之锦,衣披天下。其三,南中虽叛乱,若我天兵至则必然能抚安四夷,廊清南陲,使南中近乎汉乡。此三者,贯穿始终,一日不废,通商之举,虽历艰险,尚可继也。此为要务,然牵扯甚多,相父意下如何?”

诸葛亮摇了摇羽扇道:“陛下之言乃百姓之福也。”言下之意就是此法可,不过他不表态。

刘禅点点头道:“依三策行事。”

大司农诧异的眼神之中拜倒,后又归班,不再言语。

诸葛亮此时摇摇站起,恍如天下朗星在眼前,诸葛亮躬身道:“陛下,此番南中叛乱,南蛮亦相随作乱。我有意起兵除乱,乞请陛下恩准。”

刘禅道:“南方乃我蜀汉之根基也,不容有失。即是丞相亲征,朕料不日即可安枕。如此便辛劳相父了。”

“为我蜀汉也,无畏辛劳。”

此时外官李严出班道:“启奏陛下,臣有本奏。”

我点点头道:“中都护、尚书令既有本,速速道来。”

李严点头恭身道:“今南蛮作乱,诸葛丞相欲亲赴南中平定。古语有言,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此亦严之责所在也,今为前军督办粮草。只是如今北有汉中,南有叛乱,而江州亦不可无所备也。叹如今三面催粮,又不可不予之。感严昏庸之才,虽劳心事无巨细尽皆亲往劳顿疲乏却不得解也。”

这是个严重的问题,我向百官看去问道:“可有法解之?”

有小官儿出班道:“曾也有过此类事情,多是向益州豪门租借。只是昔年租借也尚未还清,此时又借,怕是激起民愤。”

我闭目沉思一会儿,看向李严道:“丞相曾将蜀锦编织工细细分类,改进编织工艺。如今蜀锦产量大增,排除赏赐大臣之物尚余之多不可数也。可将蜀锦、盐铁增大产量,放宽限制货与民之。以蜀锦做筹银交予蜀中大户解昔年粮草,另可平价售予吴国、姜等地。另,若下属之地蜀锦、盐铁产量增三成者又不扰民疲劳可提拔一级。东吴素知我季汉此等上品之物,可着鸿胪寺送予吴侯。吴国显贵喜爱,平民亦会喜之,边屯可以粮易,价格不可高。”

李严大喜:“陛下英明!果是妙计!”李严稍微一计算,道:“传闻东吴今年丰收,而以历年岁贺又加今年丰收存货,想可至少筹粮十万斛上下,稍解形式。”心中却想,这皇帝怎么变的这么聪明了?往年只会一句可有解?若是没有就是一句征调益州大户或是平民百姓家中存粮就完了,今天不但给出了完美的自己都想不到的办法又如此……抬头一望天颜,眼如朗星,眉若黑龙,嘴唇微泯眉头微蹙,一番天子景象昭露无疑,不禁心头一泠不敢再看。

“可还有本?”

百官相互看了下记录事情的督牌,仔细查看有没有纰漏的地方,看看没有。才没人出班。我看没有,道:“既百官无本,我却有本奏。”

百官皆拜道在地,连道不敢。

我面带难色,眼中怒火喷出道:“我蜀汉乃一国,国为民所困我无话可说。只是我蜀汉今只益州一州,却养天下九州之官,实为难底下农户矣。”百官不敢说话,我继续说:“今蜀汉失了荆州,已少一半国土,我意暂削去州牧之名,改为赐爵。削去无实之官,还政与民。闭关息民,整顿朝纲。众位臣工,意下如何?”

百官自然说不想,但看着皇帝这番做派,肯定是不削不行了,当下无奈道:“臣等无异议。”好歹虽然削去无实之官,好歹是没削主要的,其他就无所谓了。

我见无人上本,当下道:“退朝。”

乃叩拜而出。

有不少人抓住诸葛亮,面带苦涩的说:“今日陛下是怎么了,不但大出明言,解人之不能解。还如此生气……”

诸葛亮道:“陛下乃天人,又岂能与凡人相提?今中兴之势已有,你我同为天子之臣,当同心同德为蜀汉。”说罢,拂袖而走。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三国之蜀汉后主最新章节 | 三国之蜀汉后主全文阅读 | 三国之蜀汉后主全集阅读